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50 专项对点 分析人物角色、个像和群像的作用(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练案50 专项对点 分析人物角色、个像和群像的作用(含答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5:54:52

文档简介

练案50 专项对点 分析人物角色、个像和群像的作用
1.B [B项,“表明这些县里领导官僚作风严重,不为民办实事”错误。让民办教师“不敢有多少期盼”的未必是“这些县里领导”,所以说他们“官僚作风严重,不为民办实事”表述不当。]
2.C [C项,“万站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外甥张英才,他的自私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错误。转正名额确实是因张英才的突出表现而特批的,所以万站长想到给他属于情理之中;他之所以单独知会张英才也许有私心,但更多的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若因此说他自私且“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属表述不当。]
3.(示例一)余校长:面对上级领导,他本来可以为自己和几位老师提要求,但他却只是提出了添置课桌椅的要求,可见他心里惦念更多的是学生,对学生的关爱胜过一切;他是界岭小学的元老,是吃苦最多的人,转正名额给他,大家都没意见,但他却一再主动推让,可见其无私与高尚的品格;将转正名额让给妻子明爱芬,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一些快乐和尊严,表明他爱妻子,懂妻子。
(示例二)张英才:他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不但引来了领导的关注,还获得了那么多人的赞扬,表明他文笔好,有才华;在领导面前,敢于直言不讳,可见他的坦诚与直率以及年轻人的勇气与锐气;面对本来就属于他的转正名额,他能主动让出,表明了他无私善良的品质。
4.标题:《转正名额》
理由:①小说以“转正名额”为线索,通过“要名额——得名额——让名额”这样的情节发展徐徐展开叙事。②小说通过每个人对待“转正名额”的不同态度与表现,彰显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真实展现了复杂而又不失本善的人性。③小说通过一个不期而至的“转正名额”引发的故事,揭示了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揭示了当时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5.B [B项,“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错误,结合“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可知,这是他的愿望;“他想走出上流社会”错误,结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等处可知,此处也不合文意。]
6.A [A项,“句子①用……借代的手法”错误。结合“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可知,此处不是“借代”,而是“夸张”。]
7.①“我”是讲述者,用第一人称“我”耳闻目睹丑不死先生经历的方式讲述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我”见证了丑不死中奖、走进上流社会、被上流社会“吞没”而最终去世的人生历程。③“我”是次要人物,以“我”的理智和冷静衬托了丑不死的爱慕虚荣和热衷于走进上流社会。
8.①小说揭示了当时上流社会“吞没”普通人的本质。上流社会“吞没”了丑不死先生的钱财。他的钱被朋友拿来挥霍,他用钱开道得以见到国王,最终钱被骗光。②上流社会“吞没”了他的精神。他痛恨着来自贵族们的蔑视、朋友们的欺骗甚至虐待。上流社会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让他感到失望和痛苦。③上流社会“吞没”了他的身体。最终他又回到了杂耍团,此时他已病入膏肓,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刻。
1/1练案50 专项对点 分析人物角色、个像和群像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天行者(节选)
刘醒龙
“余校长,来贵客了!”
万站长所说的贵客,是县里的相关领导。他们亲自上山,送来刚刚出版的报纸。大家都说,张英才和界岭小学为全县教育事业争了光。对界岭小学来说,这已经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样的大喜事了。
县里来的人在山上待了两天,下山之前,他们客气地问学校还有什么要求。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的眼睛,顿时变得像是天空中出现六只月亮。好不容易余校长开口,竟然是说,能不能帮忙添置一些课桌椅。余校长话一出口,不仅自己的月亮消失了,邓有米和孙四海的四只月亮也躲进乌云里。
好在万站长又找回话题,使着眼色说:“领导来到这里,还是很想为基层排忧解难……”
张英才抢在前面开了口:“请领导发点善心,给几个转正指标,解决老民办教师的后顾之忧。”
此话一出,先前的六只小月亮又升起来了。
那些人一走,界岭小学又回到从前的样子。虽然领导当面表了态,大家却不敢有多少期盼,而是各人做各人的事,谁也不再提起这事。
一天,邮递员给学校送来一只麻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信。有几封信是专门写给张英才的。
张英才一一拆开看,都是差不多的意思,称他有文才,将民办教师写活了,也有赞他敢于为民请命的。只有一封信很特别,只写一句话:“速来我处,勿告他人。”一看落款,方知是舅舅万站长。
上午,张英才到了万站长家。原来是张英才的文章受到上面的重视,破例给了一个转正的名额。万站长反复强调,这仅有的名额是戴帽下达的,必须是张英才,不仅是他的文章写得好,各方面条件也比较合适。
张英才拿起笔,正要填表,顿住了:“这表我不能填。应该给余校长他们。事都是他们做的,我只不过写了篇文章。”
“你别像个男苕[注]!”
张英才十分坚决地说:“这样的机会应该优先给他们。我比他们年轻二十多岁,就算十年遇到一次,也还有两次机会呢!”
…………
一百套桌椅板凳加一个转正名额,让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们欣喜若狂。
投票时,万站长眼睁睁看着张英才在纸上写下余校长的名字。原以为这个名额非余校长莫属了,不料唱票的结果,仍是一人一票。
按照规定,投票无效时,就进行公开评议。
张英才忍不住先说:“我看这次的名额,大家就让给余校长吧!……不谈别的理由,余校长是学校元老,吃的苦最多。”
过了好久,孙四海和邓有米一起低声说:“给余校长我没意见。”
余校长忽然低下头,讷讷地说:“刚才大家投票时忘了一个人,就是明爱芬——我妻子,她也是我校的民办教师。她到死亡线上去了好几次,又依依不舍地返回来,连夜里做梦都念着转正。我想,若是真给她转正,过不了几天,她就会死的。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让她将这几步路走快点,走舒服点,让她这一生多少有点高兴的事。转正的名额我不要,能不能把它给——给——明爱芬呢?”
余校长话没说完,就低下了头,不敢看大家的神色。
孙四海什么也没说,缓缓地将手举起来。
邓有米的手举得更慢,最后却举得很高。
张英才将自己的两只手都举了起来。
余校长抬不起头,泪水哗哗地直往外流,喃喃地说:“我晓得,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是天下最好的好人。”
太阳挂在头顶上,地上的影子很清晰。
“爱芬,你终于转正了。”
“你总是对我这么说,没有哪一回是真的。”
“万站长刚刚主持开了会,大家都同意让你转为公办教师。”
明爱芬很灿烂地一笑。她接过表格,脸上逐渐起了一层红晕:“老余,快拿水来,我要洗洗手。不能弄脏了表格。”
明爱芬用肥皂细心地洗净了手,擦干,又朝余校长要过一支笔,颤颤悠悠地填上:明爱芬,女,已婚,汉族,贫农,一九四九年十月生。
突然间,那支笔不动了。
…………
黄昏时分,参加葬礼的人基本都走了。张英才见万站长和余校长正在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张英才想走过去,又有些犹豫。站了一会儿,孙四海和邓有米也来了。
万站长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
张英才走过去一看,转正表格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
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
余校长说:“这是校务会决定的。”
张英才不相信:“真的么?”
孙四海说:“是真的,我就一直在想,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已经无所谓了。”
邓有米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也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
张英才仍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的真实想法。”
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上学还很困难。”
(有删改)
【注】 男苕:苕,意思是傻。男苕是男傻子的意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英才一篇反映民办教师教学及生活状况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在全县轰动一时,也赢得了一个转正名额。
B.对于领导的表态,几位民办教师“不敢有多少期盼”,表明这些县里领导官僚作风严重,不为民办实事。
C.面对难得的转正名额,作为学校元老的余校长却一再主动选择放弃,这充分彰显了他的高贵品质。
D.在转正名额推来让去的过程中,孙四海和邓有米前后的不同表现,真实体现了二人内心的挣扎和人性的光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月亮”的出现和消失,表现几位民办教师在希望与失望间的情绪起伏,生动地写出了他们对转正的强烈渴望。
B.小说善于运用突转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一方面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C.有了转正的机会,万站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外甥张英才,他的自私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
D.小说情节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使叙事节奏更加紧凑,同时也更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塑造了一组民办教师的群像,每个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选择一个引起你深度共鸣的人物,试加以分析。(4分)
4.请你为小说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拟定一个标题,并结合小说阐明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走进上流社会(节选)
狄更斯
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
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
“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
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
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
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
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
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
“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
“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
“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
“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
“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
“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
“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②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
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
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
…………
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
“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
“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
“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
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
“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
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
“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
“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
“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
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
“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干的老行当——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
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
“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
他又回到了杂耍团,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他干得很好,吸引了不少观众,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我们叫他的时候,发现他已到另一个社会去了,我尽一切力量,为丑不死先生举办了值得欣慰的葬礼。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诺曼第是一个骗子,他跟着丑不死混吃混喝,他有时还虐待丑不死,等到丑不死没钱的时候就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
B.丑不死在彩票中奖之后,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想走出上流社会。
C.丑不死回到杂耍团时,把大概两磅四盎司的牛肉香肠一扫而光,他已经把金钱挥霍一空,过上了衣食没有着落的生活。
D.丑不死最终明白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竟然巧取豪夺,非常贪婪。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用假设的方式和借代的手法,突出了丑不死在买彩票中大奖后内心的狂喜。
B.句子②是“我”规劝的话,表明了“我”的冷静,与丑不死对上流社会的热衷形成反差。
C.句子③中“老行当”的说法,表明上流社会和杂耍团本质上一致,都靠“表演”谋生存。
D.句子④写出了上流社会中女人的虚伪本质,她们花言巧语,乐于交际,善于骗取钱财。
★7.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丑不死先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8.小说讲述了丑不死先生因为一笔意外之财走进上流社会而最终被上流社会“吞没”的故事,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吞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主观题作答区域
3.(4分)                                    
                                    
                                    
                                    
4.(6分)                                    
                                    
                                    
                                    
                                    
7.(4分)                                    
                                    
                                    
                                    
8.(6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