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4张PPT)
板块四 语言文字应用
学案68 语言表达连贯
语言表达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扣得紧、接得上,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语句复位,二是语句排序,三是句子补写。考查的实质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二是语言组织的规律,即“事理”和“文理”。事理往往表现为“思路”和语段的“中心”,而文理主要表现为词语、句式等的运用,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
句子补写题的命制就是命题者预先选好一个内容健全充实、结构严谨、行文思路清晰的语段,挖去几个句子。理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语句补写
(一)了解四大常见补写句子类型
1.总提(起)句补写
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内容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补写的句子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1.(2024·新课标Ⅰ卷,改编)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
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前文提及睡眠不足的问题,后文“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说的是如何判断是否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冒号前有“也很简单”的语句,所填内容作其主语,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之类的语句。
[答案] (示例)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
2.总结句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几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补写,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尤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
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_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前面的“可见”,可以推知此空所填内容是对整个文段的总结。整个文段主要讲了“压力”“肥胖”“时间”三者的关系,根据前后文很容易推断出此处应为“压力产生的时间”。
[答案] (示例)压力产生的时间
3.过渡句补写
过渡句是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内容的句子。对过渡句的补写,要注意内容上的前后关联、结构上的承前启后,恰当地使用各种连词和关联词语。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
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________。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被称为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
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如蒸桑拿、泡温泉,这里的温度都在40℃左右,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也会有热射病的情况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前文阐述了“热射病”的概念,后文举给生鸡蛋不断加温,蛋白质会变性的例子,以此说明人体温度异常增高也会出现与鸡蛋相似的状况,所以此空应承接前文并引出后文的例子,故可填“就拿煮鸡蛋打个比方”。
[答案] 就拿煮鸡蛋打个比方
4.展开句补写
所谓展开句,就是一个句子展开说明或论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就是展开句。解答展开句补写类题目时,首先需要明确陈述对象,即写什么,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在上下文中找出陈述对象,揣测陈述内容,即陈述对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性质、作用、功能等。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展开句的补写在语句补写题中出现的频率有上升趋势,在复习中应加以注意。
4.(2022·全国甲卷,改编)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8个字。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__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也不可入药。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前文的“槐花美食”和后文的“可食用”“不能食用”可知,有的槐花可以食用,有的槐花不可以食用,故此处可填写“并非都可以食用”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答案] (示例)并非都可以食用
(二)掌握七大常见句间关系
语段内的句子之间以及句子内部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上句为因,下句一般要求补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等。句子之间往往有一些标志词。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例
转折关系 但/然而 ①(2021·全国甲卷)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
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例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究其原因,就是/因此/是因为 ①(2023·新课标Ⅰ卷)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自己有遗忘的能力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②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
③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例
解说关系 比如/以…… 为例 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递进关系 甚至/不仅……而且 ①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则会造成听力损失,甚至失聪。
②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例
并列关系 并非……而是/既……又/还/也是/还能 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固定植株的位置,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承接关系 就/从而 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关系类型 标志词 示例
假设关系 倘若/如果/即使 ①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
②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则先叶后花。
(三)掌握语句补写解题“4步骤”
5.(2024·新课标Ⅱ卷,改编)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抓中心。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运动带来的身心益处,特别是通过分泌“快乐物质”和其他有益物质,使人心情愉悦、头脑清晰、更有活力,并指出即使轻微运动也对身心健康有益。
第二步:划层次。这一段文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首句至“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描述了“跑者欣快”的现象,即经常运动的人在连续高强度运动后,虽然身体可能感到疲劳,但心情却非常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通过个人体验来引入主题。第二
层(“这是因为……”至“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跑者欣快”的现象。指出运动能够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物质”,并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些物质和因子不仅带来愉悦感,还有助于强健大脑,使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这一层是对“跑者欣快”现象的科学解释。第三层(“当然……”至结尾):进一步讨论了运动的益处,指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但即使做一些轻微的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层是对运动益处的补充和扩展,同时也体现了运动对大多数人的适用性。
第三步:重细节。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知,此处填的应是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的结果,再结合横线后的“但心情很好”可知,此处应与“心情很好”构成转折,而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的结果一般是“身体疲惫”,因此此处可填“虽然身体非常疲乏”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文“不是每个人”可知,此处应填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再结合前文的中心意思“运动能让人心情愉悦、大脑强健,高强度运动更是让人酣畅淋漓”和后文“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但只要能做一些轻微运动,也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此处可填“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之类的内容。
[答案] ①虽然身体非常疲乏 ②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
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回段中合适的位置上,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因4个选项区分度较小,干扰性较强,在确定选项和验证选项时,要从以下7个角度全盘考虑。
语句复位
(一)话题统一
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意思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
1.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6.(2020·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
C [语段表述的主体是“甲骨文”。从对括号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与选项的内容分析来看,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故排除B、D两项。从语境来看,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把“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故排除A项。]
2.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
7.(2020·全国Ⅲ卷,改编)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
A [首先分析四个选项表述的内容,A、B两项的表述对象为“传承中华文化”,C、D两项的表述对象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联系选文语境,结合上下文,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括号前的三句话,主语分别为“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三句话都有一个共同的讲述内容,即“中华文化”。C、D两项陈述的主语为“精神命脉”,与语境的讲述内容不一致,故排除C、D两项;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故排除B项。]
(二)句式得当
句式得当有两重含意:一是句式的一致性,二是句式的最佳表意。结构协调要结合语境,明确所选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做到包括短语类型和句式结构的整齐划一。要考虑整体上的协调,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1.句式的一致性
“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照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着健康长寿;( );葫芦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的“大肚小肚”,代表着“能容”的胸怀……葫芦代表的吉祥文化是多元化的。
A.葫芦具有“子孙繁茂”的意味,因为葫芦籽众多
B.葫芦里葫芦籽众多,因此具有“子孙繁茂”的意味
C.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着“子孙繁茂”
D.葫芦意味着“子孙繁茂”,因为葫芦籽众多
√
C [结合括号前后的分号及上下文可知,括号内补写的句子应先说明葫芦的客观情况,然后表明其象征意义,由此排除A、D两项。再结合上下文“葫芦……,代表着……”“葫芦……,寓意着……”等可知,括号内补写的句子应与此结构保持一致,可排除B项。]
2.句式的最佳表意
句式的最佳表意是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为突出强调某一方面,要选用最佳的句式,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或肯定句、否定句等。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________。新兵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
A.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B.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C.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D.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须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C [文段介绍的是消防员需要具备的诸多条件。为了强调这些条件的重要性,最好使用双重否定的句式。]
√
(三)事理逻辑一致
事理逻辑一致,是指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今世界,文明并非只能彼此冲突,( )。面对各种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关键不是争论何种道路更具有优越性,而是如何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话语框架,真正形成多元文化和多重现代性的互补性知识。
A.各种文化跨越各种傲慢与偏见,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实现新的文化重建
B.各种文化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跨越各种傲慢与偏见,实现新的文化重建
C.各种文化要实现新的文化重建,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跨越各种傲慢与偏见
D.各种文化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实现新的文化重建,跨越各种傲慢与偏见
√
B [本语段按照逻辑顺序行文。“心态”是基础,应在“跨越”前。“实现新的文化重建”是结果,应排在最后。故选B。]
(四)氛围一致
选用句式题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明丽蓬勃,或冷落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对于描写景物的语段,要分析语境因素和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别,气氛有热闹、冷清的区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有悲有喜,态度有褒有贬。所有这些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都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这是一个仙境。
A.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B.高大的云杉就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云杉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嫩绿
C.瘦削陡峭的高山上,孤独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D.在夕阳的烘托下,白云如狂野的孩子从云杉间奔出。云杉就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
√
A [从意境、情调以及逻辑角度来判断。B项,上文说山越往上颜色越深,所以“分外嫩绿”不合情理,也不能与“密密”相照应;C项,此句意境清冷,情调凄凉,与原文风格不吻合;D项,“狂野”“奔出”与原文清新、闲适的意境不吻合。]
(五)时间、空间一致
选用句式题有时从时间上考查其协调性,有时从空间上考查。此类题中的时间、空间顺序比较明显,需分析时间层面的从古到今、从先到后、从早到晚,空间层面的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 )。
A.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B.山门里有一个穿堂,弥勒佛供在迎门。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河边是一个很大的打谷场
C.打谷场很大,就在河边。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穿堂对着山门,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
A [语句应该承“河”谈起,依次往后写。从空间顺序考虑,B、C、D三项的空间顺序是混乱的。只有A项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立足点和各种景物的空间位置。]
(六)语气语调
句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转移。选用句式题有时并不是单独地就某一命题点进行考查,而是综合性地进行考查,所以应注意从多方面去思考、分析。
13.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 )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
A [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到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得体”。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A项,该句是一个疑问句,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B项,该句是一个否定反问句,表达十分强烈的肯定语气。C项,该句是一个陈述句,但“无疑”一词表达的语气很肯定,也很强烈。该题干扰较大的选项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这一词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
(七)词句照应
词句照应和暗示是选用句式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对关键词语和句意的分析,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照应的内容。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
D [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结合后半句中的“但我认为”可以推断,这里应选用“很多人认为”才能与之形成前后呼应;下文“正是音量小”,提示了与之前后呼应的阐述应该是“古琴音量小”。综合以上分析,故选D。]
语句排序题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的若干语句(一般是5至6句),打乱顺序,然后让学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种连贯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语句排序
(一)语境式排序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会遭到破坏,语句也会变得不连贯。命题者往往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
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是: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了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张扬已有过的繁华,任凭人们从记忆中洗去那些于今看来似乎多余的影像。
①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热闹场景而今云散烟消
②以至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忍受着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寥
③过去每年夏至便是她的沸腾之期
④曾经的圣地却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
⑤她以静物的身份聆听了死神的宣示,又以思想者的姿态进入了无余之涅槃
⑥或许可以说,地坛也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轮回,而且最终大彻大悟
A.⑤①③②④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③①④②⑥⑤ D.⑥③①④②⑤
√
C [语段描述的是明清时期的地坛,故第一空应从地坛在古代曾经辉煌的角度去选择,由此可得出③应在前面;其他语句均为描述地坛如今的命运的,与前文具有转折关系,由此可得出①排在③后;然后再根据地坛现状选出②④,由“曾经”“以至”可得出先④后②;⑥⑤具有递进关系,先⑥后⑤。]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脉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拗口。因此,语气语脉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方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渴望快乐,但快乐的感觉总是稍纵即逝的,那么怎样让快乐持久呢?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
C [做此类题目,要“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要注意明中心、理思路、抓标志。本句群的中心是“分享(传递)快乐”,因此⑥句提出中心话题,应放在句首,③句紧接其后阐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意义,②句是对③句的反面论述,应排在③句后;句群的思路是先谈分享(传递)快乐的意义再谈分享(传递)快乐的方法,前面⑥③②句阐述了分享(传递)快乐的意义,⑤句开始论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方法,①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阐述,而由标志性的词语“比如”可知,①句应排在④句之前。]
3.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语言连贯的句子。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
C [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备选句中的“或许”(第①句),与原文中的“或许”可以构成并列结构,由此能判断出第二空应填①。填在第一空的,只能是②或④,但④句讲的是远处的情景,与语境不协调,所以第一空应填②。后三空谈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显然,第④句承接前面的两个“或许”所描写的两种景致,故④放在第三空最为合适。③⑤两句是对④句的具体描绘,⑤句的“跃起”衔接④句中的“空中”,③句承接⑤句具体描绘的“圆弧”。]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照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语脉的链条相承并衔接恰当。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命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来考查。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对语意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内容。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
C [解答语句排序题,重在发现内里的逻辑关系。应从语句间的关键词语入手,从语句间词语的照应与语脉切入理清句子顺序。从上文“瘦西湖的景妙在巧”可知,下文应衔接“巧”,④应放在第一处。由下文描写“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观看到的景观可知,④后面应为①。由“回视小金山”与之相呼应的应是“又在另一拱门中”可知,②⑤应该相接。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是对上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因此答案为C项。]
5.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定位
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有着某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命题者经常利用这点来设置题目。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此外,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必须符合其内在的逻辑。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逻辑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
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定文段按照哪种逻辑顺序展开,确定句子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19.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
②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真理
③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
④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⑤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
⑥没有谬误,也显不出真理
A.⑤①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③②④
C.①③⑥⑤②④ D.⑤③①⑥④②
√
B [根据逻辑关系推断,结合“真理”“谬误”的关系判断①⑥在一起。由“转化”“因为”等可知⑤③衔接。结合“范围”可以判断②④衔接。]
(二)非语境式排序
非语境式排序题不给出上下文,要求就所给的几个句子,选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解题时可使用“三排法”:
词语排序法 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个句子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其次,找“关联词”
词语排序法 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找“暗示性词语”。出现“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相近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的句子,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
“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通常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语意排序法 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这三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句式排序法 根据句式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这三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也应掌握此法,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如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一样,动物和人都是有情绪与情感的。
②在论述人类的艺术时,人们常说艺术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
③而人类的艺术就起源于人类对情绪与情感作用的认识与需要。
④艺术是用来表现人的情绪与对某种事物的情感的。
⑤然而,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艺术看作一个整体,人类的艺术不是上天的作品,而是从动物的“艺术”进化而来的。
⑥这是艺术的一般功能,同时这也是艺术具有其他各种功能的基础。
A.④①⑤③⑥② B.①⑤④⑥②③
C.④⑥②⑤①③ D.①④③⑤②⑥
√
C [本语段阐述的是艺术的功能与起源。④⑥句谈“艺术的功能”,②⑤①③句谈“人类艺术的起源”。其中④句是总起句,谈“艺术的功能”;⑥句中的“这是”承接④句谈“艺术”;②句由⑥句对“艺术”的论述转到对“人类的艺术”的论述;⑤句紧接②句谈“人类艺术的起源”;①句承接⑤句的“动物的‘艺术’进化”;③句承接①句的“情绪与情感”。]
练案77 专项对点 语言表达连贯
1.(2023·新课标Ⅰ卷,改编)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答案] (示例) A.自己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肥胖成为日趋常见的“富贵病”。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就在不远处。肥胖虽由多因素引起,归根结底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因此,保持健康体重 A 。
“吃得好”重在适量摄入、科学膳食。树立健康饮食观念,提倡控制米面薯类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绝不等同于主张不吃晚饭、不吃主食,尤其反对采用催吐、吃药等极端方式减重。要认识到,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 B ,保持能量和营养素双方面的平衡。
“动得巧” C 。从华佗五禽戏到如今普及推广的健身操,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到随处可见的广场舞,我国自古讲究通过体育锻炼来养生保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处,是对上一部分内容的总结,也是下两段内容的总领句的一部分,由后文两个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吃得好”与“动得巧”,可推知“保持健康体重”要做到“吃得好”与“动得巧”两方面,可填:要“吃得好”“动得巧”。 B处,属于“吃得好”的展开句,结合上文的“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后文的“保持能量和营养素双方面的平衡”可知,保持能量和营养素双方面的平衡,需要合理搭配,可填:需要合理搭配食物。C处,整体内容与上文的段首句“‘吃得好’重在适量摄入、科学膳食”形成句式对照,语意上与首段和后文“讲究通过体育锻炼来养生保健”相关,即强调“迈开腿”,重在以“运动”的方式增加能量消耗,可填:重在增加消耗、运动发力。
[答案] A.要“吃得好”“动得巧” B.需要合理搭配食物 C.重在增加消耗、运动发力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每当经过面包店时,总会闻到一阵香气,在寒冷的冬天极为治愈。但一进去却发现,香味并不是出自面包。 ① ?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吗?
刚出炉的面包 ② ,主要是因为细菌、酵母发酵面团和糖分等物质,它们受热产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一系列具有焦糖、焦煳、酒精和甘甜气味的化合物。但在出炉后的几个小时内,面包内的水分、酒精逐渐挥发,这些化合物也会慢慢消散,面包闻着也就没有那么香了。因此,有些烘焙店为了 ③ ,除了一炉接着一炉地烘烤面包之外,就得借助一种叫作面包香氛的“科技与狠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由空后问号可知要补写的是疑问的内容,根据第二段可知,此段在介绍刚出炉的面包会有香味的原因以及面包店的香味来源,故而此处是在问为什么,故可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②处,由空后的“主要是因为……化合物”“化合物也会慢慢消散,面包闻着也就没有那么香了”可知,此处是在说刚出炉的面包为何会有强烈的香味,故可填“之所以会散发浓烈香气”。③处,由空后的“一炉接着一炉地烘烤面包”“面包香氛”可知,此处是在说烘焙店靠香味招揽顾客的做法,故可填“保持香味来吸引顾客”。
[答案] (示例)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②之所以会散发浓烈香气 ③保持香味来吸引顾客
4.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读书与治学,都应当作一种生命的投入,使之成为你的另一种带有智慧的生命形式,带着你的生命和智慧的体温。读书,( 甲 ),因为感觉联系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有感觉,才有悟性。研究文学,要推重悟性。文学之为物,本身就充满异常灵性,研究文学而没有悟性那是不可理喻的。当然,悟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的即物而悟。冯友兰在谈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时,提出了搜集史料要“全”,审查史料要“真”,了解史料要“透”,选择史料要“精”。这四个字,就是感悟之源。治学,要做实实在在的学问,( 乙 ),证据充分,才能洞悉源流,返回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甲处,前文是“读书”,后文是“因为感觉联系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有感觉,才有悟性。研究文学,要推重悟性”,可知此处要填读书时要有感觉,可填:要重视自己的感觉。乙处,根据后文“证据充分,才能洞悉源流,返回根本”可知,此处要填“证据”与“学问”相关内容,结合前文“要做实实在在的学问”的句式,可填:要用多重证据做学问。
[答案] 甲:要重视自己的感觉 乙:要用多重证据做学问
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2个字。(4分)
如今,中国加快推进物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取得了市场规模高速攀升、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示范应用陆续开展等一系列成就。不过, A ,亟待突破与攻克,比如物联网标准体系的现存空白等。目前,物联网标准多为不同领域内的团体标准,且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 B 。因此需有效推进重点标准的研制,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处,前文介绍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发展取得的成就,“不过”表示转折,根据后文“亟待突破与攻克,比如物联网标准体系的现存空白等”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应说的是物联网发展存在问题,故可填“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诸多难点”。B处,前文主要讨论的是制定物联网标准,根据“物联网标准多为不同领域内的团体标准,且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可知,目前物联网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的情况,后文提出举措“需有效推进重点标准的研制,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标准”。根据横线后的“因此”可知,横线处应是接着物联网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来说的,结合后文的“国家标准”,可知此处可填“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整合”。
[答案] A.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诸多难点 B.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整合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脂砚斋评语里有一句名言是“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姑且不说黛玉的“情情”, ① 。
这是曹雪芹在“情”的境界里的新开掘,也是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最富有时代内蕴的个性特征。贾宝玉的“用情”落在所有女孩子身上,相识和不相识的,领情和不领情的,他都能设身处地体贴她们,尊重她们,爱护她们。不过, ② 。欺侮藕官的婆子、虐待芳官的干娘、追打春燕的亲妈以及置金钏儿和晴雯于死地的他的生母王夫人,都以她们践踏大观园少女们生命感情的行为,给贾宝玉带来了深深的愤怒和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前文提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且不说黛玉,则对应“只说”宝玉,应填:只说宝玉的“情不情”。 ②处,由“不过”可知,此处和前文为转折关系,前文说贾宝玉对所有女孩子的“用情”,后文的“欺侮藕官的婆子、虐待芳官的干娘、追打春燕的……给贾宝玉带来了深深的愤怒和痛苦”则是不用情,应填:宝玉也有不“用情”的女性。
[答案] ①只说宝玉的“情不情” ②宝玉也有不“用情”的女性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咖啡原产于非洲,已有3 000余年被人类饮用的历史。咖啡那一缕缕浓郁芳香令人陶醉, ① 。
咖啡的提神效果主要源自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咖啡因的化学结构很像人体中的腺苷,腺苷是能量代谢的产物。腺苷源源不断地从细胞中产生,当它和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就会传导出信号,
让人产生困倦感。这时饮用咖啡会让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结合,但咖啡因并不会触发细胞的信号传导, ② 。而腺苷仍在细胞中不断产生,等到咖啡因被代谢掉,积累的大量腺苷就会占据几乎所有的腺苷受体,人就会感觉更加困倦。从这个角度来说,咖啡因预支了人的精力,而不是产生额外的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前面说“咖啡那一缕缕浓郁芳香令人陶醉”,下文分析“咖啡的提神效果”,可见此处是说咖啡有提神效果,故可填:其提神效果也让人无法自拔。②处,前面说“腺苷源源不断地从细胞中产生,当它和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就会传导出信号,让人产生困倦感”,而咖啡因并不会触发细胞的信号传导,所以不会让人产生困倦感,故可填:因此不会引起困倦感。
[答案] ①其提神效果也让人无法自拔 ②因此不会引起困倦感
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最近发表于《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约翰内斯·夸斯教授,还有来自中国中山大学的郝洛和韩勇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云量的变化越来越不对称——白天的云量比晚上减少得更多。
也就是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① ,但白天的云量减少的幅度比晚上的大。这种不对称性意味着云的冷却作用在白天减少,而其保温作用在晚上增加,这一现象本来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但同时, ② ,一种恶性循环正在发生。
在白天,云层将阳光反射回太空,冷却地球表面。另一方面,在晚上,它们就像一条毯子,将地球散发出来的热量保留一部分,
③ 。气象学家夸斯说:“这就是为什么云在地球气候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结合“白天的云量减少的幅度比晚上的大”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强调云量减少,可填:云量正在减少。②处,前句说“这一现象本来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后面指出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可见此处是说“全球变暖”的情况,可填:它又加剧了全球变暖。③处,结合“在晚上,它们就像一条毯子,将地球散发出来的热量保留一部分”的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云层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可填:这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答案] ①云量正在减少 ②它又加剧了全球变暖 ③这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月亮总是诗人最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不可胜数。月亮之所以会被诗人所钟情,是因为在天体中,( ① ):它有盈亏圆缺,有上弦下弦,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它还有红月如血……
由于对月亮的喜爱,( ② ),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华、婵娟、玉桂、玉钩、玉镜等等。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将月亮称作白玉盘;辛弃疾有一首《青玉案》,又
将月亮称为玉壶。( ③ ),这种情形在古诗词中是大为流行并得到肯定的。对此,王国维却不以为然,他以周邦彦词《解语花》中“桂华流瓦”为例,说境界虽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根据后文“它有盈亏圆缺,有上弦下弦,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它还有红月如血……”可知,这是在描述月亮的变化,强调其变化多样,所以填入“月亮最为变化多端”。第②空,根据后文“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华、婵娟、玉桂、玉钩、玉镜等等”可知,这是在讲述月亮美好的别称,所以填入“人们给予月亮好多美称”。第③空,根据后文“这种情形在古诗词中是大为流行并得到肯定的”可知,这是在说用代称来称呼月亮的情形,所以填入“不直说月亮而用代称”。
[答案] ①月亮最为变化多端 ②人们给予月亮好多美称 ③不直说月亮而用代称
A.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以诫勉地方官
B.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是为了诫勉地方官
C.为了诫勉地方官,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由孟昶特意而写
D.为了诫勉地方官,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
√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这16字铭文最初出自谁的手里呢?学者考证应是孟昶。这位后蜀国君认为,吏治乃是治国根本,在位前期他曾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并将之颁行全国。这段“官箴”诏书总共有24句话,其中就包括以上四句。
D [由括号前面“他曾下大力气整顿吏治”和后面“并将之颁行全国”可知,此处的句子也应该以“孟昶”为主语,这样才能前后文一致,排除C项;由后文“并将之颁行全国”可知,前面应是说“写诏书”;由选项本身来看,“为了诫勉地方官”是写诏书的用意,与上文“下大力气整顿吏治”更衔接,所以放在前面,排除A、B两项。故选D。]
(教师用书独具)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
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A.人被半个环儿拥着,像在井底了
B.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C.人在井底,像被半个环儿拥着了
D.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在井底了
√
B [根据前文“三面都是山”可知,三面环山形状就如同半环,而且这里的话题还是“亭”,所以可衔接“像半个环儿拥着”,排除A、C两项;“人如在井底了”,这是打比方,写出人坐在梅雨亭,三面环山,那种感觉就好像在井底一样,而不是真的“人在井底”,排除D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对美好事物的体验,永远不会嫌多。就像一位嗜饮者,尽管已经品尝过不少美酒,但当一瓶新的佳酿端到面前,他怎么会 ① ?这次去的地方更远。车子穿过前一天行经的万亩苹果林,驶向大山深处。
行行复行行,车子又从高处迂曲下行,转过几个弯后,面前 ② ,出现了一处开阔的平坝。这个地方是普雄镇,四围连绵的山脉像是一道道错落摆放的屏风,( )。稻田浓重恣肆的金黄色,像是无数桶颜料被一只巨手从天上倾倒下来,又均匀地泼洒开来。脑海里忽然跳出了波兰大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句:“好一片田野,五谷为之着色!”
一个上面写着“四川省非遗彝族尝新米节体验基地”的大牌子矗立在稻田深处并像热情的主人一样欢迎着刚刚来到稻田边的我们。稻田中阡陌交错,在好几条木板铺成的道路上,排列着整整齐齐又人满为患的队伍,有男人的队伍,也有女人的队伍,他们身着传统的彝族节日服饰,色彩绚烂。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等距离地站立着,手中高举着一把黄伞,与丰收的原野一样的颜色。在这里,一个盛大的仪式即将开始,仿佛箭矢搭上了弓弦, ③ 。不,这个比喻并不恰切。剑拔弩张总是与某种紧张的情势相连,但眼前的场面却是庄重里有从容,严肃中有轻松。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①处,语境是说面对佳酿的诱惑的态度,可用“无动于衷(或不为所动)”。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不为所动:指不受外力影响而变动,引申为不管别人说什么或者怎么诱惑你,都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和原则,立场坚定。②处,语境是说转过弯后眼前出现转机,可用“豁然开朗(或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③处,“仿佛箭矢搭上了弓弦”是说做好了准备,可用“蓄势待发”。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
[答案] ①无动于衷(或不为所动) ②豁然开朗(或柳暗花明) ③蓄势待发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单独成句:大牌子像热情的主人一样欢迎着我们。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添加必要的成分,变为分句:把“一个上面写着‘四川省非遗彝族尝新米节体验基地’的大牌子”变为“牌子上面写着‘四川省非遗彝族尝新米节体验基地’”;把“大牌子矗立在稻田深处”变为“看到稻田深处矗立着一个大牌子”;把“刚刚来到稻田边的我们”变为“我们刚刚来到稻田边”。最后调整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连贯表达。
[答案] 我们刚刚来到稻田边,看到稻田深处矗立着一个大牌子,牌子上面写着“四川省非遗彝族尝新米节体验基地”,它像热情的主人一样欢迎着我们。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大片稻田被围拢在中间
B.中间是一大片被围拢的稻田
C.围拢在中间的是一大片稻田
D.将一大片稻田围拢在中间
√
D [这个句子的主语承前省略,为“山脉”,故“将一大片稻田围拢在中间”与前文衔接最严密,其他三项主语不一致,与前文衔接不连贯。]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