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55 专项对点 分析小说本质特征和元素特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
史铁生
破老汉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那孩子小名儿叫“留小儿”。两口人的饭常是她做。
把牛赶到山里,正是晌午。太阳把黄土烤得发红,要冒火似的。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子“噬——噬——”地叫。①群山也显得疲乏,无精打采地互相挨靠着。方圆十几里内只有我和破老汉,只有我们的吆牛声。哪儿有泉水,破老汉都知道:几镢头挖成一个小土坑,一会儿坑里就积起了水。细珠子似的小气泡一串串地往上冒,水很小,又凉又甜。“你看下我来,我也看下你……”老汉喝水,抹抹嘴,扯着嗓子又唱一句。不知道他又想起了什么。
夏天拦牛可不轻闲,好草都长在田边,离庄稼很近。我们东奔西跑地吆喝着,骂着。破老汉骂牛就像骂人,爹、娘、八辈祖宗,骂得那么亲热。稍不留神,哪个狡猾的家伙就会偷吃了田苗。最讨厌的是破老汉喂的那头老黑牛,称得上是“老谋深算”。它能把野草和田苗分得一清二楚。它假装吃着田边的草,慢慢接近田苗,低着头,眼睛却溜着我。我看着它的时候,田苗离它再近它也不吃,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儿;我刚一回头,它就趁机啃倒一棵玉米或高粱,调头便走。我识破了它的诡计,它再接近田苗时,假装不看它,等它确信无虞把舌头伸向禁区之际,我才大吼一声。②老家伙趔趔趄趄地后退,既惊慌又愧悔,那样子倒有点可怜。
陕北的牛也是苦,有时候看着它们累得草也不想吃,“呼哧呼哧”喘粗气,身子都跟着晃,我真害怕它们趴架。③尤其是当年那些牛争抢着去舔地上渗出的盐碱的时候,真觉得造物主太不公平。我几次想给它们买些盐,但自己嘴又馋,家里寄来的钱都买鸡蛋吃了。
每天晚上,我和破老汉都要在饲养场上呆到十一二点,一遍遍给牛添草。草添得要勤,每次不能太多。留小儿跟在老汉身边,寸步不离。她的小手绢里总包着两块红薯或一把玉米粒。破老汉用牛吃剩下的草疙节打起一堆火,干的“噼噼啪啪”响,湿的“嗞嗞”冒烟。火光照亮了饲养场,照着吃草的牛,四周的山显得更高,黑魆魆的。留小儿把红薯或玉米埋在烧尽的草灰里;如果是玉米,就得用树枝拨来拨去,“啪”地一响,爆出了一个玉米花。④那是山里娃最好的零嘴儿了。
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真个是在窑里看电影?”“不是窑,是电影院。”“前回你说是窑里。”“噢,那是电视。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她歪着头想,大约想象不出,又问起别的。“啥时想吃肉,就吃?”“嗯。”“玄谎!”“真的。”“成天价想吃呢?”“那就成天价吃。”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她仰着小脸儿,望着天上的星星;北京的神秘,对她来说,不亚于那道银河。
“山里的娃娃什么也解不开①。”破老汉说。破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他三七年就入了党,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他常常讲起广州:霓虹灯成宿地点着、广州人连蛇也吃、到处是高楼、楼里有电梯……留小儿听得觉也不睡。我说:“城里人也不懂得农村的事呢。”“城里人解开个狗吗?”留小儿问,“咯咯”地笑。她指的是我们刚到清平湾的时候,被狗追得满村跑。“学生价连犍牛和生牛也解不开。”留小儿说着去摸摸正在吃草的牛,一边数叨:“红犍牛、猴②犍牛、花生牛……爷!老黑牛怕是难活③下了,不肯吃!”“它老了,熬④了。”老汉说。山里的夜晚静极了,只听得见牛吃草的“沙沙”声,蛐蛐叫,有时远处还传来狼嗥。破老汉有把破胡琴,“吱吱嘎嘎”地拉起来,唱:“一九头上才立冬,阎王领兵下河东,幽州困住杨文广,年太平,金花小姐领大兵……”把历史唱了个颠三倒四。
留小儿最常问的还是天安门。“你常去天安门?”“常去。”“常能照着⑤毛主席?”“哪的来,我从来没见过。”“咦?!他就盛⑥在天安门上,你去了会照不着?”她大概以为毛主席总站在天安门上,像画上画的那样。有一回她扒在我耳边说:“你冬里回北京把我引上行不?”我说:“就怕你爷爷不让。”“你跟他说说嘛,他可相信你说的了。盘缠我有。”“你哪儿来的钱?”“卖鸡蛋的钱,我爷爷不要,都给了我,让我买褂褂儿的。”“多少?”“五块!”“不够。”“嘻——我哄你,看,八块半!”她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有两张一块的,其余全是一毛、两毛的。那些钱大半是我买了鸡蛋给破老汉的。平时实在是饿得够呛想解解馋,也就是买几个鸡蛋。我怎么跟留小儿说呢?我真想冬天回家时把她带上。可就在那年冬天,我病厉害了。
其实,喂牛没什么难的,用破老汉的话说,只要勤谨,肯操心就行。喂牛,苦不重⑦,就是熬人,夜里得起来好几趟,一年到头睡不成个囫囵觉。冬天,半夜从热被窝里爬出来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尤其五更天给牛拌料,牛埋下头吃得香,我坐在牛槽边的青石板上能睡好几觉。破老汉在我耳边叨唠:黑市的粮价又涨了,合作社来了花条绒、留小儿的袄烂得露了花……我“哼哼哈哈”地应着,刚梦见全聚德的烤鸭,又忽然掉进了什刹海的冰窟窿,打了个冷颤醒了,破老汉还没唠叨完。“要不回窑睡去吧,二次料我给你拌上。”老汉说。天上划过一道亮光,是流星。月亮也躲进了山谷。星星和山峦,不知是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这营生不是后生家做的,后生家正是好睡觉的时候,”破老汉说,然后“唉,唉——”地发着感慨。我又迷迷糊糊地入了梦乡。
(有删改)
【注】 ①解不开:不理解。下文的“解开”是“理解”的意思。②猴:小。③难活:病。④熬:累。⑤照着:望见。⑥盛:住。⑦苦不重:活儿不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运用纯粹的白描手法,将对清平湾的感情蕴伏在描写对象本身,让读者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去联想。
B.文章在讲述“我”在清平湾生活的同时,插入了其在北京的生活,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当时生活的厌弃。
C.通过对“我”喂牛、放牛、管牛和爱牛等的描写,可以体察到“我”当时在当牛倌时感觉到的自我价值。
D.文章运用了很多具有方言色彩的词语,形象生动,有利于展现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虽然是写山,但实际上是写“我”晌午放牛时寂寞无聊而疲惫的状态。
B.句子②写老黑牛偷吃庄稼后被“我”发现的惊慌愧悔,表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和对牛的同情。
C.句子③由牛争抢着舔地上渗出的盐碱而感悟到造物主太不公平,感悟颇有深度,富有哲理意味。
D.句子④“那是山里娃最好的零嘴儿了”,折射了当时农村生活水平的低下和生活物资的匮乏。
3.文章中的破老汉和留小儿代表着哪两类农民?请简要分析。(4分)
★4.有评论者认为这篇文章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属于散文化小说。对此,读书小组把这两篇小说和传统小说进行了比较探究,作为读书小组的一员,你会得出散文化小说的哪些特点?请结合这两篇小说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文本一:
风声(节选)
麦 家
夜深了。院子里的灯光相继熄灭,只有西楼会议室依然灯光明亮。
院子里枪声乍起!
尖利的枪声中夹杂着零星的惨叫声、战斗声、脚步声,会议室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个蒙面人就如利刃破竹一般,破窗而入,高喊: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谁也没想到,共军居然敢冒死来营救老鬼。
王田香想去拔枪,忽见又有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只好乖乖地举起手。
一双双手相继举起,任凭乌黑的枪口对准,命悬一线。
老鬼,快跟我们走!
快走,老鬼,我们是老虎派来救你的!
肥原似乎不甘心死了都不知道谁是老鬼,一边举着双手一边偷偷环视周围,看到底谁是老鬼。殊不知,所有人都乖乖地擎着双手,或高或低,或直或弯,无一例外。不过肥原也注意到,这些人中只有李宁玉跟王田香一样,颇有点泰然处之的镇静,其他人无不露出了恐惧的神情。白秘书甚至吓得流出了口水,着实丢人。
老鬼,快跟我们走,晚了就不行了!
快走,老鬼,敌人的援军马上就会赶来的,机不可失,耽误不得!
可就是没有人出列,跟他们走。
肥原不经意间发现其中一个蒙面人穿的是总队士兵特制的大头皮鞋,知道可能已被老鬼识破,顿时恼羞成怒,手还没完全放下便破口大骂:滚!都给我滚出去!!
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原来这是肥原为今天晚上精心策划并组织的一出压轴戏,长时间的开会就是为了把时间熬过去。夜深深,让共军铤而走险,让老鬼自投罗网。可老鬼毕竟是老鬼,资深老辣,历练成精,哪会被这几个小鬼骗过?他们穿的是统一的皮鞋,端的都是制式的枪,哪像老鬼的同志。老鬼的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使的武器五花八门,口音南腔北调,怎么可能这么整齐划一?
不用说,肥原又白打了一张牌。不但白打,还有点丢人现眼。
再说张司令,什么时候这么狼狈过,当着自己的部下乖乖地举起颤抖的双手?肥原采取这么大的行动,居然不跟他打招呼,让他出洋相,简直是胡闹!他忍不住板着脸,气呼呼地责问肥原:肥原长,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肥原本就在气恼中,不客气地回敬道:还用问吗?我要引蛇出洞,诱鬼现身。你不觉得你身边的鬼太狡猾了吗,你要觉得我做得不对,有什么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司令看他气势汹汹,忍了气劝他:依我看,等明天再说吧,等明天这个时候,什么老K、老虎、老鬼都会现身的。
肥原走到李宁玉跟前:我觉得已经现身了,李宁玉,你觉得呢?刚才我看见你静若止水。你为什么这么镇静,能告诉我吗?
李宁玉看着肥原,静静地说:因为我觉得这样卑鄙地活着,老是被你无辜地当共党分子怀疑、讹诈,还不如死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创作的对话(节选)
麦 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感伤变成了愤怒(冷漠、清高的芯子也是愤怒),天真变成了调皮,小说的台子(广场)被四方拆解。小说家开始跟各种现代主义思潮联姻,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这时的小说是不敢天真的,小说一天真,“文学的上帝”就嘲笑,骂你浅薄,没有思想,没有诗意。这一路走下来的下场是:小说走出了读者的广场,走进了文学史。直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出现,小说天真的一面几乎被他以一己之力牵回头。
我从马尔克斯包括博尔赫斯那里,看到了恢复小说天真一面的契机,也受到诱惑,得出的结论是:要写奇人。别指责我不写常人,常人是人,难道奇人就不是人吗?我们要写的是人,难道奇人就没有人性?我的父母是最平常的人,农民,过着最日常的生活,但他们的生命里其实并无太多人性的考验。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看日头作息,只为一副胃肠,甚至连爱情、孤独都不大有,小小的山村就是天下,如何让他们来体现复杂、泥泞、宽广的人性?人性只有在极端的条件下才能充分体现,这个任务我觉得奇人应该比常人更容易出色完成。可以说,这也是我要写奇人的“思想基础”。
当然,奇人各式各样,为什么我不去写“风清扬”,不写“棋王”,不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必定跟我的经历、知识面、兴趣点相关。战略性地选择在哪里开战是可以谋划的,但仗怎么打,到战术层面,其实是没得选择的,只能跟自己打,抽调自己的各种储备。我无须向你强调,我写的都是虚构的——难道有那么多极端又典型的人坐等我花钱去收买?当然,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是为了展现更宽广而深入的真实。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笃定是虚构的,但人在重压之下变形、异化,这是现代人的一种集体真实。至于为什么是一只甲虫而非臭虫,为什么那家庭是那种人物关系、那屋子里有那些家具等,正如我为什么要写“特别单位”而非“特别旅馆”一样,都因于作家自身经历,尤其是内心经历。我们有理由怀疑卡夫卡梦见过甲虫(或捉拿过)。我小时候经常做同一个梦,一只翅膀张开来像蓑衣一样的大鸟把我叼走。这只大鸟是英雄,我渴望它救我逃出那个令我倍感孤苦的小山村。这跟我后来写了那么多天才——所谓的英雄——或许是相干的。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几个特务穿着统一的皮鞋,端着制式的枪,企图诱骗资深老辣、斗争经验丰富的地下共产党员“老鬼”,结果计划落空。
B.张司令当着自己的部下举起颤抖的双手而出尽洋相,这既表露出肥原行事专横,也表明肥原与张司令之间有嫌隙。
C.文章在交代了“夜深了”这一特定背景之后,紧接着就描写尖利的枪声,先声夺人,给人以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感受。
D.描写肥原举起双手并偷视他人动作的一段文字,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情的描写,把肥原老奸巨猾的劣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6.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与作家的经历、知识面、兴趣点有关,就和麦家不去写“棋王”是一个道理。
B.小说在失去“天真”之后的结果是:小说家各自为政,自娱自乐,其作品浅薄而无思想和诗意可言,完全脱离读者。
C.马尔克斯几乎以一己之力恢复了小说的“天真”,这使麦家受到启发,看到了改变当时小说创作界乱象的希望。
D.麦家笔下的甲虫、特别单位等均是虚构的,他认为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是为了展现更宽广而深入的真实。
7.文本一画横线的部分中,在“鬼”字前面加上“老”和“小”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8.文本二指出,奇人比常人更容易在极端条件下充分体现人性,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6分)
7 / 7练案55 专项对点 分析小说本质特征和元素特征
1.B [B项,“表现了‘我’对当时生活的厌弃”错误,“我”并没有对当时生活感到厌弃,而是充满了温馨之感。]
2.B [B项,“偷吃庄稼后”错误。这时老黑牛是“确信无虞把舌头伸向禁区之际”,即正要准备吃还没有吃到嘴里时。]
3.①破老汉代表着传统的农民。他勤劳能吃苦,每天晚上多次起来喂牛;他认真负责,放牛时总怕牛吃了庄稼;他体贴善良,看到“我”打盹儿的样子,让“我”回去睡觉,替“我”拌二次料;他贫穷而乐观,没有被贫穷压垮,爱唱民歌。②留小儿代表着对外部世界有浓厚兴趣和向往的新一代农民。留小儿对于北京和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反映了她生活环境的闭塞状况;但她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向往,没完没了地向“我”打听北京和北京人的生活,希望到北京去。留小儿的“解不开”正是迈向“解开”的第一步,她给清平湾增添了一道微弱而又强烈的未来之光。
4.①淡化情节。两篇小说均没有传统小说中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紧张情节。②淡化人物。两篇小说均不像传统小说中人物主次分明,性格鲜明复杂。③突出意境营造。本文营造了清平湾贫穷但不失温馨的意境,《边城》营造了田园牧歌式的意境。④突出抒情情调。本文着力于人际温暖,劳动乐趣和地方风味的渲染,来体现作者的深沉情感,《边城》通过展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来体现作者对湘西人爱与美的歌颂。
5.B [B项,“表明肥原与张司令之间有嫌隙”于文无据。原文“肥原采取这么大的行动,居然不跟他打招呼,让他出洋相,简直是胡闹!”是说肥原的行动没有事先跟张司令打招呼,并不能推出二人之间有嫌隙。]
6.A [B项,“其作品浅薄而无思想和诗意可言,完全脱离读者”错误,原文是“小说一天真,‘文学的上帝’就嘲笑,骂你浅薄,没有思想,没有诗意”,这句话是读者对“天真”的作品的评价,并不是对失去“天真”的作品的评价。C项,“看到了改变当时小说创作界乱象的希望”错误,原文是“我从马尔克斯包括博尔赫斯那里,看到了恢复小说天真一面的契机,也受到诱惑,得出的结论是:要写奇人”。D项,“麦家笔下的甲虫”错误,“甲虫”出自卡夫卡的《变形记》。]
7.①“老鬼”特指地下共产党员,“小鬼”特指抓捕地下共产党员的特务分子。②“老”与“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特务的愚蠢、地下党员的聪慧,以及地下党员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③“小鬼”没有抓住“老鬼”,与后文的“肥原又白打了一张牌”相照应,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8.①设置一个极端环境。深夜里,肥原要引蛇出洞,诱鬼现身,演了一出诱捕闹剧。而大家都不知情,面对枪口,命悬一线,气氛紧张。②设定典型环境中的奇人。典型环境中,有闹剧的策划与组织者、扮演者,有特务,有地下党员,其中,李宁玉与众不同,是作者笔下的奇人。③作者将李宁玉置于极端条件下,放于众多人物之中,以彰显她机智、沉稳、勇敢、临危不乱、疾恶如仇等性格特点,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奇人的人性塑造。可以说,这里的奇人,已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