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4 18: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反应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制得的X属于碱
C.中N的化合价为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3.盛有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试管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反应后试管中溶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大
C.“”表示的离子是
D.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NaOH、、NaCl B.、、
C.HCl、、 D.、、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比较温度的变化
B 鉴别稀盐酸和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C 除去溶液中的 往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D 除去溶液中的 往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6.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和NaCl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稀 B.NaOH溶液 C.溶液 D.溶液
7.化学物质可以用检索表来鉴定。现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稀硫酸五种溶液,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表示的是氯化钠溶液
B.戊表示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C.横线上应该填写“溶液呈碱性”
D.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分辨乙和丙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 如下实验:(1)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产生。(2)过滤后,往滤渣中加过量稀盐 酸,沉淀部分溶解。该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A.Ba(NO3)2 B.Na2SO4. C.Na2CO3 D.NaNO3
9.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验证烧碱部分变质,先加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10.小科完成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盐酸
C.最终,废液缸中可能含NaCl、HCl、三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
二、填空题
11.小科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如图中“”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 离子。
12.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①时,选择硫酸铜和铁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归纳性质③时,X代表的物质类别为
(3)在归纳性质②时,利用 (填化学式)和氢氧化钙可以制取氢氧化钠。
13.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中的一种,某同学仿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对四种溶液进行鉴别.
溶液无颜色……2 溶液有颜色……3 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A _______?.……B 滴加X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C 滴加X溶液红褐色沉淀产生.……D
(1)请将图中“?”中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
(2)由上可知,D溶液为 ;
(3)X溶液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14.小江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B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不考虑酚酞,下同);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1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
(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纯碱”是指 (填化学式);
(2)操作a的名称是
(3)请写出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 ;
(4)在该模拟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16.某实验溶液中可能含有NO 、Cl 、H+、Na+、Mg +、五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1)取少量溶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 存在。
(2)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 ,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Cl 存在。
(3)再取少量溶液,滴加 ,溶液变红,则证明有H+存在。
17.粗盐中含有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和 (填化学式)。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填化学式)。
18.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CO3、Na2SO4、CaCl2、CuSO4、MgCl2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CaCl2、BaCl2、MgCl2三种溶液均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仅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的名称是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6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A A D D C D
1.C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1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所以X是NaHCO3,故说法错误;
B、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NH4Cl中,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N元素化合价为x,x+(+1)×4+(-1)=0,x=-3,故说法正确;
D、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反应物是四种,不是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D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A、该反应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试管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可知,每98份质量的硫酸能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则反应后试管中溶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钡是由钡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过程中钡离子被消耗,氯离子没有被消耗,则“”表示的离子是Cl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三种物质之间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氯化钙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碳酸钠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加水溶解,比较温度可以鉴别,故A符合题意;
B.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滴加酚酞不能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将目标物硫酸钠除去,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钾和碳酸钾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将杂质除去,目标物也除去了,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稀H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与BaCl2和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BaCl2和NaCl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KNO3溶液与BaCl2和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稀硫酸五种溶液中,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则甲表示的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显碱性的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则戊表示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A选项的分析,1b表示的是溶液显酸性,则1c横线上应该填写“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显酸性的是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微溶于水的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D
【详解】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碳酸钡,亦可能是二者都有,然后向过滤后的滤渣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的生成需要碳酸钠和硝酸钡,硫酸钡的生成需要硫酸钠和硝酸钡,所以白色粉末中含有硝酸钡、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故选D。
9.C
【详解】A、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A选项正确;
B、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选项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是BaSO4或AgCl,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因此不一定含有,C选项错误;
D、烧碱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部分变质的烧碱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验证烧碱部分变质,先加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再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D选项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碳酸钠过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中盐酸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乙中碳酸钠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题意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若氯化钙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不一定含有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题意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若氯化钙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1)Ba(NO3)2+H2SO4═BaSO4↓+2HNO3
(2)硝酸根离子
【详解】(1)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H2SO4═BaSO4↓+2HNO3;
(2)
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结合图示可知,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原溶液是硫酸溶液,加入的是硝酸钡溶液,则其中的“”表示硝酸根离子。
12.(1)
(2)酸
(3)Na2CO3
【详解】(1)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盐能够分别与某些酸、碱、盐和金属反应生成盐,所以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故填酸。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在归纳性质②时,利用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和氢氧化钙可以制取氢氧化钠。
13.(1)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2)氯化铁溶液
(3)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可溶性碱溶液即可)
【详解】(1)因为已经判断溶液无颜色,且2a中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A),那么剩下无颜色且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红色(即呈中性)的就是氯化钠溶液,所以 “?” 处应填 “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2)3b中滴加X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在这四种溶液中,氯化铁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所以D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3)X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所以X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等可溶性碱溶液),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
14.(1)Na+ 、H+ /H+、Na+
(2)氯化钠、氯化钙/NaCl、CaCl2
【详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过量,B溶液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是Na+ 、H+ ;
(2)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中得到的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D试管中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可能有剩余,溶液显红色;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一定发生的反应有: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稀盐酸再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最终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E烧杯内一定存在氯化钠、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
15.(1)Na2CO3
(2)过滤
(3)
(4)二氧化碳/CO2
【详解】(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碱是纯碱,化学式是 Na2CO3;
(2)完成操作a后出现固体和液体,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a为过滤;
(3)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B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二氧化碳(或CO2)既是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使用。
16.(1)Mg2+
(2)硝酸银溶液/AgNO3溶液
(3)紫色石蕊试液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能够与上述离子中的Mg +形成白色沉淀,取少量溶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存在,故填Mg2+。
(2)氯离子能够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证明氯离子的存在,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故填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
(3)溶液中含有H+,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17.(1) 复分解反应
(2)NaOH
(3)CaCl2
【分析】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1)步骤①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CaCl2+Mg(OH)2↓,该反应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生成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均过量,因此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步骤④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Na2CO3和生成的NaOH;
(3)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是除去氯化镁,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不能除去,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混入精盐水中,最终所得的精盐水中因含有氯化钙而不纯。
18.(1)CuSO4
(2)过滤
(3)KOH Na2CO3
【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加入足量水后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因此不含CuSO4;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并且沉淀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推断步骤②中碳酸钠与氯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A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后,Na2CO3全部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得到的无色溶液BpH>7,呈碱性,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还含有KOH;碳酸钠与氯化钙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镁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实验中固体加水形成的是无色溶液,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钙、氯化镁;由于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硝酸,而步骤②所产生的沉淀全部溶于稀HNO3,故可推断原固体中一定没有硫酸钠,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物质中的成分一定含有Na2CO3、KOH。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仅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CuSO4;
(2)步骤②是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属于过滤;
(3)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的成分是Na2CO3、KO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