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6 21: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7届高一下学年期末校际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小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型为AA的胚胎致死,基因a1控制鼠色(野生型),基因a2控制非鼠色。这些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现有Aa1×Aa2的杂交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随机选取两只小鼠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三种性状
C.题述杂交组合的成年子代小鼠中黄色:鼠色=3:1
D.表现若一只黄色雄鼠和几只非鼠色雌鼠杂交,其子代可能会同时出现黄色和鼠色
2.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精巢中的某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研究人员检测到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条,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已知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变异。下列关于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最终将形成2个含同源染色体的子细胞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分裂完成后2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为利用荧光标记各个基因,得到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B.图甲说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
C.图甲中方框内的两个荧光点所在的基因一定相同
D.非等位基因都能在形成配子时发生自由组合
4.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Ⅲ-1的致病基因Xb来自Ⅰ-1
B.Ⅱ-2的致病基因Xb有100%的概率传给女儿
C.I-1和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
5.图一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实验组,图二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可能的数量变化趋势。下列对于图示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一中保温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带放射性的比例越高。
B.图一中若省去搅拌操作,图示结果将发生明显变化
C.图二中②能正确表示上述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数量变化。
D.图一和图二中的实验均不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取某一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共含有碱基n对,其中含胸腺嘧啶m个,只考虑核DNA),将核DNA用3H充分标记,然后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代DNA分子中含3H的DNA分子占1/4
B.若进行有丝分裂,该过程复制所需要的胞嘧啶数为3(n-m)个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 的DNA分子数应该为N 个
7.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一种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存在的,与染色体DNA分开的小型环形双链DNA分子。eccDNA不包含染色体上的标准端粒、着丝粒结构,但常含有完整或部分基因,能够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和个体表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DNA的复制,染色体和基因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
B.若某eccDNA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有20个,则其氢键有130个
C.eccDNA上的完整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D.若某eccDNA的一条链上(A+T):(G+C)=m, 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8.下图表示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其中含有编码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序列(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UGA不考虑特殊情况),横箭头表示转录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位置为复制原点,则DNA聚合酶与该位置结合并催化解旋和子链合成
B.该基因转录时以甲链为模板链,该链的左侧为“-OH”端、右侧为“- ”端
C.该基因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均会发生T-A、G-C、C-G碱基配对
D.若“↑”处缺失一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肽链含8个氨基酸
9.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IV病毒可在病毒内自主合成逆转录酶
B.正常人体细胞中的RNA来源于过程②和④
C.③与②过程相比,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D.神经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有①②③
10.如图为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过程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基因A1与A2是相同基因,A1与A3可能是等位基因
B.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的前提
C.图示过程可能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D.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可提高配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
11.如图为雌雄果蝇(2n=8)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某细胞只存在四种形态染色体,该细胞可能是极体或精子
B.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各含四条染色体的精子
C.若让图中的雌雄果蝇交配,则F1的长翅白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1
D.若图中雌雄果蝇交配的后代出现了基因型为XAXAY的果蝇,则是母本减数分裂发生了异常
12.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乙→丙→甲→戊
B.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一般相同
C.图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0条染色单体,0对同源染色体
D.图戊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13.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遗传病(基因为B、b)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Ⅲ11的基因型为Ttbb或TTXbY
D.若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2
14.图示以大麦(2n=14)和球茎大麦(2n=14)为材料培育大麦新品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麦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杂种胚发育成杂种个体时通过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消解
C.该育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改变生物进化的进程
D.该育种方式打破了生殖隔离,利用野生种基因改良大麦品种
15.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0%,Aa占50%,aa占30%.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比例变化的图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5分)
1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下列是一些生物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①细胞名称是 ;①与②这两类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不同之处,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
(2)图甲中对应图乙中BC段的是 (填序号)。图丙表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量的变化,图(一)→(二),完成了图乙中 段的变化。
(3)若甲①细胞继续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B的异常精子,原因 (2分)。
(4)图甲中③④均来源于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同一个细胞的分裂时期图像,请判断③中有 对染色体,细胞的基因型为 (2分)。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遗传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虫,若一直以蜂王浆为食将发育成蜂后,若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研究表明,蜂王浆导致幼虫DNA甲基化的减少,进而发育为蜂后。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p62基因启动部位添加甲基基团,部分胞嘧啶加上活化的甲基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p62基因与卵巢发育相关),DNMT3蛋白的合成和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DNMT3基因的表达包括过程①和②,其中过程②称为 ,物质a是 ,其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部分密码子及其对应的氨基酸:GGC—甘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CGG—精氨酸)。
(2)在①过程中,与DNMT3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 ,若以β链为模板,则该酶在β链上的移动方向为 (“左→右”“右→左”或“不确定”),虚线框中的DNA片段对应的RNA碱基序列为 (2分)。RNA在细胞核内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后移动到细胞质,当核糖体遇到mRNA中的 便开始过程②,最终得到有活性的DNMT3蛋白。
(3)p62基因启动部位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可能会影响了p62基因表达的 过程。在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与 (填名称)互补配对。
(4)蜂王浆中某些物质是决定蜜蜂幼虫发育成为蜂后的关键因素,请推测蜂王浆中的这些物质可能 (填“促进”或“抑制”)DNMT3蛋白活性,p62基因对蜜蜂幼虫卵巢发育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Ⅰ科研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噬菌体成分 用35S标记 未标记 用14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用32P标记 用3H标记 未标记
(1)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氢元素是 。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 (填“一定都含有”“一定都不含有”或“不一定都含有”)14C。
(2)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能检测到放射性标记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填“沉淀物”“上清液”或“沉淀物和上清液”)。
Ⅱ为检验“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回答问题:
步骤1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约一个细胞周期 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2 取出根尖洗净,移至无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约两个细胞周期
(3)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步骤1的DNA分子复制产物应符合图甲中的 (2分) (填字母)。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该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假说成立。
(4)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乙中的 (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乙中的 (2分)(填字母),则假说成立。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A、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2)两只红眼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只有红眼和粉红眼两种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利用子代中的果蝇为材料,探究其中某只红眼雄果蝇是否纯合,处理方法是 。若 ,则为纯合子。
(3)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果蝇杂交,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受某种因素影响,含基因b的精子不能成活,则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型及比例是 。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
图2:插入外源基因S的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染色体及局部放大。
(1)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由于个体间存在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该理论未能解释的是 (用选项字母表示)。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2)图1的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 。
(3)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选择和 。
(4)蚊子不仅常常影响人们的睡眠,更是传播各类病原体的媒介,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2分),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蚊子群体中存在不同个体反映了 多样性。
(5)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研究发现:S蛋白可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但蚊子体内无S蛋白。因此,可将携带外源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可降低或免除人所受到的伤害。将S基因分别插入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2所示),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2分)
生物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D A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B D
16.(共9分)(1) 初级精母细胞 中心体、高尔基体
(2) ①③ AB
(3)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B基因的两条染色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4) 0 aaBb
17.(共12分)(1) 翻译 tRNA 精氨酸
(2) RNA聚合酶 左→右 5’-UUGCCA -3’ 起始密码子
(3) 转录 鸟嘌呤
(4) 抑制 促进
18.(共10分)(1) 3H 不一定都含有
(2) 沉淀物 沉淀物和上清液
(3) A 不能
(4) E E、F
19. (共12分) 6 AaXBY、AaXBXB 用F1中的红眼雄果蝇与粉红色雌果蝇杂交,观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 子代中只有红眼果蝇 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20.(共12分)(1) 生存斗争 D
(2)X与Q
(3) 突变 隔离
(4) 60% 协同进化 遗传/基因
(5) 减少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繁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