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阅读理解专项:第一单元-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读类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不耻下问
①春秋时期,孔子被人们尊为“孔圣人”,他的弟子都向他请教学问。
②孔子学问渊博,但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 )进太庙,( )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
③“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
④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
3.请你用《不懂就要问》里的一句话回答文中画“~”的句子提出的问题。
读类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花的世界
①有一天,我在公园里玩,忽然看到了许多花。一簇簇丁香花,紫色的花瓣显得那么雍容华贵,白色的是那样洁白无瑕,它们互相簇拥着,在微风吹动下,像一个花的摇篮。
②我向前走了一下,又看见了许多花,仿佛这是一个花的王国,那两顶美丽的玫瑰花自己坐上王位,做起花王和花后来。所有的鸡冠花排在两边站着,弯着腰行礼,它们就是花王的侍从。各种好看的花朵都来了,于是,一个盛大的舞会也就开始了。
③紫罗兰就是小小的海军学生,它们把风信子和香红花称为“小姐”,跟它们一起跳舞。郁金香就是“花太太”,它们在一旁监督:舞会要开得盛大、有序。
④花的世界,美不胜收。
4.根据词义,写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非常白,没有任何瑕疵。 ( )
(2)形容仪态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中出现的花有 、 、风信子、香红花、 。其中把 比作海军学生,把 比作花王的侍从。
6.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7.这段话描写了 的情景。
8.几位同学在微信群中讨论对课文的理解,一位同学把上面这段话改写成下面一段话:
树枝在林中摇晃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声阵阵。这时,花开了。
另外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认为( )说得对。
A.这样改写好,这样简洁的句子将意思表 达得更明白。
B.这样改写不好,原句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的树和花的样子。
9.想一想:“冲”字体现了花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阅读。
我们的学校
①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 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②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xī)。门前,翠竹掩蔽; 屋后,欢跳着山溪 ……
③山溪里,飘着歌声。
④竹林间,荡着笑语。
⑤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 朵在谛(dì)听。顿时,琅(láng) 琅书声从窗口 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⑥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 学校里。
⑦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 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⑧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⑨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0.文中的红领巾指的是 。
1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坐落在 , ,飘着歌声。 ,荡着笑语。当 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 。山里的孩子, 。
12.短文中画“ ”的句子,作者把 比作 ,写出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 子。画“ ”的句子,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少先队员在林间活动的身影。
13.联系全文,你觉得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
A.将山里的孩子比作新笋,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B.孩子们在山间茁壮成长。
14.如果你是会说话的白云、山雀、翠竹,你会跟 孩子们说什么
课内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5.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打)招呼 ( )游戏 ( )本领
( )风雨 ( )蓑衣
16.填空。
第一句列举了5个民族的孩子去上学,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个多民族的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是说 。联系画线的句子和平时的积累想象一下,他们穿着 ,真是 ,绚丽多彩!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
17.你喜欢这样的小学吗?回想课文,说说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阅读理解。
《花的学校》节选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8.第④小节中写了 、 、 、和 等景物。
19.“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想一下,花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1)小鸟一唱,他们便 。
(2)蜜蜂一飞,他们便 。
20.朗读可以传递情感,读画画“ ”的句子时要用( )的语气。
A.悲伤 B.喜悦 C.难过 D.怀疑
21.结合课文内容,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出花孩子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横冲直撞的样子。
B.体现了花孩子们急于逃离学校,向往自由的迫切心情。
C.体现出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的欢快心情。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花孩子们脾气很暴躁。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己的故事。
②某年冬天,齐己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开头四句是:
③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⑤意思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只有梅花透露着大地回春的消息。你看,昨夜大雪纷飞,前村已有数枝梅花凌寒而开。
⑥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但还是想听听郑谷的意见,就兴冲冲地带了诗卷,登门求教。郑谷看到齐己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在诗中改动了一个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己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开’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⑦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情不自禁地合掌行礼,连声说:“你真是我的‘一字师’啊!”
2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3.请为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4.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请教:
情不自禁:
2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谦虚——( ) 钦佩——( ) 冰天雪地——( )
26.请用横线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
2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
我的同学
张扬帆是我的同学。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他的长相,让人见了一次就能记住他。
他呀,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搞笑大王。他的搞笑本领多得很,每天下课,和他一起玩,总会被他幽默搞笑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
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争吵起来了,吵着吵着,还打起来了。有一位同学急了,抓起讲台上的戒尺就想打同学,其他人看见了。怕被打,都躲得远远的。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一场“战争”就这样解除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幽默给大家带来快乐,用他的幽默劝慰别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28.照样子写词语。
滴溜溜
29.用横线画出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
30.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事?
3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带给了你新鲜感,抄一句在横线上。
《暑假阅读理解专项:第一单元-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一 就 2. 因为他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 “文”。 3.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导语】这篇《不耻下问》通过孔子在太庙求教和评价孔圉两个典型事例,生动诠释了“不耻下问”的深刻内涵。文章以简洁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圣贤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①通过“每事必问”的细节描写,凸显孔子打破身份界限的求知精神;②借孔圉谥号“文”的典故,将“不耻下问”提升为一种值得推崇的品格。全文以弟子感悟收尾,形成首尾呼应,使"学问无贵贱"的主题得到升华。
1.本题考查关联词。
需要根据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进太庙,( )觉得新奇”,这里描述的是孔子的一种行为习惯,即只要进入太庙,就会产生新奇的感受,前后两个动作具有紧密的承接关系。“一……就……”这组关联词恰好能够准确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所以应填入“一”和“就”。
2.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准确找到关于孔圉被称为孔文子原因的表述。文章第③段中孔子明确说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这句话直接回答了“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这个问题。
故:孔圉因为具备聪明好学且不耻下问的品质,所以被赋予了“文”这样的谥号。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将《不懂就要问》中的观点与本题中的疑问进行关联。文中画横线句子“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提出的是对孔子即使学问高却依然向他人求教这一行为的疑问。《不懂就要问》强调了学习中不懂就问的重要性,其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孔子为什么要问。因为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无论一个人的学问有多高,总会有不懂的地方,所以不懂就要问,这也体现了孔子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
故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4. 洁白无瑕 雍容华贵 5. 丁香花 玫瑰花 鸡冠花 紫罗兰 鸡冠花 6.我最喜欢玫瑰花,因为它色彩艳丽,花瓣层层叠叠,像穿着华丽礼服的公主,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仿佛自带浪漫的气息。
【导语】这篇《花的世界》以拟人化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花卉王国。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将不同花卉赋予人格化角色:雍容华贵的丁香、尊贵的玫瑰王后、行礼的鸡冠花侍从等,展现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花的社会”。文本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花的摇篮”“盛大舞会”等比喻,既体现了花卉的自然特征,又赋予其童话色彩。结尾“美不胜收”四字,既是对视觉盛宴的总结,也暗含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全文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诗意想象。
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找关键词。
(1)第①段“白色的是那样洁白无瑕”中“洁白无瑕”在文中指形容白色的丁香花花瓣纯净洁白,没有一点斑点、污渍等瑕疵,突出白色丁香花的纯净、素雅,展现其外观的完美。
因此可知“洁白无瑕”的意思是:形容非常白净,没有一点瑕疵。故意思是“非常白,没有任何瑕疵”的词语是“洁白无瑕”。
(2)第①段“紫色的花瓣显得那么雍容华贵”中“雍容华贵”描绘紫色丁香花的姿态、气质,体现花瓣呈现出的文雅从容、端庄大方且带有高贵感的样子,让紫色丁香花仿佛有了优雅的“仪态”,凸显其独特的美感。
因此可知“雍容华贵”的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文雅大方,从容不迫,富贵而有气质。故意思是“形容仪态文雅从容,庄重大方”的词语是“雍容华贵”。
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①段“一簇簇丁香花,紫色的花瓣显得那么雍容华贵……”可知文中出现的花有“丁香花”;
第②段“那两顶美丽的玫瑰花自己坐上王位,做起花王和花后来”可知文中出现的花有“玫瑰花”;
第③段“郁金香就是‘花太太’,它们在一旁监督……”可知文中出现的花有“郁金香”。
第③段“紫罗兰就是小小的海军学生”,可知把“紫罗兰”比作海军学生。
第②段“所有的鸡冠花排在两边站着,弯着腰行礼,它们就是花王的侍从”,可知把“鸡冠花”比作花王的侍从。
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这是一道阅读延伸类主观题,聚焦阅读后的个性化表达。
要求基于文中对花的描写(如拟人化呈现、独特角色设定),关联个人喜好,检验对文本内容的吸收与理解。鼓励输出个人感受,锻炼情感共鸣、观点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让阅读从理解走向个性化感悟。
从文中(丁香花、玫瑰花、鸡冠花、紫罗兰、郁金香)或拓展(生活中其他花)选一种。结合文本写法(如“紫罗兰是海军学生”这类拟人创意)、花的特点(颜色、姿态等),讲清喜欢的原因。比如选文中的郁金香,可关联“花太太监督舞会”的有趣设定,说喜欢其“优雅又有责任感”的形象;选生活里的向日葵,可联系文中对花的生动描写风格,讲它“阳光、积极”等。
示例:我最喜欢郁金香,文中说郁金香是“花太太”,在一旁监督舞会开得盛大、有序,这个设定特别有趣,让郁金香像一位优雅又认真的长辈,仿佛真的在守护这场花的聚会,所以我喜欢。
7.暴风雨中花孩子们冲出地面 8.B 9.“冲” 字体现了花孩子们急切、欢快、迫不及待的心情。
【导语】这篇课文片段通过拟人手法展现了风雨中自然界的动态美。原文中“碰触”“拍着大手”“穿了衣裳”等表述赋予树木和雷云人格化特征,形成富有童趣的童话意境。改写版虽简洁但丢失了原文的文学性,特别是“花孩子们冲了出来”中“冲”字所表现的欢快、急切之情。两版对比凸显了文学语言中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原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片段中“树枝碰触”“绿叶响”“雷云拍手”“花孩子冲出来”,这些元素围绕风雨中花开放的场景,故答案是:暴风雨中花孩子们冲出来。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原句“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穿衣裳、冲出来”,把雷云、花当作人,是拟人修辞,让内容更生动。改写后的句子平淡,丢失了这种生动性,B项说得对。
故选B。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句话描写了大雨来临前的壮观情景和花孩子们的兴奋状态,花孩子们对大雨很是期待。“冲”字体现花孩子迫不及待、兴奋的心情,像孩子急切地奔向外面世界。
示例:“冲”字体现了花孩子们渴望出来、迫不及待的心情。
10.山里的孩子 11. 大山的怀抱 浓密的竹林里 山溪里 竹林间 清脆的上课铃声 天天向上 茁壮成长 12. 同学们 喜鹊 林间的红领巾 飞动的旗 13.A 14.白云:孩子们的读书声真好听,我要飘到教室窗外多听一会儿!
山雀:叽叽喳喳,和你们一起学习玩耍,山林里充满了快乐!
翠竹:沙沙沙,你们就像破土的新笋,每天都在努力向上生长呢!
【导语】这篇短文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所山区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作者巧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校园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山区孩子在大自然怀抱中快乐成长的画面。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先写环境,再写人物,最后升华主题,语言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结尾处“山间的新笋”与“山里的孩子”的呼应,既点明了成长主题,又暗含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作者对乡村教育的深情礼赞。
10.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第⑦段“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红领巾”比作“飞动的旗”,“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结合上下文,第⑥段提到“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由此可知“红领巾”指代的就是山里的少先队员,也就是山里的孩子们。
1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文中第①段“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第②段“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第③段“山溪里,飘着歌声。”第④段“竹林间,荡着笑语。”第⑤段“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第⑧段“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第⑨段“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可知,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山溪里,飘着歌声。竹林间,荡着笑语。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第⑤段“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同学们”比作“喜鹊”。“喜鹊”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吉祥、活泼和欢快,这里用“喜鹊”来比喻同学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在听到上课铃声后,欢快、活泼地跑进教室的情景。
第⑦段“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林间闪闪的红领巾”比作“飞动的旗”。“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在林间闪烁,如同旗帜在风中飘动,既描绘了少先队员们活泼、灵动的身影,又赋予了他们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形象。通过这一比喻,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少先队员们在林间自由活动、充满朝气的场景。
1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第⑧段“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可知,描述了山间新笋的生长状态,新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断向上的生长态势,展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自然景象。
第⑨段“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结合前文,第⑦段提到“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这里的“红领巾”象征着山里的少先队员,也就是山里的孩子。第⑧段用“新笋”的蓬勃生长来铺垫,第⑨段直接点明“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将山里的孩子比作新笋,形象地表明孩子们在校园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环境中,如同新笋一般不断汲取养分,积极向上、茁壮成长,升华了文章主题,表达了对山里孩子美好未来的期许。
故选A。
1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时,首先,明确白云、山雀、翠竹的象征意义(如自由、灵动、坚韧);其次,结合孩子们“活泼成长”的主题,赋予角色拟人化语言;最后,用童趣化表达传递自然对孩子的祝福与陪伴,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示例:
白云:孩子们,我飘过千山万水,却最爱看你们在校园里奔跑的笑脸!愿你们像风一样自由,像云一样勇敢探索未知。
山雀:叽叽喳喳!你们读书的声音比我的歌声还动听呢!要一直保持好奇,像小树苗一样努力向上长呀!
翠竹:孩子们,我的竹节是岁月的勋章,你们的成长是未来的希望。愿你们如竹般坚韧,在风雨中站得更直!
15. 做 学 挡 穿 16. 各族人民是一家 五颜六色的各个民族的服装 五彩缤纷 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17.这是一所美丽、团结的学校。
【导语】这篇《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所多民族小学的和谐与美好。文章以早晨的场景开篇,描绘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上学的画面,强调了他们虽然穿戴不同,但都成为了好朋友,体现了民族团结与友谊的主题。文中对学校环境的描写,如“绚丽多彩”的服装、欢唱的小鸟、飘扬的国旗,营造出一种温馨、活泼的氛围。最后一句话通过对同学们行为的刻画,传递了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师长的尊敬。整体而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挚,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校园形象。
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游戏:通常是指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可以与“打、做、玩”搭配。
本领:即能力、技能,是指个人或集体具备的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与“长、显、练”搭配。
风雨:指风和雨,也可以比喻艰难困苦的处境或考验。可以与“躲、避”搭配。
蓑衣:是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可以与“披、戴”搭配。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可知,尽管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但他们在学校里能够友好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结合“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可知,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所以他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绚丽多彩。
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可知,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这种行为表现出同学们对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喜爱,体现出他们内心的纯真和活泼;同学们主动向老师问好,充分展现了他们文明懂礼的品质;同学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庄重的行为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体现出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文章可知,这所小学里多民族融合,不同民族的孩子和谐共处。校园环境优美,有绒球花、太阳花与欢唱的小鸟。孩子们着装绚丽多彩,尽显民族文化魅力。校园氛围和谐,学习生活丰富,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小学。
因此,我喜欢这样的小学。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友好团结、绚丽多彩且积极向上的小学。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鲜艳的服装,彼此成为好朋友,展现了和谐与团结。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积极向上,向小鸟、老师和国旗表达敬意,营造了一个温馨、友好的学习环境。
18. 树枝 绿叶 雷云 花孩子们 19. 跳起舞来 绽开了笑脸 20.B 21.B
【导语】这篇节选的《花的学校》通过生动的拟人化描写,将自然界的花朵比喻成在学校上课的孩子们。文章细致地刻画了风、雨、雷等自然现象,并与花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赋予花朵生命与活力。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动与活泼。整篇文章富有童趣和想象力,引导读者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孩子天真无邪的世界。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
结合第④段“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写了树枝、绿叶、雷云、花孩子们等景物。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是拟人句,传递了“花如同孩子在学校放假时”的场景。因此,花孩子们表现出了轻松和愉快的情感。想像一下,花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以此类推,对于“小鸟一唱”和“蜜蜂一飞”:小鸟的歌唱可能会吸引花孩子们,与之相呼应的活动可以是轻松活泼的表现——跳舞。蜜蜂的飞行则让人联想到活泼和自由,花孩子们也可以与之互动,所以选择“嬉戏”这种与花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形象相符的活动。
示例:①小鸟一唱,他们便翩翩起舞。②蜜蜂一飞,他们便摇头晃脑。
20.本题考查了对语段朗读语气的理解。
从第①段“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写出了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朗读时要读出天真、欢快、喜悦的语气。
故选B。
2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第④段“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中的“冲”字,赋予了花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地表现出花孩子们在放假时的快乐,更体现了他们急切地想逃离学校,向往自由、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
故选B。
22.不但 而且 23.一字之师 24. 指请求人指教。 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25. 谦逊 佩服 天寒地冻 26.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开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27.我感受到了他们写诗的认真、严谨。以后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也要仔细思考,用词要考究。
【解析】2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使用关联词语要根据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诗写得好”与“为人谦逊”这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要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故可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
23.本题考查了给短文加小标题的能力。
给短文加小标题要对短文的内容非常熟悉,然后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再根据主要内容确定小标题。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晚唐诗人郑谷与诗僧齐己的故事。齐己看到雪后原野上开放的红梅,就即兴赋诗一首,郑谷看到齐己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因此,文章的小标题可以确定为“一字之师”。
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结合第①段的句子“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可知“请教”意思是:请求他人指教;
结合第⑦段的句子“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情不自禁地合掌行礼”可知“情不自禁”意思: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5.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谦虚”的意思是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从文中找出近义词为“谦逊”;
“钦佩”的意思是佩服。从文中找出近义词为“佩服”;
“冰天雪地”的意思是形容冰雪漫天盖地。从文中找出近义词为“天寒地冻”。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第⑥段的句子“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开’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可知答案。
27.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即可。
示例:读完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原来一字之差可以有那么大的差别,我想到在平时修改作文的时候,我也会因为一两个字的使用而伤脑筋,我认为这样推敲用词是有必要的,因为求学就应该有这样严谨的态度。
28. 胖乎乎 冷冰冰 笑哈哈 29.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30.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31.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解析】28.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滴溜溜”是ABB式词语,此类词语还有:红彤彤、孤零零、沉甸甸、香喷喷等。
29.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子。
“外貌”指的是人的外表,容貌;外部形象。故文中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是“你瞧他,长着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滴溜溜灵活的小眼睛,一对大招风耳,还有那突出的两颗大门牙。”
30.本题考查段落概括。
首先需要理解整个段落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第三段“他的幽默还曾解决了一次‘战争’了。”“她的话一出,同学们都被逗笑了,那两位同学也停下了手”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张扬帆用幽默的语言劝阻了同学打架。
3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找出文中带给了你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抄下下来即可,答案不唯一。如:这时,张扬帆从教室外进来,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到两人中间,大声叫道:“停停停,别打啦!你们两打残了没关系,可别把这小身板尺子打残了。打坏了尺子,老师指黑板怎么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