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7.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5 11: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前活动
6人一组,收集1例常见传染病的病例资料,资料包括:病名和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1
课堂上,每组1人负责介绍一个项目,进行汇报交流。
2
病因:
狂犬病毒
症状:
恐水、怕风、头痛、发作性咽肌痉挛、唾液分泌增多
传播途径:
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咬伤
预防措施:
远离野狗、咬伤后清洗伤口、注射疫苗
病例1:狂犬病
病因:
流感病毒
症状:
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
传播途径:
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戴口罩、消毒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病例2:流感
病因:
肝炎病毒
症状:
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射疫苗
病例3:病毒性肝炎
病因:
病毒
症状:
眼痛、畏光、流泪、结膜下出血等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
病例4:病毒性结膜炎
病因:
结核杆菌
症状: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还伴有发热盗汗、胸痛、乏力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通风消毒
病例5:肺结核
病因:
痢疾杆菌
症状:
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 儿童还会出现高烧、食欲不振等症状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食物传播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杀菌消毒
病例6:痢疾
病因:
蛔虫(寄生虫)
症状:
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
传播途径:
饮食传播
预防措施:
查治患者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病例7:蛔虫病
病因:
血吸虫
症状:
发热、全身性皮疹、腹痛腹泻、肝区肿大压痛
传播途径: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可在水中利用钉螺孵化为尾蚴,易感者通过皮肤、黏膜与尾蚴接触而受到感染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钉螺等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病例8:血吸虫病
病因:
真菌寄生
症状:
常发生在足底、趾间皮肤,表现为水泡、浸渍、角化、脱屑等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病例9:脚气
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都是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艾滋病——HIV病毒
痢疾——痢疾杆菌
蛔虫病——蛔虫
脚癣——真菌
人与人
人与动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传染病
探究新知
病原体
疾病名称
流行性感冒
是否是传染病
麻疹
水痘
肺结核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结核杆菌
水痘病毒
近视
真菌
蛔虫
肝炎病毒
病原体
疾病名称
是否是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贫血
龋(qǔ)齿
蛔虫病
足癣
尝试说出下列疾病是否是传染病及其病原体。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000万,其中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1.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答: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
阅读P35分析·讨论:
答: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和家人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感染上传染病。
2.资料2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作出概括。
小结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注意: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传播途径。(不是传染源)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假如面粉是一种病原体……
沾有面粉的人
与之握手的人
握手接触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缺乏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① 传染源:
患传染病的人肯定是传染源。
传染源不一定都患病,如: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人(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
②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饮食传播
血液传播
土壤传播
某家庭中,姐姐患了新冠肺炎,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1)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引起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称为_______。
(2)弟弟被传染前是_________,被传染后变成了_______。
(3)携带着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属于_________。
传染病
病原体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学以致用
资料分析
社区应设立核酸检测点,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居民,及时进行筛查和登记报告。将其进行集中隔离管理,及时救治患者。
请判断下列资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哪种措施。
控制传染源
针对患者、患病动物等传染源采取的措施称为_____________。
请判断下列资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哪种措施。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社区应定期对公共场所、楼栋、电梯等进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同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居民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称为_____________。
切断传播途径
请判断下列资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哪种措施。
2020年12月15日开始,中国正式启动了重点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工作,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针对健康人等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称为_____________。
保护易感人群
“”
0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核酸检测(早发现)
杀菌消毒
注射疫苗
隔离、治疗患者
戴口罩、穿防护服
提高免疫力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隔离
彻底治疗
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传染病有流感、支原体肺炎、新冠肺炎等。学习了本节内容,请同学们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的流行。
让患者隔离、住院等
传染源
控制
患者用过的东西消毒、通风、戴口罩等
传播途径
切断
没得病的人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锻炼身体等
易感人群
保护
学以致用
一、控制传染源
三、保护易感人群
二、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_______,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
综合措施
综合措施
重点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盘点收获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此流感容易大规模流行。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性感冒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达标检测
2.下列做法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对应关系, 错误的是(  )
A.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
C.通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D.将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
3.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白喉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4.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a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B.甲表示切断传播途径
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D.保护丙的措施只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B
B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