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6 17: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两宋时期,以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纷纷提出“井田”主张,希冀从解决现世社会问题的良方,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反映了宋代(  )
A.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B. 政局变动影响土地政策调整
C. 商业繁荣壮大市民阶层 D. 理学思想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2.镇脊神兽(如图),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构件之一。神兽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明清两代规定,神兽必须为奇数,最多九个,根据建筑等级增减。明清的镇脊神兽主要彰显了(  )
A. 注重实用的建筑理念
B. 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
C. 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中国古代田宅交易中,一直有“问亲邻(田宅出典,出卖人的亲戚和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两宋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问本宗有服亲及墓田相去百户内与所断田宅接者”,直到“不问亲邻”。据此可知,在宋代田宅交易过程中(  )
A. 血缘关系持续影响土地交易 B. 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强化
C. 朝廷重视规范土地交易程序 D. 土地交易对象不断扩大
4.“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还只见于民间的舆论,而在‘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这表明(  )
A. 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 B. 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
C. 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 D. 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
5.观察如图,隋元运河的修建与完善,说明(  )
A. 南北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B. 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C. 水运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D. 交通建设与国家统一同步
6.下表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部分记载。与子产思想相似的是(  )
时间 事件 语录
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 郑国的子国、子耳侵犯蔡国,俘获了蔡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欣喜不已 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 子产执政,问然明如何为政,并对然明的观点赞赏不已 然明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鹤之逐鸟雀也。”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子产临死前对子太叔的遗嘱 子产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A. 民贵君轻 B. 兼爱非攻 C. 以法治国 D. 为政以德
7.1953-1956年,我国对内地的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5.3%,新建企业投资的73.9%。一批新兴的工业基地,如武汉、西安、兰州、太原、包头、洛阳等正在形成。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B. 已初步实现工业化 C. 经济结构得以优化 D. 发展重心放在西部
8.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
A. 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 B. 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
C. 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D. 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
9.据历史学家考证,和服(如图)的出现可以从公元3世纪开始,《魏志 倭人传》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代和服并最终定型。据此可知,日本和服(  )
A. 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图案 B.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C. 体现了简朴实用的穿衣风格 D. 是多文化交流的共同结晶
10.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关于朝鲜战争及其半岛分裂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A. 以38度纬线为半岛分界线 B. 使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C. 日内瓦会议解决了该问题 D. 体现了大国强权政策
1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一切合法的权威都必须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唯有当人民服从某种权力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一主张表明,卢梭认为资产阶级政体应(  )
A. 通过君主立宪制实现权力制衡 B. 由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决策
C. 以社会契约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D. 彻底摒弃君权神授的落后观念
12.雅典人之所以当时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导致两者矛盾尖锐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①贵族占据国家实权②公民大会权力很小
③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④债务奴隶制存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13.据史料记载,在1872—1894年间有资本额可查的七十二家本国近代企业中,官督商办、官办企业19家,资本额约16.228千元,占总资本额的77.6%;商办企业53家,资本额约4.684千元,占总资本额22.4%。这体现了(  )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封建主义势力的强大
C. 近代洋务经济的迅速发展 D.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4.穿草鞋、打草鞋成为红军的军事装扮和从军技能。军需供给部门必须要做好“草鞋经”的算盘,并将最大的鞋厂委托给妇女群众。这些做法可用来佐证当时(  )
A. 组织运作机制与群众动员模式的有效 B. 军事干部战斗经验的丰富
C. 政治建设与经济管理环境的相对优越 D. 战时物资供应体系的完备
15.1926年,苏联政府将粮食收购价格降低20%—25%,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紧张。1927年,政府降低了工业品价格,加剧了轻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之后不久,国家对工农业产品多次提价降价。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 市场经济受到了挑战 B. 逐步加大对经济的调控
C. 工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D. 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强化
16.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基于共同的经济、地域,融汇了欧洲移民、非洲黑人移民以及土著印第安人的血液,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下列对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B. 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C. “美利坚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独立战争过程中
D. 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许多著名的书院既是教育中心,也是学术和学派文化交流中心,宋代书院提倡自由讲学,各抒已见。如朱熹专讲“格物穷理” ,吕祖谦提倡“明理躬行”,学术大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言即所想,将个人学术钻研与讲学有机的结合,大大活跃了学术氛围,同时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宋代书院选拔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多选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大儒进行讲学。书院任教的教师大多才华横溢,堪为教师的典范。在教育方式上,宋代书院还非常注重以经典为导向,以教师为榜样,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的培养。另外,许多书院没有严格的学习年限,一些教师和学生都是朝夕共处。
——摘自李伟娟《宋代书院注重学术自由交流的办学理念探究》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于1902年12月正式开馆。开馆之初,京师大学堂要求全体师范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不做区分,即按照先前拟定的筹办计划,任何一名师范生均须修习数理化、地理、博物等科,修习的内容也基本一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不但在课堂上频频开展各项实验,而且会根据教学需要多次带领学生进行实地采集、户外实习,以培养师范生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毕业考试仿照科举考试中的乡试,由朝廷委任的主考官会同学务大臣“分内外场,按照所习科目门类详加考试”。由于师范馆实行分科类教学,每类师范生的课程门类各有所属,参加毕业考试的科学科目各有不同。
——摘自白天鹏《晚清时期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科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育与宋代书院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设置科学教育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 资料来源
四川大凉山地区,“夷族分数百支,不相统属;叛则出掠,掳汉民作奴,遇兵散匿” 《清史福)
今之土司,无异古之封建(分封)。但古制公侯不过百里,今土司之大者延袤数百里,部落数万余,抢劫村寨,欺压平民,地方官莫之敢指 雍正朱批谕旨
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 《清史稿》
威宁界滇、蜀,诸土司虐使其众,时出掠境外;乌蒙禄万钟、镇雄陇庆侯尤强悍 《清史稿》
——摘编自于爱华《清初西南局势及清政府的应对方略)
材料二: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上奏,“苗猓(泛指西南民族土司兵马)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劫之计,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茶毒。此边疆大害,必当剪除者也”,“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建议逐步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改为直接统治。雍正皇帝肯定了鄂尔泰的提议,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司管辖地区归政中央。乾隆七年(1742年),云南总督张允随在奏疏中报告了云南东川、昭通一带自雍正九年(1731年)改土归流后发生的变化,(当地少数民族)“咸知凛畏天威,无复曩时桀骜之习”。随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经略,改土归流也在更多的地区实施,一直持续到清末。
——改编自郭家翔《改土归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初期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雍正、乾隆时期的改土归流。
19.北京大学是我国一所重要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在近代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教育改革首先从北京开始。 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设英文班、法文班、俄文班分别学习相应外语,后又设译书局以翻译西方书籍。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建议下,光绪皇帝下旨成立京师大学堂,并于1902年将同文馆并入大学堂,其内部分设置农学、化学、商科等专业,其中师范馆脱离京师大学堂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北师大。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任超《近代北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蔡元培先生任校长前的北京大学是一座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封建学府, 1917年蔡元培抱着整顿腐败的北京大学的决心,到校视事。首先是“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他聘请了具有革新思想的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先后来北大的还有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蔡元培还进行了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由选举产生的评议会是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蔡元培还对学科和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加强文、理两科,学生实行“选科制”,招收女生入学。尤为重要的是蔡元培先生提倡思想自由,鼓吹科学文明,为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使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0: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推动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建立的大事件及其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采取了哪些措施“整顿腐败的北京大学”?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从京师同文馆开始发展到北京大学的这段历程对中国有何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在致田中角荣的欢迎辞中指出,“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材料二 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日中两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构筑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关系。借用作为总理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日中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我认为,日中两国的未来不是选择合作还是对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和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例。概括指出这一阶段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田康夫所指的“吊桥”、“铁桥”各指什么事件 它使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1)特色:重视学术交流,学术氛围活跃;选用教师注重德才兼备;教学方法以引导和讨论为主;重视学生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师生关系较为平等。
背景: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国策;科举制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影响;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2)不同:①教学内容:宋代书院:儒家思想;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自然科学。②教学方式:宋代书院:讲学,以引导和讨论为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实验、实地采集、户外实习。③性质:宋代书院:私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官学。
意义: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新式实用型人才;助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18.【答案】【小题1】问题:土司割据地方;土司欺压百姓;西南社会动荡;土司不服地方官节制。
原因:土司制度的积弊(落后性);西南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发展差距大;西南交通条件落后,行政管理成本高;元朝以来朝廷治理西南举措不力
【小题2】评析:鉴于土司制度造成西南动荡和混乱,君臣认识到改土归流、逐步建立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统治的必要性;改土归流着眼于维护王朝统治和西南地区的稳定;雍正、乾隆二帝将西南等地的土司权收归中央,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成效显著;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答案】【小题1】①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或先进技术;②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小题2】①聘请优秀师资;②改革领导体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民主管理;③改革学科和课程设置;④提倡思想自由和科学文明
【小题3】①促进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②培养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③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0.【答案】(1)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出兵山东占青岛、《二十一条》、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关系:战争状态或侵略与被侵略关系。
(2)吊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铁桥:1978年,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由对立(对抗)状态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再到发展日中和平交好关系。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