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圈
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3.理解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认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的生态观念。
重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航天员看到的地球上呈现蓝色和白色的部分分别属于生物圈的哪个圈层 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的范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生物圈的范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内容 1.教师讲述:地球的直径超过10 000千米,而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海平面向上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的范围是生物圈。 2.展示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约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成几个圈层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生物圈可以划分为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整个水圈。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三个圈层中的生物因素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概括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的特点。 (1)大气圈的底部 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整个水圈 组成: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物:鱼、虾、藻类等水生生物。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 组成:由岩石组成,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生物种类十分丰富。 总结:生物圈由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所以生物圈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知生物圈的范围,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得出生物圈的几个圈层的划分依据。 让学生弄清楚三个圈层的生物种类,有利于学生了解生物圈各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4.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组讨论: (1)大气圈的上部为什么没有生物生存 (2)为什么在水圈的深处极少有生物分布 (3)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哪个圈层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1)温度低、空气稀薄、低气压等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2)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照、缺氧和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压力。150米以下的水层中没有阳光,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动物也因没有食物而无法生存,故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过渡:在生物圈中,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展示“沧海桑田”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指的是哪两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转变 学生思考后回答: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转变。 追问:除这两种生态系统外,还有哪些生态系统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还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特点、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回答: (1)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结构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 作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 多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结构特点: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 作用: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海洋生态系统 结构特点:有丰富的藻类资源,动物种类很多。 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淡水生态系统 组成: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 作用:为人们提供饮用水、灌溉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5)湿地生态系统 结构特点: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很多。 作用: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6)农田生态系统 结构特点: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缺点:农作物会受到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通过递进问题的思考讨论,将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个圈层特点的印象,巩固新知。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不仅调动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认识。
(7)城市生态系统 结构特点: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缺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展示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大雁迁徙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是孤立存在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它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2.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它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思考、分析,推断出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大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很多生物可以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总结:生物圈是由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通过讨论,进一步阐明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属于什么生态系统 2.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现已在海洋、河流、湿地等水源中检测到微塑料,甚至在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思考后回答: 1.草原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节 生物圈
本节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过程采用形象比喻、定量描述和定性表达相结合的方法,辅之以形象直观的插图,加深学生对生物圈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同时,确立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