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56 专题提升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保护中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广阔而深厚的历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夯实文化自信。同时,试题深耕红色文化,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以下两篇选文,前者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凸显了中国人对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坚定信念,后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革命军人在战争年代的勇于担责、沉着机智的精神品格。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见麒麟
哥舒意
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种下了第一株桃树,每年开春又种下新树,园子里的桃树变成了桃林,桃林又连成一片。从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一旦绽开,满眼都是花海。南庄方圆百里都能闻到桃花清香,人称“万里桃花”。
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
不久日本翻译就传出话,藤原长官要为儿子承太找个家庭教师,要求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无不精通,还要一手工整行书。整个南庄唯有一个私塾先生符合要求,当地人称苏夫子。
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奇特身形。再次醒来时,守真已经躺在父亲的怀里。
“我好像看见了一头走兽。”守真说,“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要比它们都大,它头上有冠冕一样的犄角,昂着脖颈,看起来很骄傲,又孤独,像是落单了在寻找伙伴,但是它看着我的时候,眼神就像看着自家幼崽。”
夫子提起笔,在粗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非常多笔画的古字。
守真学着写,四十二笔,一笔一画,写出这两个字。她看纸上墨字,仿佛一头沉默古兽,浓缩在她笔端。
夫子说:“麒麟,这是它的名字。”
“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
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
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
一天,午课结束,一队士兵从车上扛下一棵大树。
承太说:“父亲说,园里桃树已经枯死,想看看樱花树移植过来能否存活。”守真说:“如果能呢?”
承太说:“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换成樱花树。反正这片桃林都快死了。这样到了隔年春天,我们就能看见漫山樱花了。”
守真说:“樱花不是南庄的桃花。”月亮渐渐隐没,云隐风起,风起树动,树叶簌簌作响。
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麟的躯体,感觉手上一片湿滑,还以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她看清了它身上的斑纹。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尽长江。她能认出一些诗句,每当她读出所见的文字,随着雨水的冲刷,躯体上的文字又变成了新的字句。她仔细分辨,看着自己的手,雨水的颜色没有这么深,在夜里,这是像黑墨一样的颜色,粘在她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
藤原请夫子前往书房一叙。夫子进入书房,看见藤原正在写字,“夫子的颜体,真有真卿先生的风骨。”藤原说,“相比真卿行楷,我对另一位大家的字体更为推崇。”
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自宋以来,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夫子说:“字是好字。”藤原说:“夫子擅长否。”夫子说:“没练过,恐非所长。”藤原说:“书法之道,不能勉强。我们不说书法,来说一下这两个字。”夫子问:“哪两个字?”藤原拈起老旧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藤原说,“我们就说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写了,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夫子摇了摇头,“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大多出现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麋身牛尾有角,现实里并无这种动物,我想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牵强附会。”
藤原说:“原来夫子看来,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说起来,孔子二见麒麟,《春秋》见麟而止,只是孔子想当然。”
夫子说:“也许孔子见到的只是一种驼鹿,所以这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藤原说:“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祥瑞之兽。”
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见到了麒麟,又会怎样?”
藤原说:“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夫子说:“遗憾的是,藤原先生见不到麒麟。不管在这个园子里,还是其他地方,都没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传说中的动物。”
雷雨过后,南庄执行宵禁。第二天进苏园上课时,大门卫兵仔细检查了夫子的通行证,才放他们进入府邸。夫子下午开始讲解经文,讲的是《里仁篇》章节。
藤原进入教室听讲时,夫子正好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个孩子随之吟唱,仿佛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诗。
藤原拍了拍手,从教室门外走进两名日本宪兵。
藤原说:“最后还想再问夫子一次,夫子见过麒麟没有。”夫子说:“我从没有见过麒麟。”
一名宪兵搭住了夫子的肩膀,夫子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就不说话了。
夜晚苏园的方向,那里红光艳艳,不知道火从何而起,是谁放火烧山。漫山的桃林都在燃烧,看起来仿佛万里桃花一起盛开。山林间火光绰绰,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为灰烬,散于花海。
守真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古旧的线装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夫子的颜楷,“丁丑年秋。”之后空白。
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
“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原载《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B.一天,午课结束,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对话,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C.苏夫子和藤原讨论书法之道时,从风骨和美感的角度比较颜体和瘦金体,夫子的“恐非所长”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
D.夫子在藤原两番追问下,尤其是日本宪兵武力胁迫下,虽未直言麒麟的真实性,但最终“不说话了”予以默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藤原聘请精典籍、善书法的家庭教师,并与夫子探讨书体,深究麒麟的有无,多角度侧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守真幻见麒麟一段中,作者将古老的汉字、诗词和传奇的麒麟结合,以虚写实,离奇而又真切,使形象形意兼具。
C.苏夫子多次引用孔子的事迹和语录,从孔子见麟,到“子不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表现了夫子对孔子的崇拜,以及身死后不能继续传道的遗憾。
D.小说结尾夫子化麟,隐入万里桃林,表达言简义丰,寓悲壮于诗意,艺术化地完成了矛盾冲突后的主旨揭示。
3.小说中麒麟形象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麒麟形象的丰富意蕴。(4分)
4.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向我们展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本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乌江引(节选)
庞 贝
钱副局长有美学的眼光,好似他那副眼镜也透着这种美,他也能在这些枯燥的密码中发现美。二局破获敌军百余种密码,每破一个都记在那个黑皮本上,钱副局长竟然名之为“百美图”!这当然是破译科的大功劳,前方军团靠这个打胜仗。二局破译高手其实就是这三位:局长曾勉,破译科长曹大冶,副科长邹生[注]。
曹大冶很快便显示出破译方面的“天才”,很快就成为二局破译科长。他吃苦耐劳,忘我奋战,有非同寻常的表现!破密码是要天赋加才能,而他更有近乎疯狂的热情。经常是日以继夜连轴转,吃饭、走路也都沉浸在密码猜想中。他常说:“我们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为破敌军五位数密本,他连续七天七夜未上床,而神经必须时刻绷紧,直到密码破开,才因肺炎发烧倒在床上。他工作时候那真是全神贯注,完全的忘我状态,冬天炭火烧着了鞋子和裤子,他竟全然不知。别人也不敢上去扑火,因他那神情直呆呆死盯着窗外那棵树,像是迫近灵光闪现的瞬间了,旁人稍有惊扰恐就前功尽弃,灵光稍纵即逝。好在只是鞋裤在烧,尚未烧到皮肉。旁人却闻到了一丝怪味,烧羊毛的焦臭味。他们会意地相视而笑,是他裤兜里的钞票烧着了!苏区钞票纸浆混有细羊毛以防伪,有这烧羊毛的气味,他兜里的纸钞无疑是真货。就看着那火势越来越大,火苗向上蹿跳蔓延,眼见就有火烧眉毛之虞了,而他终于欣喜中大喊一声:“逮着了!”大家便猛冲上去将他扑倒,又抱着他在地上打几个滚,将火滚灭。
我们的情报关乎前线将士之生死,关乎全军安危。
1932年2月,中央军委按照中央决定强攻赣州。由于无法译出国民党军加密电报,无线电侦察基本失效,而派出的谍报员很难及时反馈信息。敌人忽然多出来几个团。攻城的红三军团受到内外夹击,虽用大刀杀开一条血路撤出战斗,但红军伤亡三千多人,十多位师团级干部牺牲。二局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突破敌台密码,江西敌军无线电通信用的是“展密”。
面对这巨大压力,曾局长迎难而上。他向各军团要人。合适的人选实在是很难找。曾局长向红三军团要人,彭军团长送来了曹大冶。时为1932年5月。
曹大冶是作为报务员调来总部的,曾勉同志其实是想物色有破译潜力的人。曹大冶读过四年私塾。他天资聪慧,学习勤力刻苦,在红三军团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时,他便有优异成绩。敌人不断“围剿”和封锁,苏区各类物资奇缺,训练班学习条件很艰苦,干电池、文具常难有补充。没盐吃,以碱代;没粮食,吃南瓜;没床板,铺稻草;没鞋穿,光赤脚。在教学上则是困难更甚,教员上课若无黑板粉笔,便以墙为板,以炭代笔。困难越大,越逼人想办法克服。曹大冶以优异成绩毕业,又成为红三军团最优秀的报务员。来到总部,面对积了几箩筐的无从破译的密电,曹大冶在报务当班之余,开始与曾局长一起钻研密码。
8月宜黄战斗,他们寻获孙连仲那份译出三十多个字的密电。一个多月之后,在福建建宁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他们成功破开了“展密”!
“展密”破解,枫山埠一役便立见奇效。时为1933年1月。
4日、5日,红一方面军集中兵力在黄狮渡歼灭敌军第五师一个旅,再占金溪。6日晚9时许,二局侦悉,蒋介石为进行报复性攻击,电令国民党军进攻金溪附近的左房墟、黄狮渡,左路由吴奇伟率第九十师和第二十七师担任主攻,第十一师为后备,右路由周至柔指挥第十四师和第五师在琅踞一带牵制。敌兵10万,红军4万。
敌军既已下达进攻命令,一般就不会有新情况,通常就是激战前的无线电静默,而我军也已据此部署迎击。二局除留一台机器值班外,其他均已停开。午夜12时,曹大冶独自接班守机,却突然发现国民党军电台异常活跃,敌军五部电台同时发出“十万火急”讯号!如此这般异常联络,敌军必有异常行动,必有重大军情!先听哪个台?吴奇伟既已下达进攻命令,当无大事,乃先听十四师电台。电文太长,像是宿营报告。他旋即转听第五师电台,是发往南昌的,与眼下战事关联不大。曹大冶手脑并用,听译并行。信号转为代码,代码确定密型,密码转为文字,而这一切都须即时反应,都应瞬间在大脑中完成。信号稍纵即逝,而他是在同时处理五个台!最后再转回吴奇伟电台,
恰好收到关键信息。信号旋即在他脑中转译为文字,如下,“乘共军小胜稍懈,待机偷袭……”。吴奇伟正在下达新命令!
原来,我军分路迎击的部署已为敌发觉,敌军连夜改变主攻方向,据此敌情,我军紧急调整部署……枫山埠之役,以我军获全胜而告终。倘若没有二局的这份情报,则我红军主力和军委总部势必陷入重围乃至遭致覆灭。
来势汹汹的第四次“围剿”,左中右三路大军,足有40万人。时为1933年2月。
2月2日夜,二局破获蒋介石决定再调三个师到江西的密息;接着又侦获陈诚中路军三个纵队的战斗编组、集结时间和地点。国民党中央军已启用“猛密”,而“猛密”此前已被曹大冶和邹生破开。
据此情报,红军主力全歼敌五十二师,生俘师长李明。与此同时,红五军团围歼第五十九师,活捉师长陈时骥。
公审李明、陈时骥,我们二局人员也去开大会。就见曹大冶冲上台去,凑近他们嘀咕几句,他们便立时蔫蔫耷拉下脑袋。曹大冶究竟对他们说了什么?
(有删改)
【注】 文中的局长曾勉、破译科长曹大冶、副科长邹生即红军长征中的“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钱副局长有美学的眼光,能在那些枯燥的密码中发现美,说明解读密码需要有审美的能力。
B.曾局长面对无线电侦察基本失效、无法破译国民党军加密电报等困境,要来了当报务员的曹大冶。
C.1933年1月,二局才破获“展密”。“展密”破解,枫山埠之役便立见奇效,最终我军大获全胜。
D.二局情报关乎全军安危,前方军团靠二局的情报打胜仗,足见曹大冶对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号转为代码,代码确定密型,密码转为文字”,用短句表达,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曹大冶的头脑反应敏捷。
B.文中插入曹大冶来总部前在红三军团无线电训练班培训的情况,使曹大冶形象更加完整,也对故事情节做了补充。
C.炭火烧着了曹大冶的鞋子和裤子,旁人会意地相视而笑,猜测他兜里的纸钞是真货,这些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二局在长征中破译密码的故事,以“我们”的身份让读者感到真切。
7.文章以“曹大冶究竟对他们说了什么?”结尾,有何妙处?同时根据情节推断,补写一句话结尾。(4分)
8.有人在评价《乌江引》时说,小说呈现出的是“中国式的人性和英雄”,这在曹大冶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文本简析。(6分)
7 / 7练案56 专题提升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保护中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1.D [D项,“予以默认”错误。苏夫子面对藤原的文化引诱和宪兵的武力胁迫,并未默认,而是做好了知识分子悲壮抗争的准备。]
2.C [C项,“表现了夫子对孔子的崇拜,以及身死后不能继续传道的遗憾”错误,苏夫子是借此明志并作为斗争策略。]
3.①麒麟是仁慈的化身,象征着中国文化中宝贵的部分,如守真认为麒麟看着她的眼神像看着自家幼崽,体现了仁慈。②麒麟身上的文字和诗句,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守真从麒麟身上看到的“白日依山”“奔流到海”等诗句。③夫子化麟,隐入桃林,麒麟象征着夫子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他不愿与侵略者同流合污,宁愿化作麒麟,守护桃林和中国文化。④麒麟的出现与消失,隐喻着中国文化在侵略者的觊觎下遭受的苦难和挑战,以及中国人对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坚定信念。
4.①小说中麒麟的形象具有魔幻色彩,它是传说中的动物,守真能看到它并与它交流,它身上的斑纹是文字和诗句,这些都超越了现实的逻辑,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②小说通过描写麒麟的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如麒麟身上的文字和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③小说以日本侵略中国为背景,通过藤原与夫子对麒麟的讨论,以及桃林被烧、夫子化麟等情节,反映了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侵略和破坏,以及中国人对文化的坚守和抗争,类似于拉丁美洲历史文化中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主题。
5.B [A项,“解读密码需要有审美的能力”错误。这是艺术的说法,体现的是二局对破译密码的热爱。C项,“1933年1月,二局才破获‘展密’”错误,1933年1月是枫山埠之役,根据文章推断,“展密”破获时间应该是在宜黄战斗后一个多月。D项,“足见曹大冶对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夸大了曹大冶的作用,是准确的情报信息对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文中看,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比如指挥的决策、部署等。]
6.D [D项,“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错误,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
7.①妙处: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吸引读者兴趣。小说本身在讲述侦破敌情,会让读者产生出对破译密码的兴趣和新奇感,猜想到底曹大冶说了什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②结尾:他是背出了他们通联的密电!
8.①听从指挥、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在总部最需要的时候来到总部,从报务员到密码破译高手,都体现了曹大冶听从指挥、以大局为重的品质。②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一个人同时处理五个电台,能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为战争胜利打下基础。③疯狂的热情和吃苦耐劳、完全忘我的工作状态。连鞋子和裤子着火了都不知道,整天沉浸在密码的猜想中。④勤奋刻苦,克服困难的毅力。在红三军团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他依然取得优异成绩。⑤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在面对被公审的敌军师长,冲上台去指斥敌人,打消他们的嚣张气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