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均数与方差
第1课时 平均数与众数 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理解算术平均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众数.
2.经历用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使用平均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任务一:众数和算术平均数
活动1 在某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的成绩如图6-1所示。
问题:
(1)观察统计图,甲的哪个射击成绩出现次数最多 其他选手呢
(2)不计算,请你尝试判断谁的射击成绩最好。你是怎么判断的
(3)算一算,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小结:一组数据中 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 ,就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作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活动2 思考·交流
问题:
(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据中吗
(2)如果甲又射击一次,意外脱靶,成绩为0环,那么这时甲的平均成绩会发生什么变化
(3)在某些比赛评分时,常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成绩,你能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即时测评】
1.已知五个数据:2,2,x,5,8的平均数是4,现增加了一个数据后的平均数仍不变,则增加的这个数据是( )
A.0 B.2 C.4 D.5
2.某班五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分别如下:5,5,x,6,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x的值是( )
A.5 B.5.5 C.6 D.7
3.有一组数据:11,12,15,15,16,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11 B.12 C.15 D.16
评价任务一
得分:
任务二:典例精析
活动3 某店铺一种商品10天的销售量及顾客对店铺的评分如图 6-2和图6-3所示。
问题1:请你计算这种商品10天的平均销售量。
问题2:顾客对店铺评分的众数是多少 顾客对店铺评分的平均数呢
问题3:从统计图中获取众数、平均数你有那些经验
【即时测评】
4.某年A,B两座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单位:℃)如表.
城市 春 夏 秋 冬
A ﹣4 19 9 ﹣10
B 16 30 24 11
(1)分别计算A,B两座城市的年平均气温(结果取整数);
(2)哪座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较为接近?
5.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全体学生生物实验操作的情况,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下(说明:考核成绩均取整数,A级:10分,B级:9分,C级:8分,D级:7分及以下):
收集整理数据,并绘制统计表(如下):
10,8,10,9,5,10;9,9,10,8,
9,10,9,9,8,9,8,10,6,9,
8,10,9,6,9,10,9,10,8,10
成绩等级 A B C D
人数/人 10 a b 3
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a= ,b= .
(2)求这30名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
(3)若成绩不低于9分为优秀,该校八年级参加生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达到优秀的有420名,试估计该校有多少名学生参加生物实验操作考核?
评价任务二
得分:
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训练:(要求: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后组内订正,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一组数据7,10,13,x,5的平均数为y,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y=x+35 C. D.
2.班会课上,小明给大家分享“节约第一,合理消费”的主题故事,并调查了五名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分别为30,35,30,40,20(单位:元).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20 B.30 C.35 D.40
3.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 .
4.某校组织了“在阳光下成长”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规则:6名裁判打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4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该选手成绩,如表是某选手的得分情况:
裁判 1 2 3 4 5 6
分数 94 94 94 94 a b
其中,裁判4、裁判5给出的分数均被去除.经计算,该选手的成绩为93.75分.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求b的值;
(2)请判断a是最高分还是最低分,并说明理由.
5.某校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下表:
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人数 a 15 20 5
(1)求a的值;
(2)求这50名学生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的平均数;
(3)若老师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询问其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得到的回答最可能是几元?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即时测评:
1. C 2.C 3.C
4.解;(1)A城市的年平均气温为:(﹣4+19+9﹣10)≈4(℃),
B城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6+30+24+11)≈20(℃);
(2)∵B城市温度都集中在20℃左右,而A城市起伏较大,极差较大,
∴B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较为接近.
故B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较为接近.
5.解:(1)由收集的数据可知:a=11,b=6;
故答案为:11,6.
(2)这3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分)
(3)设该校有x名学生参加物理实验操作,由题意,得:420,
解得:x=600;
答:该校有600名学生参加物理实验操作.
当堂训练
1.D 2.B 3.17
4.解:(1)由题意得,(94+94+94+b)÷4=93.75,
解得b=93,
答:b的值为93;
(2)a是最低分,由题意可知a≤93,否则就不满足平均数是93.75,且去掉的是94分和a分.
5.解:(1)总人数50,所以a=50﹣15﹣5﹣20=10;
(2)平均数为:(5×10+10×15+15×20+20×5)=12(元);
(3)15元,理由如下:
本周内有20人的零花钱是15元,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5;
所以老师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询问其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得到的回答最可能是15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