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06讲《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第06讲《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6:4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追寻鲁迅足迹,探索成长奥秘
第06讲一《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落地落实。新课标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名著"专题探究"题型通过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情境,直接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成为落实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双减”背景下命题改革的内在要求。 语文素养的测评,通过一张试卷来实现,必然要求减少机械记忆试题的比例(占比不超15%),相应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的情境任务类题型,以此体现“测试即学习”的命题理念,引导语文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
因此综观2025年中考名著试题,“专题探究”考查成为热门。
翻阅2025年各地的中考名著试题时发现,“专题探究”“阅读探究”“探究任务”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题干中。例如——
【2025天津中考】
成长的历程中,“师生情”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任岁月流逝,却历久弥新。某班开展了“经典中的师生情”阅读探究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22-23 题。
【2025湖南中考】
任务一:小组计划围绕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的成长经历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参考《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5上海中考】
请写出在小申的探究过程中你得到启发与感悟。(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
【2025山东烟台中考】
请你完成“读名著明理想”主题阅读活动的探究任务。
这些中考真题的题干明确指向“探究”二字。“探究”无疑是整本书阅读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概念,是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有的中考名著题隐藏了“探究”这一高频词,但题干整体指向还是“探究类”。例如:
【2025安徽中考】
儿时的“我对父亲临时抽背《鉴略》和阿长买来《山海经》这两件事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对这两段经历的回顾,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教育怎样的思考?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命题人是让考生探究“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这一专题,并且给出了具体考查的事例。
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体现在新中考里,就是“专题探究”这一新考法。
专题一鲁迅那些年、事、人、情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这本书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鲁迅先生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
那些事和人,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更透着鲁迅对封建教育、传统道德和旧社会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这本书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鲁迅先生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在书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是鲁迅先生对童年时光的温馨回忆。回忆里还有善良的长妈妈,严谨的藤野先生,至交好友范爱农,令人讨厌的衍太太等等,那些人或给予鲁迅先生关爱与温暖,或教会他知识与道理,或成为他人生路上的重要伙伴,或让他体验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那些事和人,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更透着鲁迅对封建教育、传统道德和旧社会理性的批判。
深入了解鲁迅的那些年
01一条人生轨迹
《朝花夕拾》从鲁迅儿时在故乡绍兴的生活写起,到离开故乡前往南京求学,再到留学日本,最后回国工作,可以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
地点 经历
绍兴 鲁迅的出生地。在这里,鲁迅接受了民间文化熏陶、自然教育、私塾教育,因父亲生病,尝尽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南京 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读书,系统学习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接受西方进化论思想。
日本 在东京弘文学院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后弃医从文,以改变国民精神为毕生志向。
绍兴南京北京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中学堂、南京教育部等地任职,后到北京,参与新文化运动。因反对势力排挤和军阀纷争,离开北京。
上海 定居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
01一段生命历程
时期 年龄 篇目 主要记忆片段
童年 10岁 《狗猫 鼠》 饲养隐鼠、听祖母讲述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6~10岁 《阿长与<山海经>》 听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7岁 《五猖会》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11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迎神赛会、背诵《鉴略》。
少年 12~15岁 《父亲的病》 在百草园玩耍,到三味书屋读书。
青年 17~21岁 《琐记》 为父亲延医治病。
21~25岁 《藤野先生》 南京求学。
25~31年 《范爱农》 日本留学。
03三次重要告别
从求学地点上来看,鲁迅经历了从家乡到异乡再到异国的变化,每一次变化亦即对人生的一次告别。
第一次:从老家到私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熟,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粱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892年,小鲁迅离开老家,“出门向东,不上半里”,在惜懂不解中被家人送到绍兴城里最严厉的书塾一一三味书厘读书。在留恋与不舍中,从一名玩学儿童,成为一名私塾学生。
第二次:从家乡到南京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 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一一《琐记》
家庭的变故、寄人篱下的“乞食”生活、父亲的病、衍太太的流言.....让鲁迅决然离开故乡绍兴,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1898年5月,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11月,鲁迅又进入矿路学堂学习。1902年1月,鲁迅以一等第三名成绩毕业,结束了在南京求学的四年生活。
第三次:从南京到日本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据,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钢铁锡来么 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一一《琐记》
1902年4月,鲁迅告别南京前往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4月毕业。同年9月,他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仙台留学期间,他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而不能医治精神的麻木,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我来闯关
求学之旅 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路径图。
答:
对号入座 请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内容,在表格中填入序号
① 受长妈妈照顾,感受长妈妈的关爱
② 在百草园玩耍,在三味书屋学习
③ 参加五猖会前被父亲叫去背书
④ 反感雷电学堂乌烟瘴气的环境
⑤ 在矿路学堂学习,接触新思想
看清囯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⑦ 接范爱农等新来留学的同乡
⑧ 在同乡会主张发电报痛斥政府
⑨ 经历“匿名信”事件,深感弱国民众受歧视的悲哀
⑩ 藤野先生帮鲁迅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鲁迅的实习
经历“看电影”事件,决定弃医从文认为救国先救思想学
鲁迅做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做监学
支持少年学生办报,但是报馆痛斥政府并收了钱财,让鲁迅很为难
从同乡处得知范爱农淹死了,鲁迅感到十分惋惜
绍兴 南京 东京 横滨
仙台 绍兴 北京
深刻体会鲁迅身边的故人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多中的阿长,《父亲的病》《五猖会 中的父亲,《璞记多中的衍太太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范爱农多中的范爱农……这些故人形象基本围绕着文化与政治动荡的大时代展开。从亲朋到旧友,从农民到知识分子,从保姆到老师,跨阶层的故人形象的每一次展现,都在推翻非彼及是的幻想论调。
治愈角度,阿长、寿镜吾藤野严九郎以及范爱农,都曾在“我”心中留下油画般缉丽的记忆。阿长是大字不识的农妇,但尊重小儿的喜好:“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教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傲的事,她却能够傲成功。”于幼时鲁迅而言,他的兴致并不为大人所理解,甚至生父也有戕害其心灵之举但身份低敬的保姆却能重视个孩子的想法,何其珍贵 藤野严九郎则给“我”的求学道路增添了正面、巨大的彩响,“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作为弱国子民,鲁迅在日本受尽歧视与冷眼,但藤野严九郎心胸宽阔,平等公正地对待“我”,也关心“我”这个异国人在他多的生活起居。
站在反抗的角度来看,父亲作为封建卫道士,在“我”童年时期不解的情境下,较为强硬地打断了“我”外出玩乐的热情。在父亲的生命末期,维护者与受害者身份又变得难以区分。曾经给子父产权威与满足的封建教育似乎并未给除莲河这样的“名医”带来医术神速,父亲最后死于庸医的草营人命。衍太太是纯粹的反面故人,除了教唆鲁迅偷卖母亲首饰并散播流言,她还让我在父亲病榻前作出后悔终生的决定。作为另一种负面庸众的呈现,杨二嫂表现了故乡之故人与势必要背离故多的故多异化者--在某种程度上亦深化了文本关于表现“我”与故人间深厚隔膜的主恶。
人物 出处 身份 相关内容概括
长妈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家里女佣人,鲁迅保姆 讲美女蛇的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占据大半个床;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如压岁钱、正月初一祝福的话到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衍太太 《父亲的病》。 邻居 父亲临终时,让“我”不停地大声呼喊他
《琐记》 鼓励孩子吃冬天水缸里结的冰;怂恿别家孩子贪玩,对自己的孩子却严格要求;给孩子看少儿不宜的成人画;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日本留学时的老师 穿衣服不讲究;添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临别赠“我”照片,嘱咐“我”寄照片给他,写信告知他近况。
范爱农 《范爱农》 朋友,同乡,在日本留学时相识 1.火车接站事件(范爱农等人初到日本,鲁迅陪同接站,因关吏检查行李时翻出绣花鞋,且被接者在火车上让座,鲁迅不满,暗自摇头,范爱农觉得他自大而对他有意见。)2.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论是否发电报回国,范爱农作为徐的学生,却反对我们发电回国,与“我”作对。3.与鲁迅在酒楼里叙旧,冰释前嫌。与鲁迅谈心、喝酒。绍兴光复,与鲁迅共事,很勤快。4.报馆案风波,支持鲁迅离开。5.失业,发牢骚,不被人喜欢。一直等鲁迅的电报。6.酒后在船上落水而死
父亲 《父亲的病》《五猖会》 鲁迅的父亲 阻止“我”去看五猖会,让“我”背《鉴略》《父亲的病》生病,找当地医生来看,最终看明白医生的行骗行为。
陈莲河 《父亲的病》 父亲的医生 拿昂贵的诊金,不负责疗效;开奇特的药方:第一套是药引,第二套是丸药,第三套是点在舌尖的“神丹”;以迷信说法为治不好病开脱责任;四处招摇撞骗。
《朝花夕拾》中每一个令人难点的故人形象都有着多重特性。范爱农原为“新党”,又曾留学日本。如果“我”与阿长、衍太太之间仍然存在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问的矛盾与困惑,范爱农则俨然是“我”这个知识分子的分化角色。范爱农在严酷的环境面前被迫抛下了原先所躬行的一切,但因为过分强烈目敏感的自我意识,无法轻易容忍自己割断与未来的联系。决绝之后的孤独又是造成他颓唐、焦虑情绪的成因。在这样的连环套似的无穷回旋之中,从前一同革命的人们“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及至范爱农落水而死后“一无所有"的凄凉事实,“我”并未物伤其类,反而有一种反常的轻松与欢快,这正是鲁迅将范爱农化为自己的灰败人格分身而加以否定,并来肯定其毁灭之后将会诞生的全新世界从而赋子“我”的达观心态。
★我来闯关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擅长用颜色来描写人物,文中各“色”小人物身上,处处透露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中国人的本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写人物档案。
形象 人物 品质 情节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妈 热心善良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反正质朴 师生共读
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范爱农 看光复的绍兴
【答案】 买《山海经》 寿镜吾 正直倔强
请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上文章中出现的人物。
爱:
亲人 , 老师
朋友 , 保姆

邻居 , 医生
我最(喜欢、讨厌)
因为:
深刻体会鲁迅身边的那些事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10篇文章,其中介绍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就有7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充满童心童趣的鲁迅和饱受成长之苦的鲁迅……下面,让我们结合鲁迅的童年故事了解他童年的“趣”与“憾
趣事:
:养小隐鼠,床头贴“老鼠成亲”的花纸(《狗·猫鼠》)
长妈妈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为他买来带绘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渴盼参加迎神赛会,买“吹都都”玩(《五猖会》)
摸“死有分”的脊梁去晦气、看目连戏(《无常》)
在百草园观察植物和昆虫、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画画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小伙伴一起吃冰、比赛打旋子(《琐记》)
鲁迅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玩乐天性,表达了鲁迅倡导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思想
憾事:
看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呵斥;看完《二十四孝图》后觉得扫兴,发现“孝”有如此之难(《二十四孝图》)
幼年鲁迅兴高采烈即将去看五猖会时,却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五猖会》)
严厉、刻板、封建的父亲压制了幼年鲁迅的儿童天性,突显了封建传统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鲁迅的童年是在封建家庭的東博和教育下度过的,充满了期待与失望,好奇心与贪玩性并存,也有成长的痛苦和无奈。他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现状。
★我来闯关
探寻鲁迅对那些人物的情感态度背后的思想立场。其实鲁迅情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思想立场的变化。要究先生的思想立场,我们就要先弄清先生写《朝花夕拾》的初衷。
活动1.《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既有小鲁迅视角又有大鲁迅视角。精读《范爱农》,理解不同视角下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态度转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这是 的视角,鲁迅初识范爱农的态度是 。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
这是 的视角,鲁迅对范爱农的去世态度是
活动 2.精读《范爱农》,理解在“纷扰”的心境中鲁迅对“未来”的探索。
【学习支架】
《鲁迅小传(节选)》
作者:李老师
1911年到 1926 年间,是鲁迅思想和创作的重要时期。
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之邀,到教育部任职,他公余时间校录古籍,研究佛学和金石拓本。
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1923 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 年,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彷徨》出版。
1926 年,鲁迅出版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期间鲁迅在的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鲁迅和范爱农当时的境遇基本相同,都生活在“纷扰”之中,但是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请你替鲁迅给范爱农写一封简短的信来劝勉范爱农。
如此世界,实何生为 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
—— 范爱农致鲁迅书
爱农兄;来信已收到,其是担心您的现状! 敬祝安好!友:鲁迅书于1912年11月18日全馆
深刻体会鲁迅身边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人到中年的鲁迅在个人生活轨迹的重要节点“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遇到的对他产生了各种影响的人以及“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这些人、物、民俗都体现了鲁迅鲜明的态度和爱憎。
1对人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七个(类)主要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以及“名医”。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丰满。在引导学生梳理时,除了通过具体事件分析人物的性格,还要重点体会鲁迅对这些人物的情感态度
人物 相关事件 情感态度 原文细节
阿长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睡相难看,新年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 讨厌不耐烦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心生敬意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
知道隐鼠是她“谋害”的后。 敬意消失怨恨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给“我”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多年以后 赞美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父亲
“名医” 彻底失望 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
寿镜吾
衍太太 父亲死后,让我偷母亲的首饰出卖,并散布流言 厌恶,逃离 ……好,那么,走罢!
范爱农
藤野先生
无常 从外形到活泼、诙谐、爽直的性格,从给不公正的人间以公正的希望,到善良、有人情味 喜爱 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到的,却在活无常
02对物的“那些情
事物 情感态度 缘由
猫 讨厌 “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讽刺那些喜欢折磨弱者、谄媚、无礼的人。
隐鼠 喜欢同情 象征弱势群体、读书人、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
《二十四孝图》 批判不解 这些故事在一代代文人的添油加醋下变本加厉地曲解、扭曲“孝”的内涵。
百草园 欢乐怀念 儿时的乐园: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山海经》
药引
......
03对民俗的“那些情
篇目 民俗内容 情感态度
《狗 猫 鼠》 床前贴着的“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等花纸。 喜欢
《阿长与<山海经》》 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无奈、厌烦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迎神赛会吹嘟嘟(吡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拜师礼”
《父亲的病》 “蟋蟀一对”,还得是原配的。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嫁的连做药资格都没了
★我来闯关
品一品 如果,把人比作“花”,那么文中的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花”呢
鲁迅先生“朝花”中最芬芳的那朵是:
鲁迅先生“朝花”中最黑暗的那朵是:
鲁迅先生“朝花”中最恶毒的那朵是:
鲁迅先生“朝花”中最傲然的那朵是:
贴标签 如果让你给书本中的人物贴标签,你会怎么选择呢 为什么
我会为(长妈妈)贴上 的标签,因为
我会为( )贴上 的标签,因为
我会为( )贴上 的标签,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