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5 10: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描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2.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传递。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形成尊重生命、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观。
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难点: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麻雀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了巨大损失。 麻雀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1.出示草原、湖泊、森林、海洋等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草原、湖泊、森林、海洋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3.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分析:一块农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一条小丑鱼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里的水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教师出示教材“分析·讨论”中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和腐烂的树桩上长出许多真菌的图片。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分别是如何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其中的有机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明确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生分析图片并回答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昆虫的幼虫直接以植物为食,啄木鸟捕食昆虫幼虫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在昆虫幼虫和啄木鸟摄食的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2)腐烂的树木最终会消失。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85页图56。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生态系统组成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教师讲述: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食物链,强调食物链的书写规则。 3.出示几条链状联系,判断是否书写正确。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观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尝试连线,并讨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5.学生尝试画出食物链,思考并汇报作答: (1)共有11条食物链。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2)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大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食虫鸟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6.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1.教师讲述: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和能量只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生生不息,物质和能量的供应源源不断,这是如何实现的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第87页“观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并讨论其中的三个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88页相关内容,思考、讨论,作答: (1)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转化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到达生物体内,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水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有机物重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通过分析教材资料,明确生态系统中存在物质和能量变化,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分名称的含义,阐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通过练习书写食物链和判断食物链书写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正确描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关系,正确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示意图,理解二氧化碳和水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进入生物体内的其他物质,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再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3)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沿着食物链流动,被各种生物利用。 4.教师总结: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生物 2.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从生物学观点分析其原因。 学生交流、思考后回答: 1.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
  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让学生自行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