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多地将荒草地等闲置区域改建为湿地公园,为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公园中,所有的鸟形成了一个种群
B.一种鸟可能处于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级
C.鸟类等野生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D.“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将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娱乐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的生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原生演替
B.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代谢旺盛,土壤含氧量高
D.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体型越小
C.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腐生的细菌、真菌和动物都是分解者
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信息传递过程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的共同作用
②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都来自生物
③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于异种生物之间
④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⑤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生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C.生态平衡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
D.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生态系统能通过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平衡
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7.下列有关生态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C.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D.轮作能够提高土地的产出,原因是轮作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提高能量利用率
8.用猕猴桃制作果酒、果醋的发酵工艺包括打浆、酶解、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步骤,制作过程中需控制温度、糖度、接种量等参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其起主要作用的菌种代谢类型不同
B.果酒发酵时可接种酵母菌,控制温度为18~30℃
C.适当增加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繁殖
D.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均需控制发酵罐处于密闭状态
9.硝化细菌可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研究人员利用配制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自养型硝化细菌。下列物质在该培养基中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NaNO2 B.Na2CO3 C.牛肉膏 D.琼脂
10.将菊花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可以培育出菊花试管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B.将菊花外植体培育成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分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C.消毒的外植体可直接插入培养基不需要注意方向
D.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光照条件
1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2.下列有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
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过程
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13.科研人员构建致病模型动物有助于药物的研发。其主要步骤为:首先获取致病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经过胚胎工程技术获得多只模型鼠。最终在模型鼠身上开展新药的医学实验,以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B.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胚胎进行多次随机分割可获得多只模型鼠
C.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
D.胚胎能在代孕鼠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早期胚胎细胞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
14.天然荧光素酶不能高效催化人工合成的荧光素(DTZ)发光。研究人员采用蛋白质工程解决该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诱变剂可定向改造天然荧光素酶的基因序列
B.改造后的荧光素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 DTZ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来改变荧光素酶的功能
D.可用PCR 方法检测突变的荧光素酶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15.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各有说辞,下列说辞合理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棉能毒杀棉铃虫,所以抗虫棉棉花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
B.若某转基因大豆易诱发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则该转基因大豆不宜推广
C.外来基因和受体的基因都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所以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
D.若食用某转基因鲤鱼被证明是安全的,则该转基因鲤鱼可以放养到自然水域
二、多选题
1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的CO2浓度,也是降低温室效应最有效的方法
B.在天蓝、地绿、水净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断增强
C.桑基鱼塘是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森林生态系统无需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也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17.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与计数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庞大,需将土壤稀释后再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计数
B.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时可用无菌水进行稀释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D.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计数,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数目多
18.如图表示利用治疗性克隆和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组织器官,并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母细胞常用显微操作去核,胚胎干细胞分离通常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B.重组细胞的发育需要电刺激等方法激活
C.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有组织特异性
D.两种技术均能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
19.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毒性的大小,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CO2培养箱中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D.若想诱导甲乙细胞融合可使用灭活病毒
20.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三、解答题
21.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过程①常用 酶处理植物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过程②表示 ,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3)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④表示 过程。
(5)若番茄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由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几倍体? 。
22.现代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在此过程中特有的诱导因素为 ,获得的X是 。
(2)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至少需经 次筛选才能选出产生所需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要用 技术在体外培养。培养时配制的培养基成分与培养植物相比不同的是含有葡萄糖和 等。其中培养环境中的空气必须加5%的CO2,目的是为了 。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
(4)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的核酸(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23.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亚洲黑熊数量骤减,近日动物学家在某林地发现了少量野生亚洲黑熊。他们期望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代表体外受精,黑熊A通过超数排卵获得的细胞必须培养到 期,从黑熊C采集到的精子需要进行 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2)为获得更多的卵细胞,要对野生亚洲黑熊采用 激素处理,D受体雌性接受来自黑熊♀A体内的胚胎,所以必须和黑熊♀A进行 处理。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3)为了获得更多的胚胎,可以对过程①得到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在胚胎分割时一定要将 均等分割。在胚胎移植前,可以利用 细胞进行性别鉴定和遗传病筛查等。
(4)在进行过程①体外受精时,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外的 会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其中。受精的标志是 。
24.如图为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基本思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工程是在 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该操作思路的特有过程是 ,(填图中序号)代表中心法则内容的过程是 。(填图中序号)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生物学过程的名称或内容。① ;② 。
(3)从图中可以看出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与中心法则方向 。它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 →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 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4)从根本上说,蛋白质的结构是由 决定的。
(5)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否唯一 ,为什么 。
(6)将氨基酸合成为多肽链的场所是 。真核细胞中将多肽链转变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场所是 。
25.白叶枯病是造成我国重要粮食作物——水稻严重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某科研团队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与质粒重组(图1),利用人工破损处理的水稻幼苗细胞借助根癌农杆菌转化法获得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其中根癌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不同种限制酶识别序列不同。请回答:
(1)构建图1基因表达载体时,最佳方案是使用 分别处理含Xa21基因的LNA片段和Ti质粒,该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处理后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和Ti质粒发生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也能确保Xa21基因定点插入到Ti质粒的 。为了保证操作的成功率,常用 对目的基因进行特异性的快速扩增。扩增完成后,常采用 方法来鉴定其产物。
(2)基因表达载体上M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有利于重组Ti质粒的 ,Ti质粒中除图中包含的构件外还应必备的构件有 。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的核心环节是 ,我国科学学家独创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 ,如果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水稻幼苗细胞受损后会产生某些信号分子,用于吸引农杆菌移向受损水稻,这些信号分子可能是 (A、秋水仙素;B、酚类化合物;C、乙酰胆碱),据图2推测,农杆菌细胞内形成的成熟T复合体借助细胞膜上的通道复合体定向进入水稻幼苗细胞,最终目标是 。
(4)将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水稻幼苗细胞经过 技术可发育成幼苗。经检测,科研人员发现部分获得Xa21基因的水稻幼苗不具有抗白叶枯病的能力,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B
6.B
7.C
8.D
9.C
10.A
11.B
12.B
13.C
14.B
15.B
16.ACD
17.CD
18.ABD
19.CD
20.ACD
21.(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高尔基体
(4)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5) m+n 单倍体
22.(1) 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杂交瘤细胞
(2) 2/两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pH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4)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23.(1) MII 获能
(2) 外源促性腺 同期发情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 桑葚胚或囊胚 内细胞团 滋养层
(4) 透明带 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
24.(1) 基因工程 ④⑤ ①②
(2) 转录 翻译
(3) 相反 氨基酸序列 脱氧核苷酸序列
(4)基因
(5) 否 一种氨基酸可能具有多种密码子
(6) 核糖体 内质网
25.(1) BamHⅠ、HindⅢ T-DNA片段上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筛选 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
(3)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花粉管通道法 显微注射法 B 将含有Xa2l基因的T-DNA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
(4) 植物组织培养 Xa2l基因转录和翻译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