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波的干涉图样、判断干涉加强和减弱区重点考点单选 变式练 202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波的干涉图样、判断干涉加强和减弱区重点考点单选 变式练 202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4 11: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波的干涉图样、判断干涉加强和减弱区重点考点单选
变式练 202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点波源,在均匀介质中产生两列波。若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下列图中可能满足以上描述的是( )
A. B.
C. D.
2.在同一介质中有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的两个波源和,在介质中形成如图所示的机械波,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关于图中a、b、c三点的振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振动加强点 B.b是振动减弱点
C.c是振动加强点 D.a、c均是振动减弱点
3.某次地震震源附近两列振幅和频率均相同的地震横波在某一时刻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a、b、c、d为地壳中的四个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a此时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为振动加强点
B.位置a、b连线间的振动加强点有无穷多个
C.位置d将在下一刻发生振动
D.此时位置a、b、c位移始终达到最大
4.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两列波相遇后,某一时刻在它们的重叠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图中P点恰好处于两条实线的交点上,Q点恰好处于实线和虚线的交点上,M是P、Q之间连线上的一点(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总是在最大位移处
B.M点不可能是振动加强点
C.P、Q之间的距离一定等于半个波长
D.若将波源S1向S2稍微靠近,P点的振幅一定不变
5.如图为一只小蜜蜂掉入水中同时挥动双翅留下的水面波纹简化图(振动频率固定),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和分别为和的中点,则在、、、、、六点中,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振动加强的点是、、
B.此时刻位移为零的点是、、
C.图示时刻位置为两列波相遇的加强点,始终为振动加强点
D.点位置与两列波波源的距离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6.如图所示,和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停止振动之后,b处质点将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7.如图所示,表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横波相遇时某一时刻的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时刻后,N处质点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该时刻后,M处质点由M向P移动
C.该时刻后内,M处质点的振幅由2A减小为0 D.该时刻M处是凸起的最高点,此后最高点由M向Q移动
8.如图所示,蜜蜂同上同下挥动两个翅膀,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A为加强区一点,B为减弱区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处质点振幅最大 B.图中A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C.蜜蜂两翅膀挥动频率可以不同 D.A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9.关于波的衍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定位利用了波的衍射
B.“闻其声不见其人”中的“闻其声”是声波发生明显衍射的结果
C.两列波叠加时一定可以观察到稳定的干涉图样
D.两列波发生稳定干涉时,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可能时而加强时而减弱
10.如图,S1、S2是振幅均为A的两个水波波源,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由实线和虚线表示。则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
B.a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b、c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
C.此时a、b、c处各质点的位移是:xa=0,xb=-2A,xc=2A
D.a、b、c处各质点随着水波飘向远处
11.在观察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的干涉现象实验中,出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加强是指合振动的振幅变大 B.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的位移始终不为零
C.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D.振动加强和减弱区域的质点随波前进
12.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 B.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可以不相同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D.这是水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没有此类现象
13.关于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波能发生衍射现象,有的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B.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
C.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很多时,是不能发生衍射现象的
D.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
14.两列波相叠加发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那么(  )
A.两列波的频率不一定相同
B.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C.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
D.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不断周期性地交换位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C C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C B C
1.C
【详解】根据题意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故可知此时P点位于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交处;根据干涉规律可知,相邻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连线上的点都是加强点,故A图像中的曲线ab上的点存在振动加强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CD.a点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所以a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所以c是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CD错误;
B.b点是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b是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由发生干涉的条件知,两列地震横波相遇时,能形成稳定的干涉,根据波的叠加,结合图示时刻的波形图可知,此时位置a处于波谷,且为振动加强点,则位置a此时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
C.位置d是波峰与波谷叠加的点,振动减弱,因为两列地震横波振幅相同,所以位置d的振幅始终为0,不发生振动,故C错误;
BD.由图可知位置a、c两点是两列波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点,振动加强,图示时刻均处于波谷,位置b是波峰与波峰叠加的点,振动加强,图示时刻处于波峰,所以a、b、c连线及其延长线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加强点;虽然位置a、b、c为振动加强,但a、b、c也在上下振动,位移不是始终达到最大,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P点为两波峰相遇,为振动加强点,即振幅最大,但并不是总在最大位移处,故A错误;
B.M点处于相邻的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之间,不可能是振动加强点,故B正确;
C.P点为振动加强点,Q点为振动减弱点,当两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时,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处于其它位置时均不等于半个波长,故C错误;
D.若将波源S1向S2稍微靠近,P点可能不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可能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a、e、c位于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为两波的波谷叠加;e为两波的波峰叠加,所以a、e、c均为振动加强点,但b点为波谷和波峰叠加为减弱点,故A错误;
B.此时刻,a为两波的波谷叠加,位移为最大;b、d均为波峰和波谷叠加,位移最小,为两波振幅之差(位移为0),故B错误;
C.题意可知两波的频率相同,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图示时刻位置为两列波相遇的加强点,则始终为振动加强点,故C正确;
D.因为f为bd的中点,b、d均为振动减弱点,则f点也是振动减弱点,故点位置与两列波波源的距离之差不可能为波长的整数倍,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a处是波峰与波峰叠加,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但a处质点并不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故A错误;
B.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B错误;
C.此时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c处的质点为振动加强点,从该时刻起,经过,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C正确;
D.停止振动之后,只剩下的振动,则b处质点不会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由题图可知,N处质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所以该点是振动减弱点,且两列横波的振幅相等,则该时刻后,N处质点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
B.M处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上下振动,并不会随波的传播方向迁移,故B错误;
C.由题图可知,M处质点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所以该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一直为2A,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由题图可知,此时Q处质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所以该点是振动减弱点,且两列横波的振幅相等,则该时刻后,Q处质点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M处凸起的最高点不是由M向Q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图中B为减弱区一点,所以B处质点振幅最小,故A错误;
B.图中A为加强区一点,A处质点振幅最大,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最大位移处,即位移始终最大,故B错误;
C.两列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为频率相同,所以蜜蜂两翅膀挥动频率相同,故C错误;
D.由于A点为振动加强点,所以A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 超声波定位利用了波的反射,故A错误;
B.“闻其声不见其人”中的“其声闻”是声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是声波发生明显衍射的结果,故B正确;
C.两列波频率完全相同时,叠加才可以观察到稳定的干涉图样,故C错误;
D.两列波发生干涉时,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如果加强始终加强,如果减弱始终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图中两列波的波长不同;波速由介质决定,是相同的;根据,频率不同,两列波不会干涉,只是叠加,A错误;
B.两列波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所以振动不是始终加强或减弱的,B错误;
C.波叠加时,各个质点的位移等于各个波单独传播时引起位移的矢量和,故
,,,
C正确;
D.波传播时,各个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只有两个频率完全相同的波能发生干涉,有的区域振动加强,有的区域震动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隔。
【详解】A.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是指合振动的振幅变大,振动质点的能量变大,A符合题意;
B.振动加强区域质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有时位移为零,B不符合题意;
C.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均相同,可在波峰上,也可在波谷,也可能在平衡位置,C不符合题意;
D.振动加强和减弱区域的质点不随波前进,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这是两列水波发生干涉的现象,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两列波相遇后形成了稳定的干涉图象,故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B错误;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也有此类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所有的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故A错误;
B.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故B正确;
C.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很多时,也能发生衍射,只是衍射现象不太明显,故C错误;
D.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只是其振幅最大,其位置在做周期性的变化,位移有时也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两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A错误;
B.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振幅最大,它们也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是只在波峰上,B错误;
CD.振动加强区始终加强,振动减弱区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正确,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