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5 11: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文诗二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写 “蒂、匿、祷” 等字,会读并理解 “匿笑、祷告、匿笑” 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欣赏两首散文诗的描写中,产生对母爱的敬重与感恩之情的共鸣;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精神;陶冶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两首散文诗所表达的母爱,体会作者通过不同手法展现的母子情深,这是学生感悟亲情和理解诗歌的关键。
(二)教学难点
学生对教材中诗歌所运用的象征、想象等手法以及诗歌深层意境不易理解。《金色花》通过儿童的奇幻想象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荷叶 母亲》用荷叶护莲象征母爱,这些抽象手法需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 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 “母爱” 二字,简单几笔勾勒出一幅母亲在雨中为孩子撑伞的简笔画,随即提出问题:“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它跨越文化的界限,温暖着每一个心灵。在古诗《游子吟》中,我们读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 母亲》,去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母爱的细腻与深沉。”
(二)讲授新课 —— 初读(10 分钟)
自主学习:
给学生们 4 分钟时间,让他们自主默读两首散文诗,要求圈出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同时梳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用 3 分钟时间,以 PPT 展示本课的生字词,像 “花蒂(dì)”“匿(nì)笑”“祷(dǎo)告”“姊(zǐ)妹”“攲(qī)斜” 等,强调易错读音、字形及释义,让学生们齐声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检查反馈:
最后 3 分钟,邀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通顺,是否读出了散文诗的节奏和情感,同时通过对诗歌节奏的划分进行指导。
(三)讲授新课 —— 析读(20 分钟)
整体感知(5 分钟)
提问:“这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异同之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出相同之处都是表达母爱,不同之处在于《金色花》写的是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荷叶 母亲》写的是现实与联想,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赞颂伟大的母爱,并板书这些关键词。
提问:“这两首散文诗构思角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出《金色花》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虚拟之境表现母爱和童真;《荷叶 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感情,并板书这些要点。
具体研读(10 分钟)
《金色花》研读(5 分钟):播放《金色花》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泰戈尔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引导学生分析出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象征着孩子的纯洁、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并板书 “金色花、纯洁、可爱”。同时,提问:“‘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跟妈妈捉迷藏,只是为了好玩吗?”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 “我” 跟妈妈三次捉迷藏,写出了 “我” 的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也体现出 “我” 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和热爱,并板书 “母子情深”。
《荷叶 母亲》研读(5 分钟):播放《荷叶 母亲》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文中红莲与荷叶给你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出红莲在荷叶的庇护下显得娇嫩、惹人怜爱,而荷叶则给人以强大的保护力量和温暖的安全感,并板书 “红莲、荷叶、庇护”。同时,提问:“最后 “心中的雨点” 指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 “心中的雨点” 暗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并板书 “人生风雨、母爱庇护”。
对比分析(5 分钟)
提问:“这两首散文诗语言风格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出相同之处在于语言都清新雅致;不同之处在于《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口语化,而《荷叶 母亲》显出典雅和书面化特点,并板书这些关键词。
(四)讲授新课 —— 品读(10 分钟)
品手法(5 分钟)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两首散文诗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分别举例说明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在黑板上记录关键信息。例如,在《金色花》中,引导学生体会想象手法的运用,如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体现了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对母亲的依恋;在《荷叶 母亲》中,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如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用荷叶象征母亲,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品析,让学生们明白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写作技巧来表达情感的。
品情感(5 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感受过类似母爱的温暖与关怀?当时的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给予学生 1 - 2 分钟思考时间后,开展小组分享,之后班级交流。随后,分别提问:“学习完《金色花》,你如何理解孩子对母亲的爱?”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学习完《荷叶 母亲》,你如何理解母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珍惜母爱、回报母爱。通过这样由景入情、联系自身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情感,实现情感共鸣。
(五)巩固练习(5 分钟)
练习设计:
给学生们发放提前准备好的练习题,第一题是词语运用练习,让学生们用 “匿笑”“祷告” 等生字词造句,以巩固字词知识,加深对词语含义及用法的理解,计划 2 分钟完成。
第二题是主题理解练习,给出两首散文诗中的关键句子,让学生们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给予 3 分钟时间。
练习反馈:
在学生完成后,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造句和主题理解答案进行现场点评,指出用词不当、理解不准确的地方,同时对完成得较好的答案进行表扬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字词运用和诗歌主题的理解。
(六)归纳小结(2 分钟)
引导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先让几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包括字词积累、诗歌内容、写作手法以及诗歌情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补充:“这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 母亲》,感受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母爱的细腻与深沉。我们学习了作者运用想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希望大家能像诗中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感受母爱,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母亲的爱。”
(七)作业安排(1 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识字写字: 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三遍。
阅读培养: 背诵两首散文诗。
写作练习: 以《感恩母爱》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要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拓展: 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阅读感受。
(八)板书设计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泰戈尔
想象手法:孩子→金色花
母子互动:三次嬉戏
情感:母子情深、纯洁活泼
荷叶 母亲
冰心
象征手法:荷叶→母亲
红莲→女儿
场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情感:母爱伟大、儿女依恋
共同点:清新雅致、母爱主题
不同点:虚实相生、语言风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