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5.马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种
群的数量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种群密度、初级种群参数和次级种群参数。初级种群参数直接影响
高二生物学试卷
2025年6月
种群密度,次级种群参数对种群密度有间接形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三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A.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届于次级种群参数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B.可以采用粪堆计数等非损伤取样调查法估算马麝种群密度
3.本试卷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C.青藏铁路设置涵洞可以避免地理隔离,有利于物种延线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D.可利用生物技术建立精子库、基因库对马麝进行保护
符合题意。
6.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某人因感染轮状病毒出现低渗性腹污、发热等症状,血液生化检查发现HCO;浓度下降,Na和乳酸
A.决定森林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有食物条件和栖息空向
浓度上升,血红蛋白浓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群落是发展变化的,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A,Na、HCO,、乳酸、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低渗性腹污水分丢失比例更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原始合作使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都受益,能使双方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适应
C.乳酸浓度上升可能是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
7.某地下溶洞生态系统中,发光南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言鱼以发光菌为食,洞螈捕食盲鱼,
D.适度发热可增强免疫反应,但持续高热可能破坏酶系统功能
真苗分解生物遗体释放CO2、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在2025年赣州龙舟公开赛中,最后冲刺阶段各队队员全力划桨。此时,他们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
A.该地下溶洞生态系统中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实现循环
量出汗,同时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
B.因缺乏光照,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B.体液中C02浓度变化刺激相关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
C.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发光菌一自鱼一洞螈,泪螈是三级消费者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
D.真菌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但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
D.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分泌调节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3.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镦色素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信息受体
A.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B.利用鹰型航模盘旋飞行驱鸟利用了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B.喷酒一定浓度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体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C,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高不开信息的传递
C.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合成,有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和促进叶花果实脱落作用
D.利用化学物质干扰动物交配使有害动物数量下降属于化学防治
D.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受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影响,它们相互作用、协调配合
9.赣南上堡梯田通过水土通养和生态护坡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增加了当地居民
4.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封闭的小生态缸,放入适量的水草、5条小鱼、含瘸殖质的士等基质,将其置于
人均收入,是乡村报兴的典型范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窗台上接受阳光直射。7天后,发现水草枯菱、小鱼全部死亡。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发展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同时会增加当地人均生态足迹
A,水草数量过少,无法为小鱼提供充足氧气
B.生态护坡引入外来植物物种可快速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
B.生态缸未定期通入氧气以维持小鱼生存
C.未添加分解者,有机物积累较多导致水质恶化
C.游客在生态旅游中减少垃圾丢并可降低对生态系统干扰
D.阳光直射导致水温升高较快,超出生物耐受范围
D。上堡梯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生物学期末试卷第1页(关8页)
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生物学期宋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