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一第二学期5月月考(A卷)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埃及文明中“玛阿特”代表宇宙秩序、真理、正义与和谐法则。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曾有农民状告税吏超额征税,最终法庭以亵渎“玛阿特”判决农民胜诉。这一审判( )
A.体现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B.完善了法律制度
C.将宗教思想嵌入司法实践 D.推动审判世俗化
2.530年,拜占庭名将贝利撒留在出征波斯前签署的誓词中提到:“臣以灵魂与肉体效忠基督的副摄政者查士丁尼陛下,绝不私自处置战利品超过十分之一”。这反映出拜占庭帝国( )
A.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B.政教合一下的统治力
C.赋税制度较为严密 D.宗教教化的影响深刻
3.印加帝国刻意将新征服的族群强制迁居到首都库斯科,使这些不同语言、信仰的群体杂居,形成“混合社区”。由此可推知,这一举措( )
A.加快了边疆地区开发 B.旨在增强印加文化的包容性
C.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 D.为强化社会控制创造了条件
4.他的远航消息传遍了欧洲,数百名西班牙、英国、法国和荷兰的航海者成为他梦想的追随者。特别是在16世纪早期,许多人继续向西航行,寻找他本人一直试图发现的通往亚洲的水道。下列关于这位航海家的成就描述正确的是( )
A.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发现了好望角
B.跨越大西洋建立欧美洲际直接联系
C.开辟绕过非洲达到印度的海上航线
D.完成环球航行并首次证实“地圆说”
5.1420年建成的葡萄牙萨格里什航海学校的地图收藏室存有《埃布斯托夫地图》抄本,该图首次标注了大西洋中的“幸运群岛”(加那利群岛)。1428年,威尼斯制图师贝卡里绘制的北大西洋海图被引入学校,图中法罗群岛以西标注了神话中的“巴西岛”。这折射出当时( )
A.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已充足 B.葡萄牙取得了航运主导权
C.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航路开辟 D.地理探索中新旧认识并存
6.下表所示为16世纪中后期马铃薯在西班牙的流通情况。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缘于( )
年份 流通量(吨) 年份 售价(银币/磅)
1550 30 1560 1
1600 2000 1590 0.2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 B.跨洋交通运输动力的变革
C.美洲高产作物的洲际传播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7.1720年,英国弗吉尼亚殖民地法庭引用洛克的“未开发土地的自然状态”理论,判定原住民未开垦林地属于“无主财产”,而英国移民的开垦行为是“促进土地有效利用的文明行为”。这反映出当时( )
A.土地成为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B.主权在民思想在殖民地广泛传播
C.英国法律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D.启蒙思想异化为殖民统治的工具
8.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第二银行法案》,美国国家银行得以重建。1818年,马里兰州试图对该行征税,被联邦最高法院依据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的“默示权力”理论裁定违宪。这表明美国( )
A.三权分立体制得到调整 B.最高司法权得到扩张
C.宪法维护了中央的权威 D.地方的自治权被压缩
9.1865—1890年,俄国工厂工人数量从约100万增至280万。例如,诺夫哥罗德省的纺织厂在19世纪70年代吸纳了超过3万名农村移民;莫斯科省的地毯编织业每年吸引10万季节性工人,他们利用冬季三个月赚取相当于全年农业收入60%的现金。这反映出俄国( )
A.工厂对封建生产关系的保留 B.农奴制改革推动劳动力转移
C.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脆弱性 D.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10.18世纪上半叶,英国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业革命的推进而有所上升,农民开始购买毛织品、铁制品及陶制品。18世纪中叶后,战争及歉收虽降低了下层农民的需求,但日益壮大的农村中产阶级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这可用以说明当时英国( )
A.圈地运动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B.农村成为国内市场的主体
C.产业革命爆发的市场条件渐趋成熟 D.农村率先完成了社会转型
11.下表是1830年英国利物浦港口部分商品的出口记录(以1810年数据为100)。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
类别 1810年 1830年 变化幅度
机制棉纺织品 100 400 +300%
手工呢绒 100 27 -73%
A.纺织业劳作方式的深刻变革 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工业化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 D.技术革命加剧了市场竞争
12.马克思指出:“大不列颠的千百万工人第一个奠定了新社会的真实基础——把自然界的破坏力变成了人类的生产力的现代工业。……英国工人阶级既然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也就实现了劳动解放的第一个条件。”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基础
B.英国创立首个无产阶级政权具有必然性
C.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强大的内在凝聚力
D.现代工业打破了旧社会并建立了新社会
13.巴黎公社建立的公社委员会主要由布朗基主义者(主张通过革命精英夺取政权并建立集权政府)和蒲鲁东主义者(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建立手工业者联合体)组成。两派在是否接管法兰西银行、是否建立革命专政等问题上激烈对立。这主要反映出巴黎公社( )
A.政治领导缺乏核心权威 B.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C.组织架构权责体系混乱 D.革命纲领与实践存在矛盾
14.1889年以来,德国在西非纳米比亚修建“骷髅海岸公路”,这使德军在镇压1904年起义时,部队机动速度提升了3倍。意大利在东非厄立特里亚修建“帝国大道”,于1890年建成马萨瓦——阿斯马拉公路,沿途设置了54个军事哨所。这反映出( )
A.德意侵略方式从占领转向建设殖民地
B.列强在非利益冲突不断地加剧
C.德意通过资本输出推进非洲殖民进程
D.非洲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较高
15.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拉克的教育实践(部分)。这可用于论证( )
时间 地点 实践 结果
1897年 浦那 建立“新式学校”,采用当地的马拉地语授课,课程包含《英国殖民经济剥削史》等独创科目 至1905年培养出1200名基层活动家
1902年 德干高原 实行“乡村夜校计划”,通过改编印度教史诗设计扫盲教材 使36个村庄的文盲率三年内下降42%,学员后来成为1908年孟买总罢工的骨干力量
A.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性较强
B.印度精英着眼于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C.印度教育近代化蕴含鲜明的民族主义
D.教育主权成为印度反殖斗争的焦点
16.阿根廷独立后,一位驻阿根廷的英国领事在描绘潘帕斯草原上的高乔人时说:“拿出他所有的衣物,看看他周围的一切用品,除了皮革制品以外,有哪一样东西不是英国货?如果他的妻子有一条裙子,十有八九是曼彻斯特的产品。”这反映出当时阿根廷( )
A.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B.与英国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C.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D.皮革生产技术领先于英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8—9世纪,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西亚、北非、南亚及中国唐朝的交汇地带。他们以个体或家族商队为主,依赖骆驼商队和海上帆船进行长途贩运。通过陆海联运,以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为中心形成了欧亚非贸易圈。阿拉伯帝国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第纳尔(金币)和第尔汗(银币)成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从巴格达发出的一张支票可在摩洛哥提取现金”。阿拉伯帝国兼容并蓄希腊、波斯、印度等地的文化遗产。阿拉伯人吸收印度数字系统并改进为“阿拉伯数字”,通过贸易将其传播至欧洲。
——摘编自【英】菲利普·K.希提《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商人不仅垄断了波罗的海的谷物贸易,还通过东印度公司涉足亚洲的香料、瓷器贸易,并参与美洲的蔗糖和黑奴贸易。他们还将欧洲火器、玻璃器皿输往亚洲。荷兰商人通过规模化运输降低瓷器等商品价格,使其从“富贵阶层专属”普及到市民。阿姆斯特丹成为拥有“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往来船只”的全球贸易中心。在此过程中,阿姆斯特丹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荷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摘编自【英】亚当·霍洛克斯《全球化的黎明:17世纪荷兰贸易帝国》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以来,《股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法》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注册与运营,1856—1870年间英国新注册公司数量从327家激增至2.5万家。1870年的数据显示,机制棉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首位;机器设备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曼彻斯特市政厅成立了商业仲裁法庭,使商业纠纷处理周期从平均6个月缩短至3周。1830—1870年,英国新建铁路里程达1.5万公里,铁路运费较公路运输降低85%。1852年伦敦怀特利百货引入“明码标价”制度,终结了传统的讨价还价模式,连锁商店模式在19世纪70年代普及。
——摘编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8—9世纪“以巴格达为核心的欧亚非贸易圈”形成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8—9世纪的阿拉伯商人相比,17世纪荷兰商人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荷兰商人贸易活动的世界性影响。(1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英国商业的新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运输方式与技术的革新对于贸易的作用。(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年代
15世纪30年代 学者威廉·格罗辛在意大利学习后,将希腊语教学带回牛津,推动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解读
1499年 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在牛津教授希腊语,并批判经院哲学的僵化,其著作《愚人颂》在牛津学者中引发对教会腐败的反思
1534年 牛津大学被迫解散与天主教联系密切的修道院学院,神学课程转向支持英国国教教义,牛津课程从神学主导转向法律和古典语言研究
1619—1621年 牛津大学增设萨维里几何学教席、色德来自然科学教席和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36年 哈维在牛津发表《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其理论遭神学院强烈反对
1642—1646年 牛津大学成为保皇派据点,议会军占领期间,大量财产被没收
1669年 牛津增设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1704年 医学院开始引入化学实验教学
——摘编自李孝悌《英国大学史: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牛津大学与英国社会”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在法国革命、海地革命的影响下,辽阔的西属美洲大陆,从北到南掀起了独立解放战争的巨大革命风暴。墨西哥是独立战争最北部的中心区域。这里是重要的金银产地,殖民统治势力较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所受的压迫最深,民族矛盾也最尖锐。1820年,西班牙国内爆发革命。1821年9月,当殖民军遭到解放力量的打击濒于灭亡的时候,伊都尔比德率领军队进入墨西哥城,宣布墨西哥脱离西班牙独立。
——摘编自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材料二
1821年2月,克里奥尔人伊图尔维德提出“伊瓜拉计划”,以“宗教、独立、团结”为口号联合社会各阶层力量。起义军领袖格雷罗为争取胜利,接受该计划。同年8月,《科尔多瓦协议》签署,墨西哥宣布独立,成立临时执政委员会,成员由克里奥尔地主、教会高层及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官僚组成,原起义军力量被完全排除。独立后的墨西哥,社会秩序几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并陷入长期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的泥淖。1864年,法国为遏制美国的势力、占有墨西哥市场、银矿,扶植“墨西哥第二帝国”,直到1867年帝国覆灭,墨西哥才真正实现独立。
——摘编自王文山《从阿兹特克到墨西哥:艰难的独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墨西哥独立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墨西哥独立后“政治混乱、经济停滞”的原因。(7分)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一第二学期5月月考(A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D C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A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25分)
(1)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网络的整合;阿拉伯帝国的统一与军事扩张;区域间商贸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求;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多元文化的包容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贸易范围扩展至全球;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的应用;以商业资本为主导,与殖民扩张密切联系。(6分)
世界性影响: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推动早期全球化 );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5分)
(3)新变化:现代股份公司猛增;贸易结构以工业品为主;商业经营环境大幅改善;零售业经营方式加速变革。(6分,任答三点即可)
作用: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了商品竞争力,从而促使贸易对象从精英阶层扩展到大众市场,扩大贸易规模。(2分)
18.【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15—18世纪的牛津大学历史展现了英国近代社会变革。(2分)
论述:15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学者威廉·格罗辛在意大利学习后,推动古典文化研究,体现出文艺复兴思潮逐步浸润英国大学。16世纪,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浪潮传播到西欧其他国家,英国出现了国教。1534年,牛津大学神学课程转向支持英国国教教义,这是英国宗教改革的直接体现。英国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也体现了当时英国王权的成长。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这一时期,牛津大学设置了许多自然科学教习,展现了科学革命在英国的广泛传播。17世纪,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牛津因成为保皇派的据点,受到冲击。但革命以后,科学仍在持续发展。(8分)
总之,近代牛津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殿堂,其历史也浓缩了英国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程。(2分)(“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评分标准】
论题2分,论述8分,总结2分。
一等(10—12分)
(1)论题明确,论题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2)合理引用史实,多角度评论;
(3)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9分)
(1)论题较明确,论题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2)基本能引用史实,能多角度评论;
(3)论述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
(1)论题不明确,论题不符合唯物史观,按0分处理;
(2)引用史实有限,不能多角度评论;
(3)论述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19.【答案】(15分)
(1)条件:法国大革命和海地革命强化了民众的胜利信心;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墨西哥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长;社会不平等与阶级矛盾尖锐;西班牙王室出现统治危机。(8分)
(2)原因:旧精英垄断政权;外部势力干预;考迪罗主义盛行;殖民经济结构延续(外国资本控制经济命脉)。(7分,任答三点6分,答出四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