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原题卷+答题卷+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原题卷+答题卷+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5 16:12:28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B
C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D
B
A
D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 (1) 过滤   蒸馏  (2) 282g/mol   9:4 
20.(11分)
(1) 44g/mol   44g   6.02×1023  4.4 
(2) 8.5   4.25   5.1 
(3) 1:2   2:1   29.3g   16.8L 
21.(18分)
(1) AC   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 
(2) BCD 
(3) 2.0 
(4) 13.6 mL  15 mL
(5)① 偏高  ② 偏高 
22.(9分)
解:(1)n(HCl)==15mol,m(HCl)=15mol×36.5g/mol=547.5g,溶液质量为547.5g+1000g=1547.5g,则溶液的体积为=1289.6mL=1.29L,则c(HCl)==11.6mol/L,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1.6mol/L;
(2)①设加入xgNaOH,ω(NaOH)=×100%=20%,
解之得x=12,
答:需往溶液中加入12g氢氧化钠;
②c===5.33mol/L.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 (1)        (2)       
20.(11分)
(1)             
(2)           
(3)               
21.(18分)
(1)      、 、  
(2)   
(3)   
(4)     
(5)①    ②   
22.(9分)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气体 D.易燃液体
3.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电线短路失火时,要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洗涤
4.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用甲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用乙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丙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用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6.某Na2CO3样品中含有K2CO3、Na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1g样品加入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10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NaNO3
B.肯定有NaNO3,可能还含有K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NaNO3
D.肯定没有K2CO3和Ba(NO3)2
7.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B.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8:5
D.标准状况下,11.2 L CO2与常温常压下8.5 g NH3所含分子数相等
在标准状况下,ag气体x与b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x和y体积之比为b:a
B.同温同压下,气体x和气体y的密度之比为 b:a
C.25℃时,1g气体x和1g气体y的原子数之比为b:a
D.同物质的量的气体x和气体y的质量之比为b:a
9.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A.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
B.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
C.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L N2的物质的量为1mol
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为22.4L
C.SO2的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在相同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分子数相同 
11.配制250mL 0.1mol?L﹣1的盐酸时,对于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浓度偏低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浓度偏高
C.需选用250mL容量瓶,洗涤后残留少量蒸馏水,必须烘干后使用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需要再补几滴蒸馏水
12.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出的Cl﹣与1mol CaCl2电离出的Cl﹣数目相同的是(  )
A.2 mol KClO3 B.1 mol KCl C.2 mol MgCl2 D.2 mol NaCl
13.下列溶液与20mL 1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10mL 1molL﹣1 Mg(NO3)2溶液
B.5mL 0.8molL﹣1 Al(NO3)3溶液
C.10mL 2molL﹣1AgNO3溶液
D.10mL 0.5molL﹣1 Cu(NO3)2溶液
14.将12mol/L的盐酸(ρ=1.19g/cm3)50mL稀释成6mol/L的盐酸(ρ=1.10g/cm3),需加水的体积为(  )
A.50mL B.50.5mL C.55mL D.59.5mL
15.将98%(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10mL的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冷却到室温,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mol/L
B.溶液体积为20mL
C.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溶质质量分数小于49%
16.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④>③>②
用NaCl固体配制0.1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将5.85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olL﹣1的NaCl溶液
B.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8.1.8g某金属的单质直接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g,这种金属是(  )
A.铝 B.铁 C.镁 D.锌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2015年10月,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易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故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为乙醚浸取法.提取粗品的主要工艺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分离方法是   ,操作Ⅱ的分离方法是   .
(2)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其中碳氧原子的质量比为  .
20.(11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   ,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它含有   个二氧化碳分子;   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与49g H2SO4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
(2)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   ,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   g;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   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3)将质量比为7:15的N2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1mo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22克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21.(18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   g.
(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5)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   ;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22.(9分)列式计算:
(1)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336L溶于1.0L水中,所得盐酸密度为1.2g?cm﹣3,求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欲使100g 10.4%的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
①需往溶液中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
②若20%NaOH溶液的密度为1.066g/cm3,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点】物质的溶解与加热;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
A.根据药品的使用原则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仪器是否能直接加热进行分析,加热时,烧杯需放在石棉网上;
D.根据蒸发皿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分析,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解答】
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A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错误;
C.加热时,烧杯需放在石棉网上,故C错误;
D.使用蒸发皿加热结束后,要用坩埚钳夹持取下蒸发皿,不要用手拿,以防烫伤手,故D正确.
故选:D.
2.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分析】乙醇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
【解答】
A.图标为腐蚀品,故A错误;
B.图标为剧毒品,故B错误;
C.图标为腐蚀品,故C错误;
D.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故D正确.
故选D.
3.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
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回答;
B、根据防止触电的措施回答;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D、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烧伤皮肤.
【解答】
A、汽油着火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也可用干沙灭火,千万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汽油比水轻的多,火会在水的面上流动,扩大火势,故A错误;
B、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B错误;C、强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C正确;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湿布擦去,再用水冲,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4.
【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分析】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
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
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解答】
因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
因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
因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
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
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
故选B.
5.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CO和NaOH不反应;
B.分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D.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CO和NaOH不反应,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CO中的二氧化碳,且导气管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故A正确;
B.分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烧瓶支管口处,故B错误;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位于刻度线下,故C正确;
D.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所以用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故D正确;
故选B.
6.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杂质可能为K2CO3、NaNO3,假设13.8g全部为K2CO3或Na2CO3,计算生成CaCO3的质量,与实际得到沉淀质量比较判断杂质的可能情况.
【解答】解: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
假设11g全部为K2CO3,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为xg,则:
K2CO3+CaCl2═CaCO3↓+2KCl
138 100
11g xg
所以138:100=11g:xg
解得x=7.97,小于实际沉淀10g,
假设11g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g,则有
Na2C0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 g yg
所以106:100=11g:yg
解得:y≈10.4g,大于实际沉淀10g,
杂质也可能为硝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物,
故选:C.
7.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依据n=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B.每个NO2和CO2分子均含有2个O原子,故二者混合气体中含有O原子数目为分子总数的2倍;
C.根据n=计算出氧气和氖气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二者质量之比,注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D.先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解答】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故A错误;
B.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
C.、NA个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32g;NA个氖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20g,二者质量比是:32g:20g=8:5,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1.2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常温常压下8.5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分子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8.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 g气体X与b 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根据N=nNA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可知x与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A.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n=判断;
B.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C.不能确定每个x、y分子含有原子数目,无法计算含有原子数目之比;
D.根据m=nM判断其质量之比.
【解答】解:a g气体X与b 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根据N=nNA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可知x与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n=可知,相同质量时,其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故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x和y体积之比为b:a,故A正确;
B.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则二者的密度之比=a:b,故B错误;
C.不能确定每个x、y分子含有原子数目,无法计算含有原子数目之比,故C错误;
D.根据m=nM知,相同物质的量时,其质量之比=摩尔质量之比=a:b,故D错误;
故选A.
9.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A、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
B、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合性;
C、压强,氯化氢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体积一定,影响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因素有温度;
D、根据n=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A、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合性,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L,故B错误;
C、氯化氢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体积一定,影响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因素有温度、压强,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C错误;
D、10g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D正确.
故选D.
10.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A.不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
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不是气体则不一定;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D.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Vm相同,结合n==判断.
【解答】
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不是标准状况,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知道,所以无法计算,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不是气体则不一定,故B错误;
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SO2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故C错误;
D.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Vm相同,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粒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1.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偏小,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正确;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B错误;
C.因洗涤容量瓶在定容操作之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浓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干燥,故C错误;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再补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12.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电解质物质的量×化学式中离子数目.
【解答】解:1mol CaCl2电离出的Cl﹣物质的量为1mol×2=2mol.
A.KClO3电离得到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没有氯离子,故A错误;
B.1 mol KCl电离出的Cl﹣物质的量为1mol×1=1mol,故B错误;
C.2 mol MgCl2电离出的Cl﹣物质的量为2mol×2=4mol,故C错误;
D.2 mol NaCl电离出的Cl﹣物质的量为2mol×1=2mol,故D正确,
故选:D.
13.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20mL 1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与电解质强弱、溶质电离出的相应离子数目及溶质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20mL 1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A、1 molL﹣1 Mg(NO3)2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故A错误;
B、0.8 molL﹣1 Al(NO3)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3=2.4mol/L,故B错误;
C、2 molL﹣1Ag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C错误;
D、0.5 molL﹣1 Cu(NO3)2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1mol/L,故D正确;
故选D.
14.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盐酸的体积,根据m=ρV计算浓盐酸、稀盐酸的质量,进而计算水的质量,再根据V=计算加入水的体积.
【解答】解: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故稀释后盐酸的体积为=100mL,浓盐酸的质量为50mL×1.19g/mL=59.5g,稀盐酸的质量为100mL×1.1g/mL=110g,加入水的质量为110g﹣59.5g=50.5g,故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50.5mL,故选B.
15.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A.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水分子与硫酸分子间有间隙,等体积混合,混合所得溶液的总体积小于硫酸体积的二倍;
B.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混合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不等于硫酸体积的二倍;
C.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密度小,等体积混合时,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总质量小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
D.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9%.
【解答】
A.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所以C2==,但是V2<2V1,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mol/L,故A正确;
B.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水分子与硫酸分子间有间隙,等体积混合,溶液体积小于20mL,故B错误;
C.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密度小,等体积混合时,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总质量小于原硫酸溶液的2倍,所以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C错误;
D.根据C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9%,故D错误;
故选A.
16.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n===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A.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C.根据m=nM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据此进行判断;
D.结合分子式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判断.
【解答】
①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氨气(NH3).
A.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
B.①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②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③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34,④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7,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
C.①6.72LCH4的质量为0.3mol×16g/mol=4.8g,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质量为0.5mol×36.5g/mol=18.25g,③13.6g硫化氢,④0.2mol氨气(NH3)的质量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
D.氢原子物质的量分别为:①0.3mol×4=1.2mol,②0.5mol,③0.4mol×2=0.8mol,④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数①>③>④>②,故D错误.
故选D.
17.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A.5.85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B.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应放在称量纸上或比例器皿中;
C.定容之前应洗涤烧杯、玻璃棒,加水至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
D.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解答】
A.5.85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溶液体积为1L,不是溶剂的体积为1L,故A错误;
B.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防止腐蚀,应放在称量纸上或比例器皿中,故B错误;
C.定容之前应洗涤烧杯、玻璃棒,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加水至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便于控制加水,故C错误;
D.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8.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假设该金属失去两个电子变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金属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进行计算其摩尔质量,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该元素.
【解答】
假设该金属失去两个电子变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n(Cl2)==0.1mol,金属和氯气化合导致金属质量增加,则增加的质量为氯气的质量,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金属)×2=0.1mol×2×[0﹣(﹣1)],n(金属)=0.1mol,金属的摩尔质量==18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所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27,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
【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操作Ⅰ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而操作Ⅱ用于分离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
(2)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由分子式C15H22O5可知,碳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5×12:5×16.
【解答】
(1)操作Ⅰ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而操作Ⅱ用于分离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2)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青蒿素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22)+(16×5)=282,其摩尔质量为282g/mol,由分子式C15H22O5可知,碳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5×12:5×16=9:4,
故答案为:282g/mol;9:4.
20.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1)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m=nM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N=nNA计算二氧化碳分子数目;根据根据n=计算硫酸物质的量,根据氧原子数目相等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n=计算氧气物质的量,分子数目相等则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计算氨气质量;根据原子数目相等计算氨气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氨气质量;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条件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
(3)根据n=计算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式计算含有N、O原子数目之比;计算平均摩尔质量,可得1mo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体积.
【解答】
(1)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二氧化碳分子数目为1mol×6.02×1023 mol﹣1=6.02×1023 ;
4.9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之含有相等氧原子数目的二氧化碳为=0.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1mol×44g/mol=4.4g,
故答案为:44g/mol;44g;6.02×1023 ;4.4;
(2)16g 氧气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目相等则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故氨气质量为0.5mol×17g/mol=8.5g;
原子数目相等,则氨气物质的量为=0.25mol,氨气质量为0.25mol×17g/mol=4.25g;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条件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故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3mol,则氨气质量为0.3mol×17g/mol=5.1g,
故答案为:8.5;4.25;5.1;
(3)质量比为7:15的N2和NO混合,根据n=可知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结合分子式,可知含有N、O原子数目之比为(2+1×2):2=2:1,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29.3g/mol,可得1mo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9.3g;22克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16.8L,
故答案为:1:2;2:1;29.3g;16.8L.
21.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确定用不到的仪器和缺少的仪器;
(2)依据容量瓶构造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解答;
(3)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4)依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规律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依据量取浓硫酸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
(5)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或者量取、溶解或者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450mL没有此规格的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不到平底烧瓶和分液漏斗,还缺少的仪器: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AC;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
(2)A.容量瓶带有瓶塞,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B错误;
C.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故C错误;
D.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用来稀释浓溶液,故D错误;
E.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故E正确;
故选:BCD;
(3)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m=0.1mol/L×40g/mol×0.5L=2.0g,
故答案为:2.0;
(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得18.4mol/L×V=0.5L×0.5mol/L,解得V=0.0136L,即13.6mL;需要用15mL量筒量取,
故答案为:13.6; 15;
(5)①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冷却至室温时体积变小,溶质不变,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22.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分析】
(1)根据n==计算HCl的物质的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结合V=计算溶液的体积,进而可计算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2)①设加入xgNaOH,根据ω(NaOH)=计算;②根据c=计算.
【解答】解:(1)n(HCl)==15mol,m(HCl)=15mol×36.5g/mol=547.5g,溶液质量为547.5g+1000g=1547.5g,则溶液的体积为=1289.6mL=1.29L,则c(HCl)==11.6mol/L,
答: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1.6mol/L;
(2)①设加入xgNaOH,ω(NaOH)=×100%=20%,
解之得x=12,
答:需往溶液中加入12g氢氧化钠;
②c===5.33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