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常见的碱(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4 18: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常见的碱(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NaOH B.二氧化碳、干冰、CO2
C.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D.氧化钙、生石灰、CaO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
A.烧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B.熟石灰——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
C.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金属除锈
3.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C.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5.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
A.稀H2SO4 B.CuCl2溶液 C.CO2 D.Na2CO3溶液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变硬CO2+Ca(OH)2=CaCO3+H2O
B.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2Fe+3H2SO4=Fe2(SO4)3+3H2↑
C.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D.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排放的SO2气体SO2+2NaOH=Na2SO4+H2O
7.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 B.KOH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8.在①氧化铁②二氧化碳③硫酸溶液④碳酸钠溶液⑤硫酸铜溶液⑥紫色石蕊溶液六种物质中,跟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⑤⑥ B.②③④ ⑤⑥ C.②③ ⑤⑥ D.②③⑤
9.学习了Ca(OH)2的性质后,小科编了一首《新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开采:石灰石),烈火焚烧却是生(CaCO3CaO+CO2↑)。用水一泼就熟了[CaO+H2O=Ca(OH)2],要留洁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下列对这首诗所描述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是物理变化 B.“烈火焚烧却是生”是分解反应
C.“用水一泼就熟了”是吸热反应 D.“要留洁白在人间”该反应可以检验CO2
10.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酸 B.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D.Y一定是CaCl2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从A.烧碱、B.盐酸、C.熟石灰、D.大理石、E.硫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均用化学式表示)。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
(2)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
(3)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固体是 。
1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实验室存放的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有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主要成分为 ,石灰浆(氢氧化钙)广泛用来黏合砖石,石灰沙浆表面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碱的性质后,学生总结了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可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2)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能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用图中④: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将AB两支装有相同体积等量的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扣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透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的结果如图甲。
(1)图甲中,试管 (填“A”或“B”)可以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
(2)图乙表示NaOH溶液吸收CO2的微观模型,“”“”“”均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其中“”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16.灵灵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 。
(2)取出培养皿并配置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 。
(3)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17.小强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失效。
小强和小英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小强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发现杯底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于是认为石灰浆已变质。小英认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 。经讨论后,小强重新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并继续做了两步实验,得出该石灰浆部分变质,请你写出其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第一步 ;第二步 。
18.学习了碱的化学性质之后,小新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请写出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列举熟石灰的一种用途 ;
(3)X溶液能与,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X的化学式 。
三、探究题
19.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微溶于水;②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猜想二:滴入的溶液中数量太少。
猜想三:溶液呈酸性,沉淀不能存在。
(1)小舟用pH试纸测和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 。该现象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
20.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资料:NaOH易溶于水和酒精,Na2CO3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
【实验一】小科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由此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二】小新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步骤:
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 ,按方案二连接装置,甲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10%NaOH水溶液,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
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 现象。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4常见的碱(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D C D B C C
1.A
【详解】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 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 Na2CO3,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学式为 CO ,可以表示同一物质,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化学式为 Ca (OH)2,可以表示同一物质,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 CaO,可以表示同一物质,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A、烧碱能够与炉具上的污物发生化学变化,能够清洁炉具,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物质与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题意;
B、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熟石灰能够杀死有害虫卵等,物质与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虽然呈碱性,但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符合题意;
D、硫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金属除锈,物质与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①能体现碱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B、饱和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硫酸能和碱反应,②能体现碱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③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符合题意;
D、氯化铁能和氢氧根结合为氢氧化铁沉淀,④能体现碱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稀 H SO 与 Ca(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呈中性的硫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B、CuCl 溶液与 Ca(OH) 溶液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C、CO 与 C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水,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D、Na CO 溶液与 Ca(OH) 溶液生成CaCO 和NaOH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仍呈碱性,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碳酸钙为白色沉淀,缺少沉淀符号↓,故A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不是硫酸铁,故B错误。
C.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且方程式的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而不是硫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能够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现象相同,因此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但无现象,和其它物质也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其它物质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稀硫酸会反应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无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因此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①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体现碱的通性,选项错误;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表现碱的通性,选项正确;
③硫酸溶液能够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能够体现碱的通性,选项正确;
④碳酸钠溶液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够体现碱的通性,选项正确;
⑤硫酸铜溶液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是碱与盐的反应,能够能够体现碱的通性,选项正确;
⑥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够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够体现碱的通性,选项正确,故选B。
9.C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将石灰石开采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烈火焚烧却是生”是指(CaCO3CaO+CO2↑),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用水一泼就熟了”是指[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说法错误。
D、“留下洁白在人间”该反应是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单质与氢氧化钙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符合题意。
D、由复分解反应原理可知,X为铜盐,可能是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则Y可能是氯化钙或硫酸钙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1)HCl
(2)Ca(OH)2
(3)NaOH
【详解】(1)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因此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熟石灰显碱性,与酸、二氧化碳均能反应,因此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3)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其是强烈的腐蚀性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2. OH-(或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钠固体
【详解】(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
【详解】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实验室存放的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有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碳酸钙;石灰沙浆表面迅速硬化的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14.(1)酸
(2)放出
(3)(化学式正确1分、配平和沉淀符号1分)
【详解】(1)碱的化学性质有: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图中已列出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的反应,所以 M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
(2)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3)要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杂质,可加入适量的碳酸钠(Na2CO3)溶液,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CO3)和氢氧化钠(NaOH),过滤可除去碳酸钙沉淀,从而得到纯净的NaOH溶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B Na+
【详解】(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的大,试管内液面上升的较多,则图甲中,试管B可以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吸收CO2后生成碳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图乙表示NaOH溶液吸收CO2的微观模型,则其中“”表示的是Na+。
16.(1)NaOH固体
(2)氢氧化钙溶液
(3)二氧化碳/CO2
【详解】(1)
对比甲、乙实验可知,甲中瓶内壁的水雾明显消失了,但乙中瓶内壁的水雾不消失,故说明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
(2)氢氧化钙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取出培养皿并配制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
(3)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均为二氧化碳(或CO2)。
17.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详解】小英认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经讨论后,小强重新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并继续做了两步实验,第一步: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第二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钙。
则证明石灰浆部分变质。
18.(1)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CuSO4(合理即可)
【详解】(1)氢氧化钙Ca(OH)2与稀盐酸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和水H2O,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发生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X的化学式可以是CuSO4。
19.(1) 氢氧根离子/OH- 不支持
(2)产生红褐色沉淀
(3)开始溶液中OH-的数量较多,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OH-的数量逐渐减少,溶液显酸性,当溶液过量时,产生的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
【详解】(1)小舟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或OH-),氢氧化钙在反应中被消耗,则氢氧化钙参加了化学反应,即该现象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若猜想二正确,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
(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沉淀会消失,是因为开始溶液中OH-的数量较多,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OH-的数量逐渐减少,FeCl3溶液显酸性,当FeCl3溶液过量时,产生的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
20. 高于 稀盐酸/HCl 出现白色沉淀
【详解】(1)实验中若观察到U型管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大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高于;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HCl);
(4)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题目中的信息,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不与酒精反应,因此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从而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