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28 专项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江楼感旧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天竺①中秋
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②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注】 ①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杭州西湖西。②琅玕:原为神话中的宝树,后常以琅玕比喻秀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诗第二句写景,描绘了一个月色、水光交相辉映的迷人月夜,进一步渲染了清幽恬静的环境气氛。
B.汤诗首句写秋夜的静谧,下句写佳节的欢乐,一静一动,既矛盾又统一,营造了中秋之夜宁静祥和的节日氛围。
C.诗人登楼赏月,都由眼前之景触发无限思绪。赵诗思及去年同赏此景之人,汤诗由景生疑,思及花从何处落下。
D.同为赏月绝句,二诗均用洗练淡雅的语言,描写登楼赏月时的独特感受,情味隽永,具有空灵深远的艺术美。
(2)赵诗与汤诗均为登楼赏月之作,请分析诗中赏月人形象的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楼》首联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与“感时花溅泪”同为正衬手法。《登高》首联绘景如工笔画,具体描绘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形、声、色、态一一呈现。
B.《登楼》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坚信大唐帝国政权稳固,气运久远,警示吐蕃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扰。《登高》颈联言简意丰,抒发了常年漂泊异乡、老来多病孤愁的慨叹。
C.两首诗都有羁旅漂泊、忧国忧民之情。《登楼》尾联用典,表达难遇明主、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登高》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国运艰难、身世坎坷、穷困潦倒的悲苦之情。
D.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诗人登高临眺的所见所思所感,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虽同为登高临远之作,这两首诗的颔联所写之景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庆清朝
史达祖
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 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晋·习凿齿《襄阳记》载:“东汉荀彧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③前度:前次。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描写词人在暮春夏初时节游览之景,引出了下片回忆,词人想到过去故人一起游玩,却枉然。
B.“别样芳情”写出了词人对春去之后,绿树成荫、乳鸠稚燕、莺歌燕舞的夏初之景也有着喜爱之情。
C.“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一句渲染一种荒凉枯败之景,让词人顿生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感喟。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由景到情,由现在到回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2)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5·四川成都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①
苏 辙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②在,扫除诸念白鸥③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迳松筠生事贫。
他日南公④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注】 ①赵阅道:北宋名臣赵抃,字阅道,衢州人,以太子少保致仕居乡,死后朝廷追赠太子少师。②黄石:黄石公,曾传《太公兵法》于张良,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高人。③白鸥:化用《列子》“鸥鹭忘机”的典故。④南公:楚南公,识兴废之数,曾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照应标题,既交代了濯缨亭所处的环境,也表现了赵阅道的情趣志向。
B.赵阅道辞官后,黄石公那样的高人还在,诗人借此暗指赵阅道有非凡才能。
C.“三迳松筠”含退隐之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语意相近。
D.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赵阅道的赞美和倾慕,借此表明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
(2)本诗与杜甫的《客至》都写到了鸥鸟,其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刘禹锡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虽为送别诗,但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似,格调积极向上。
B.李友路默然不语凝望秋山,这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描绘的境界异曲同工。
C.李友路虽然是相门之子,但是没有沾染纨绔子弟习气,他在学习上辛劳勤勉。
D.尾联想象李友路蟾宫折桂,他父母喜笑颜开的情景,表达诗人的美好祝福。
(2)本诗颈联表现了李友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练案28 专项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1)C [C项,“由景生疑,思及花从何处落下”错误。“一夜桂花何处落”使用了“桂子月中落”的典故,是无疑之问。诗人是故意发问,以引出月中之人。]
(2)①同:诗中赏月人都是孤独的。赵诗:由“独上江楼”可知,诗人是独自一人登楼赏月;再由“同来望月人何处”可知,去年与其一起赏月的人并未同行,更显孤独。汤诗:隔着竹林传来他人的欢声笑语,衬托出诗人的孤独;空闻月中卷帘之声,却不见卷帘之人,更显孤独。②异:赵诗的孤独,是无人相伴的孤独,诗人心中饱含对去年同来赏月之人的思念,以及对有人相伴的渴盼。汤诗的孤独,是遗世独立的孤独,诗人与世俗的欢声笑语隔着竹林,由眼前之景所想到的也是月中之人,诗人始终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给人清高、冷傲之感。
2.(1)A [A项,“以哀景写哀情……同为正衬手法”错误,二者都是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
(2)①《登楼》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满怀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寓情于景,境界宏阔。②《登高》颔联描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勾勒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上句以落叶的“萧萧”之声,呼应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境界雄阔、苍凉。
3.(1)C [C项,“年事已高、功业无成”错误。“便觉寸心尚老”是说心觉得老,而并非“年事已高”,且此词并未表现“功业无成”。]
(2)词人描写了一幅柳絮坠落、竹笋猛长、落红移池、残蝶穿花的暮春(春末夏初)景象。“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写出了柳絮成为浮萍的破败暮春之景和春竹迅猛生长的盎然的景象。“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暮春的生机盎然。“花”前着一“余”字、“蝶”前着一“残”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忙于采花的暮春之景。
4.(1)D [D项,“借此表明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错误,根据诗歌标题可知,本诗的写作对象是“赵阅道”。由此可知,诗人主要描写赵阅道的高尚品质和归隐生活,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归隐的愿望。A项,“溪光碧照人”说明濯缨亭位于溪边,溪水碧绿照人,表现了赵阅道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自然的喜爱。B项,根据注释②可知,颔联前句暗示了赵阅道的才能,颈联的“三迳松筠”暗示了赵阅道辞去官职,由此可知选项分析正确。C项,迳,同“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三径”指院子里的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选项表述正确。]
(2)①本诗中“扫除诸念白鸥亲”里的鸥鸟,化用《列子》“鸥鹭忘机”的典故,强调赵阅道心无俗念牵挂,白鸥也与之亲近。②《客至》中“但见群鸥日日来”里的鸥鸟,主要是为了表现所居之地无俗人俗事的清幽。
5.(1)B [B项,“描绘的境界异曲同工”错误,第二句写李友路即将远行,面临分别,黯然神伤,凝望秋山,表现了他对分别的忧伤和对前路的担忧。“悠然见南山”出自《饮酒》(其五),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A项,根据本诗的意思可知,当勤奋苦读的朋友踏上离程,去参加科举时,诗人期待他能应试及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劝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伤。两首诗的格调都是积极向上的。C项,颔联是说李友路在优渥的家庭中长大,却没有因为富贵消磨志向,而是在学习上勤奋努力。D项,尾联写诗人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李友路蟾宫折桂。]
(2)①孝顺父母。“荣亲”指李友路希望通过科举及第,为父母争光。②渴望建功立业。“名字”指李友路希望金榜题名。③勤奋好学。“好学”表明李友路没有因为出身富贵而碌碌无为,反而积极求学进取。④淡泊名利。“弃官班”指李友路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为了争名逐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