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18 专项对点 关注文言实词推断8法(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练案18 专项对点 关注文言实词推断8法(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54:52

文档简介

练案18 专项对点 关注文言实词推断8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币,指礼物,与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中的“币”字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中的“患”指担忧,与文中“而患必至也”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苟,指如果,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D.毕,指都,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中的“毕”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敝,指对自己一方的谦称,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B.伐,指攻打,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指国土,与现代汉语中的“土壤”含义不同。
D.从,同“纵”,与“约从离衡”(《过秦论》)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同“悦”,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责,指要求,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字含义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亡”,动词,丢失,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的“亡”用法和意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1/1练案18 专项对点 关注文言实词推断8法
1.B [B项,二者含义不同,担忧/祸患。A项,礼物/钱币。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完结。]
2.A [A项,二者含义不同,对自己一方的谦称/损害。B项,攻打/自夸、炫耀。C项,国土/比喻适于事物生存发展的环境。D项,同“纵”,南北方向/同“纵”,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同盟。]
3.C [C项,二者含义不同,断绝/横渡。A项,均同“悦”,高兴。B项,均为要求。D项,军队/兵器。]
4.A [A项,用法和意义不同,动词,丢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B项,好、完美/友善、交好。C项,还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千万。D项,和/亲附、亲近。]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于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於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於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觐见,唯独他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国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于是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臣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土地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由于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