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训练】-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阅读训练】-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4: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专项(二)-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聪明的小老鼠
①大森林里有一所学校。有一天,大象老师用鼻子卷起几个鸡蛋,放在高高的树墩(dūn)上,问:“谁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
②小猴用头顶着一个鸡蛋往下跳,不料,身子一歪,鸡蛋掉下来摔(shuāi)破了。小猫用两只手捂(wǔ)着一个鸡蛋往下滚(gǔn),结果鸡蛋从手中滑出来,也破了。小羊、小兔见了,都摇摇头。
③这时,两只小老鼠轻轻地问:“我们试试,行吗?”他们爬上树墩,一只小老鼠朝天躺(tǎng)着,把鸡蛋抱在怀里;另一只小老鼠拉着他的尾巴,小心地把他拉到树墩边上。他们一前一后滑到地上,鸡蛋一点儿也没碰破。
④小羊和小兔高兴地欢呼:“小老鼠成功了!”大象老师让两只小老鼠爬到他的鼻子上,把他们高高地举起来,说:“请大家记住,________________。”
1.大象老师给大家出的问题是什么?请用“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两只小老鼠是怎样把鸡蛋拿下来的?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3. 和 试了一下,没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两只 成功地拿下了鸡蛋。
4.根据短文内容,给横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序号)( )
①只有小老鼠才能把鸡蛋拿下来。
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要学会与人合作。
③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
④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台湾的蝴蝶谷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  ),水源(  ),花草(  ),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②台湾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③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④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
5.短文主要写什么?(  )
A.台湾 B.游客 C.蝴蝶 D.树林
6.填入第一自然段(  )里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组?(  )
A.温暖 充足 茂盛
B.暖和 充分 茂盛
C.温暖 充足 盛开
D.暖和 充实 美丽
7.文章最后一句“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加的客人哩!”,“小精灵”是指(  )
A.台湾 B.游客 C.蝴蝶 D.山谷
8.祖国的宝岛台湾为什么会成为蝴蝶生长的好地方?请用——画出来。
小和大
①小牛生下来没几天,就会独自一人到四处玩耍了。
②它来到院子里,看见一群小家伙,长得一身白白的茸毛,一个个正眯起眼睛望着小牛。
③“你是谁呀?”小牛问白茸毛当中一个大的说。
④“我是兔妈妈。”那小家伙回答。
⑤“你这么小,就当妈妈了!”小牛怎么也不能相信,又问道,“那你的孩子呢?”
⑥“瞧,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兔子指着身边的小兔子,“那么,你是谁呀?”
⑦“我是小牛,生下来才几天。”小牛答道。
⑧“怎么会这样!”兔妈妈太吃惊,“天下还有这么奇怪的事!你才生下来,就这么大了?”
⑨“可你这么小(  )怎么就做妈妈了呢(  )”小牛说。它想(  )这世界上的事情真奇怪啊(  )
9.小牛生下来多久?(  )
A.才几天 B.很多天 C.一天 D.很久了
10.找一找文中和“吃惊”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11.小牛不相信什么?(  )
A.兔妈妈有很多孩子 B.兔妈妈带孩子们玩
C.兔妈妈这么小就做妈妈 D.兔妈妈长得一身白白的茸毛
12.兔妈妈吃惊的事情是什么?(  )
A.小牛独自一人到四处去玩 B.小牛问她是谁
C.小牛问她有孩子吗 D.小牛才生下来就这么大
13.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中加上标点符号。
14.你听了兔妈妈和小牛的对话以后,想对他们说些?请你写下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 分)
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慕。他想:“我要是能穿上鞋子那该多好啊!”于是,他穿上了鞋子。
小猫咪问公鸡:“这鞋子好看吗?”“好看!好看!”公鸡连连点头。“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啊?”“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问小鸟:“这鞋子好看吗?”“好看!好看!”小鸟连忙说。“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啊?”“我穿上鞋子,飞的时候就不方便了。”
小猫咪又问大白鹅:“这鞋子好看吗?”“好看!好看!”大白鹅边说边伸脖子。“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啊?”“我穿上鞋子,游泳的时候就会沉下去的。”
小猫咪想:“看来只有我可以穿鞋子。”他高兴极了,每天都穿着鞋子跑来跑去。
一天,小猫咪看见一只老鼠,他连忙跑过去抓。可是,他的鞋子太滑了,怎么也抓不到老鼠。小猫咪难过地想:“看来,我不应该穿鞋子啊!”
15.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16.小猫咪向 、 、 询问了穿鞋子的事情。(3 分)
17.用“____”画出公鸡不穿鞋子的原因。
18.小猫咪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应该穿鞋子?
19.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快乐阅读。
乌鸦的故事
乌鸦喝水的故事一流传开,很多动物都不服气了。
他们想方设法要难倒乌鸦,这天,松鼠终于想到了一(  )办法:他找到乌鸦,拿出一把榛(zhēn)子,请乌鸦吃。围观的动物们想:榛子的壳硬邦邦的,乌鸦能弄开吗?乌鸦不慌不忙地叼(diāo)起一(  )榛子,来到林子外的马路上,把榛子丢在了路当中,一(  )汽车开过,轻松地压碎(suì)了榛子,可是乌鸦并没有立即飞下去吃,而是等红灯亮了,车都停住后才美滋滋(zī)地享(xiǎng)用起里面的果肉来,喇叭响起时,乌鸦又连忙飞到空中。
看到这一切,大家纷纷叫好,松鼠不得不认输(shū),承认乌鸦的确很聪明。
20.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1.想知道“响”的意思,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 ),再查( )画,然后翻到相应的页码,就可以知道“响”的意思了。
22.把下面的量词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①辆 ②颗 ③个
23.文中“松鼠不得不认输”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请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①松鼠不认输(  )
②松鼠认输了(  )
24.文中松鼠想到的办法是什么?请在文中用“______”划出来。
25.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阅读理解。
友谊桥
①一群蜡笔娃娃,有着不同的肤色。一天,他们争吵起来。红娃娃说:“我的用途最大,能画红太阳、红花……”
②“哼,你算什么!”黄娃娃抢着说,“我能画大黄梨、黄香蕉……”“我画绿草、绿柳,可美了!”绿娃娃接着说。
③“我能画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谁能和我比?”蓝娃娃傲慢地说。
④“不要吵了,我们大家来共同画一幅画吧!”忠厚的紫娃娃提议道。
⑤“行!”他们一起作画。看,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溪流像绿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金色的麦浪一望无际……
⑦啊!真是美极了,他们又在这幅画上加上了一道彩虹,那是他们架起的友谊桥!
2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蜡笔娃娃 一( )画 一( )彩虹
27.短文中出现的蜡笔娃娃有哪些?请你试着写一写。
28.蜡笔娃娃合作画了一幅什么画?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29.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 )
①蜡笔娃娃只知道吵架,不懂事。
②蜡笔娃娃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团结合作,才能画出美丽的画。
课外阅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
①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
②小柳树的腰细细的,真好看。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③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变成小叶子,他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他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啊?你看我多漂亮!”
30.读文段,我们知道,小柳树长得很 ,她觉得小枣树长得很
31.根据文段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树枝 ( )的衣服
( )的小枣树 ( )的柳树
32.用“ ”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小枣树
外形的句子。
33.听了小柳树的话,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古时候,人们将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列为四大节日。
②中秋节是赏月的好时候。晚上,全家人团聚(jù)在一起,一边聊天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大人往往还会给孩子们讲有关月亮的故事。
③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唐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才在民间广为流传。月饼一般是圆月的形状。“圆”会让人联想到“团圆”“圆满”等美好的字眼。在中秋月圆之时,赏月、吃月饼,代表着人们希望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心愿。
34.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 月
35.下列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是 。
① ② ③
3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赏月、吃月饼都是中秋节的习俗。( )
(2)唐朝时,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
(3)中秋节赏月时,大人会给孩子们讲有关月亮的故事。( )
37.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节日排排队。(填序号)
①清明节 ②中秋节 ③重阳节 ④端午节 ⑤春节
38.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暑假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专项(二)-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谁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 2.他们爬上树墩,一只小老鼠朝天躺着,把鸡蛋抱在怀里;另一只小老鼠拉着他的尾巴,小心她把他拉到树墩边上,他们一前一后滑到地上,鸡蛋一点儿也没碰破。 3. 小猴 小猫 小老鼠 4.②
【导语】这篇童话通过动物们取鸡蛋的趣味情节,传递了合作与智慧的主题。文章结构清晰:①设置难题→②失败尝试铺垫→③创新解法→④点明主旨。小老鼠“抱蛋滑落”的解决方案既体现物理智慧(缓冲原理),又凸显团队协作(拉尾巴配合)。大象老师最后的总结空缺形成互动留白,引导读者思考。拟人化手法贴近儿童认知,重复结构(“鸡蛋破了”的失败与成功对比)强化教育意义,是一篇寓教于乐的典型低年级德育文本。
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①段“有一天,大象老师用鼻子卷起几个鸡蛋,放在高高的树墩上,问:‘谁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可知,大象老师给大家出的问题是“谁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
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短文第③段“他们爬上树墩,一只小老鼠朝天躺着,把鸡蛋抱在怀里;另一只小老鼠拉着他的尾巴,小心地把他拉到树墩边上。他们一前一后滑到地上,鸡蛋一点儿也没碰破。”可知,语段详细描述了两只小老鼠把鸡蛋拿下来的方法。
3.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短文第②段“小猴用头顶着一个鸡蛋往下跳,不料,身子一歪,鸡蛋掉下来摔破了。小猫用两只手捂着一个鸡蛋往下滚,结果鸡蛋从手中滑出来,也破了。”和第③段“他们一前一后滑到地上,鸡蛋一点儿也没碰破。”可知,小猴和小猫试了一下,没能把鸡蛋完好地拿下来,两只小老鼠成功地拿下了鸡蛋。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认真阅读短文内容,从短文主题看,小老鼠通过动脑筋(想出新方法)和合作(互相帮助)成功拿下了鸡蛋,而小猴和小猫单独行动失败了。大象老师的总结应强调这个道理。即“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要学会与人合作”。
故选②。
5.C 6.A 7.C 8.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导语】这篇描写台湾蝴蝶谷的短文语言优美生动,通过四个自然段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蝴蝶谷的独特魅力。首段以“气候-水源-花草”的排比句式奠定环境基调;第二段用“飞过-穿过-越过”的动词连用,动态描绘蝴蝶迁徙的壮观景象;第三段运用比喻手法,将五彩蝴蝶比作“五颜六色的纸片”,意象鲜明;末段以拟人化的“小精灵”收尾,使全文充满童趣。整体结构严谨,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景观,完整呈现了蝴蝶谷这一自然奇观。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开篇点明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接着描述蝴蝶谷得名缘由及谷内蝴蝶的迷人景象,最后说蝴蝶谷吸引游客,全文围绕蝴蝶展开,所以主要写的是蝴蝶。
故选C。
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温暖:形容温度适宜,让人感到舒适。常用于描述气候这种较大范围的状况。
暖和:侧重指温度不冷,让人感到舒适,侧重具体温度。
充足:指数量多,能满足需求。
充分:指足够、完全,多与抽象事物搭配。
充实:内容丰富、饱满;使充足。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
盛开:指花朵旺盛地开放。
美丽:形容人或事物在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结合第①自然段“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 ),水源( ),花草( ),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可知,台湾属于亚热带气候,整体气温适宜,“温暖”既可以形容具体温度,也能体现气候的舒适宜人,用“温暖”更贴合气候特征,故第一空选“温暖”;“充足”强调数量足够,用于描述“水源”的丰富程度,符合满足蝴蝶生长需求的语境,故第二空选“充足”;“茂盛”特指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的状态,直接描述“花草”的整体生长情况,故第三空选“茂盛”。
故选A。
7.本题考查字词分析。
结合第④自然段“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可知,游客到蝴蝶谷会被围绕,是蝴蝶围绕着游客似在欢迎,所以“小精灵”指的是蝴蝶。
故选C。
8.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①自然段“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可知,此句从气候适宜、水源满足需求、花草繁茂可为蝴蝶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台湾适合蝴蝶生长。
9.A 10.奇怪 11.C 12.D 13., ? : ! 14.小牛、兔妈妈呀,你们别吃惊啦!小牛,你生下来就长得大,兔妈妈,你虽小但能当妈妈,这是因为你们是不同的动物呀,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世界才有趣呢,要好好了解对方的不同呀!
【导语】这篇童话通过小牛与兔妈妈的对话,巧妙展现了生物成长差异带来的认知冲突。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小牛体型大却是新生儿,兔子体型小却已为母亲,制造出童趣盎然的戏剧效果。文中三次“吃惊”的呼应,生动呈现了不同物种间的认知局限。楷体字体的对话部分与宋体标点形成视觉区分,增强了朗读感。故事结尾留白引发思考,暗含“世界多样性”的哲理。作为低年级读物,其语言简洁明快,对话循环推进的结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能有效培养观察力和包容心。
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①自然段“小牛生下来没几天,就会独自一人到四处玩耍了。”和第⑦自然段“我是小牛,生下来才几天。”可知,小牛生下来才几天。
故选A。
10.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和近义词。
结合第⑧自然段“兔妈妈太吃惊”可知,“吃惊”指因意外情况而感到惊讶、诧异。结合第⑨自然段“它想:这世界上的事情真奇怪啊!”可知,“奇怪”表示小牛对兔妈妈体型小却已当妈妈、自己刚出生却体型大的现象感到诧异,与“吃惊”在语境中均表达“意外、惊异”的含义,因此二者意思相近。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你这么小,就当妈妈了!’小牛怎么也不能相信,又问道,‘那你的孩子呢?’”可知,小牛不相信兔妈妈这么小就做妈妈这一事实。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⑧自然段“‘怎么会这样!’兔妈妈太吃惊,‘天下还有这么奇怪的事!你才生下来,就这么大了?’”可知,直接点明兔妈妈吃惊的原因是小牛才生下来就这么大。
故选D。
1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第⑨自然段中,“可你这么小”是句子的前半部分,停顿后引出后半句疑问,用逗号分隔;“怎么就做妈妈了呢”是疑问句,后面用问号,体现小牛的质疑语气;“它想”表示后文是小牛的内心活动,用冒号引出思考内容;“这世界上的事情真奇怪啊”表达强烈的感慨,句末用感叹号加强语气。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兔妈妈和小牛的对话展现了因物种差异导致的认知误解——小牛体型大但年幼,兔妈妈体型小却已育儿。对话的核心矛盾在于用自身标准衡量他人,可围绕“尊重差异”“理解多样性”展开。需结合两者的视角,既肯定它们的天真,又引导它们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规律。
示例:兔妈妈,你虽娇小却满是母爱,悉心照料小兔;小牛,你初生便有活力,好奇求知。这世界奇妙非常,每个生命都独特。愿你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无畏探索,在成长中收获美好,享受生命的奇妙旅程!
15.6/六 16. 公鸡 小鸟 大白鹅 17.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 18.因为小猫咪穿上鞋子太滑了,抓不到老鼠。 1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本领,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
【导语】这篇《小猫咪穿鞋子》是一则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猫咪模仿人类穿鞋的经历,生动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差异。作者采用反复结构(三次询问)推进情节,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又强化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主题。结尾处小猫咪抓鼠失败的设计巧妙点题,使道理自然呈现。全文语言简洁明快,对话生动,能有效引发小读者思考个体差异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15.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自然段的划分以换行空两格为标志,每个自然段开头均会另起一行且空两格。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共有六处段前空两格,因此共有6个自然段。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小猫咪问公鸡:‘这鞋子好看吗?’”可知,小猫咪向公鸡询问了穿鞋子的事情;结合第③自然段“小猫咪问小鸟:‘这鞋子好看吗?’”可知,小猫咪向小鸟询问了穿鞋子的事情;结合第④自然段“小猫咪又问大白鹅:‘这鞋子好看吗?’”可知,小猫咪向大白鹅询问了穿鞋子的事情。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找关键句。
结合第②自然段“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可知,“刨土找虫子吃”是公鸡的生存技能,穿鞋子会阻碍这一行为,因此公鸡不穿鞋子。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⑥自然段“一天,小猫咪看见一只老鼠,他连忙跑过去抓。可是,他的鞋子太滑了,怎么也抓不到老鼠。小猫咪难过地想:‘看来,我不应该穿鞋子啊!’”可知,因为鞋子太滑,导致小猫咪抓不到老鼠,所以它觉得自己不应该穿鞋子。
1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通过小猫咪尝试穿鞋却因抓不到老鼠,及公鸡、小鸟、大白鹅因生存需求不穿鞋的故事,揭示核心道理:适合他人的事物未必适合自己,需从自身特点与需求出发,勿盲目模仿。启示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应立足实际,辩证看待他人经验,避免脱离自身条件的跟风行为。
20.3/三 21. 口 6/六 22.③②① 23.②( √ ) 24.他找到乌鸦,拿出一把榛子,请乌鸦吃。 25.我喜欢这只乌鸦。我想对他说:乌鸦,你能想出吃榛子的办法,真是太棒了。
【导语】这篇《乌鸦的故事》是一则富有童趣的寓言,通过动物们对乌鸦的“刁难”展现了乌鸦的智慧。文章结构清晰,三个自然段分别呈现矛盾、解决和结局。语言风格生动活泼,运用拟声词(“美滋滋”)和动作描写(“叼起”“飞下去”)增强画面感。故事在传统乌鸦喝水典故基础上创新,加入现代交通元素(红灯、汽车),既体现乌鸦的应变能力,也暗含遵守规则的教育意义。松鼠的“认输”设计巧妙,自然收束全文,强化了“智慧胜于蛮力”的主题。
20.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这篇短文中,开头空两格的段落有3处,所以有3个自然段。
21.本题考查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基本笔画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字的部首“口”,再查这个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除去部首笔画剩6画。
22.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①辆:常用作车辆的计量单位,用于计量车类交通工具,如“一辆自行车”“几辆卡车”。
②颗:多用来计量颗粒状的东西,像“一颗心”“几颗葡萄”“一颗子弹”等,强调物体的颗粒形态。
③个:是应用广泛的通用量词,可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如 “一个人”“一个想法”;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表示单独的个体。
办法: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措施。常搭配量词“个”,如“一个办法”。故选③。
榛子:桦木科榛属植物的果实,外壳坚硬,果仁可食用,营养丰富。常搭配量词“颗”,如“一颗榛子”。故选②。
汽车: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运输工具。常搭配量词“辆”,如“一辆汽车”。故选①。
2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
第③段“看到这一切,大家纷纷叫好,松鼠不得不认输”中“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词,表达肯定的意思。“松鼠不得不认输”意思就是松鼠认输了。
故在②后打“√”。
2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题目要求找出文中松鼠想到的办法,关键在于明确“办法”在文中的具体表述,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定位到松鼠实施行为的相关语句。
文中第②段“松鼠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这句话是提示语,表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松鼠想出的办法。紧跟其后的语句“他找到乌鸦,拿出一把榛子,请乌鸦吃。”清晰阐述了松鼠具体的行为动作,也就是松鼠为了难倒乌鸦所采取的办法,所以应将此句用横线划出。
2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这是一道开放性主观题,旨在考查对文本中乌鸦形象的理解,并鼓励考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答题时需先明确表明对乌鸦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然后结合文中乌鸦的具体表现阐述理由。
若持喜欢态度:可从乌鸦的聪明才智入手。文中乌鸦面对松鼠的刁难,不慌不忙,利用汽车压碎榛子,且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灯亮、车停住才去享用果肉,体现出它善于思考、灵活应变以及具备一定安全意识等优点。
若持不喜欢态度:可从其他角度挖掘。比如认为乌鸦在被松鼠故意刁难时,过于“配合”,没有直接拒绝松鼠的“邀请”,显得不够果断等。
示例:
喜欢。乌鸦你真聪明,遇到问题能冷静思考,还会借助外界力量解决问题,我要向你学习。
不喜欢。乌鸦面对松鼠的刻意刁难,轻易接受“请吃榛子”的提议,显得缺乏原则。它为了获取食物而配合松鼠的“考验”,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方的挑衅,甚至需要借助汽车这种危险的外部工具,存在安全隐患,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成熟理智。
26. 群 幅 道 27.短文中出现的蜡笔娃娃有红娃娃、黄娃娃、绿娃娃、蓝娃娃、紫娃娃。 28.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溪流像绿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金色的麦浪一望无际…… 29.②
【导语】这篇《友谊桥》是一则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通过蜡笔娃娃的争吵与合作,生动诠释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对话描写活泼传神,色彩意象鲜明(红日、绿柳、金麦等),构建出绚丽的画面感。情节设计巧妙,从个体争执到集体创作,自然引出“友谊桥”的象征意义。文本既培养了孩子的量词运用能力,又传递了"各有所长,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是一篇兼具语文训练和品德教育功能的优秀儿童读物。
26.本题考查对量词的掌握。
从第①段“一群蜡笔娃娃,有着不同的肤色。”和第④段不要吵了,我们大家来共同画一幅画吧!”以及第⑦段“啊!真是美极了,他们又在这幅画上加上了一道彩虹,那是他们架起的友谊桥!”可知,量词搭配为:一群蜡笔娃娃、一幅画、一道彩虹。
2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红娃娃说”、第②段“黄娃娃抢着说”、第③段“绿娃娃接着说”、第④段“蓝娃娃傲慢地说”和第⑤段“忠厚的紫娃娃提议道”可知,短文中出现的蜡笔娃娃有红娃娃、黄娃娃、绿娃娃、蓝娃娃、紫娃娃。
2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
从第⑤段“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溪流像绿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金色的麦浪一望无际……”可知,蜡笔娃娃的绘画内容是蓝蓝的天上挂着红太阳,阳光下的青山格外美丽;溪流像绿色的飘带;溪边花红柳绿,金色的麦浪一望无际。
29.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故事中蜡笔娃娃们一开始各自夸耀自己的用途,彼此争吵,互不相让。但在紫娃娃提议共同作画后,它们一起发挥各自颜色的作用,画出了美丽的画,最后还加上代表友谊的彩虹桥。这充分体现了蜡笔娃娃们各自有独特的用途,但又相互依存,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成果。
故选②。
30. 好看 难看 31. 弯弯曲曲 浅绿色 光秃秃 细细 32.小柳树的腰细细的,真好看。他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33.不喜欢。因为小柳树总是嘲笑小枣树,觉得自己很漂亮而看不起别人,这样显得不谦虚、不友好。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比,生动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和性格特点。小柳树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满,不断贬低小枣树;而小枣树则默默生长,不争不辩。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对话生动,适合儿童阅读。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巧妙传达了“不要以貌取人”的寓意,同时也暗示了不同生命各有其成长节奏的道理。结尾留白的设计能引发小读者思考,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
读第②自然段:“小柳树的腰细细的,真好看。”“你的树枝多难看哪!”,第③自然段:“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变成小叶子,他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他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可知,小柳树长得很好看,小枣树长得很难看。
3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第②段“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可知,“弯弯曲曲”与“树枝”搭配,故填“弯弯曲曲”;
根据第③段“他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可知,“浅绿色”与“衣服”搭配,故填“浅绿色”;
根据第③段“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可知,“光秃秃”与“小枣树”搭配,故填“光秃秃”;
根据第②段“小柳树的腰细细的,真好看。”可知,“细细”与“柳树”搭配,故填“细细”。
3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文章第②自然段“小柳树的腰细细的,真好看。”描述了小柳树的“体态”;第③自然段“他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描述了小柳树的“衣着”,叶子绿绿的。
故这两句都描写了小柳树的外形。
文章第②自然段“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描述了小枣树树枝弯曲;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描述了小枣树没有叶子的形象。
故这两句都描写了小枣树的外形。
3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小柳树总是嘲笑小枣树,觉得自己漂亮,而嫌弃小枣树“难看”“不长叶子”。这种行为显得骄傲、不友善、不懂得尊重别人。
示例答案:不喜欢,小柳树一直嘲笑甚至贬低小枣树,一点都不懂得尊重。
34. 八 十五 35.②③ 36. √ × √ 37.⑤①④②③ 38.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贴窗花,放鞭炮,还会有压岁钱。
【导语】这篇文章以中秋节为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首先点明中秋节的地位,接着描述赏月、吃月饼的传统活动,最后阐释了月饼象征团圆的意义。文中穿插了历史背景,如唐朝和明朝的习俗演变,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整体语言风格朴实,适合学生阅读理解。若能加入更多生动的细节或故事,或许能进一步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35.本题考查传统节日。
①结合所给图片,图片上一位小朋友正在扶老爷爷过马路,属于乐于助人,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②结合所给图片,图片上到处挂着灯笼,小朋友们捂着耳朵在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③结合所给图片,图片上画的是小朋友正在划龙舟的场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因此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是②③。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所给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中秋节是赏月的好时候。”和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唐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知赏月、吃月饼都是中秋节的习俗,此项说法正确;
(2)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唐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知到了明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才在民间广为流传,此项说法有误;
(3)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聊天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大人往往还会给孩子们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抓住关键词“大人往往还会给孩子们讲有关月亮的故事。”可知此项说法正确。
37.本题考查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约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因此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排序为:⑤①④②③。
3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如:我最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团圆的欢乐气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