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三)(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三)(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0:05:34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合成慢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不能横向运输
D.植物茎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D [温特发现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没有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A错误;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C错误。]

3.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因此向光一侧生长快,使根背光生长。]

4.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A [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如果脱落酸与脱落酸受体的亲和力降低,种子休眠的时间将会缩短,A叙述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若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的作用会更显著,胚乳中淀粉分解的速度更快,B叙述正确;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细胞分裂素更易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该植株的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叙述正确;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如果生长素的受体活性减弱,生长素不能很好地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该株系比野生型更不容易生根,D叙述正确。]
5.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理想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棉花时,要保持植株的顶端优势,以便多结棉桃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C.脱落酸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赤霉素则抑制种子萌发
D.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B [为了多结棉桃,需要去除顶端优势,让侧芽生长,A错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乙烯利具有催熟的作用,不能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D错误。]
6.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的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 [对照组香蕉果实可以合成乙烯,故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内源乙烯的影响,A分析错误;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材料应该选择未成熟的香蕉果实,B分析错误;因为每2 d取样一次,第0、2、4、6、8、10 d各取样一次,所以推算出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C分析正确;处理组3个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依次为还原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导致香蕉变甜、果皮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果皮变黄,D分析错误。]

7.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能正确表示B组、A组向光侧、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甲        乙
B [A组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单侧光,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结果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B组尖端感受不到单侧光,生长素均匀分布,胚芽鞘正常直立生长,故B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②,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①,A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③,B符合题意。]
8.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C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使琼脂块乙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甲,A正确;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比另一侧快,B正确;由于重力的影响,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对较低,实验结果为胚芽鞘朝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仍然为促进作用,C错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所以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D正确。]

9.如表为某生物研究员探究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D浓度(mg/mL) 对照组 0.5 1.0 2.0
平均生根数(条) 3 6 9 7
成活率(%) 53 56 58 66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
B.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 mg/mL
C.扦插月季时,为保证成活率,2,4-D的浓度应越高越好
D.该实验中2,4-D的不同浓度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因此对照组可以不设置
A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A正确;本实验浓度梯度较大,数据少,无法判定最适浓度,B错误;2,4-D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若浓度太高会抑制插条生根,甚至可能杀死插条,C错误;该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用于观察分析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平均数和成活率是促进还是抑制,D错误。]

10.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
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
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
(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
错误的是(  )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D [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但自然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不是外源脱落酸诱导的,D错误。]
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做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 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D [与S0组相比,S1组去除瘦果后草莓果实显著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正确;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S2组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叶片上的外源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错误。]

1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C [植物激素由植物细胞合成,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有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因此也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1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的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C [已知弯钩的形成是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的结果,故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正确。]

14.拟南芥可发生避荫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避荫反应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
B.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
C.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
D.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生长受到抑制
C [避荫反应有利于光敏色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但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一般不能吸收远红光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B错误;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不可见的远红光),C正确;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能更好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故不会抑制其生长,D错误。]

15.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特殊情况下,甲瓦龙酸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B.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质分裂
C.夏季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易形成脱落酸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密切相关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细胞衰老,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B正确。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夏季日照时间长,因此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易形成脱落酸,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6.某科研小组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
B.据图可推断IAA和GA混合使用对促进玉米胚芽鞘伸长具有协同作用
C.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
D.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变短


ABC [该实验中,IAA和GA属于自变量,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A正确。据图可知,IAA和GA同时使用时,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二者时都明显,这说明IAA和GA对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故实验中用IAA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C正确。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IAA的最适浓度,故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变短,D错误。]
17.如图表示施用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
B.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自变量
C.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2,4-D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BC [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因变量,B错误;由图3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可知,若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部分向根部运输的生长素会减少,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错误。]
18.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植物竖直生长的根,发现都出现了背光生长的现象,于是测定了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方式 生长素(IAA)含量/(ng·g-1)
向光侧 背光侧
光强:40 μmol·m-2·s-1 163.2 426.6
光强:100 μmol·m-2·s-1 117.2 439.4
黑暗(不照光) 415.6 415.6

A.本实验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本实验可以得出根的背光生长主要是由于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C.平放时根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少而远地侧生长素多
D.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

AD [根的背光性说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由数据分析可得,光照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比黑暗条件下少且差异较大,由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所以主要是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分解造成的,B错误;将根平放,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多,远地侧生长素少,根向地生长,C错误;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均为背光侧较多,D正确。]
19.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 h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伸长率=(处理后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100%]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无外源的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ABC [由第1组(对照组)伸长率为20%可知,A正确;将第2组和第4组分别与第1组进行对照,说明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第2组比第4组的伸长率高,所以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B正确;对比第1、2、3、4组实验可知,IAA和GA共同作用时比两者单独作用时茎段的伸长率都要高,据此可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将第1组、第2组和第5组进行对照,说明加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影响IAA对茎段伸长的促进效果,D错误。]
三、非选择题
20.(12分)叶绿体色素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但激发态不稳定,可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这些荧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分子,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能量传递效率与色素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图中A~D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光谱学分析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A与图B,图A中曲线b是__________(填“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的_________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
(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素 
吸收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分) 
(3)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叶绿素)和曲线k(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
效率越高(3分)
[解析] (1)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曲线b最后没有回到基态,则不能是发射光谱,故图A中曲线b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有两个波峰,说明是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e、f只有1个波峰,说明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 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
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 (叶绿素) 和曲线k (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21.(12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都相同(2分)
(2)实验结果预测(答题时直接填编号)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4、5
2
玉米幼苗的向光
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1
2
③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
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3分)
[解析] (1)用于实验的玉米幼苗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均应为无关变量。(2)处于黑暗中,胚芽鞘尖端被遮盖,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胚芽鞘中央时,玉米幼苗均可直立生长,即3、4、5直立生长,缺乏生长素的2基本停止生长。(3)可依据各对照组的自变量,分析结果,推导结论。
22.(12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而植物的顶端优势是__________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导致_______的生长受到抑制。
向光侧往背光侧(2分) 
顶芽
侧芽
(2)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根分化的必要条件。图中倒挂柳条远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地端的原因是柳条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______端向形态学__________端运输。


(3)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下表是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已知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条件 A组
某植物
正常植株 某植物GA缺陷型突变体
B组加适量
浓度GA C组加等
量清水
黑暗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适宜光照 萌发 萌发 不萌发
①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分别对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GA进行检测,发现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GA合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 (填“促进”“抑制”或“无作用”)。
③当选用该植物的GA不敏感型突变体做实验时,发现在强光下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GA浓度比在弱光下低。由此可知,较强的光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促进种子萌发的。
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分)
无作用(2分)
提高植物对GA的敏感度(2分)
[解析] 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据表可知,当有光和GA时种子才萌发,所以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3.(12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后,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信息
气体
防止污染
茎芽尖端
促进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_________的量较高。
细胞长度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3.6(或3)
18(或60)
协同
内源IAA(2分)
[解析] (1)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2)滤膜具有通透性,既不影响培养装置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换,也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IAA一般由植物尖端产生,作用于尖端以下部位,且IAA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IAA应加在茎芽尖端。(3)与对照组相比,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GA3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4)植物伸长生长与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长度增加有关。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赤霉素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对图2中B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的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3-4)/(6.5-4)=3.6倍、IAA单独处理的(13-4)/(4.5-4)=18倍。对图2中C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0-4)/(6-4)=3倍、IAA单独处理的(10-4)/(4.1-4)=60倍。故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6)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内源IAA的量较高,干扰了实验结果,因此A组未出现B、C组的实验结果。
24.(10分)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
图1
图2
(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__________(填“大量”或“微量”)有机物。对主茎(非成熟组织)处理时,NAA应加入图1中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填“A”或“B”)。
微量
A
(2)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__________作用,据此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3分)
(3)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主茎)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图1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下表中的①②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
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中施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茎下端
放射性的
含量
对照组 同上 同上 不做处理
一定量放射性的NAA(IAA)(2分) 
一定量的GR24(2分)
[解析] 本实验是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题图1中切断形态学上端为固体培养基A,形态学下端为固体培养基B;据题图2可知,实验共设置4组,据图中曲线可知,施加NAA+GR24组的侧枝长度最小,其次是施加NAA组,施加GR24组和对照组侧枝长度最长,且单独施加GR24几乎对侧枝的生长不起作用,据此分析。(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所以题图中的培养基,应该将NAA加在A中。
(2)据分析可知,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抑制作用,同时施加NAA和GR24组对侧枝生长的抑制效果大于单独施加NAA,GR24处理后,对侧枝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说明GR24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3)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的假设,因此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同时利用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GR24。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合成慢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不能横向运输
D.植物茎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D [温特发现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没有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A错误;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C错误。]
3.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因此向光一侧生长快,使根背光生长。]
4.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A [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如果脱落酸与脱落酸受体的亲和力降低,种子休眠的时间将会缩短,A叙述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若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的作用会更显著,胚乳中淀粉分解的速度更快,B叙述正确;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细胞分裂素更易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该植株的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叙述正确;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如果生长素的受体活性减弱,生长素不能很好地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该株系比野生型更不容易生根,D叙述正确。]
5.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理想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棉花时,要保持植株的顶端优势,以便多结棉桃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C.脱落酸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赤霉素则抑制种子萌发
D.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B [为了多结棉桃,需要去除顶端优势,让侧芽生长,A错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乙烯利具有催熟的作用,不能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D错误。]
6.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的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 [对照组香蕉果实可以合成乙烯,故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内源乙烯的影响,A分析错误;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材料应该选择未成熟的香蕉果实,B分析错误;因为每2 d取样一次,第0、2、4、6、8、10 d各取样一次,所以推算出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C分析正确;处理组3个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依次为还原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导致香蕉变甜、果皮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果皮变黄,D分析错误。]
7.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能正确表示B组、A组向光侧、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甲        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B [A组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单侧光,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结果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B组尖端感受不到单侧光,生长素均匀分布,胚芽鞘正常直立生长,故B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②,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①,A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③,B符合题意。]
8.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C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使琼脂块乙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甲,A正确;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比另一侧快,B正确;由于重力的影响,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对较低,实验结果为胚芽鞘朝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仍然为促进作用,C错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所以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D正确。]
9.如表为某生物研究员探究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D浓 度(mg/mL) 对照组 0.5 1.0 2.0
平均生 根数(条) 3 6 9 7
成活 率(%) 53 56 58 66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
B.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 mg/mL
C.扦插月季时,为保证成活率,2,4-D的浓度应越高越好
D.该实验中2,4-D的不同浓度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因此对照组可以不设置
A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A正确;本实验浓度梯度较大,数据少,无法判定最适浓度,B错误;2,4-D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若浓度太高会抑制插条生根,甚至可能杀死插条,C错误;该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用于观察分析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平均数和成活率是促进还是抑制,D错误。]
10.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D [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但自然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不是外源脱落酸诱导的,D错误。]
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做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 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D [与S0组相比,S1组去除瘦果后草莓果实显著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正确;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S2组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叶片上的外源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错误。]
1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C [植物激素由植物细胞合成,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有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因此也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1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的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C [已知弯钩的形成是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的结果,故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正确。]
14.拟南芥可发生避荫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避荫反应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
B.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
C.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
D.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生长受到抑制
C [避荫反应有利于光敏色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但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一般不能吸收远红光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B错误;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不可见的远红光),C正确;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能更好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故不会抑制其生长,D错误。]
15.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特殊情况下,甲瓦龙酸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B.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质分裂
C.夏季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易形成脱落酸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密切相关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细胞衰老,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B正确。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夏季日照时间长,因此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易形成脱落酸,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6.某科研小组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
B.据图可推断IAA和GA混合使用对促进玉米胚芽鞘伸长具有协同作用
C.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
D.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变短
ABC [该实验中,IAA和GA属于自变量,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A正确。据图可知,IAA和GA同时使用时,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二者时都明显,这说明IAA和GA对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故实验中用IAA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C正确。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IAA的最适浓度,故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变短,D错误。]
17.如图表示施用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
B.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自变量
C.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2,4-D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BC [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因变量,B错误;由图3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可知,若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部分向根部运输的生长素会减少,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错误。]
18.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植物竖直生长的根,发现都出现了背光生长的现象,于是测定了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方式 生长素(IAA)含量/(ng·g-1)
向光侧 背光侧
光强:40 μmol·m-2·s-1 163.2 426.6
光强:100 μmol·m-2·s-1 117.2 439.4
黑暗(不照光) 415.6 415.6
A.本实验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本实验可以得出根的背光生长主要是由于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C.平放时根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少而远地侧生长素多
D.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
AD [根的背光性说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由数据分析可得,光照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比黑暗条件下少且差异较大,由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所以主要是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分解造成的,B错误;将根平放,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多,远地侧生长素少,根向地生长,C错误;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均为背光侧较多,D正确。]
19.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 h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伸长率=(处理后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100%]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无外源的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ABC [由第1组(对照组)伸长率为20%可知,A正确;将第2组和第4组分别与第1组进行对照,说明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第2组比第4组的伸长率高,所以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B正确;对比第1、2、3、4组实验可知,IAA和GA共同作用时比两者单独作用时茎段的伸长率都要高,据此可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将第1组、第2组和第5组进行对照,说明加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影响IAA对茎段伸长的促进效果,D错误。]
三、非选择题
20.(12分)叶绿体色素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但激发态不稳定,可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这些荧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分子,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能量传递效率与色素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图中A~D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光谱学分析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A与图B,图A中曲线b是__________(填“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的_________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
(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叶绿素)和曲线k(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曲线b最后没有回到基态,则不能是发射光谱,故图A中曲线b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有两个波峰,说明是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e、f只有1个波峰,说明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 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 (叶绿素) 和曲线k (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叶绿素 吸收 (2)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分) (3)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3分)
21.(12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________________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答题时直接填编号)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于实验的玉米幼苗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均应为无关变量。(2)处于黑暗中,胚芽鞘尖端被遮盖,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胚芽鞘中央时,玉米幼苗均可直立生长,即3、4、5直立生长,缺乏生长素的2基本停止生长。(3)可依据各对照组的自变量,分析结果,推导结论。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都相同(2分) (2)3、 4、 5 2 (3)①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1 2 ③1 4 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3分)
22.(12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而植物的顶端优势是__________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导致______________的生长受到抑制。
(2)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根分化的必要条件。图中倒挂柳条远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地端的原因是柳条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______端向形态学__________端运输。
(3)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下表是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已知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条件 A组 某植物 正常植株 某植物GA缺陷型突变体
B组 加适量 浓度GA C组 加等 量清水
黑暗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适宜光照 萌发 萌发 不萌发
①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分别对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GA进行检测,发现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GA合成的影响是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作用”)。
③当选用该植物的GA不敏感型突变体做实验时,发现在强光下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GA浓度比在弱光下低。由此可知,较强的光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促进种子萌发的。
[解析] 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据表可知,当有光和GA时种子才萌发,所以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向光侧往背光侧(2分) 顶芽 侧芽 (2)上 下 (3)①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分) ②无作用(2分) ③提高植物对GA的敏感度(2分)
23.(12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后,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____的量较高。
[解析] (1)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2)滤膜具有通透性,既不影响培养装置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换,也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IAA一般由植物尖端产生,作用于尖端以下部位,且IAA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IAA应加在茎芽尖端。(3)与对照组相比,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GA3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4)植物伸长生长与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长度增加有关。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赤霉素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对图2中B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的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3-4)/(6.5-4)=3.6倍、IAA单独处理的(13-4)/(4.5-4)=18倍。对图2中C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0-4)/(6-4)=3倍、IAA单独处理的(10-4)/(4.1-4)=60倍。故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6)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内源IAA的量较高,干扰了实验结果,因此A组未出现B、C组的实验结果。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信息 (2)气体 防止污染 茎芽尖端 (3)促进 (4)细胞长度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3.6(或3) 18(或60) 协同 (6)内源IAA(2分)
24.(10分)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
图1
图2
(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__________(填“大量”或“微量”)有机物。对主茎(非成熟组织)处理时,NAA应加入图1中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填“A”或“B”)。
(2)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__________作用,据此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主茎)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图1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下表中的①②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 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①__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中施加②__________ 主茎下端 放射性的 含量
对照组 同上 同上 不做处理
[解析] 本实验是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题图1中切断形态学上端为固体培养基A,形态学下端为固体培养基B;据题图2可知,实验共设置4组,据图中曲线可知,施加NAA+GR24组的侧枝长度最小,其次是施加NAA组,施加GR24组和对照组侧枝长度最长,且单独施加GR24几乎对侧枝的生长不起作用,据此分析。(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所以题图中的培养基,应该将NAA加在A中。(2)据分析可知,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抑制作用,同时施加NAA和GR24组对侧枝生长的抑制效果大于单独施加NAA,GR24处理后,对侧枝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说明GR24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3)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的假设,因此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同时利用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GR24。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微量 A (2)抑制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3分) (3)①一定量放射性的NAA(IAA)(2分) ②一定量的GR24(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A B C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C C C A ABC BC AD ABC
2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叶绿素 吸收
(2)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分) (3)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3分)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都相同(2分) (2)3、 4、 5 2 (3)①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1 2 ③1 4 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3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向光侧往背光侧(2分) 顶芽 侧芽 (2)上 下 (3)①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分) ②无作用(2分) ③提高植物对GA的敏感度(2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信息 (2)气体 防止污染 茎芽尖端 (3)促进 (4)细胞长度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3.6(或3) 18(或60) 协同 (6)内源IAA(2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微量 A (2)抑制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3分)
(3)①一定量放射性的NAA(IAA)(2分) ②一定量的GR24(2分)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2.温特发现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没有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A错误;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C错误。
3.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因此向光一侧生长快,使根背光生长。
4.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如果脱落酸与脱落酸受体的亲和力降低,种子休眠的时间将会缩短,A叙述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若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的作用会更显著,胚乳中淀粉分解的速度更快,B叙述正确;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细胞分裂素更易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该植株的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叙述正确;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如果生长素的受体活性减弱,生长素不能很好地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该株系比野生型更不容易生根,D叙述正确。
5.为了多结棉桃,需要去除顶端优势,让侧芽生长,A错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乙烯利具有催熟的作用,不能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D错误。
6.对照组香蕉果实可以合成乙烯,故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内源乙烯的影响,A分析错误;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材料应该选择未成熟的香蕉果实,B分析错误;因为每2 d取样一次,第0、2、4、6、8、10 d各取样一次,所以推算出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C分析正确;处理组3个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依次为还原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导致香蕉变甜、果皮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果皮变黄,D分析错误。
7.A组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单侧光,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结果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B组尖端感受不到单侧光,生长素均匀分布,胚芽鞘正常直立生长,故B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②,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①,A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是③,B符合题意。
8.由于重力的影响,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使琼脂块乙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甲,A正确;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比另一侧快,B正确;由于重力的影响,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对较低,实验结果为胚芽鞘朝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仍然为促进作用,C错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所以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D正确。
9.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A正确;本实验浓度梯度较大,数据少,无法判定最适浓度,B错误;2,4-D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若浓度太高会抑制插条生根,甚至可能杀死插条,C错误;该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用于观察分析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平均数和成活率是促进还是抑制,D错误。
10.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但自然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不是外源脱落酸诱导的,D错误。
11.与S0组相比,S1组去除瘦果后草莓果实显著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正确;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S2组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叶片上的外源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错误。
12.植物激素由植物细胞合成,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有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因此也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13.已知弯钩的形成是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的结果,故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正确。
14.避荫反应有利于光敏色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但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一般不能吸收远红光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未发生变化,B错误;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不可见的远红光),C正确;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能更好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故不会抑制其生长,D错误。
15.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细胞衰老,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B正确。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夏季日照时间长,因此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易形成脱落酸,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16.该实验中,IAA和GA属于自变量,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A正确。据图可知,IAA和GA同时使用时,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二者时都明显,这说明IAA和GA对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故实验中用IAA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C正确。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IAA的最适浓度,故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变短,D错误。
17.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因变量,B错误;由图3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可知,若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部分向根部运输的生长素会减少,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错误。
18.根的背光性说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由数据分析可得,光照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比黑暗条件下少且差异较大,由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所以主要是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分解造成的,B错误;将根平放,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多,远地侧生长素少,根向地生长,C错误;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均为背光侧较多,D正确。
19.由第1组(对照组)伸长率为20%可知,A正确;将第2组和第4组分别与第1组进行对照,说明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第2组比第4组的伸长率高,所以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B正确;对比第1、2、3、4组实验可知,IAA和GA共同作用时比两者单独作用时茎段的伸长率都要高,据此可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将第1组、第2组和第5组进行对照,说明加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影响IAA对茎段伸长的促进效果,D错误。
20.(1)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曲线b最后没有回到基态,则不能是发射光谱,故图A中曲线b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有两个波峰,说明是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e、f只有1个波峰,说明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曲线g是两种色素的发射光谱,而曲线e、f是一种色素的发射光谱。(3) 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 (叶绿素) 和曲线k (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21.(1)用于实验的玉米幼苗品种、大小等生长状况均应为无关变量。(2)处于黑暗中,胚芽鞘尖端被遮盖,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胚芽鞘中央时,玉米幼苗均可直立生长,即3、4、5直立生长,缺乏生长素的2基本停止生长。(3)可依据各对照组的自变量,分析结果,推导结论。
22.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据表可知,当有光和GA时种子才萌发,所以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3.(1)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2)滤膜具有通透性,既不影响培养装置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换,也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IAA一般由植物尖端产生,作用于尖端以下部位,且IAA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IAA应加在茎芽尖端。(3)与对照组相比,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GA3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4)植物伸长生长与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长度增加有关。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赤霉素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对图2中B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的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3-4)/(6.5-4)=3.6倍、IAA单独处理的(13-4)/(4.5-4)=18倍。对图2中C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10-4)/(6-4)=3倍、IAA单独处理的(10-4)/(4.1-4)=60倍。故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6)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内源IAA的量较高,干扰了实验结果,因此A组未出现B、C组的实验结果。
24.本实验是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题图1中切断形态学上端为固体培养基A,形态学下端为固体培养基B;据题图2可知,实验共设置4组,据图中曲线可知,施加NAA+GR24组的侧枝长度最小,其次是施加NAA组,施加GR24组和对照组侧枝长度最长,且单独施加GR24几乎对侧枝的生长不起作用,据此分析。(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所以题图中的培养基,应该将NAA加在A中。(2)据分析可知,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抑制作用,同时施加NAA和GR24组对侧枝生长的抑制效果大于单独施加NAA,GR24处理后,对侧枝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说明GR24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3)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的假设,因此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同时利用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GR2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本套共24小题,共100分。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19小题,每小题3分;第20~23小题,每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合成慢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不能横向运输
D.植物茎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3.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4.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5.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理想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棉花时,要保持植株的顶端优势,以便多结棉桃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C.脱落酸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赤霉素则抑制种子萌发
D.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6.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的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 d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7.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能正确表示B组、A组向光侧、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甲        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8.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9.如表为某生物研究员探究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D浓 度(mg/mL) 对照组 0.5 1.0 2.0
平均生 根数(条) 3 6 9 7
成活 率(%) 53 56 58 66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平均生根数和成活率
B.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 mg/mL
C.扦插月季时,为保证成活率,2,4-D的浓度应越高越好
D.该实验中2,4-D的不同浓度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因此对照组可以不设置
10.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做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 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1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1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的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14.拟南芥可发生避荫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避荫反应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
B.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
C.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
D.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生长受到抑制
15.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特殊情况下,甲瓦龙酸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B.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质分裂
C.夏季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易形成脱落酸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密切相关
二、多项选择题
16.某科研小组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组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
B.据图可推断IAA和GA混合使用对促进玉米胚芽鞘伸长具有协同作用
C.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
D.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变短
17.如图表示施用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
B.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自变量
C.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2,4-D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18.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植物竖直生长的根,发现都出现了背光生长的现象,于是测定了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方式 生长素(IAA)含量/(ng·g-1)
向光侧 背光侧
光强:40 μmol·m-2·s-1 163.2 426.6
光强:100 μmol·m-2·s-1 117.2 439.4
黑暗(不照光) 415.6 415.6
A.本实验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本实验可以得出根的背光生长主要是由于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C.平放时根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少而远地侧生长素多
D.单侧光下,茎向光生长时生长素的分布特点与根相同
19.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 h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伸长率=(处理后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处理前的茎切段长度×100%]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无外源的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三、非选择题
20.(12分)叶绿体色素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但激发态不稳定,可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这些荧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分子,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能量传递效率与色素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图中A~D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光谱学分析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A与图B,图A中曲线b是__________(填“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的_________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
(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的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叶绿素)和曲线k(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________________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答题时直接填编号)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而植物的顶端优势是__________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导致______________的生长受到抑制。
(2)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根分化的必要条件。图中倒挂柳条远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地端的原因是柳条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______端向形态学__________端运输。
(3)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下表是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已知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条件 A组 某植物 正常植株 某植物GA缺陷型突变体
B组 加适量 浓度GA C组 加等 量清水
黑暗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适宜光照 萌发 萌发 不萌发
①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分别对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GA进行检测,发现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GA合成的影响是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作用”)。
③当选用该植物的GA不敏感型突变体做实验时,发现在强光下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GA浓度比在弱光下低。由此可知,较强的光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促进种子萌发的。
23.(12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后,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____的量较高。
24.(10分)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
图1
图2
(1)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__________(填“大量”或“微量”)有机物。对主茎(非成熟组织)处理时,NAA应加入图1中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填“A”或“B”)。
(2)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着__________作用,据此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主茎)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图1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下表中的①②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 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①__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中施加②__________ 主茎下端 放射性的 含量
对照组 同上 同上 不做处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