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解析:材料分析了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即江南经济发展,北方资
源不足,水路运输便利,A正确。材料未涉及经过、结果和作用,B、C、
D错误。
2. B;解析:隋唐时期通过科举制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通过三省六部制
解决权力制衡问题,B正确。行省制是元朝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是明
清的,通判制度是北宋的,A、C、D错误。
3. A;解析: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推行了改革,这是“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A正确。B、C、D 并非共同原因,错误。
4. C;解析: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
打击,随后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C正确。
5. C;解析:“鉴真盲目航东海”反映了鉴真东渡日本,补证唐朝中日
交往,C正确。A 反映昭君出塞,B 反映中波交往,D 反映唐朝对外交往
盛况,A、B、D错误。
6. B;解析: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政策,导致尚武精神丧失,在与少数民
族政权战争中屡屡败北,B 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7. B;解析:北宋、契丹、西夏、大金的货币形制相似,反映民族交往
交融,B正确。A、C、D 与货币图片无关。
8. C;解析:“精忠报国”“靖康耻”“郾城大战”“莫须有”均与岳
飞抗金有关,C正确。
9. B;解析:元大都的孔庙、太庙、社稷坛、国子监等建筑,体现元朝
统治者重视与推崇汉文化,B正确。A、C 与材料主旨不符,D“完全放
弃”错误。
10. D;解析:人口南移、“苏湖熟,天下足”、财政仰给东南等,反
映经济重心南移,D 正确。A、B、C仅反映部分内容,不全面。
11. C;解析: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C正确。
二者均未推动社会转型、实现富国强兵,也与加强民族融合无关,A、B、
D错误。
12. D;解析: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明确土地和赋税问
题,D 正确。A、B、C均未提出该口号,错误。
13. A;解析: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导致读书人远离政治,A
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14. A;解析:活动围绕明清山西商人展开,主题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业
的发展,A正确。B、C、D 与晋商无关。
15. D;解析:京剧吸收多种地方戏优点形成,体现兼收并蓄的特点,D
正确。A、B、C与京剧形成特点不符。
16. (1)①泥活字版: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促进了文化传播,是印刷术的重大革新;③《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
编著,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
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析:分别阐述
泥活字版和《本草纲目》的入选理由。
(2)展板一:②④⑦⑧;展板二:①⑤;展板三:③⑥;展板四:⑨。
结语: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文学、工程、思想、艺术等领域成就
斐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析:
将资料序号填入对应展板,撰写结语概括古代文化成就。
17. (1)原因:工商业发达;军费支出浩大,需要广开财源;南宋偏
安后,中西陆路交通断绝;解析:从材料中归纳宋元海外贸易和交通发
达的原因。
(2)特点: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奉行友好相处准则;
采取议价成交和厚往薄来的贸易方式;传播中国技术和文化。影响:增
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了沿途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开
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解析: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影响。
(3)轨迹:从主动开放到闭关锁国。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要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解析:概括对外政策变化轨
迹,得出启示。
18. (1)措施:派文臣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削弱地方财权等。
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弊: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
吏治败坏;解析:列举北宋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分析利弊。
(2)特点:由临时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官员由中
央任命;职权广泛;涉及边疆地区。影响:加强了中央与边疆的联系,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影响了明清政治制度;奠定了今天中国行省规
模;解析:概括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3)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提升六部职权;解析:回答朱元璋在地方和中央采取的措施。
(4)原因:帮助皇帝起草敕令;避开亲王,巩固皇权,提高效率。职
能:与皇帝商讨国是,提出对策建议,起草谕旨。趋势:君主专制不断
强化;解析: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职能,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
势。
19. (1)①辽;②金;③元。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解析:
写出政权名称,归纳国家政权发展趋势。
(2)(1)澎湖巡检司。影响: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巩固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清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
的基础。认识:中国古代疆域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
展;解析:填写元朝管辖台湾的机构,分析各朝代疆域变化的影响,得
出认识。
(3)观点: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论述:
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1727 年,设置驻藏
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1762 年,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
管辖。这些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解析:选
择相互关联的事件,提出观点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