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8: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
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
皮擦干净,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
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不期而至,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莫,这便是乡愁。在
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是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
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浩
如烟海。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
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
人们背井离乡,为开僻新的美丽家园而废寝忘食,成为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今天很
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
然历历在且。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漂泊(pō)B.落莫
C.迁徙(xi)D.开僻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期而至
B.浩如烟海
C.废寝忘食
D.历历在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
文化与历史.
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
文化与历史.
C,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
文化与历史。
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
文化与历史。
4,请你在文段括号内补写语句,使其语意连贯,语句通顺。(3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5.济南文旅部门计划推出“寻味乡愁”主题旅游项目,旨在吸引游客回到故乡,感受家乡
的风土人情。请你结合济南特色小吃和旅游景点拟写一则宜传语,要求主题突出,语言简
洁生动,不超过20字。(4分)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共21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刘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坚。先设一铁核,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
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馆,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
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
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
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镩,以手棉之,其印自落,
殊不沾污。界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
背整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
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
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瞬息可就”与成语“一就而就”两个“就”,意思相同。
B.“以纸帖之”中的“帖”与“不蔓不枝”中的“蔓”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C.“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与“置策上能自行走”两个“置”,意思相同。
D.“不能悉载”与“悉辞不受”(《以人为镜》)中的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思.
7.下列对文中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为活板”与“为天下笑”(《幽王击鼓》)中的两个“为”,意义和用法不同.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与“以救移公之难”(《盗牛改过》)中的两个“以”,意
义和用法相同。
C.“所作之奇俱如此”与“反与之布”(《盗牛改过》)中的两个“之”,意义和用法
不同。
D。“不以木为之者”与“同予者何人”中的两个“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