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45 专项对点 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及线索(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练案45 专项对点 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及线索(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54:52

文档简介

练案45 专项对点 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及线索
1.D [D项,“为两人的爱情画上了句号”错误。张光明虽然担心“恋情怕是再也回不去了”,但最后“把照片发给了白映秋”,还在努力挽回两人的感情。]
2.C [C项,“像李子华、张光明一样,说到18号界碑,就会热泪盈眶”错误。李子华、张光明是“看到”18号界碑,才会热泪盈眶。老边民眼里的光芒也不一定是泪光,更多的是几代人守护边疆的激动与自豪。]
3.①张光明刚接到守护18号界碑的任务时,对界碑的理解还很模糊。②张光明听了李子华和边民守护界碑的故事,18号界碑在他心底越发神圣起来(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站在18号界碑跟前)。③张光明对加入巡逻队伍,守护18号界碑充满期待。④张光明参加武装巡逻,看到了18号界碑,激动的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4.(示例)①张光明以实际行动告诉白映秋,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②“我站立的脚下,就是我伟大的祖国。”以军礼致敬界碑,表达戍边决心与爱国激情。③以军人的气概与爱国的激情打动白映秋,表现了张光明的成长(或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继续下去)。
5.B [B项,“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不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现作铺垫。]
6.C [C项,“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从一道蓝光、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不是对比。]
7.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
8.①使用方言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听赛没听”“嘛能耐”“那可毁了”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②善用修辞,语言凝练传神。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③语言幽默,富有津味相声特色。如“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等语句,调侃式地表现了蓝眼此时心中的自嘲之意,暗示了蓝眼尴尬处境的同时又令人忍俊不禁。
1/1练案45 专项对点 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及线索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18号界碑
苏三皮
白映秋发现张光明挺小气,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搞出那么大动静来。
也不知道白映秋搭错了哪根神经,突然没头没脑地对张光明咆哮了一通,你能不能正儿八经地像个男子汉?
白映秋话音刚落,张光明整个人瞬时愣住了,脸苍白得像一张纸,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深深地插入了张光明的心脏。几乎在那么一瞬间,张光明听见心脏碎裂的声音。那声音沉沉的,像一记闷雷。
当眼光落在足球场那张巨幅征兵海报上时,张光明整个人瞬时就仿佛又沐浴在了春风里。军营!对,就是军营!张光明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阳刚、坚韧、钢铁般的男子汉,再也没有比军营更合适的地方了。
几乎不做任何犹豫,张光明就到学校保卫处报了名。
顺利通过初检初审、体检政考和走访调查等环节,张光明披红戴花地坐上了专列。靠在车窗上,张光明望见白映秋追着火车跑了很长一段路。①张光明内心五味杂陈,有一丝离别的伤感,又夹带着报复般的快感。
火车一路向北,穿越大巴山到达宝鸡后,扭头转向西行,河西走廊、祁连雪峰、丝绸古道、嘉峪关、星星峡、巍巍天山……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张光明内心不禁被自豪感填满。这不正是自己内心一直渴望的诗和远方吗?②张光明清晰地感觉到心脏的伤口开始愈合,不禁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
新兵下连,张光明被分到了距离边境线不足百里的连队。连队中士李子华告诉张光明,连队的职责是守护18号界碑。李子华还说,可别小看那一块小小的界碑,它宣示着祖国的主权,守护界碑就是军人的使命和荣光。
李子华说这些话时,张光明对界碑的理解还很模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光明听了越来越多关于戍边军人以及边民守护18号界碑的故事,18号界碑在他的心底越发神圣起来。
李子华多次参加过联合武装巡逻。他告诉张光明,当迎着刺骨寒风,穿越山谷、冰河、雪原,终于抵达18号界碑,看到刻有“中国”两个大字的界碑时,那一瞬间他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热切地抚摸着界碑,仿佛在抚摸着自己的亲人一般。那一刻,他强烈地感受到他和祖国心心相印,他的脚下就是无比伟大的祖国。李子华还说,只有站在界碑跟前,才能有这样的感觉。
张光明还认识了一位老边民。老边民已经八十多岁。新中国成立那年,老边民刚十三岁。从那时开始,老边民就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守边,已经守了将近七十年。那天在哨所,老人告诉张光明,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会一直守护18号界碑,要是他不在了,就让他的儿女继续守护18号界碑。③说到18号界碑时,原本消瘦得有些佝偻的老人瞬时挺直了腰板,眼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些故事,让张光明热血沸腾,他恨不得立即加入巡逻队伍,恨不得现在就站在18号界碑跟前。但作为新兵,张光明还不能参加巡逻队伍,得先通过三个月的适应期训练,才能参加联合武装巡逻。
三个月适应期训练结束后,张光明第一时间报了名。按照连队以老带新的惯例,连队安排李子华带张光明。当巡逻车驰骋在蜿蜒的边防公路上时,望着窗外远处云雾缭绕的边境山峦,张光明不禁想起了白映秋。刚下到连队时,白映秋曾苦苦哀求张光明回心转意,甚至给张光明下了最后通牒,在她和当兵之间让张光明选一个。张光明不做回复,心底苦涩得很,那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巡逻车在一个山头停了下来。18号界碑就在山头的另一边,巡逻车开不过去,剩下的路,张光明和李子华只能步行过去。④实际上并没有路,半人高的积雪已经把路给抹掉了,一脚下去,积雪就淹没到了大腿根。张光明和李子华用背包绳把他们系在了一起,然后手拉着手,一步步艰难地往山上腾挪。
凌厉的山风从张光明的耳畔呼啸而过,他的手脚麻木了,身体开始不由自主起来。李子华提议歇一歇,张光明倔强地说,不,不能歇。
再艰难的路,我也会坚定地走到底。张光明暗暗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终于,18号界碑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里。果然如李子华所说,那一刻,泪水模糊了张光明的双眼。
张光明笔直地站在18号界碑前,让李子华帮忙拍了全身照。张光明挑出一张最满意的照片,在照片右下角添加了一行字:我站立的脚下,就是我伟大的祖国。张光明把照片发给了白映秋,然后立正,“啪”地向18号界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选自《小小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映秋本是不经意地开了句玩笑,却让张光明搞出了大动静,他要参军入伍,要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B.本文以军人和边民守护18号界碑的故事为主线,交织着张光明的恋情与成长,展现了宏大的爱国主题。
C.文中的环境描写“云雾缭绕的边境山峦”,既是张光明向往的诗和远方,又隐含了战士戍边生活的艰苦。
D.白映秋跟着火车跑,说明她还有不舍;她下了最后通牒,张光明没有回复,为两人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中的“五味杂陈”,有对白映秋的爱恋,有离别时刻的伤感,有参军入伍的决绝,还有报复一般的快感。
B.句子②中的“心脏的伤口开始愈合”,呼应了第三段“听见心脏碎裂的声音”,张光明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高兴和自豪。
C.句子③中的“眼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指老边民像李子华、张光明一样,说到18号界碑,就会热泪盈眶。
D.句子④中“半人高的积雪”,以自然环境的恶劣,写戍边生活的艰苦,反映戍边战士的爱国热情。
★3.张光明对18号界碑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4.“张光明把照片发给了白映秋,然后立正,‘啪’地向18号界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文本一:
蓝 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攥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6.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D.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7.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8.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主观题作答区域
3.(4分)                                    
                                    
                                    
                                    
                                    
4.(6分)                                    
                                    
                                    
                                    
                                    
                                    
                                    
                                    
                                    
7.(4分)                                    
                                    
                                    
                                    
                                    
                                    
8.(6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