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钱塘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钱塘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19: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钱塘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3.“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中亚和西亚几乎全部国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帝国因此成为东西方世界交流的可靠‘中间人’……这是帝国所扮演的成功角色,无论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上都是如此。”这里的“帝国”是指(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
4.某一时期的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这部分学者所处的“某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5.中古时期的西欧,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独立享有土地上的行政、经济和司法等各种权力。这导致了西欧(  )
A.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B.庄园秩序陷入混乱
C.封臣地位高于封君 D.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6.托马斯。莫尔曾控诉某场运动:“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这场运动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  )
①原材料 ②市场 ③劳动力 ④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这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管理方式主要是指(  )
A.手工工场 B.大工厂 C.垄断组织 D.机器车间
8.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美国独立后,州际贸易由美国中央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上述现象的法律依据源于《1787年宪法》规定的(  )
A.三权分立机制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原则 D.民主共和政体
9.马克思深入分析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思想。这一研究成果(  )
A.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变化规律
10.发生在一战中的某场战役,被认为挽救了法国。此后,英法联军与德军开始挖壕持久对峙,形成了西线特有的堑壕战。该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  )
A.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12.漫画《凶恶的狼头(德国)》(如图3)反映了(  )
图3注:GERMANY(德国),AUSTRIA(奥地利),CZECHOSLOVAKIA(捷克斯洛伐克),POLAND(波兰),HUNGARY(匈牙利)
A.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膨胀 D.二战后期法西斯垂死挣扎
13.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14.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
A.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B.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发现了欧亚贸易的新路线
15.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图3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16.14、15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
A.商品货币关系推动庄园制度发展 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价格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 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7.如图为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据此推断(  )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价格革命 B.文艺复兴强化了世俗力量
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力量 D.启蒙运动打击了贵族与国王的势力
18.下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有(  )
A.首相对国王负责 B.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
C.首相是国家元首 D.议会是国家行政机关
19.有史家这样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这是一场灭顶之灾,……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上百万的赔款还需偿还,侵略军占据着1/4的领土,首都因为内战而血流成河,其他欧洲国家对此不闻不问”。这一材料反映出的历史事件有 (  )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普法战争
③巴黎公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表2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
表2:1921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的数据统计表
项目 1921年 1923 1925年
粮食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余粮收集制的开展
21.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下列项中理解正确的是(  )
A.“过去”的典型事例是明治天皇推行的大化改新
B.“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包括三省六部制、特辖领地制等
C.“现在”指的是12世纪末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D.“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后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22.图3“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二战后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所采取的最有力举措是(  )
图3
A.成立了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 B.赋予安理会制裁侵略的强大权力
C.明确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宗旨 D.确立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23.1696年英国开征窗户税。为了避税,封住窗户乃至通风口成为一种普遍行为。19世纪40年代,人们认识到疾病、瘟疫和早夭同被剥夺了光和空气密切相关,要求废除窗户税的呼声日渐高涨。最终,这项税收于1851年被废除。窗户税的废除说明(  )
A.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B.工业化进程引发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思考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日益显现
D.医学的进步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24.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学者们曾经提出各种假设:是美洲土生土长的;是马来亚一波利尼西亚人种横渡南太平洋而来;来自亚洲大陆;来自俄国中南部。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来自亚洲大陆的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反映了(  )
A.普遍接受的说法等于历史真实 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解释决定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后世揭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古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以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6分)
材料二
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法学家起了突出的作用,这表现为:解答法律问题;指导诉讼;撰写契据;注释、整理和编辑罗马法的各种渊源,并著书立说。其中,解答和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裁判官告示和罗马法学家的解答、著述是紧密联系的,前者为法学家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学之树结出的果实得以收获、罗马法律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罗马法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6分)
26.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反思,是近代西方思想界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初,这时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独一无二的中心。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道:“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的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文艺复兴后期,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聘元《西方通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贵族政治是扼杀人权的,封建特权以门第和地位为依据,某一权贵的意见在其辖地内决定权力分配,君主则在全国有决定权,因此封建特权总是以居特权者的人作为标志,即人治。而人的自由只能靠法律来保障,一切按法律办事,从中扬弃人治的因素。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776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创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明确提出了创造交换价值的是社会劳动。古典经济学家盛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要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间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的转换。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十日谈》和《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为规避“人治”,对未来“理性社会”所提出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并阐释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二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影响”这个主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则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明晰,表述成文)(12分)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钱塘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A A C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C D C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答案】
(1)背景: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立法传统的影响;吸取各邦立法成果;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任写其中4点得4分)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
(2)因素:法学家的解答和著述;裁判官的告示;统治者的推动;系统、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任写其中3点得3分)
成就: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分)
26.【答案】
(1)转换:由意大利到英国。(2分)
差异:《十日谈》认为人类的天性不可阻挡;《哈姆雷特》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或写体现理性)。(4分)
(2)政治思想: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每点1分,任写4点4分)
主张: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论);②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③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反对重商主义)。(每点2分,任写2点4分)
影响: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②“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任写一点2分,共2分)
27.【答案】
评分参考:
(1)标题分2分:有题目1分,有价值判断1分,价值错误的标题不给分。
(2)结构分3分: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2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
(3)史实分6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表述必须准确,史实错误不得分(至少3例史实,要求正反两方面结合)。
(4)表述分1分。
示例: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
阐释: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工业革命还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是,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贫民窟,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等社会问题。
结论:总之,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