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生命之舟》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生命之舟》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4 17: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生命之舟 梁家新 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生动、简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比较,并结合他们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然后体会思想情感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激、热爱
 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
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
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报纸新闻:看
  广播新闻:听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

电视新闻的基本知识?????? (1)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2)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及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有以下特点:A.综合性电视新闻用视频和音频信号同时传递新闻信息,具有视和听的双重效,综合了报纸和广播的特点,以形象和声音诉诸受众。???
?B.视像性电视新闻运用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呈现给观众,它突破了抽象的文字描写,形象地再现了生活,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可产生一种现场参与感。?
C.即时性电视新闻的即时性,是指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连续报道,或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载体及时传播。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新闻可以分为许多形式:按事实发生状态分,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按事实发生与报道时间的差距分,有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等。按不同的文体样式又可分为消息、特写、通讯等。?3.消息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其中标题又可分正标题和副标。标题是一篇消息的题目,正标题要能够准确醒目地概括消息的内容,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引申,是对消息内容的补充说明。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并在湖北电视台播出。本文就是当时电视播出的内容。《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等。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刮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簰洲湾( ) 肆虐( )?
迂回( ) 穿梭( )
溃口( ) 转舵( )
靠拢( ) 施救( )pái?nüèyūsuōkuì duòlǒnɡshī1.肆 虐:
2.迂 回:
3.穿 梭:
4.感人至深:任意侵扰和破坏。 回旋,环绕。 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非常感动人。 : 朗读新闻,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报道的主要事实: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本篇具体写了哪些救助?标题、导语、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2-8段) 具体叙写 搜寻被困群众
救起战士
救起女孩
(1段) 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导语
主体

结语
消息来源 (10段)
(9段) 总结点题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3、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 明确: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己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4、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明确:文章记录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营救群众的感人场面。报道中,按照时间的顺序,真实地再现了感人的场面。

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找出文中相关句子,体会其语言特点。最令人难忘的情节是什么?大众化、口语化
言简意赅
语言特点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解放军众志成城 搏击敢死队 风餐露宿 欢送抗洪部队 。 本文以“生命之舟”为题有何含义?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凌晨1点,奉命营救凌晨5点营救12人营救小女孩的经过上午10点共营救64人二号
冲锋舟 生命之舟
(共救起17000多人) 声音 画面综合性按时间顺序报道即时性大众化 口语化
简明 概括 准确 真实性电视新闻(视象性)知识扩展 长江流域在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家知道造成这次洪水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还有就是沿岸生态的破坏导致泥沙含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如果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就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好生态,保护大自然,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等。课后作业:? 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或地方台的电视新闻,归纳电视新闻的特点。? 课后体会?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