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
慢
声
李清照
2
3
1
4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
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李清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手法,品味诗歌情感
理解词作背后的愁因,体会词人南渡后孤独、寂寞的凄凉心境
素养目标
壹
文学常识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29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作者介绍
南渡前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作为乱世词人,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后
情况: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
内容: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风格: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作品:《如梦令》《醉花阴》
情况: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内容: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风格:哀婉凄清、苍凉悲楚
作品:《声声慢》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闺怨词
婉约派的特点:
题材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
结构深细慎密;
语言圆润细腻;音律和谐;
艺术风格,丽柔美,清新绮丽,含蓄蕴藉。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秦观 李清照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易安体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
写作背景
贰
整体感知
声
慢
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乍(zhà)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zhǎn)/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cuì)/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声声慢
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
声
慢
声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代表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
愁
如何入愁
怎样写愁
为何而愁
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内容,并梳理诗词结构
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词人是如何写“愁”?
叁
探究文本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反复寻找
动作 神态
“寻觅却不知在寻找什么,因为李清照本身不明白也不清楚自己丢失了什么。”
——孙绍振
写词人内心的空虚,若有所失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静得出奇
环境
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写词人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哀伤至极
心情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极言词人的心情之悲怆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音调经历了升、降、升、降、升的起伏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仿佛女主人公一边寻觅,一边低声细雨,自泣自诉,具有一种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音乐美,契合诗歌的情感基调。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②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悲苦愁绝的心情。
③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在古代社会,女子往往被限制在闺阁之中,窗成为了她们观察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李清照的词内,窗内、窗外分别有怎样的景象?
窗内
窗外
寒风
大雁
落地菊花
梧桐
细雨
状态:
守着窗儿
三杯两盏淡酒
凄凄惨惨戚戚
酒
三杯两盏淡酒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的境况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个“急”字写出了风的呼啸,给人一种迅猛、寒冷之感,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渲染氛围。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常常见到的,所以说“旧时相识”。
“雁”是信使,它让词人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词人心中的无限凄凉。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绝望和悲哀。
过雁象征离愁,流露悼亡之悲,勾起思乡之愁,抒发亡国之痛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
梧桐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绵绵的细雨就像词人细细密密的愁思,无穷无尽。
雨滴梧桐 敲碎人心
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
窗作为内外世界的分界,词人通过它向外张望,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窗外的世界中。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词作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窗外的景象通过窗的框定,形成了一幅幅凄清的画面,增强了词作的意境美。窗成为了连接词人内心与外在世界的纽带,使得词中的情感与景象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淡酒
黄花
梧桐
细雨
鸿雁
秋风
愁情太重
渲染愁情
悼亡之悲
怀乡之思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愁思(丝)的象征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一个“守”字和“独自”一词,活画出一个发愣闷坐失意人的形象,突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戚心情。“独自怎生得黑”,不知道怎样捱过一天(凄凉,空虚,悲愁,痛苦)……
窗内人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通过“窗”这一具象化的元素,将词人内心的孤独、无助与绝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窗成为了词人情感的寄托,她通过守窗的动作,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日子的无望。
窗内人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愁——亡国之恨
家愁——沦落之苦
情愁——孀居之悲
此句妙在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愁
在《声声慢》中,窗却更多地象征着孤独与隔绝。词人守着窗儿,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这种象征意义使得词作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
词中通过“窗”这一意象,巧妙地构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从“乍暖还寒时候”到“晚来风急”,再到“怎生得黑”,词人借助窗子这一视角,细腻地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使得词作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肆
归纳总结
声声慢
寻觅无果引愁。
淡酒急风添愁。
雁过回忆增愁。
满地黄花堆愁。
黑夜将至溢愁。
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将愁情层层引出的?
《声声慢》的结尾为什么不将“愁”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独辟蹊径,不言愁如何多,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概括得尽,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巧妙又不落俗套。
01
巧用叠字,富表现力
起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氛围,“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的愁苦之情。词末“点点滴滴”,拟写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却又像是打在词人心头,一滴滴、一声声,敲击着满腔愁绪。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近白话。“这次第”,是宋代口语。以家常话,写心中事,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非常自然、真挚。
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02
语言浅显自然
03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写作特色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文章主旨
声声慢
上片
下片
七组叠词
酒、风、雁
渲染愁苦之情
借景抒情
黄花、梧桐、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明主旨
愁
板书设计
伍
当堂检测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 , , ”几句,首用叠句,无一愁字,却极言愁绪,不仅描写了诗人寂寞的心情,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声声慢》中,写词人看到大雁可以自如往返而感慨自己滞流南方不能如愿的句子是:“ , , ”。
(3)《声声慢》“ , , ?”几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菊花当中,只能看着花瓣枯萎凋零,联想自身,不禁黯然神伤。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5)《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6)《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2. 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D
解析:A.诗人在黄昏时“东篱把酒”,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情感婉转含蓄,是婉约风格。B.诗人的愁情太重,害怕“双溪詐猛舟”都载不动自己绵绵不断的愁绪,是婉约风格。C.诗人选取“细雨”“梧桐”的意象,细雨滴打梧桐,缠缠绵绵,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情,是婉约风格。D.诗句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诗人笔下的景象恢弘雄放,是豪放风格。故选: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念奴娇①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②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③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时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词人独处深闺。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③扶头酒:饮后易醉的一种酒。
3. 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时近寒食节,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诗成酒醒之后,词人目睹春景,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旨趣。
B.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然后写“柳”“花”,分别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
C.下片“帘垂四面”,是上片“重门须闭”的进一步发展,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楼中人情怀之落寞,亦不言而喻了。
D.“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的景色,从“清露晨流”到篇终,词境为之一变。此前,词清调苦,婉曲深挚;此后,清空疏朗,低回蕴藉。
D
解析:“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旨趣”错误。词人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闲”并非悠闲,而是“闲愁”,表现出一种伤春念远的情怀。
答案:①寂寞无聊的惆怅。词人所居庭院景象萧条,寂寥无人,倍感凄清,透露出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慨。②思念亲人的忧愁。丈夫远离,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只能把思念埋藏在心底,表明词人为离情所苦。③悲时伤春的伤感。寒食时节,垂柳繁花异常美丽,但因多雨,游赏不成,而花受风雨摧残,透露出词人的伤感。④天晴赏春的喜悦。“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的景色,令人感到盎然生趣,日高烟收的清朗带给词人些许喜悦。
4. 词中蕴含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①寂寞无聊的惆怅。首先写环境气候,最色萧条。萧条冷落的庭院中斜风细雨,重重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一句“重门须闭”,写词人要把门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词人所居庭院景象萧条,寂寥无人,倍感凄清,透露出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慨。②思念亲人的忧愁。“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只能把思念埋藏在心底。“万千心事”却无法寄,表明词人为离情所苦。③悲时伤春的伤感。临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尤得天宠,人来柳下花前流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奈何时节多雨,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而花受风雨摧残,也是“恼人”之事。透露出词人的伤感。④天晴赏春的喜悦。“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的景色。从“重门须闭”“帘垂四面”,至此帘卷门开,顿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烟既收,这种清朗带给词人些许的喜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谢
谢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