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47 专项对点 “谁在讲故事”与“怎样讲故事”(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练案47 专项对点 “谁在讲故事”与“怎样讲故事”(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54:52

文档简介

练案47 专项对点 “谁在讲故事”与“怎样讲故事”
1.B [B项,“写出他曾经作为军人的坚毅”错误。原文“老人全身功能都在衰退,尤其是被阿尔茨海默病侵蚀的记忆力,唯剩飞行员的视力未被衰老压倒”明确提到罗杰斯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记忆力衰退,所以他执意要去的地方并非出于军人的坚毅,而是受到他过去记忆的驱使。]
2.C [A项,“慢慢展现出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要懂得关爱老人的主题”错误,文章虽然以选择钓鱼地点开篇,但主要展示的是罗杰斯老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而非“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象”,且文章的主题并非“要懂得关爱老人”,而是对老兵坚韧精神的赞美和对抗战往事的缅怀。B项,“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天风放牧碎云擦拭晴空’”错误,不是比喻,以“放牧”“擦拭”写“天风”“碎云”,这是比拟。D项,“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文章并未直接提到黎国铧在罗杰斯的指导下才能钓出大鱼,而且即使有这一情节,也并不是为了突出罗杰斯钓鱼经验丰富,而是为了表现老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且此处是衬托,并非对比。]
3.①表面上老人虽然受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记忆力衰退,但他仍能找到自己曾经钓鱼的那条河;②河流成为罗杰斯老人的象征,流去的不仅是河水,还有老人的记忆;③时光就像流去的滔滔江水,一去不返,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伤。
4.①以黎国铧的视角叙事,通过黎国铧的所见所感组织材料,表达他对一个援华老兵的敬仰和对其英勇往事的缅怀,深化了作品主题;②采用访谈对话的叙事方式,通过黎国铧对罗杰斯老人的访谈引出老兵的辉煌往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文中既写了老人现实的境况又通过回忆的方式闪回到他的过往,结构灵活,避免了平铺直叙。
5.B [B项,“暗示这里是交通站”错误,“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就是客观交代鞋店位置,没有暗示其他,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6.C [C项,“都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错误,对龚师傅制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龚师傅制鞋技艺高,并未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7.①表现出山田非常欣赏龚师傅的制鞋技艺。②侧面衬托龚师傅的制鞋技艺高。③与前后故事内容“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形成照应,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8.①能表现当代人对龚师傅和老钟叔等地下工作者的尊敬之情,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意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使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③将当下查阅县志资料,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与讲述当年抗战故事相结合,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1/1练案47 专项对点 “谁在讲故事”与“怎样讲故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老人与河
孔捷生
黎国铧一眼选中河汊苇塘,那里有棵歪脖子树,一桠粗枝探入水中,像活着的倒影,正是下钓好地方。和碳素钓竿不同,罗杰斯的老钓竿是木质,黄铜榫接还镶嵌银饰,透着二十世纪中叶的年代感,只有塑料浮漂是二十一世纪的。黎国铧给钓竿装上铅坠,鱼钩挂好假饵,避开水边红蓼下竿。
罗杰斯端坐轮椅,阳光摩挲脸上纵横沟壑,他吐纳江风水汽,闭目冥想。嘴角笑意似有若无,就像荡漾的浮漂。
苇丛深处水鸟争喧,绿萍底下不时翻上气泡,散发微腐气息。黎国铧感觉没错,色泽鲜艳的浮漂很快被扯动,他三番五次收竿,吞钩鱼儿都偏小,放生了。后又钓起一尾两磅多的鲇鱼。他打手势问罗杰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摇头,他便摘钩,滑溜溜的鲇鱼扑通扎入水草,惊走红蓼花穗上的蜻蜓。
罗杰斯示意有话说,黎国铧趋前俯身。老人喁喁指点,下游石滩才是他以前钓鱼的福地。老人兴致高,执意弃轮椅拄拐杖让黎国铧搀扶着挪动,一寸寸踏勘记忆的方位。老人全身功能都在衰退,尤其是被阿尔茨海默病侵蚀的记忆力,唯剩飞行员的视力未被衰老压倒。他目力炯炯,认穴般指戳,呼哧带喘道:“就是这里。”
这段河岸峭拔,怪石嶙峋。黎国铧拂去树墩青苔,扶罗杰斯坐下。眼底波涛拍击巉岩,浪沫飞腾,怎么看也不像钓客吉位。老人又示意别用假饵,河边湿泥里蚯蚓多的是。这倒合黎国铧心意,他也不喜欢塑料假饵,便戟张手指抠泥,两三下便有蚯蚓。在乱石间隙下钓,湍流簇拥橙色浮漂,如沸汤翻腾,鱼能咬钩?老人像时光穿越,固执追寻回不去的昔日,然而生命就像破蛹羽化的蝉,再也钻不回草间蜕壳。
黎国铧已无鱼获之念。他除了做义工上门照看老人,间或也给这位老兵——最后一位在世的飞虎队飞行员做抗日口述访谈。他看罗杰斯的状态不错,便拉话。老人难得精神健旺,嗓音也清朗起来。他问飞虎队旧事上次谈到哪里?答:是日寇在华最后一次大型战役——豫湘桂会战。当时,日军攻陷贵州独山,飞虎队出动战机封锁公路,掩护中国军民撤退……
罗杰斯嘟囔道,他记得清楚,当时驾机低飞扫射封锁道路,日军对空还击,子弹穿过机身钻进小腿。他一时还没感觉,机枪手却没了声息,一看战友已歪倒在机枪上……黎国铧没带笔记本电脑,便用手机录音。老兵嘶哑声线化为波长在手机屏幕起伏,就像黔南莽苍群峰切割出波浪形天际线。罗杰斯龇牙咧嘴驾机飞回成都,降落时冲出跑道,昏死过去。那是他在飞虎队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语罢老兵满脸皱褶现出光晕,好不容易聚拢的散乱记忆,又拐入另一段光阴隧道。养伤的日子他拄拐到锦江边,在青羊宫外小摊吃麻辣凉粉,那是他和蓉贞初遇时刻。老人清晰记得,蓉贞鬓边插着芙蓉花,两条羊角辫晃来晃去,让他心跳。
罗杰斯眼瞳好像散焦了,从虚空看到生命中最长的那个时辰,思路从青羊宫翘起的飞檐飘然坠地,老人表情神秘道:“黎,告诉你一个秘密。”黎国铧侧耳聆听,原来蓉贞并非盐商之女。罗杰斯为访佳人多次到青羊宫,羊角辫少女的倩影就像锦江边一绺杨柳在眼前摇曳。他记不清吃过多少碗凉粉,并爱上麻辣。蓉贞就是卖凉粉的女孩,盐商门第是她初次去俄亥俄州拜见公婆时即兴编的。罗杰斯随她怎么说,其实他的父母也都是穷人,一辈子没走出阿巴拉契亚山地。
罗杰斯精神矍铄,逻辑清晰,令黎国铧诧异。故乡遥远面影在老人语言中缓缓展开,青羊宫香烟缭绕的炉鼎,高大的银杏树,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凉粉挑子的小灯笼……
老人语罢吐纳调息,呼吸显短促,他累了。黎国铧关闭手机录音,钓竿依然翘挺,没有动静。天风放牧碎云擦拭晴空,对岸层叠林木摇出绿光,掩映其间的红蓝屋顶,像波浪间的帆翼。罗杰斯腿脚不行,腰板仍挺得直,未衰退的还有眼眸,投向宽阔的波托马克河。一江来水泛满夏天墨绿,涌向切萨皮克湾,在河口天际线变蓝。
罗杰斯老眼忽然精光四射,指向水中石堆。一直在浪窝颠簸翻腾的橙色浮漂已下沉不见,钓竿怒弯成弓,钓绳绷紧如弦斜插入水。黎国铧急急抄起插在石间的钓竿,一股愤怒之力将他猛然拽向湍流,钓竿几欲脱手。他双腿夹竿绞动线轮曲柄,才拉几转就纹丝不动。僵持之下,罗杰斯颤巍巍打手语,黎国铧领会,便放绳和挪动位置角度,竿头吃不住活物泼剌剌挣扎,直弯入水。传导过来的能量这般猛烈,莫不是水獭误咬鱼钩?
收放之间,活物经不住绞线器物力量,一点点升出水面,竟是一尾肥大的海鲈鱼。它绝望扭动,壮实黑脊和肚腹银鳞闪闪发亮,陌生世界激发出它愤怒最高值,一头又扎入浪沫。黎国铧耐心反复拉锯,终于把大鱼拽起。这种游弋咸淡水域的海鲈鱼,他此前钓过,却未见过这么大的,足足五磅多!
黎国铧自认资深钓客,却不知水底石堆别有洞天。海鲈鱼“噗噗”摔打自己,鱼鳍沾满草屑,鱼鳃大开大合,鲜红鳃片像龙牙花怒放。它奋力一蹦,扑到罗杰斯脚边,打湿他的裤腿。罗杰斯额上都堆满笑纹,仿佛推开了记忆迷宫的某扇窗户。罗杰斯的故事不知有几多逸失于积尘,心智和他的时代一同剥蚀退化,只有江流如故,载走滔滔光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写罗杰斯的钓竿与现代钓竿有许多不同,透着二十世纪中叶的年代感,暗示了罗杰斯的身份特殊。
B.罗杰斯坚定自己的想法,执意要去黎国铧认为并不是合适钓鱼的地方,写出他曾经作为军人的坚毅。
C.即使记忆力衰退,罗杰斯仍能想起“青羊宫香烟缭绕的炉鼎”等,体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思念。
D.钓到海鲈鱼后,罗杰斯露出了笑容,这似乎触动了老人内心的记忆,说明眼前的情景老人似曾相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选择钓鱼地点开篇,在钓鱼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要懂得关爱老人的主题。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嘴角笑意似有若无,就像荡漾的浮漂”“天风放牧碎云擦拭晴空”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诗意。
C.文中多次写到罗杰斯虽然记忆力衰退但视力依然很好,这既符合他曾经是飞行员的身份,也为后文精准钓鱼做了铺垫。
D.黎国铧认为自己是资深钓客,却只有在罗杰斯的指导下才能钓出大鱼,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罗杰斯钓鱼经验的丰富。
3.小说标题《老人与河》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4.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德盛合鞋店
叶 星
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人儿。
师傅姓龚,山东人,大身板,不爱说话。他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当学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
徒弟叫顺子,本地人,十七八岁的机灵后生,个头儿不小,但还没有长开,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
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日本宪兵队为此专门从城里抽调出一批由鬼子、伪军还有警察组成的小队,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
这天一早,身着便衣的山田队长便踱进了德盛合店内。阳光照在斑驳的小木桌上,照着上面摆放着的弯锥、针锥、鸭嘴钳、老虎钳、锤子等工具。身披朝晖的龚师傅正坐在小板凳上,垂首弓腰、两膝顶着高约两尺的夹板,专心致志地劈线、穿针,然后用弯锥在鞋帮底部扎出一个小圆眼,再动作熟练地用左右两根弯针从圆眼里交叉穿过,然后将麻线在针头处绕圈、盘扣,再拽线、提帮、勒紧、锤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人物”的到来。
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人的衣食父母。”
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这么严格的保密工作,这么严格的关卡,究竟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
龚师傅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但他并未搭话,只是示意顺子倒茶待客,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师傅经常跟顺子讲,编鞋讲究一气呵成,尤其纳到拐弯处绝不能起身休息,否则力度就不均匀,会影响成品质量,招牌就砸了。
山田倒也不介意,他并没有喝茶,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龚师傅干活儿。德盛合制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比方说制底,就包括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五道工序。单说纳底,“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纳好以后,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针脚都是一条线。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
顺子拿出一摞纳好的鞋底,先用清水闷湿,使麻线吸足了水,然后再用锤子反复锤打。麻线经过浸湿和锤打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麻钉,这样的千层底磨损后也不易脱裂。顺子把锤好的鞋底依次放到窗口的阴凉通风处。经过两个时辰的阴干后,一双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做成了。或许是带着气,顺子这天锤打起鞋底来格外卖力,“乒乒乓乓”的声响响彻整个店铺。山田听出其中“送客”的意味,只好悻悻地走了。
一般来说,这些锤底的力气活儿都是顺子分内的工作。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像昨天下午老钟叔来,师傅才会亲自上手。老钟叔是走街串户的货郎,也是师傅在这里为数不多的老乡,又是同村,两人自然走得更近些。老钟叔每次路过德盛合鞋店,总会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他这人很讲究,不是带包茶,就是扔下一盒烟,反正从不空手来。只要不忙,师傅总要陪他喝喝茶,抽根烟。有意思的是,这老哥儿俩虽关系近,但都是“闷葫芦”,经常是二人默坐,不交一语。烟一根一根抽,茶一口一口喝,直到客人起身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不过临走时,师傅总要把老钟叔脚下穿的千层底布鞋脱下来,亲自上手,锤锤底,有时还要补两针,这才显出他们之间与众不同的浓浓乡情。每逢这时,顺子便识趣地躲在一边,或忙自己手中的活儿,或帮着端茶递烟。
顺子其实并不知道,德盛合鞋店就是当年地下党设在县城的秘密情报站,寓意“得胜·和平”。八十多年后,我在翻阅县志资料时,见到一段文字,印证了这段史实。龚师傅他们当年传递情报的玄机,就在老钟叔的那双千层底圆口布鞋的鞋底上,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
今年清明,我在县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去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如今那里早已开发成了一家很大的菜市场,里面菜品丰富,烟火气很浓。当我们颇费周折地寻找到当年鞋店的准确方位时,蓦然发现,在一家合资企业的巨型广告牌下,摆放着两双似曾相识的老式千层底圆口布鞋,旁边还有一瓶开了盖的白酒、两根燃着的香烟……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介绍德盛合鞋店的名气和人手,名气很大,但“就俩人儿”,间接表现出这“俩人儿”的能干。
B.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暗示这里是交通站,因此“城北”山区一带抗联队伍日渐壮大起来。
C.在日军对运输消息的严密管控下,抗联队伍伏击了运输车,这制造了悬念,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D.“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这体现了龚师傅制鞋不仅注重工序,而且干活细致。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介绍龚师傅和老钟叔见面时的情形,为下文交代德盛合鞋店是当年的秘密情报站及其传递情报的方式做了铺垫。
B.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小觑,如顺子这个人物形象既凸显了龚师傅作为“手艺人”对手艺的重视,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C.对龚师傅制鞋过程的细节描写,同《荷花淀》里对水生嫂月夜编苇席的场景描写一样,都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本文的抗日故事,同王愿坚在《党费》中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一样,都塑造了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
7.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4分)
★8.本文在叙事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主观题作答区域
3.(4分)                                    
                                    
                                    
                                    
                                    
4.(6分)                                    
                                    
                                    
                                    
                                    
                                    
                                    
7.(4分)                                    
                                    
                                    
                                    
                                    
                                    
8.(6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