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多姿多彩的动物(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多姿多彩的动物(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4 1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多姿多彩的动物(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体形似瓢,体长可达,体重在3到之间.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个部分,腹部有六对附肢,其中第一对称为螯肢,用于捕捉食物,鲎属于(  )
A.节肢动物 B.昆虫类 C.爬行动物 D.软体动物
2.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
B.牡蛎、海蜇都是无脊椎动物
C.海参、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
3.“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与诗中动物描述相符的是(  )
A.前肢为翼 B.体表覆羽 C.骨骼轻便 D.体表有外骨骼
4.以下关于昆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
B.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应当研制更有效的杀虫剂以消灭它们
C.昆虫不仅体内有支撑身体的骨骼,在体表还长着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D.昆虫的种类在动物界中是最多的
5.老师找到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  )
①蛛网尘封 ②蜻蜓点水 ③鼠目寸光 ④画蛇添足 ⑤虾兵蟹将 ⑥鹤立鸡群 ⑦飞蛾扑火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6.雨后常见到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A.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雨后土壤中食物不足,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C.蚯蚓爬出地面交配产卵
D.雨后土壤中压力加大,蚯蚓无法运动
7.红火蚁(如图)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被咬会有火灼感,严重者可能丧命。下列关于红火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类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C.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属于脊椎动物
D.身体不分节,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8.以下关于蜗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蜗牛是生物, 所以它能生长、繁殖、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
B.蜗牛爬行时两对触角充分展开, 慢慢地活动, 说明蜗牛有触觉和听觉
C.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 发现蜗牛有口、足、触角、壳、眼等结构
D.在蜗牛前方3cm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 蜗牛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 这说明蜗牛有嗅觉
9.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永生”的动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恢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存在完整的细胞就能继续变成一只幼虫。下列关于灯塔水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塔水母是软体动物
B.碎片变成幼虫的过程中细胞膜起控制作用
C.灯塔水母属于刺胞动物
D.这种生物过于奇葩,对我们没有研究意义
10.草履虫、涡虫、水蛭、乌贼、蜈蚣都属于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分别是(  )
A.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B.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D.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
二、填空题
11.大部分的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其中:
(1)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是 ,如草履虫;
(2)身体柔软、有贝壳的是 ,如河蚌;
(3)身体细长,有许多体节的是 ,如蚯蚓;
(4)身体线性,不分节的是 ,如蛔虫;
(5)消化管只有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的是 ,如血吸虫;
(6)消化管只有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的是 ,如水母;
(7)身体和足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它也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
12.成语“金蝉脱壳”中蝉蜕掉的“蝉蜕”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蝉蜕”属于昆虫的 ,昆虫属于 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该类动物中除了昆虫之外请你再举一例 。
13.下面三种动物:蟑螂、蚜虫、螳螂都属于昆虫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归纳出昆虫的一般特征: 、 (写出两点即可)。
14.昆虫的身体分为 、 、 三个部分。
15.根据图中所示,请标出壳、足、触角、口、眼。
A B C D E 。
16.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请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河虾像鱼一样用鳃呼吸,虾类的鳃位于头胸甲的内侧,把甲壳剥掉,就可以看见白色而成簇的鳃。虾的身体主要分为两部分,其头部与胸部愈合成为头胸部,其余则为腹部,五对片状的泳足,扇状的尾,身体和足都分节以利其运动。
(1)观察河虾的触角有几对 ;
(2)河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身体和足都分节,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
(3)河虾有哪些形态结构适应水生环境: (答出2点)
17.昆虫(如图为蚂蚁),节肢动物的一种,是动物成员中种类最多的。
(1)昆虫由多细胞组成,摄食和排泄 (填“相同”或“不同”)开口,身体 (填“长或薄”或“非长或薄”)。
(2)昆虫的体内虽然不存在骨骼,但是在体表有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坚硬的 。
18.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作答:
(1)结构 B是蚯蚓的环带,由此可断定A端是蚯蚓的 (填“前”或“后”)端。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又由于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
(2)用手触摸蚯蚓腹部,感觉腹部粗糙是因为有刚毛,能协助运动。蚯蚓的体壁一般是湿润的,是因为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 。
(3)用棉签蘸取少量的醋,将其靠近的蚯蚓前端3cm处,蚯蚓会被刺激,此现象说明蚯蚓具有 (选填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或对光反应)感觉功能。
三、探究题
19.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他们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 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蝗虫 。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 。
(5)实验结论: 。
20.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宁进行了下列活动:
【活动一】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min,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暗环境中,蜗牛爬向阴暗处;
【活动二】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m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活动三】用棉花沾一点食醋,放在蜗牛前3cm处,蜗牛有反应,先是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最后掉头爬走。
(1)蜗牛身体柔软,体外坚硬的壳,起到保护所用,所以蜗牛属于 动物。
(2)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观察,我们需要借助 (填仪器名称)来观察蜗牛。
(3)进行【活动一】时,小宁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暗环境中,如图所示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4)【活动一】说明蜗牛有视觉;【活动二】说明蜗牛 (填“有”或“没有”,下同)听觉;【活动三】说明蜗牛 嗅觉。
(5)为了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小科调查并记录了各种环境中的蜗牛数量,如下表所示。
地点 阳台上 树荫下 潮湿的花坛边
蜗牛数量 a b c
若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请你预测三个地点蜗牛数量a、b、c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3多姿多彩的动物(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A A A B C A
1.A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鲎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分节的身体和附肢。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个部分,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昆虫类是节肢动物的一部分,但鲎不属于昆虫类。爬行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特征与鲎不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虾和蟹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A正确。
B.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而海蜇属于刺胞动物门,都是无脊椎动物,B正确。
C.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而乌贼属于软体动物门的头足纲,因此,它们不都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门的头足纲,它们均不属于鱼类,D正确。
故选C。
3.D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详解】“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诗句中描述的飞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前肢变翼、骨骼轻便、体表覆羽都属于鸟类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详解】A.苍蝇、蚊子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纲,而蜘蛛是节肢动物中的蛛形纲,A错误;
B.并非所有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有的昆虫对人类有益,如蜜蜂。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也不能消灭,B错误;
C.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支撑身体的骨骼;但昆虫的体表长着保护身体的外骨骼,C错误;
D.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椎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①蛛网尘封中的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②蜻蜓点水中的蜻蜓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③鼠目寸光中的老鼠属于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④画蛇添足中的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⑤虾兵蟹将中的虾、蟹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⑥鹤立鸡群中的鹤、鸡属于鸟类,属于脊椎动物;
⑦飞蛾扑火中的飞蛾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上述成语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①②⑤⑦。
故选A。
6.A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多,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雨后常见到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由题图可知,红火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足,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详解】A.红火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类。昆虫的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和一对触角,红火蚁符合这些特征,A正确。
B.环节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如蚯蚓;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征,B错误。
C.脊椎动物有脊柱和内部骨骼,而红火蚁是昆虫,具有外骨骼,没有脊柱,不是脊椎动物,C错误。
D.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是分节的,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门下的昆虫纲,所以身体和附肢都是分节的,D错误。
故选A。
8.B
【分析】通过观察实验,蜗牛在遇到刺激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这说明了蜗牛的壳对蜗牛有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产生反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感觉,但是没有听觉。
【详解】A.蜗牛是生物,所以它能生长、繁殖、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A正确。
B.蜗牛爬行时,两对触角充分展开,慢慢地活动,其作用是起嗅觉和触觉作用,蜗牛没有听觉,B错误。
C.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发现蜗牛有口、足、触角、壳、眼等部分,C正确。
D.在蜗牛前方3cm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蜗牛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有嗅觉,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水母等。
【详解】AC.灯塔水母的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属于刺胞动物,故A错误,C正确。
B.碎片变成幼虫的过程由细胞中的基因控制,所以这一过程中细胞核起控制作用,故B错误。
D.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回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都可以变成一只幼虫。因此,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对我们有研究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详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原生动物。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水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乌贼的身体柔软,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蜈蚣身体分部,足和触角都分节,是节肢动物。
故选A。
11. 原生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节肢动物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详解】(1)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 河蚌、乌贼等。
(3)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等。
(4)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如蛔虫等。
(5)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如血吸虫等。
(6)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水母等。
(7)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它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类群,如蝗虫、蜜蜂等。
【点睛】把握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12. 外骨骼 节肢 甲壳纲的虾和蟹等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详解】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身体左右对称,由多数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体节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愈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附肢分节,除自由生活的外,也有寄生的种类,包括甲壳纲(如虾、蟹)、肢口纲(如鲎)、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多足纲(如马陆、蜈蚣)和昆虫纲(如蝗、蝶、蚊、蝇)等。金蝉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金蝉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点睛】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13.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有三对足,两对翅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
【详解】根据图中的信息归纳出昆虫的一般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等。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14. 头 胸 腹
【分析】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
【详解】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口器一个,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有些昆虫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
【点睛】掌握昆虫的身体结构是解题关键。
15. 眼 触角 口 足 外壳
【分析】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蜗牛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因此,A为眼,B为触角,眼和触角是感觉器官。C为口,D为足,足为运动器官。E为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点睛】考查蜗牛的结构,属于基础题。
16. 2对/两对 节肢 用鳃呼吸、五对片状的泳足、扇状的尾
【分析】甲壳动物绝大多数水生,以海洋种类较多。身体分节,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上披坚硬的头胸甲。每个体节几乎都有1对附肢,且常保持原始的双枝形,触角2对。
【详解】(1)观察可知,河虾的触角有2对。
(2)河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足都分节,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河虾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用鳃呼吸、五对片状的泳足、扇状的尾。
17. 不同 非长或薄 外骨骼
【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昆虫的摄食和排泄通过不同的开口进行,身体并非长或薄的形态;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起到保护和支持身体的作用。
【小题1】昆虫是多细胞生物,具有复杂的身体结构。昆虫的摄食和排泄是通过不同的开口进行的,摄食通过口器,排泄通过肛门。昆虫的身体结构并不是简单的长或薄,而是具有头、胸、腹三部分。
【小题2】昆虫的体内虽然没有骨骼,但在体表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够保护昆虫的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对于昆虫在陆地环境中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18. 前 环节 呼吸 嗅觉
【分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因为体内没有脊椎,又称为无脊椎动物,用体壁进行呼吸,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详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B环带,据此判断A是前端。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体节组成,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
(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3)用棉签蘸取少量的醋,将其靠近的蚯蚓前端3cm处,醋挥发出来的味道导致蚯蚓会被刺激,此现象说明蚯蚓具有嗅觉感觉功能。
19. 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等量 胸腹部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详解】(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因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故本探究实验的问题是: 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根据已知,或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故本探究实验作出假设是: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等量的清水。
②把两只 大小相同活蝗虫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头部浸入水中,露出 胸腹部;乙中的蝗虫的 胸腹部浸入水中,露出 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实验结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点睛】本题主要探究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20.(1)软体
(2)放大镜
(3)C
(4) 没有 有
(5)c>b>a或a【分析】通过观察实验,蜗牛在遇到刺激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这说明了蜗牛的壳对蜗牛有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产生反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感觉,但是没有听觉。
【详解】(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它的体外具有外套膜,被覆坚硬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2)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因此选择放大镜最合适。
(3)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一只眼睛在暗处,一只眼睛在有光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应该向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故C正确。
(4)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我们发现蜗牛会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这说明蜗牛没有听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厘米处,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嗅觉。
(5)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蜗牛的数量为c>b>a或a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