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教案) - 2024 - 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意识
- 学生了解性骚扰的概念和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形式的性骚扰行为,学会判断正常与异常的人际交往界限。
2. 运动能力
- 掌握在遭遇性骚扰时合理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自我保护的技巧。
- 通过相关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3. 心理健康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对性骚扰话题的羞涩和恐惧心理,树立正确面对此类问题的态度。
- 培养学生在面对性骚扰时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社会适应
- 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与他人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遵守社交规范。
- 引导学生在发现性骚扰行为时,能够正确地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并帮助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是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教材旨在让学生认识性骚扰问题,掌握识别和应对性骚扰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材内容包括性骚扰的定义、常见形式、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性骚扰的概念和常见形式。
- 识别性骚扰的界限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性骚扰问题。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应对策略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1. 问题导向策略
-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性骚扰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策略
- 运用实际案例,分析性骚扰行为的特点和危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性骚扰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3. 小组合作策略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性骚扰问题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模拟演练策略
- 安排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在遭遇性骚扰时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
- 制作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 准备模拟演练所需的道具和场地。
2. 学生准备
- 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性骚扰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有关性骚扰的视频片段(视频内容需进行适当处理,避免过于露骨),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
-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行为让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性骚扰的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性骚扰问题。
2. 讲解性骚扰的概念和常见形式
- 利用教学课件,讲解性骚扰的定义,强调性骚扰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接触,还包括言语、文字、图像等方面的骚扰行为。
- 介绍性骚扰的常见形式,如言语挑逗、故意触碰身体、发送色情信息等。
- 提问学生:“你还能想到哪些可能属于性骚扰的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性骚扰的形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性骚扰的概念和常见形式,提高识别能力。
3. 讲解性骚扰的危害
- 讲解性骚扰对受害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身体上的伤害(如可能导致的身体疾病)、心理上的创伤(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影响人际关系、学习和工作效率等)。
-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性骚扰的危害。
- 提问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性骚扰的发生?”引导学生思考预防措施。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性骚扰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讲解识别性骚扰的界限和方法
- 讲解如何识别性骚扰的界限,强调尊重他人的身体和隐私,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隐私。
- 介绍识别性骚扰的方法,如观察对方的行为是否超出正常的人际交往界限、注意对方的言语是否含有性暗示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识别性骚扰。
-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识别性骚扰的界限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组织模拟演练活动
- 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在不同场景下遭遇性骚扰的情况,如在公交车上、学校走廊里等。
- 在模拟演练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
-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模拟演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遭遇性骚扰时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6. 总结归纳
-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方法。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性骚扰的短文,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识别性骚扰行为。
-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通过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板书
1. 性骚扰的概念
2. 常见形式
3. 危害
4. 识别界限和方法
5. 模拟演练体会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模拟演练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演练活动,对性骚扰的概念、危害以及应对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鼓励;在模拟演练中,个别学生可能因为羞涩或紧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和指导。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