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73 专项对点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到了瓦屋山下,我对其仍然没有多少直观印象,连续几天阴雨,让雨雾把它的面目遮掩得严严实实。既然远观不到瓦屋山的宏观形态,那就进山里去吧,深入腹地,融入其间,反倒可以与山更为亲近。
2.文中有三处提到“风霜雨雪”,第一处运用顿号,后面两处将其组合成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4分)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3.分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除表示停顿外,也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6分)
母亲从不远处锻炼回来,径直走到野草中间,坐在事先安放在那里的一把椅子上。拐杖放置在一侧,像一匹等候她随时启程的马似的。她斜着身子,弯腰去拔院子里的杂草。有段时间,她对待这些野草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看它们长在那里,怎么都碍眼;一方面,家里养了几只鸡之后,它们又变成了最好的草料,这让无法去往远处的她也能用野草喂鸡。许多个清晨,她把带着露珠的野草采摘了,放在一个长木板上,用一把钝刀,叮叮当当,剁起来。野草带来的便捷和野草对院子的霸占,这两种状况带来的复杂情绪盘踞在母亲心里。
4.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给这句话增强了哪些独特的表现力?(4分)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横线处问号的作用。(4分)
忽然有个妇人走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一边匆匆走过,一边丢下句:“哪有花?”我们不禁相顾愕然,如此满山遍野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6.下面语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5分)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7.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请分析①处前两个句号、②处两个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修下水道了。最初,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鸡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还有沙,温柔的、干净的沙。堆起来,堆起来,堆成一座一座山,把原来的一个空场子变得完全不认得了。原来挺立在场子中间的一棵小枣树只露出了一个头,像是掉到地底下去了。最后,来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大得简直可以当作房子住的水泥筒子。这些水泥筒子有多重啊,它是那么滚圆的,可是放在地下一动都不动。①他们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他们跑到这些大圆筒里玩起来。他们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
……有一天,场子里又空了,又是一个新的场子,还是那棵小枣树,挺立着,摇动着枝条。
不久,沟填平了,又是平平的,宽广的,特别平,特别宽的路。但是,②孩子们确定地知道,这下面,是下水道。
8.请分析文中“描绘”“复原北周武帝容貌,开历史研究先河”两处引号的作用。(4分)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用专门适用于古DNA的捕获探针,从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还原北周武帝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终于“描绘”出宇文邕头像。还原后的头像显示:他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与人们想象中鲜卑族相貌须发茂盛、发色偏黄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
“复原北周武帝容貌,开历史研究先河。”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认为,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不仅科技考古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增长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
9.文中两个画横线处使用了省略号,请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省略号的作用。(3分)
他完全忘记了集中营,忘记了躺在身边的苦难中的战友……“班长!……部队……来了!”龙光华猛然伸出激动的双手,站起来,奋身迎向前去:“指导员,指导员!”他像看见了自己的亲人,扑了上去。“①指导员……给我……一支枪!”
“梆梆梆!梆梆梆!”被惊醒的刘思扬,揉揉眼睛,朝门口一望,突然瞥见崛立着的一个高高的黑影:“龙光华怎么独自站在牢门口?”他赶过去,伸手去搀扶时,龙光华纹丝不动。一只手紧抓住牢门,一只手伸向前面,口微微张开,像没有喊完心里要说的话,一双永不瞑目的眼睛,②凝望着远方……
“龙光华,牺牲了!”
选 处省略号,作用:
1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书名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一诗中大家都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 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B.以“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为主题的《梅兰芳金奖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年,分别进行了旦角组和生角组的评选。
C.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这动人的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着此后的历代诗人们。
4 / 4练案73 专项对点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1.①第一个逗号将“深入腹地”“融入其间”两种状态分隔开,有先后承接之感,展现“进山里”的具体方式。②第二个逗号将前面的两种状态和心理感受分隔开,突出“进山里”后,人与山之间的亲近。
2.①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第一处用三个顿号将“风、霜、雨、雪”分隔成四个词语,表明这是四种并列的自然现象。②后面两处,不用顿号,“风霜雨雪”被凝缩成一个词,指人世间的磨难,更加侧重于表示其象征义。
3.①分号前的句子表现母亲觉得院子里的杂草“碍眼”。②分号后的句子表现杂草却成了最好的草料。③分号前后的两句对比强烈,既照应上文“她对待这些野草的情感是复杂的”,也与下文“这两种状况带来的复杂情绪盘踞在母亲心里”呼应。
4.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使结论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的作用。
5.第一处:表询问,有主动与对方打招呼的意思。第二处:以反问的语调,表示对对方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6.①全段共七个句子,每句独立完整,表意简明。②前三句从数字角度写出:雨少、太阳大、气温高的特点。③四五两句,从本应蓄水的河塘变得干涸,说明缺水严重。④第六句从颜色角度写土地的干硬、野草的干枯,表明严重缺水。⑤最后一句用夸张手法点明“大热”“大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非常形象生动。
7.①两个句号,将“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跑到这些大圆筒里玩起来”“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三组动作分割开来,叙述完一组动作后进行长时间的停顿,表示每一组动作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三组动作不是交叉进行的,并逐一强调了他们玩耍的内容,从而突出了孩子们玩得开心投入。②两个逗号,将“这下面”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地点的作用,突出了修下水道的过程给孩子们的深刻印象,也和首句相呼应。
8.①“描绘”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描绘本意为“依样绘画下来”“用文字摹写”,这里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指专家们经过反复尝试,复原出了宇文邕头像。②“复原北周武帝容貌,开历史研究先河”中引号表示引用,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的一句话对这件事情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总结性定义,说明了这件事在历史研究中是先例。
9.①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龙光华幻觉中语言的不连贯,以及在想象中见到指导员的激动。(或②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龙光华凝望远方饱含对未来的期望,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B [B项,“《梅兰芳金奖大赛》”使用有误。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诗词名、雕塑名、电视节目名、栏目名、光盘名等的标点符号,而“梅兰芳金奖大赛”是活动名称,应该用引号,不用书名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