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19 专项对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推断技巧(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练案19 专项对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推断技巧(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54:52

文档简介

练案19 专项对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推断技巧
综合运用各种推断虚词的方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解释文段中“而”的意义和用法。(11分)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①__________________)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况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③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④__________________)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⑤__________________)青于蓝。婉贞博学而(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⑦________________)思也。众应之。既而(⑧____________________),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⑨____________________)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段中“焉”的意义和用法。(8分)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①____________________),狭狭焉(②____________________),未料有伏焉(③____________________),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④____________________),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⑤____________________),骄而轻敌若此,焉(⑥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⑦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以其傲,斥焉(⑧________________),则必无颜世上矣。
3.解释文段中“以”的意义和用法。(15分)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也。”若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卷为伴,弃险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畅游书海以(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天地之乐,如此,以(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贵交。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叹。
4.解释文段中“与”的意义和用法。(7分)
朝过夕改,君子与(①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②__________________)古人孰智,庙堂与(③____________________)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④____________________)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吾等与(⑥____________________)君建言,又恐君自与(⑦____________________)吾复算耳。
5.解释文段中“为”的意义和用法。(11分)
“天行有常,不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尧存,不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桀亡。”此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至理,当为(④____________________)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⑤____________________)巫所惑。巫者,以诡为(⑥____________________)业,其所为(⑦__________________)皆为(⑧________________)利也。故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⑩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文段中“其”的意义和用法。(13分)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____________________)鲜乎!君其(②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叼其(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而啖之,得饱其(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福。”狼曰:“其(⑤____________________)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____________________)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____________________)无闻邪,其(⑧____________________)畏主人邪?及其(⑨____________________)嬉逐,愿为一雪其(⑩____________________)耻。君其( ____________________)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 __________________)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 ____________________)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答案] ①副词表感叹语气,多么,真 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指示代词,其中的 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⑤副词,加强疑问语气,又 ⑥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⑦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⑧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⑨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⑩指示代词,那种  语气词,相当于“可要”  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1/1练案19 专项对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推断技巧
1.①连词,表并列,不译 ②连词,表递进,更 ③连词,表假设,如果 ④代词,同“尔”。你,你的 ⑤连词,表转折,却 ⑥连词,表递进,并且 ⑦连词,表修饰,不译 ⑧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⑨连词,表承接,不译 ⑩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不译
【参考译文】
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婉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婉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婉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是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婉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婉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①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样子 ②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的样子 ③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 ④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⑤语气助词,不译 ⑥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⑦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⑧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参考译文】
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3.①名词,原因 ②动词,认为 ③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 ④介词,把 ⑤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⑧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⑨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⑩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  动词,可译为“用”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副面容出现在道路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1667)(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诚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4.①动词,赞许 ②和“孰”组成文言固定结构,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更……” ③连词,表并列,和,跟,同 ④动词,结交,亲附 ⑤同“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⑥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 ⑦介词,和,跟,同
【参考译文】
(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5.①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②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③动词,是 ④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 ⑤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相当于“被” ⑥动词,作为,做 ⑦动词,做 ⑧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 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 ⑩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  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参考译文】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作为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
6.①副词表感叹语气,多么,真 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指示代词,其中的 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⑤副词,加强疑问语气,又 ⑥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⑦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⑧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⑨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⑩指示代词,那种  语气词,相当于“可要”  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参考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大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您可要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