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74 专项对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效果
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铮铮铁骨。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与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旗帜鲜明地秉持“女清男浊”论,日常生活中懒与男人接谈而甘心为丫鬟充役,但通观全书不难发现,声称厌恶男子的贾宝玉,其实仍然拥有一个亲密的男性“朋友圈”:秦钟与他一见如故,情谊至深;“冷面冷心”的柳湘莲唯独和他最合得来;蒋玉菡与他初次相见即“情赠茜香罗”;更有意味的是平素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的宝玉,在路谒北静王水溶之后,偏偏与其情投意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理解贾宝玉的女性“朋友圈”和男性“朋友圈”也是解读《红楼梦》核心人物心性特点的一把钥匙。
3.画横线句子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结合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横行霸道,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5.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世间美食何种最为吾之所爱?答曰豆腐。豆腐有诸多吃法,如凉拌豆腐啦,麻辣豆腐啦,臭豆腐啦……
6.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有“似的”一词,请指出两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高岩上,瀑布翻江倒海似的倾泻下来,水点时时溅到我的脸上。瀑下小涧,堆满着大小参差的乱石,人们可以从此岸渡到彼岸去,鸱鸮在绝壁上鸣叫,悲凉犹如孩啼。山风徐来,阴森逼人。只有瀑布的前面,两只麻雀一样的小鸟,一只红尾,一只白尾,来往飞鸣。几次朝着奔腾的瀑布冲去,忽而又迅疾地飞回来,使战斗的热情填塞于寂寞的空间。桥那面,溪水打滚似的流着,流着,流向浩渺的悠悠的远方。
(1)瀑布翻江倒海似的倾泻下来。
(2)溪水打滚似的流着。
7.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指出其表意的作用。(4分)
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夜已经很深了。帐篷顶破洞里那一片饥饿的夜空被一片薄云遮住了。这会儿,帐篷里开始有了鼾声。搞不清是哪一位贪睡者第一个打起鼾声,随之就一声接一声地从各个角落里应和着响起来。此起彼伏的鼾声几乎要把帐篷抬起来。劳苦了一天的修路人是该痛痛快快地休息了。鼾声,解乏的鼾声。乍听起来这鼾声很甜也很香,但细细辨味就能听出很有一种无奈的酸楚,它能解饥解饿么?
8.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请以“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为本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符合语境特点。(5分)
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9.文中把“云彩”比喻成“墨”,又拟写成“人”,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笔”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贴切,表达流畅。(5分)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
10.下列句子与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哗哗”声响了几夜,鲤鱼成群地击打着河面。一天,雨水从屋檐落下,成了瀑布。天亮时雨停了,湿润的风带着油菜花的清香吹来,开门就看见一条鲤鱼晃动着尾巴,它从大河游到地坪产卵,被冲到了檐下的水沟。
A.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B.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D.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百合花》)
11.下列句子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怎样做才能称得上“仁”呢?孔子认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B.老校长致力于教育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C.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D.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什么,怎能成为知心朋友呢?
4 / 4练案74 专项对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效果
1.①“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②“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
2.①引用诗文,表达了贾宝玉对友情的珍视,又使文段典雅、富有文采。②使用对偶,使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实现了语义的互补和映衬,凸显了一个人的性格爱好,看他的圈子,便可一目了然。
3.构成:“平易近人”“沉睡”赋予文物以人的情态动作。
表达效果:把无生命的“文物”拟作有生命的“物体”,生动地呈现了文物的数字化传播在拉近文物(文化)与人的距离、增强公众对文物的认知体验等方面的作用。
4.这一句连用三个“为人民……”的短语,构成反复。三次重复“为人民”,强调了齐白石作品“为人民”的绘画风格和追求,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具有“人民性”的肯定;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增强了韵律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5.①以问发端,引出写作对象豆腐;②设问语气,引发读者注意,突出所写内容。
6.①第(1)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②第(2)句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7.①运用通感手法,通过修路人睡得很沉来表现修路人的辛劳;②运用反问手法,突出修路人生活条件艰苦。
8.(示例)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奏响了一首响彻河岸的歌。
9.如果学习是一场旅行,笔就是帮助学子走出荒漠的向导。笔带领着学子翻山越岭。
10.A [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雨水”是本体,“瀑布”是喻体,把“从屋檐落下的雨水”比喻成“瀑布”。A项,比拟。“轰击”一词把成千上万的小雨滴当作炮弹来写。B项,比喻。把“雪”比喻成“碎琼乱玉”。C项,比喻。把“这一切”比喻成“蛛丝”。D项,比喻。把“照明弹”比喻成“汽油灯”。]
11.A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A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学生”,喻体是“桃李”。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摇头晃脑”“捋”“想”是人的动作,句子把蚂蚁人格化。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原意是: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什么,不能成为知心朋友。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故选A。]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