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41 专项对点 观点的印证分析和评价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用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相同时间段内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个系数就是P/N。积极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预示生活轨迹将把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充满活力。而当积极率超过某一个临界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差异会有质的变化。这个临界点为3∶1,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而对于那些处于2∶1甚至1∶1的人来说,会经常郁郁不乐,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摘编自赵天红《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材料二:
我们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愤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焦虑让人关注需要面对的风险挑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当人悲伤时,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所以在灾难面前,人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也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压力激素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及骨骼力量加强、感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尖、耳朵更灵、鼻子更灵敏,使我们能够辨别各种风险,做好斗争的准备。这个斗争准备需要通过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一个行动是“斗”,一个行动是“逃”,打得赢就斗,打不赢就逃。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这个选择机制在30多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变,即心智革命。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思维能力,出现大脑新皮质,结果有些人过度依赖新皮质,出现风险、挑战、磨难时,不是选择“斗”或“逃”,而是选择“躺平”,也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压力激素不能靠“躺平”解决,只能靠动起来才能解决。如果“躺”久了,会出现各种身心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会大量出现。
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
为什么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比较长久?这涉及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个机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700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行走的人类先祖,突然看见前方风吹草动,这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虎狼出没,另一种可能是瓜果落地。选择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更好?很简单,假设虎狼出没要好得多,因为你觉得有风险就会立刻逃跑,这样就能活下来,否则就可能落入虎口。如果前面真的是瓜果落地,而你因假设是坏事情逃跑了,没有得到瓜果,最多只是留下一个遗憾。所以,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忽视好的事情,下一次还可以试一试。这就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摘编自彭凯平《负面情绪的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积极情绪不是浅薄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
B.人生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境丰富多样,而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C.积极率能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通常可用数学公式P/N来表示。
D.压力激素使人体出现血液循环加快等现象,从而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B.当积极率处于2∶1甚至是1∶1时,人们会经常郁郁不乐,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C.应对风险与挑战,要么选择“斗”,要么选择“逃”,否则,压力激素无法得到解决。
D.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会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因此要及时关注。
3.下列俗语不能够用“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来进行解释的一项是(3分)( )
A.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4.文中画线处以“回想一下”“不妨设想一下”引出对各种场景的描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们的论证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入高三,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他们应该如何处理?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提出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材料一: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其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其涵盖内容之广,涉及理学、朴学、画派、戏曲、篆刻、建筑等诸多方面。而在徽文化的众多流派中,建筑无疑是对其最好的传承,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文化,徽派建筑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用材、装饰,都深切透露着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唐宋以来,徽州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和街巷,这些村落和街巷既是聚族而居的写照,又是聚族而居的结果。明清时期,徽商雄起,富甲天下,衣锦还乡之后,大兴土木,建民居,修祠堂,筑牌坊,促进徽派建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集砖、木、石雕于一体,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体现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通的观念,与人为善、利人睦邻的观念,协调统一的观念,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观念,儒家文化教育观念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特色之精华。例如,“马头墙”,俗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是防火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天井”名曰“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结构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老宅的采光,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不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广泛地应用,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
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木雕的精美构件,点缀于梁枋、华板、斗拱等或装饰于槅扇、勾栏、门罩等,起着承重负荷、隔离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石雕多用于亭、坊、桥、栏、台基、石狮等,坚固凝重,造型出神入化。砖雕为泥烧的艺术,多镶于门楼、门坊、影壁等处,有画龙点睛之功。徽州“三雕”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
传统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素面砖墙,青瓦覆顶,配以层层错落的马头墙,远远望去,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黑白相称,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犹如画里的乡村,这其中蕴含着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这美好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优美典雅的徽州古村落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文化”,舒适、便利是他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考虑条件,而传统的徽派古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初次走进给人的感觉就是屋内阴暗,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此外,当下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与利益,传统徽派古民居结构复杂,在建筑选址、布局、风水、规模、功能上都有着严谨的讲究,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太可能达到传统徽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难以营造那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意境。
(摘编自薛婵《徽派风格古建筑》)
材料二:
“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景致之外,文人园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
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的《中国园林》)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徽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文化氛围,徽文化正是此区域中的独特表达。
B.在徽文化诸多流派之中,徽派建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凝固的徽州史。
C.徽州“三雕”作为徽州建筑装饰的瑰宝,其中木雕既承重又美化环境等,石雕则多见于亭、坊、桥等装饰建筑。
D.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决定当下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因此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徽派建筑产生有一定的背景,明清时兴起的徽商更是促进了它迅速的发展,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徽派建筑秉承的宗族观、风水观等,对弘扬徽文化、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及新徽派建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C.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既具有防火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
D.文人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一树一石,是设计者们匠心独运、文心诗意的呈现,而不仅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8.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以小见大”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
A.古宅门廊上一块精雕细琢的匾额,寥寥数字却蕴含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引人遐想。
B.现代博物馆内,一巨幅画作占据整面墙壁,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C.园林小径旁,小巧的假山石形态各异,虽不显眼,却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
D.高楼顶部,霓虹灯闪烁不停,如虹如瀑,吸引着远处行人的目光,成为城市夜景的焦点。
9.材料一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的应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要“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练案41 专项对点 观点的印证分析和评价探究
1.D [D项,“压力……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错,由原文“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可知,是应激反应会让人体分泌压力激素,从而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不是压力激素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2.A [A项,“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会让人……”错,强加因果,由原文“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可知,“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事业上更成功”“健康的体魄”是并列关系,都是因为积极情绪的影响。]
3.C [根据文段阐述可知,“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是指人们总是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赋予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并在注意、记忆、情绪、决策等方面遵循“坏比好重要”的心理原则。A项,“战战兢兢”的意思是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这都是极度关注负面信息,从而存有戒心、小心谨慎,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B项,“草木皆兵”指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这是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危险的过度关注,说明人赋予了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C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可能转变为好事。强调的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带来好结果,与“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无关。D项,“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到后来就要酿成大祸患。属于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4.①“回想一下”引导读者回忆生活场景,使其体会积极情绪“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容易产生共鸣,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和亲切感。②“不妨设想一下”引导读者想象700万年前的场景,有助于读者理解“负面信息加工优势”的内涵,引发读者思考,通过场景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加亲切感。(每点2分)
5.①关注负面情绪,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②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③将积极情绪植入生活,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体会经过努力获得的欢愉。或者:可以通过“斗”“逃”这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而不能选择“躺平”。或者:重视负面的事情,选择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每点2分)
6.D [D项,“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决定当下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可知,“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与“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之间不存在决定关系;且断定“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表述也绝对化,材料一是说“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太可能达到传统徽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7.C [C项,“马头墙……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张冠李戴。原文是“‘天井’名曰‘四水归堂’……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
8.C [C项,小巧的假山石在园林中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体现“以小见大”的建筑艺术效果。A项,匾额虽蕴含历史,但偏重文字对文化信息的传递作用,不符合“以小见大”。B项,巨幅画作以大尺寸展现气势与历史,不符合“以小见大”。D项,霓虹灯依赖视觉感官吸引注意,不符合“以小见大”。]
9.①实例典型,特征鲜明:文中通过“马头墙”与“天井”两大特征,展现徽派建筑艺术魅力,并挖掘其文化象征和实用价值,使印象深刻。②文化融汇,深度剖析:作者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例,生动展现徽州建筑装饰的多样艺术成就。同时,融合儒家文化,深刻揭示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使论证全面深入。(每点2分)
10.①“诗意地栖居”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徽派建筑依山傍水、利人睦邻,文人园林崇尚自然,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②“诗意地栖居”强调物质与精神追求并重。徽派建筑实用美观兼备,文人园林游赏居住并重,体现了物质与精神需求相统一。③“诗意地栖居”强调敬畏自然,回归本真。徽派建筑与文人园林的设计理念基于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回归自然本真的理念。(每点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