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板块一 专题一 学案20 把握8类文言句式的特点(教师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板块一 专题一 学案20 把握8类文言句式的特点(教师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案20 把握8类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材“单元研习任务” 命题提炼点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基本的句式大致相同,但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这就需要单独梳理和积累。以下是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特殊句式,尝试翻译这些句子。从课文中再找一些例子,梳理归纳每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宾语前置句 何以汝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3.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言句式
高考中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言句式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往往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得分点重点考查。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以及翻译方法。下面就这些文言句式作简要梳理。
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借助一些标志或者虚词构成判断,有时甚至直接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也”表判断 (2)我所追求的是天道。 “……者……也”表判断 (3)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语意判断句 (4)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 “为”表判断 (5)这不是能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非”表否定判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判断句式的特点。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节选自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是用“为”表判断的判断句。
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是严重。
(2)句式特点:“是医之误”是用“是”表判断的判断句。
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参考译文】
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是严重。只要是有病,不管病的时间长短,病势轻重,吃了一次药不见效,立刻摒弃医生离开。到了巫师那里,反复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深深引咎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说一句责备巫师的话。所以病好了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病没有治好却总是归罪于医生。
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为”表被动  (2)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诛杀。 语意被动句  (3)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诚无私却被诽谤。 “见”“被”表被动 (4)我们父子几人无功无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的。 “为……所……”表被动 (5)而有智谋、有勇气的人也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 “于”表被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被动句式的特点。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1)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2)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实,当与元常[注]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注】 元常: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句中的“在郡以和理称”是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
译文:大通三年(529),(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
(2)句式特点:句中的“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是“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其见赏如此”是“见”表被动的被动句。
译文:子云的书法极被皇帝推重,(皇帝)曾评论子云的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和手相呼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实,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
【参考译文】
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的第九弟。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赐他束帛。大通元年(527),授官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大通二年(528),入职吏部。大通三年(529),(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子云擅长草隶的书法,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他回答皇帝的询问时说: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最终没能写成。十多年来,臣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从此研究深思,才悟出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到写字功夫长进了。子云的书法极被皇帝推重,(皇帝)曾评论子云的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和手相呼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实,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
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谁”或“什么”之类的问题。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之前的情况,有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今又在哪里呢?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2)所以他们不如我。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之”作为标志词强调宾语 (4)我怎么会这样呢?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奚为不受”,疑句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奚不受”。
译文:先生不是向人讨要,而是别人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
(2)句式特点:“不我骄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骄我也”。
译文:我听说: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就敬畏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就骄傲地待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前去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你以此来置办衣物吧。”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不是向人讨要,而是别人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就敬畏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就骄傲地待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是能够保全他的节操的。”
定语后置句——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 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2)(武帝)就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拿着旄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 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3)(敲击后)能发出响亮的声音的山石,到处都这样。 以“……之……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4)冶炼它们把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数量结构后置的定语后置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定语后置句句式的特点。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式特点:“赵人得唐者”,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得唐赵人”。
译文: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捉到我的赵人,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
【参考译文】
文信侯想进攻赵国来扩大他在河间的地盘,他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大臣三年后,燕太子丹就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因而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计划与燕国共同讨伐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地盘。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捉到我的赵人,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文信侯离开了并且很不高兴。
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以“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2)当他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以“以”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3)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4)适逢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在匈奴国内密谋反叛。 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状语后置句句式的特点。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2)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用“于”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译文: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2)句式特点:“亮见权于柴桑”,用“于”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亮于柴桑见权”。
译文: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
【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处理这个局面。”
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地过日子)呢? 表疑问语气的主谓倒装句 (2)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表感叹语气的主谓倒装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主谓倒装句句式的特点。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式特点:“仁哉,文王”“智哉,文王”,表感叹语气的主谓倒置句,正常语序为“文王,仁哉”“文王,智哉”。
译文: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
【参考译文】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做过这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厌恶。文王于是很害怕,请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之地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
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位卑则足羞。(《师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2)使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3)以为轮。(《劝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4)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们)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 省略主语“彼” (2)让(她)畅快地弹奏几支曲子。 省略兼语“之” (3)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省略宾语“之” (4)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省略介词“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省略句式的特点。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节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2)句式特点:句中“干善待遇(之)”省略了动词后的宾语,“(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主语及动词后的宾语。
译文: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高干)向(他)询问当时的形势。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擅长诗文辞赋。二十几岁的时候,(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他)向来重视有名之人,招徕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归顺依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高干)向(他)询问当时的形势。
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相对固定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总如下。
常见的固定句式类型及示例
类型 示例
表陈述语气 有以(有用来……的)、无以(没有用来……的)、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
表疑问语气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莫不是,该不会)
表感叹语气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惟)……是[强调语气。如:唯利是图。“是”起提宾作用,无意义,“唯(惟)”表示对象的唯一性等]
表反问语气 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吧)、得无……乎(恐怕……吧)、何……之(有什么……)、不亦……乎(不也……吗)
表假设关系 诚……则……(如果……,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表选择关系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耶(邪),其……耶(邪)?(是……呢,还是……呢?)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固定句式的语气。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3)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5)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6)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7)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表示反问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表示反问 (3)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表示反问 (4)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为什么告辞呢)? 表示反问 (5)这将怎么办呢? 表示疑问 (6)和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 表示疑问 (7)军营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助兴)。 表示陈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固定句式的特点。
(尉佗)因问陆生曰:“(1)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2)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
(1)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式特点:“孰与”是固定句式,可翻译成“与……相比,哪一个(谁)更……”。
译文: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
(2)句式特点:“何……乃”是固定句式,翻译成“怎能”。“比于”是固定句式,翻译成“与(同)……相比”。
译文: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能与汉王相比呢!
【参考译文】
(尉佗)于是问陆生说:“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生说:“大王您似乎更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更贤能呢?”陆生说:“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办有利的事业,消除有害的事情,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治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用亿来统计,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殷实富足,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统治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与汉王相比呢?”
练案20 专项对点 把握8类文言句式的特点
1.请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特征做判断,指出其标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飞诉冤
(1)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2)为奸人秦桧所杀,(3)魂赴天庭,(4)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5)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6)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7)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8)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9)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10)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11)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1)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奸人秦桧所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魂赴天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诉冤于灵霄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士民之有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则良善何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者……也 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名将。
(2)被动句,为……所…… 岳飞被奸人秦桧杀害。
(3)省略句,省略“于” (岳飞的)魂魄来到天庭。
(4)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 在灵霄宝殿诉说自己的冤屈。
(5)状语后置句,以 我用忠诚来对待君王,按照孝义来对待亲人。
(6)状语后置句,于 用血肉之躯在战场上拼杀。(在像树林雨点一样密集的刀里面穿梭。)
(7)宾语前置句,是 我在用人方面举荐有才能的人,在朝廷大事上听从皇帝的命令。
(8)状语后置句,于 我扶起即将倾覆的朝廷,拯救处于困苦境地的百姓。
(9)定语后置句,……之……者 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
(10)被动句,被、见、为 哪里会料到自己忠诚却被小人诽谤,诚信却被君王猜疑,被奸人害死。
(11)宾语前置句,何 那么那些心性良善的人以后可以倚仗什么呢?
【参考译文】
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被奸人秦桧杀害,(岳飞的)魂魄来到天庭,在灵霄宝殿诉说自己的冤屈。
岳飞说:我用忠诚来对待君王,按照孝义来对待亲人。用血肉之躯在战场上拼杀(在像树林雨点一样密集的刀里面穿梭,意译成在战场拼杀)从来没有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意译成不贪生怕死)。我在用人方面举荐有才能的人,在朝廷大事上听从皇帝的命令。我扶起即将倾覆的朝廷,拯救处于困苦境地的百姓,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像云彩一样聚集在我的麾下。我想用绳子捆缚金国大将金兀术,打破金国都城黄龙府,迎回靖康二帝。我想法的诚恳,人神都可以做见证。哪里会料到自己忠诚却被小人诽谤,诚信却被君王猜疑,被奸人害死。这是正气没有得到伸张的结果,那么那些心性良善的人以后可以倚仗什么呢?
天帝听了这些,命人捉拿秦桧,把秦桧廷杖打死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1)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2)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3)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4)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请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省略句 魏武侯乘船顺着西河而下,(到了)河中央,回头看着吴起说。
(2)固定句式“奈……何”,表疑问语气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官员和百姓怎么办呢?”
(3)固定句式“何如”,表疑问语气 把有罪的人杀死,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怎么样?
(4)判断句 现在您敬爱老人,那么您的恩惠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这是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的百姓,大概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啊!(圣人)给饥饿的人饭吃,给寒冷的人衣服穿,扶助、养育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成长,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能够长大。魏武侯乘船顺着西河而下,(到了)河中央,回头看着吴起说:“险固的河山太美了,这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之宝)在于以往的修德而不在于河山的险固……如果你不修德,那船中的人都会落入敌国之手了。”魏武侯说:“讲得好。”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官员和百姓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们要)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回答说:“不可以。”太公出去了,邵公进来了,武王(又)说:“你看该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死,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怎么样?”武王说:“不可以。”邵公出去,周公进来了……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景公可怜他,感慨长叹道:“(现在开始)让国家来奉养他吧!”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王)为国家有贤能的人而高兴,并且为国内那些不幸的人感到哀伤,这是(君王)守住国家的根本。现在您敬爱老人,那么您的恩惠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这是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的行为。难道这是用来让百姓安身立命,并让后世称自己为国君的做法吗?”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注】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 范豫章:范宁,字武子,曾任中书侍郎、豫章太守。
(1)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后遇于范豫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是王之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举觞对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状语后置句 ②判断句 ③省略句
(2)张玄,他是吴国的有学识之人,也被时人赏识,而你却是这样的态度,(我)实在是难以理解。
【参考译文】
张玄与王建武先前不曾相识,后来两人在范宁的住处相遇,范宁叫两人在一起交谈。张玄于是整理衣襟端正坐好,王建武仔细看了张玄好一会儿,却不答话。张玄大失所望,就要离去。范宁竭力解释挽留张玄,张玄最终还是不肯住下。范宁是王建武的舅舅,于是责怪王建武说:“张玄,他是吴国的有学识之人,也被时人赏识,而你却是这样的态度,(我)实在是难以理解。”王建武笑着回答说:“张玄如果想认识我,自然会到我这里来。”范宁骑上快马去告诉张玄,张玄于是重整装束到王建武那里。两人就举杯对饮,说话间没有惭愧的神色。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