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地区棕色云团的季节性爆发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含硫化合物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下图分别为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棕色云团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消融,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地面反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强
2.为减弱南亚棕色云团爆发频率及强度,从污染物来源方面应该(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限制氟氯烃的使用 C.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D.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M湖属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淡水湖,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图为M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M湖( )
A.湖水较深,导致湖盆断裂下陷 B.深居内陆,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蒸发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缓慢 D.形态狭长,北部水温高于南部
4.图中( )
A.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 B.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
C.枯水期时,甲河的补给主要来自M湖 D.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的结冰期长
暗嵅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 ,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嵅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
A.河流径流稳定 B.植被截留作用强
C.地表蓄水能力差 D.地下水补给占比高
6.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形原因是( )
A.裂隙发育 B.坡地较缓 C.沟谷密集 D.洼底狭窄
7.能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措施是( )
A.拓宽洼底 B.疏通落水洞 C.退耕还林 D.设置蓄洪区
左图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右图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左图中字母d所在风带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7月份南亚主导风向相同 B.与右图中h处风向相反
C.与右图中g处风向一致 D.与我国冬季风方向相同
9.受左图字母c和d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0.根据右图判断,该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水库工程为满足不同时段的用水要求,需要通过蓄水或放水,以达到合适水位。下图为水库部分设计水位及相应库容示意图,其中校核洪水位是发生特大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兴利库容是指为了满足正常灌溉、发电需要而设计的库容。完成下面小题。
11.工程师在设计死水位海拔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①泥沙淤积②灌区海拔③洪水频率④坝体强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通常年份,长江上游水库下调至防洪限制水位的时间接近( )
A.2月初 B.5月底 C.8月初 D.10月底
通常情况下,内流湖的盐度在汛期因淡水稀释而下降。地质历史时期柴达木盆地发育有古察尔汗盐湖。由于气候变干,察尔汗盐湖萎缩,留下达布逊湖、涩聂湖、北霍鲁逊湖、南霍鲁逊湖等残余内流湖及广阔的裸露盐碱滩,其中达布逊湖面积最大。每年的夏末秋初,达布逊湖水位最高且盐度也偏高。下图示意察尔汗盐湖群的位置和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达布逊湖沿岸盐碱滩盐分来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全部为达布逊湖湖水蒸发沉淀的盐分 B.古察尔汗盐湖萎缩留下大量盐分
C.主要为流经滩地河流蒸发留下的盐分 D.不存在岩石风化运移至此的盐分
14.达布逊湖在夏末秋初面积最大,原因是( )
A.夏季炎热,蒸发量大,致该湖水位较低 B.夏秋降水与冰川融化较多,补给量大
C.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河流水量减小 D.上游聚落大量排水,为湖泊增加补给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阶段”向“多核心阶段”演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5.长三角人口迁移从“单核心阶段”向“多核心阶段”演化,主要原因不包含( )
A.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B.地方政府引导,落户政策调整
C.乡村振兴推进,务工人员回流 D.交通条件改善,区域联系增强
16.在“多核心阶段”中,次级城市的引力范围扩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核心城市老龄化程度②疏解核心城市非核心功能
③提升次级城市城市化水平④实现长三角城市均衡发展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磨西台地是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难得的一块开阔平坦区域,由砂砾石和巨石块等冰水堆积物组成,台地厚达80-300米,长10.7千米,宽1-2千米。第四纪冰期冰川曾延伸至此。雅家埂河、磨西河分别从台地两侧流过(如图a),并在最南端尖角处(海拔1020米)汇流。磨西台地边坡地质灾害频发,尤以雅家埂河一侧更甚。图b为雅家埂河一侧某圆椅状水蚀峭壁。
(1)说明磨西台地是如何形成的。
(2)结合水系和河岸性质,解释磨西台地雅家埂河一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3)结合水流冲蚀,分析图b圆椅状的峭壁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逆温现象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往往形成下冷上热的大气结构,即下部为冷空气,上部为热空气。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位于地势较低且四周被高山环绕的坝子地形中,研究表明,昆明市的逆温现象多发生在夜间。左图示意昆明市及周边的地形,右图示意昆明市某时刻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变化。
(1)简述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说明原因。
(2)试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昆明市夜间逆温现象多发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在外营力进一步的破坏下,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江西灵山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及垂向节理发育,图是灵山花岗岩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该山区植被稀少,仅在岩石缝隙处有少量植被存在。
(1)说出①②阶段主要的内力作用。
(2)分别说出④⑤阶段各自发育的不同地貌景观并说明④到⑤的形成过程。
(3)简述⑥阶段岩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4)分析植被存在岩石缝的原因。
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C D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B C B
17.(1)第四纪冰期时,受冰川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冰碛物堆积至此;冰期后,洪水侵蚀并混杂冰水物,在磨西谷地堆积;长期的外力作用,固结形成冰水混合堆积体。
(2)雅家埂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流量大,侵蚀作用强;流域落差大流速快,雨水极易汇流成洪峰;雅家埂河位于台地东侧,右岸为冰水堆积物,岩性软;水流侵蚀台地,岸坡易发生坍塌等。
(3)河流凹(右)岸,水流右偏,岸坡(下部、底部)长时期受洪水冲蚀,失去支撑的岸坡(上部)冰水堆积物,(胶结力不足以平衡下滑力)大面积塌陷,塌陷体与岸坡分离,被水流带走,从而形成圆椅状的陡壁。
18.(1)规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因: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离地面趣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所以气温越低。
(2)昆明市地处山谷,南临滇池,受湖泊和山谷地形的影响,夜间昆明市降温慢;夜间四周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沿着山坡向低处流动;山谷底部的较暖空气被下沉冷空气抬升,形成了下冷上热的大气结构,因此昆明市夜间逆温现象频发
19.(1)岩浆活动((侵入)、水平挤压、地壳抬升。
(2) 地貌景观:④峰丛(林)、⑤峰(石)柱。形成过程:岩石垂向节理发育,外营力沿不同方向的垂向节理不断向下风化、侵蚀,峰(或林)之间的距离加宽,逐渐被向下切断形成峰(石)柱。
(3)变化:峰柱(石柱)切割成石块。原因:外力沿水平节理进一步风化、剥蚀。
(4)石头缝岩石破碎,易风化,发育成土壤;缝隙处易储存(汇集)雨水,水分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