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理解健康的含义,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2.阐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3.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理解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培养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2.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难点: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健康是什么 你认为他们三人都健康吗 有人说,肌肉发达、强健有力是健康;有人说,没伤没病就是健康。你同意上述说法吗 学生讨论,形成共识。 2.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总结: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图中是一位同学制订的假期计划,在他的计划中,哪些是不符合健康要求的 如何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共识: (1)该计划表中看电视、上网时间太长,阅读和学习的连续时间太长,体育锻炼时间太短,不注意劳逸结合等。 (2)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分析·讨论:生活方式对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相关内容,解读教材图“不同生活方式、BMI增加对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讨论问题: (1)BMI与上述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是什么 它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2)据图分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使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 (3)上图的数据对你选择生活方式有什么启示 学生观看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对比自己的假期安排,初步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为以后生活奠定健康基础,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
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BMI数值越高,癌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尤其是2型糖尿病;它主要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有关。 (2)有吸烟习惯的生活方式会使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 (3)在生活中要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避免肥胖等。 3.教师: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什么是“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学生讨论后回答:影响人们健康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4.探究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教师课件展示,指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播放视频“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实施计划: (1)学生分组制订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蚤心率的变化。 (3)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汇报: ①实验结果表明,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②研究发现,16岁以下的青少年饮酒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进而对行为和情绪产生影响。个体饮酒行为开始的年龄越小,产生酒精依赖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期饮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等疾病,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此外,饮酒后还可能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5.教师指导阅读教材第64页,初步了解吸食毒品和沉迷手机等危害健康的行为。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1.教师讲述: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示课件图片,提出问题: (1)这些生活方式你有吗 (2)你认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举例说明。 (3)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2.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共识。教师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1)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据实回答即可。 (2)不良的饮食习惯举例: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物、零食代替正餐;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生活没有规律,熬夜到很晚等。 (3)师生共同总结,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的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认识酗酒对健康的危害。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保持身心健康 1.教师出示资料:考试没考好感到沮丧、和好朋友吵架后心情不好。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67页相关内容,小组成员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什么 (2)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心情愉快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方法一:转移注意力;方法二:化解烦恼;方案三:自我安慰。 教师补充:用方法一调节情绪时要恰当,不能伤害他人,也不能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都对健康有极大的伤害,是不可取的。用方法二调节情绪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在教学中预设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消除不良情绪。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胜似活神仙”“有人一辈子吸烟,照样活到九十”,可见吸烟的危害并不严重,你如何对此做出有力的反驳 2.有一次考试,小明同学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从此,小明自暴自弃。你作为他的好朋友,该如何开导他 学生交流、思考后回答: 1.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69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的人会出现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的现象,主要是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害了神经系统,吸烟有害健康。 2.一次考试失败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会考好的。
第四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见课件。
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概念,更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因此,本堂课要让学生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学会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