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红色的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及运用色彩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就色彩而言,他们认识常用的颜色,喜欢鲜艳的颜色,但对色彩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此时适时地让学生学习色彩知识,使之上升到对色彩的理性感受与运用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4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认识三原色。
在此环节,我通过谈话法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明确三原色的含义。
(2)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
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红色物品展示出来,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彩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课件展示)课件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烈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感受红色给人到来的热烈、喜庆、欢乐的气氛。趁机出示课题:红色的画(点明学习任务)
学习新知
1、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画面的用色。
第一、什么是红色的画?
还是从欣赏感知入手,先欣赏几幅作品,再通过学生的观察在进行讨论得出红色的画——以红色为主画的画,然后让学生进行辨别那幅是红色的画,其实这是一个从自我探究的过程,最后我又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插图和小朋友的画,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地认识到:红色的画就是以红颜色为主调的画。
第二、认识深浅不同的红色,和相邻近的颜色。
让学生从自己的油画棒中认识不同的红色,让他们感受邻近色。
第三、感受红色之间的对比关系。
针对“如何利用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有层次,主体突出”这一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我采用欣赏借鉴的方法,重点是分析两幅画,以唤起学生强烈的色彩感觉。通过这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我也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创作表现
这一环节重在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表达思想
情感提供一个空间和平台。
1、提出作业要求: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我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尽情宣泄对红色的感受。
2、在绘画中注意安全,铅笔尖不能指向同学。
3、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我注重过程辅导和过程评价,对作画过程中存在的用色等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作品展示评价
给大家展示几幅学生的课堂作业,从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创作的激情和对红色画的理解。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我的课堂评价力求言之有物,采取自评、生师互评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要点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挂钩,发挥评价的指向性和导向性作用,让评价落到实处。
发散拓展
提出问题:“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美化我们的生活,那么用其他别的一种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件12张PPT。《红色的画》一、??导入环节:(1)认识三原色。
(2)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第一、什么是红色的画?、学习新知1、分析、研究第二、认识深浅不同的红色,和相邻近的颜色。 第三、 感受红色之间的对比关系。
看看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