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30讲
课标解读 知识导图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例:2024黑龙江卷,6~7题) 该课标要求落实到本节内容中,往往以交通运输线、站点的建设与布局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互相影响的具体表现,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梳理/必备知识
第一部分
一、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①________、产品、设备、②_________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③___________。具体如下: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要素流动速度④________、耗时
⑤_______、效率⑥_______→实现产值越大。
资源
劳动力
优化配置
越快
越短
越高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辐射范围,促进经济发展。
表现 交通运输便捷→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区域⑦__________可辐射到其他区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
⑧_____________
案例 沿海地区凭借⑨______优势,面向⑩__________,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
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 __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边境贸易口岸
经济活动
经济发展水平
海运
国际市场
国际陆路交通
3.交通运输本身也是明显拉动经济发展的产业。
(1)影响:交通运输发展可直接拉动 ________、能源、建筑、
_______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举例。
a.国内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意义。
原材料
旅游
西气东输
高速发展
中西部
b.“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建设目的 构建相关国家 __________网络,实现相关国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优先领域 公路、铁路、航空、水路、 ___________、电网、
__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建设意义 中国扩大和深化 ____________的需要;加强与相关国家 ___________的需要
互联互通
油气管道
通信网络
对外开放
互利合作
二、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
表现 交通枢纽→利于客货的 ______和 ______→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形成城市
举例 国内:a.石家庄、株洲依托 _____________发展;
b. 许多城市依托港口发展
国际:新加坡依托 发展
集散
周转
铁路枢纽
沿海、沿江
港口
2.交通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的变 化。
(1)影响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以扬州为例。
a.兴起条件:古代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 位置,是
__________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
b.衰落原因:近代, ______的兴起、津浦铁路的修通、京杭运河北段 _______。
中间
长江航运
海运
淤塞
(2)影响乡村聚落的发展和消失。
合并
主要公路
消失
交通运输发展,使区域发展所需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使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带动其他区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思考】 为何“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
答案 ①“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了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是对现有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建设性完善,是对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②“一带一路”倡议统筹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加强了战略对接,促进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③“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务实合作,扩大资源要素配置,释放沿线国家潜能,促进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突破/关键能力
第二部分
关键能力1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1】 (2024·黑吉辽卷)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 。1971年,墨尔本新机场投入运营,埃森登机场转变为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职能为主的专用机场 。随着机场职能的改 变,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 。据此完成(1)~(2)题。
(1)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以下最可能成为其客源的行业是( )
A.金融服务业 B.仓储物流业
C.批发零售业 D.休闲旅游业
(2)埃森登机场区域发展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①市场规模较大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劳动力价格低 ④空陆交通便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析题导思】
命题考向 本题以墨尔本埃森登机场随着职能改变,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临空经济为素材,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交通运输区位因素及变化、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获取和 解读信息 [文] 根据综合性国际机场可判断该地拥有基础设施 ____、空陆交通 _____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客流的 _____。 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属于商务服务业,有较多的高级别、跨地域、远距离的商务洽谈等业务。 该新兴商业中心服务人群以公务、商务等高端客户为主
完备
便捷
集散
【析题导思】
调动和 运用知识 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对交通运输的 _________、舒适性等要求高,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和依赖较大;仓储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对 ______运输、公路运输的需求更大;专用机场主要应用于政府公务、企业商务活动、高端客户私人出行及高端旅游服务等,一般不对普通的休闲旅游提供服务
专用机场主要从事 ______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工资水平较高;消费人群多以高端人士为主,往往以高端商品为主,消费水平高,但市场规模一般较小
时效性
铁路
高端
一、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角度 影响
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对农业 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多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对城市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对旅游业 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二、某地理要素对“一带一路”影响的分析
要素 影响
资源 与沿线国家进行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国的能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我国和众多沿线国家的工业合作,将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
农业 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 文化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文化交流
(人教版必修2——P88)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答案 凭祥与越南接壤,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既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也是中国通往越南、东盟最大最快的陆路通道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国际黄金枢纽。1992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
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贯穿市区,现有凭祥铁路口岸、友谊关公路口岸2个国家一类口岸。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答案 地处边境,接近东南亚木材产地,方便进口;有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国内对木制家具的需求量大。
(3)为保护生态环境,缅、柬、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都禁止木材出口,但允许木制品出口。越南政府积极欢迎外国人在越南投资办厂,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推测广西凭祥红木家具企业向越南北部的谅山转移的原因。
答案 东南亚地区控制红木(原料)出口,
只允许成品出口;越南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比国内低,利润空间 大;与越南接壤,距离国内外市场较近;越南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交通便利,运费较低。
特训1 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2.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根据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比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特训2 交通运输促进商业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中道路分布和某类商业网点的分布图。完成3~5 题。
3.该类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是( )
A.城市干线附近 B.铁路线附近
C.城市中心 D.河流附近
解析 读图可知,该类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主要街道,即城市干线附近分布;铁路线附近、城市中心、河流附近都较少。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4.图中商业网点的类型最可能是( )
A.大型餐饮中心 B.大型超市
C.金融中心 D.汽车4S店
解析 图中商业网点的类型最可能是汽车4S店,位于城区边缘主要交通干线,地价较低,且交通便利,D项正确;大型餐饮中心、大型超市、金融中心都多分布于市中心,人流密集的地区,A、B、C三项错误。故选D。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布局该类商业网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图中甲、丙地离市中心较近,地价
高,汽车4S店占地面积大,不适合,A、
C两项错误;丁离交通干线太远,交通不
便,D项错误;乙地位于市区边缘,地价
低,且有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街道,铁路汇集,交通便利,最适合布局该类商业网点,B项正确。故选B。
突破/关键能力
第二部分
关键能力2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例2】 (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 ,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 。如图
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2)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路线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析题导思】
命题考向 本题以某县城国道布局变化为情境,考查交通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获取和解 读信息 [文] 车流量 ______,城镇交通拥堵加重; 干线穿城而过,会将 _____________,加重拥堵
[图] 旧国道穿城而过,新国道绕城而过;旧国道与城区道路交叉, _______较多
增大
车流引入城区
路口
【析题导思】
调动和 运用 知识 国道等级高且多为直道,联系城镇,方便 _________;国道为过境干线,穿城而过会增加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压力,与城内线路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易导致 _________;绕城而过,减轻城内交通拥堵,提高 ,利于城内商业发展,对城内汽车保有量没有直接影响
对外运输
交通拥堵
过境速度
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发展成大城市。
2.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3.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
4.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特训3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区域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区域扩张相互影响。某县级城市临近长江,历史悠久,早期城区扩张缓慢,20世纪90年代后扩张迅速。下图示意该城市1990年城区范围 (老城区)及现今主要交通线分布,其中火车站建于1934年,高铁站建于2020年。据此完成6~8题。
6.相对于1990年城区,现今该城市扩张面积最小的区域在(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解析 根据图文可知,1990年城区面积较小、西侧紧临青弋江分布,说明早期城市选址受河流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受全面改革开放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伴随更为高效、快捷的公路、
铁路等运输线路的修建,河流运输地位不断下降,且河流横亘阻 隔,增加城区扩张建设难度,故新建城区少跨越河流向西发展,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7.现今的皖赣线及其火车站可能会
( )
①促进城区沿东西方向扩张
②退化为以货运为主
③增加新城区规划建设难度
④妨碍高速公路通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皖赣线及其火车站修建年代早,分布在1990年城区南侧边缘,但1990年后城区扩张迅速,故现今位于城区内部,故③正确;由于早期修建的铁路运输效率、速度、舒适度等远不及汽车、高
铁,故其客运地位不断下降、客运功能逐渐弱化,②正确;也正因此,新建城区更多会选择在公路沿线、高铁站附近,而非沿老旧铁路发展,①错误;皖赣线修建早于高速公路,考虑车辆通行速度和
效率,修建高速公路时会以修隧洞或架桥形式避开铁路线,故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影响较小,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 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8.新建高铁站选址在老城区南侧主要是考虑( )
A.公路走向
B.科技水平
C.地形起伏
D.区域发展
解析 对于该城区而言商合杭高铁属于过境高铁线,整体平直且与公路交叉,在该城设立高铁站是兼顾区域发展,与其公路走向无关,A项错误,D项正确;该城临近长江,整体以平原为主,地
形起伏影响小,C项错误;高铁线路及站点的建设依赖于国家级的路桥建造技术,与区域科技水平基本无关,B项错误。故选D。(共58张PPT)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29讲
课标解读 知识导图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例:2024江苏卷,6~7题) 该课标要求落实到本节内容中,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体现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梳理/必备知识
第一部分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目的。
a.任务:区域的交通①______、②_______的组织,客流、货流的③______、引导。
b.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④_______,以获得最大的⑤_________和⑥_________。
线网
场站
分配
合理化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2)对交通运输布局的要求和原则。
交通运输布 局的要求 a.适应⑦______、社会发展的需要
b.立足于现有的⑧__________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c.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考虑当前的⑨___________实际
e.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
经济水平
交通运输
区域交通运 输布局的一 般原则 a.依据运输需求
b.适度超前
c.因地制宜
d.尽量少占土地
e.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f.其他
(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
⑩ 。
完善、优化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 _____和场站的 _____。
(2)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交通运输布局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 _____________效率。
标准
规模
不同运输方式
衔接和转运
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区域发展的“先行官”。
(2)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点的 _____________;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 _____。
密度和质量
支撑
现代交通的特点:高效益、高效率
(1)交通工具的高速化、大型化、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部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
【思考】 为什么浙江金华市没有民航机场,而其下辖的义乌却有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需求迅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义乌小商品,尤其是贵重小商品出口增加,外商来义乌的商业活动频繁,外籍旅客多是义乌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重要原因。
突破/关键能力
第二部分
关键能力1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例1】 (2024·江西卷)货物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下图示意某年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铁路、公路与水路货物周转量占三者总量的比例。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铁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甲>丁>丙>乙 D.乙>丙>丁>甲
(2)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可能是( )
A.湖南、上海、山西、重庆
B.山西、湖南、上海、重庆
C.湖南、山西、重庆、上海
D.山西、上海、重庆、湖南
【析题导思】
命题考向 本题以某年四个省级行政区铁路、公路与水路货运周转比例为背景,呈现三角坐标统计图,考查不同区域货运的主要方式
获取和 解读信息 [图] 据图可知,四个省铁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从大到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图中甲省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大致相当,而水运几乎为0;乙省以 ______运输为主;丙省以 _____运输为主, ______运输为辅,铁路运输量较小;丁省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为铁路,水路运量较小
甲>丁>丙>乙
水路
水路
公路
【析题导思】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山西水运条件最差;上海位于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还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水运条件最为优越,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水运条件较好;湖南受地形影响,公路货运比重大,铁路运输、水运相对较弱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牲畜、金属等
公路 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 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物等
航空 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及体积小、重量轻的物品
管道 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他矿浆等流体状货物
特训1 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2025·河北廊坊调研)随着广东省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2024年4月30日,往返于深圳和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直升机客运航线正式开通。下表为深圳和珠海间三种交通运输方式相关数据比较。完成1~3题。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工具 载客数量(人) 单程票价(元/人) 用时(分钟)
航空 直升机 5 999 20
公路 客车 56 50 180
水路 轮船 200 140 60
1.往返于深圳和珠海的低空短途客运主要服务于( )
A.粤港澳大湾区
B.环渤海经济圈
C.长三角城市群
D.成渝双城经济圈
解析 深圳和珠海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这种低空短途直升机客 运航线主要服务于该区域内的人员快速往来,A项正确。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都与深圳和珠海相距较远,B、C、D三项错误。故选A。
2.深圳和珠海间低空短途客运方式的主要优势是( )
A.票价低 B.载客多
C.用时短 D.路程长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直升机单程票价999元/人,是三种交通方式中最高的,A项错误。直升机载客数量为5人,是三种交通方式中最少的,B项错误。直升机用时20分钟,远远短于客车的180分钟和轮船的60分钟,C项正确。路程长不是这种客运方式的优势,且表格中未体现路程长短,D项错误。故选C。
3.未来,深圳和珠海间大力发展低空短途客运可以( )
①加强区域联系
②扩大城市规模
③缓解交通拥堵
④拓宽城市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低空短途客运速度快,可以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加强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①正确。发展低空短途客运主要是改善交
通条件,不一定能直接扩大城市规模,②排除。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可以分流部分出行需求,缓解地面交通拥堵,③正确。发展低空短途客运与拓宽城市道路没有直接关系,④排除,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特训2 管道运输
(2025·河北衡水模拟)2010年“气化西藏”工程启动,以青海涩北气田为气源地,通过管道将天然气送至格尔木压缩液化,并用大型槽车沿青藏公路运输到拉萨的天然气站,经过气化加工后送至千家万户。如图示意涩北气田的天然气进藏路线。完成4~6题。
4.天然气从格尔木运到拉萨采用大型槽车运输,而非管道运输,主要考虑运输的( )
A.经济成本
B.安全性能
C.时效要求
D.空间距离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沿线冻土广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使用液化天然气槽车进行运输更为经济和方便,使得运输成本降低,A项正确;管道运输更加安全,B项错误;液化天然气槽车连续性较差,不能保障运输的
时效,C项错误;采用大型槽车运输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D项错误。故选A。
5.推测从格尔木运输天然气到拉萨最为繁忙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拉萨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取暖需求大,需要大量能源,天然气负荷大。而其他季节气温相对
较高,能源需求量较冬季少,因此天然气运输最为繁忙的季节为冬季,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6.目前,西藏仅拉萨、日喀则、那曲城区通天然气,主要是因为其他地区( )
A.替代能源充足
B.消费水平较低
C.能源用户分散
D.距离气源较远
解析 西藏除拉萨、日喀则、那曲城区外,其他地区多为牧区,天然气用户分散,用气量相对较小,难以集中供应天然气,C项正确;消费水平较低不是是否通气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天然气使用方便,替代能源充足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气源地位
于青海,拉萨、日喀则、那曲城区距离气源也较远,不是主要原 因,D项错误。故选C。
突破/关键能力
第二部分
关键能力2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例2】 (2024·江苏卷)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 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 000 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 。如图为“泛美公路达连隘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泛美公路建设初期,达连隘口段公路未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
B.隘口狭窄,可用土地少
C.两侧临海,风暴影响大
D.雨林密布,地势起伏大
(2)达连隘口段公路至今尚未连通,除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建设资金
B.工程技术
C.地缘政治
D.人口数量
【析题导思】
命题 考向 本题以泛美公路的建设创设情境,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
获取和 解读 信息 [文] 泛美公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科技水平
___,公路建设受不利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泛美公路已开通大部分地区
[图] 泛美公路主要位于美洲西部沿海,这里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多发;经过中美地峡,山地多,平地少;隘口接近赤道,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风暴少,形成热带雨林,植被茂密
低
【析题导思】
调动和 运用知识 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林地区植被茂密, ______________难度大,地势起伏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对早期公路建设影响很大
资金通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筹集, 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公路建设能够克服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等不利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人口数量不能决定公路是否连通
两国交界处常因政治关系、领土争端等阻碍交通线的连通
砍伐和清理
现代科技
一、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的规模 需求量较小: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需求量较大: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1)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差异较大→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2)城市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的优势,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运输布局的特点
二、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反之,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满足区域运输需求,则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建设。
影响交通线、站点的密度和质量 经济落后地区:交通线和站点稀疏,质量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密集,质量高
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撑 随着区域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有足够的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三、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
地形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 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 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 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四、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河港易出现泥沙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平坦开阔,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 会、技 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另外还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为有利
(人教版必修2——P82)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交通枢纽周边聚集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近两千家企业。
(1)指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
(2)随着虹桥枢纽地区由单类型交通职能向综合枢纽职能转变,枢纽周边企业数量和类别逐渐增多,推测其增长最多的企业主要是哪类。
答案 利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间便捷换乘。
答案 增长最多的企业是信息技术服务业。
特训3 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5·江西宜春调研)成昆铁路复线——冕宁至米易段地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攀西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桥隧比达到63%,施工难度大。2022年1月10日该段开通运营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次驶入了动车。如图示意成昆铁路及其复线路线。完成7~9题。
7.成昆铁路复线路线修建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
①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 ②空气稀 薄,冻土广布 ③降水较多,森林茂密 ④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成昆铁路复线路线修建的不利自然条件有:经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①正确;沿线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森林茂密,③正确;成都到昆明没有经过冻土区;经济和科技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②④错误。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8.成昆铁路复线——冕宁至米易段桥隧比高的好处主要有( )
①缩短交通距离 ②减少耕地占用 ③提高运行效率 ④利于动物迁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区地形起伏大,通过桥隧建设可缩短交通距离,①正确;减少耕地占用,适用在平原区,②错误;直线可以提高运行速度,提高运行效率,③正确;利于动物迁徙,适用生 态保护区,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A、C、D三项错误。故选B。
9.成昆铁路复线与老线并行的优势是( )
A.避免破坏沿线环境
B.减少施工和维护成本
C.减轻地质灾害威胁
D.增加老成昆铁路运力
解析 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并行,在修建时,还会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不会避免破坏沿线环境,A项错误;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并行,在修建复线时,可以减小施工量,降低维护成本,B项正确;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并行,不能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C项错误;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并行可以减轻老成昆的运输压力,但对老成昆的运力没有影响,D项错误。故选B。
特训4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5·江苏南通调研)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全长24千米,是世界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其中东人工岛位
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紧邻深圳福永机场码头,是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下图为深中通道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影响深中通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地形 B.技术
C.经济 D.水文
解析 深中通道建设是为了缓解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因此社会经济是该工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C项正确;深中通道的建设是世界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的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中存在着桥梁、岛屿以及隧道的建设,对于技术要求较高,但技
术只是该工程的保障性因素,B项与题意不符;地形和水文条件对深中通道的建设会有不利影响,但不是深中通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A、D两项错误。故选C。
11.东人工岛设计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主要遵循了交通运输布局原则中的( )
A.适度超前
B.运输需求
C.少占耕地
D.因地制宜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人工岛附近存在宝安机场、沿江高速以及码头,因此,该地区设计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可以满足运输需求,B项正确;水下互
通立交,主要是满足目前的运输需求,不涉及占用耕地,未能体现出适度超前的原则,A、C两项错误;因地制宜有一定体现,但不是主要体现的原则,D项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