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拉丁美洲和巴西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9拉丁美洲和巴西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9 09: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6张PPT)
拉丁美洲
—— 区域地理 第 12 讲 ——
Western Europe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2. 简要归纳拉丁美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3. 描述巴西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4. 简要说明巴西热带雨林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二、拉丁美洲概况
三、巴西
目 录
COTENT
0 1
拉丁美洲的位置与范围
——Location and scope of Latin America
图示
1492年,“航海发烧友”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一路西行寻找遥远的东方,最终却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拉开西班牙殖民美洲的序幕,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是一次改变人类历史的航行。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南美洲的人文环境深受欧洲影响。
拉丁美洲的区域位置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部分的统称。因为这里的居民所用的语言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以称为拉丁美洲。
由墨西哥、中美地峡(中美7国)、西印度群岛(12个地区和13个国家)和整个的南美洲(12个国家和1个地区)四个部分组成。
经度:110°W—40°W,位于西半球
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经纬度位置
纬度:55°S-32°N,大部分为热带
海陆位置
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西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中美地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火地岛
麦哲伦海峡
经度:110°W—40°W
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经纬度位置
纬度:55°S-32°N
大部分为热带
海陆位置




西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中美地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火地岛
麦哲伦海峡
参考点:巴拿马运河(10°N,80°W)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02
(1)经纬位置:30°N----55°S,以 纬为主;30°W---80°W,
半球。
(2)海陆位置:东临 洋,西临 洋,东北临 湾和
海。
(3)板块位置:

西
大西
太平
墨西哥
加勒比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板块位置
西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一、位置范围
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重要地物:
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巴拿马运河
23.5oN
23.5oS
0o
80oW
120oW
40oW
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美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加 拿 大
墨西哥高原
美 国
格 陵 兰 岛
西印度群岛
中美地峡
拉丁美洲
北美地区
Position and Range
拉丁美洲范围
南美洲为世界大洲之一。以巴拿马运河为边界(不包括巴拿马)以南的美洲地区,是地理概念。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部分的统称。
墨西哥
中美地峡
西印度群岛
南美洲
Position and Range
拉丁美洲范围
因为这里的居民所用的语言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以称为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北部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为南美洲,四个部组成。
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的陆地,是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包含七个国家。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火山地震众多。
中美地峡七国+墨西哥=中美洲
加勒比海
与西印度群岛
Caribbean And the West Indies
西




60°W~85°W,11°N~23.5°N
是北美洲的岛群,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之间,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相望,东南邻近委内瑞拉北岸,是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通太平洋的海上必经之地,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共有居民3000多万人,种族构成复杂,黑种人和混血种人约占60%。目前独立国家有13个,经济水平低下。
西印度群岛
把这些岛群冠以“西印度”名称,实际上是来自哥伦布的错误观念。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命携带西班牙国王致“中国大汗”国书首航,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他误认为该岛是东方印度附近的岛屿,并且把这里的居民称做印第安人。后因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
西印度群岛
古巴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巴哈马群岛
小安地列斯群岛
大安地列斯群岛
由巴哈马群岛、大、小安地列斯群岛及其他岛屿组成,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等国家,本区地处热带海洋,夏季多飓风。
经济以发展农业及旅游观光业为主。
西印度群岛
拉丁美洲
国家行政图
Administrative map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巴 西
秘鲁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玻利维亚
阿根廷
墨西哥
巴 西
尼加拉瓜
巴拿马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圭亚那
玻利维亚
巴拉圭
乌拉圭
阿根廷
智 利
秘鲁
危地马拉
古 巴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
厄瓜多尔
苏里南
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最南部的国家:智利
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拉丁美洲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拉丁美洲最南部的国家:智利
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
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
连结南北美大陆,是南、北美洲的分界限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要道
在国际航运和贸易上是捷径通途,而且在军事上也是战略要道
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南大洋的海上通道
Position
交通位置
巴拿马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航程,节省时间和成本;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给巴拿马带来了经济收益。运河运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运河开通大大缩短大型船舶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水闸式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最窄处,仅宽70千米,运河全长81.3千米,为水闸式运河,可通航5—10万吨级轮船。1883年 法国正式动工开凿巴拿马运河,但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公司管理不善,1889年被迫停工。1904年开凿权转手美国再次动工,至1914年正式通航。目前,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有1.4万艘船只从这里通过。因此,巴拿马运河享有“世界桥梁”的美誉。
利:改善通航条件, 减少运河开凿的工程量;
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
弊:船舶过闸耗时长,影响通行效率。
世界三大运河比较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基尔运河
大洲分界线
所属国家
避免绕行航线
缩短航程 14500千米。 8000-10000千米 370~650千米
两端港口 科隆、巴拿马城 塞得港、苏伊士(陶菲克港) 布伦斯比特尔科克港、基尔 港
沟通的海洋
凿通的地峡 中美地峡(巴拿马陷落带) 苏伊士地峡 日德兰半岛南部
南、北美洲
亚洲、非洲
欧洲内部
巴拿马
埃及
德国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太平洋与大西洋(加勒比海)
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红海)
北海与波罗的海
巴拿马运河的扩建
为使运河在未来的世界贸易活动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正式提出了总投资为52.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同年10月运河扩建计划经全民公投获得通过。
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2016年6月26日,扩建工程正式竣工。扩建工程包括新建运河两端的第三组船闸、入闸道、运河入口和航道拓宽加深等工程。扩建后,可以让最大型的配载10 000箱货柜船通过,每年将有1.7万艘船只从这里通过,运河的货物年通过量由原来的3亿吨增加到6亿吨。预计2025年运河收入将高达60亿美元。
意义: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缩短了两洋之间的航程,节约了时间,节省了燃料;
加强了美洲东、西两侧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的需求增加,需要拓宽原有航道,提高通行效率;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船舶吨位不断提高,需要加深航道,或抬升水位,提高运河的通行能力。
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并说明近年来巴拿马运河再次扩建的原因。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千米,宽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5248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如果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叠放到海峡中去,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表层水温冬季为0.5~3.0℃,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为3.0~5.5℃,无浮冰。表层水富含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自北向南递增。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
火地岛











火地岛——进入南极洲最后的停靠补给站
火地岛乌斯怀亚:南极科考的中转站
Position and Range
拉丁美洲范围
醉汉树
Hinduism and its caste system
原本以为我们遇到的醉汉是这样的:
结果在岛上看到的是这样的:
原本代表挺拔的树木,却像喝醉酒一样,醉伏于岛屿各处。
形成原因: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现代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强烈;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剧。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图示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1)说明火地岛西侧海岸线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及原因。
课堂探究1 火地岛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火地岛 Red Square
主岛略呈三角形,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约甘山2469米。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冰川湖和沼泽湿地,较大的有法尼亚诺湖。山区多森林,低地为丛生草原。
现代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海浪作用显著
树冠朝向:东南向
原因:地处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图示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1)说明火地岛西侧海岸线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及原因。
课堂探究1 火地岛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西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注意: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加压而成,南段却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其界限大约在北回归线附近。
Position
板块位置
0 2
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Natur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in America
图示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沿20°S地形剖面图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安第斯山脉
西部为安迪斯山脉,沿海平原面积狭小;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北部:墨西哥高原
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海300~1 500米,地面起伏平缓,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草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巴塔哥尼亚高原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北部:西印度群岛散布在加勒比海中,古巴是其中最大的岛国;
南端:岛屿较多,其中最大的是火地岛,与南美洲隔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南端海岸线破碎
北部南部多岛屿:
内力作用: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外力作用:纬度较高且多高山,冰川作用显著;位于西风带,沿海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明显;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强。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全长9000多千米,被称之为南美洲的脊梁,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最高峰:阿空加瓜山,6960米
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安第斯山脉最高峰——阿空加瓜山,贯穿南美大陆西部,多火山地震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
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块隆起抬升而成。
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中美洲东北部
热带雨林气候
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墨西哥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 S以北到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
东南沿海20 S-40 S(巴西和阿根廷)
季风性湿润气候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 S-40 S ,智利
地中海气候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 S-55 S,(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气候暖热湿润,以热带气候为主。温带面积较小,缺少寒带。降水充沛,是最湿润的大洲。
南美洲缺失亚寒带、寒带气候、自然带——海陆分布(陆地缺失)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南美洲被称为“湿热大陆”的原因:
“热”:南美洲大部分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陆地较宽的部分位于热带,基本无高纬度区域。
“湿”:北部位于赤道两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东部海岸受信风和暖流的影响、西南部受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濒临的海洋面积广阔;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区和西风带的背风坡面积相对较小,整体湿度较大。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南美大陆北宽南窄,呈倒置的三角形,赤道穿过北部较宽广部位,拉丁美洲热带面积广阔
纬度、轮廓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范围广,气流上升,降水丰富。赤道两侧的信风均来自大西洋,含有大量的水汽
大气环流
试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拉丁美洲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地形
东侧为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洋流
试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拉丁美洲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性强
海陆因素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地位于南温带高海拔地区,且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处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因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温带草原、荒漠景观。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原因:
温带
大陆性气候
A
B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地处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陆地面积小,受海洋的调节影响大,海洋性强,降温速度慢;
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然纬度较高,但是冬季均温相对偏高,分析其成因:
温带
大陆性气候
A
B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纬度较低,终年高温;
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热带
雨林气候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秘鲁沿岸形成沙漠气候;(大气环流)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沙漠气候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洋流)
山地紧逼海岸,限制沙漠气候向东延伸,沿海岸狭窄分布;(地形)
秘鲁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型分布并延伸到赤道附近的原因。
热带
雨林气候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阿塔卡马沙漠还是世界的“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特别是1845-1936年的91年从未下雨,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而阿塔卡玛沙漠正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所以常年高温少雨,属热带沙漠气候。
阿塔卡马沙漠主体位于智利境内,也有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
阿塔卡马沙漠
在南美洲的智利,有一个号称是“全世界最干的地区”——阿塔卡玛沙漠。智利圣地亚哥的琼贡戈村,地处阿塔卡玛沙漠,用水十分紧张。
在副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雨量不到1毫米,被称为世界的“旱极”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盛行离岸东南信风,降水少;
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温气流;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
南美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图所示)。完成1-3题。
1.该地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该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原因是( )
A.临近太平洋,增温增湿
B.临近亚马孙平原,水汽多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水汽多
D.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
题组训练
全国
基多
Colorado
基多——距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年均气温仅13度,被评为世界十大春城之一。
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西部(太平洋水系) 东部(大西洋水系)
流程
流向
河网密度 支流
流域面积
短小流急
源远流长
河网密度大
支流多
大致自西向东
大致自东向西
河网密度小
支流少
流域面积较小
流域面积较大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水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南北对称的树枝状),第二长河(6480km)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附近地区注入大西洋。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位于该河上游巴西和巴拉圭边境建有伊泰普水电站。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1.描述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
流量大
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面积大。
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河流含沙量小
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
无结冰期
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水能资源丰富
河流流经山地、高原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亚马孙河的水系及水文特征:
河流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万千米 ) 平均流量(万米 /秒)
尼罗河 6671 288 0.23
亚马孙河 6437 705 22
长江 6300 181 3.2
密西西比河 6262 322 1.9
源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呈树枝状水系,流域面积广、流程长。
水系:
自然:流经雨林区,降水丰富;支流多,流域广,汇水量大,流量大;平原广阔,水流平缓,通航里程长;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
社会:但流经地区人口、城市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所以航运价值不高
航运价值:
水系
形态
American frequency-tornado-warnings
亚马孙河作为世界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a.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b.气候:流经赤道附近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
c.地形:流域内西,北和南部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和东南信风带大西洋水汽易深入内地,受西部安第斯山抬升,多地形雨;
d.洋流: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e.植被: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进入黄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含沙量为35 千克/立方米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a.河口地壳下沉,地势落差较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
b.河流大部分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慢,侵蚀作用较弱,泥沙少且在沿途沉积多。
c.海水运动强烈(海浪侵蚀、河口涌潮),泥沙难以沉积
d.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
在亚马孙河河口处有马拉若岛,它位于巴西帕拉州东部亚马逊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由于亚马逊河的巨大淡水流量,使得该岛离岸边一定距离内的海水不含盐份。
虽然这里森林广布,水土流失少,含沙量少,但因为河流径流量大,并河流的输沙量较大,形成了冲积岛。但是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马拉若岛
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马拉若岛
亚马孙河虽挟带了巨量的泥沙,但由于大部分粗粒物质在口门附近沉积形成众多沙岛,而另一部分悬移质则被沿岸流向西北搬运。所以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再由于地形下沉(地势由亚马孙河谷向深海处下降)作用的影响,因此,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
亚马孙潮汐属半日潮型,易导致涌潮现象,洪水大潮若与强风相遇,水位大幅度上涨。而河口外海滨,流系十分复杂。圭亚那海流强劲,流速在0.25~2.00米/秒之间。3~4月,北巴西沿岸流──南赤道流的一分支,与圭亚那海流汇合时流速为1.10米/秒;向南还有一股较弱的沿岸流。
赤道
亚马孙河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很多人不同意开发。
1、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密度小,远离经济发达的地区,距消费市场远,能源的需求量小。
2、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潮位高的原因
a.河口为三角洲(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
b.河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
c.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亚马孙河——水能资源、长度世界第二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亚马孙大潮,和钱塘江大潮、恒河大潮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潮涌。亚马孙大潮也是其中最壮观、最具有野性美、也是最神秘的大潮,时速30多公里的潮水会形成长达60公里、高达四米的潮涌奇观。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河口潮水水位高的原因?
河口三角洲呈喇叭口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
盛行风有利于将潮水向湾口涌入,风助潮势;
陆地径流量大,逆潮流顶托作用强。
拉普拉塔---巴拉那河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
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
巴拉那河
巴拉那河
巴拉圭河
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是当今世界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坝还大六倍
伊泰普水电站
大坝建在流经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之间的巴拉那河上。在浪花掀起的雾气的笼罩下,显得雄伟壮观。大坝全长7744米, 坝高196米,相当于65层楼房的高度。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煤、石油不足、水能资源丰富
伊泰普水电站流量大的原因:
上游:流经巴西,热带草原气候区
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由高原流向平原地区,海拔较高,落差大
伊泰普水电站建设的原因:
拉丁美洲的河流特征
奥里诺科河:
南美洲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流域大部分在委内瑞拉境内。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最后向东注入大西洋。
奥里诺科入海口的河口附近湿地广布。原因:奥里诺科河流域内大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口水位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量大,经常泛滥;另外这里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所以多沼泽分布
… …
… …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多构造湖,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
的的喀喀湖
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之间,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伊瓜苏瀑布
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之间,
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
亚马孙河
巴拉那河
巴拉圭河
的的喀喀湖
伊瓜苏瀑布
伊泰普水电站
的 的 喀 喀 湖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构造淡水湖,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三大湖(仅次于马拉开波湖和帕图斯泻湖)。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
湖中有52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圣湖。
的的喀喀湖
16°S
70°W
巴莎筏:由香蒲绑扎而成的小筏
湖泊形成原因: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
分析的的喀喀湖形成的原因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①的的喀喀湖湖水为淡水的原因?
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不断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补充,故而湖水不咸。
②的的喀喀湖湖水终年不冻的原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处在安第斯山脉的屏蔽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
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丰富;
湖泊面积大,水量大;
的的喀喀湖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马拉开波湖是一个神奇的湖泊,虽和大海相连,但马拉开波湖除了北部少部分区域的湖水为咸水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湖水都是淡水,被称作“排挤咸水的湖泊”。
马拉开波湖
(人称“石油”湖)
位于委内丙拉西北部,拉丁美洲最大湖,马拉开波湖属于构造湖,是断裂下陷后形成的。因湖区内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而湿。
纬度低(北纬10度左右)、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而热,因此形成马拉开波湖典型的“湿热”特征
马拉开波湖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湖域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
北部与加勒比海的委内瑞拉湾有水道连接,东北信风控制时会引起海水倒灌,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
人工拓宽过入海水道,也加深了海水倒灌,使北部盐度增加,故湖区南部水淡,北部微咸。
分析马拉开波湖南北盐度差异较大的原因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湖泊面积大,水深适宜,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周边入湖河流多,注入淡水和营养盐类多,饵料丰富;
处纬度较低,湖区光热充足,有利于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
湖区与海洋相通,也导致了湖泊鱼类种类多样
马拉开坡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马拉开波湖区以及周围的沼泽低地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由于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带来的石油污染,再加上为了拓宽并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一度湖区水质变坏。
马拉开坡湖石油资源丰富
我想我是海——帕图斯湖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原本是海洋的一部分,为什么现在沦落成一个湖泊?现在只能够把自己想象成海。
我想我是海
冬天的大海
心情随风轻摆
潮起的期待
潮落的无奈
眉头就皱了起来
我想我是海
宁静的深海
不是谁都明白
胸怀被敲开
一颗小石块
都可以让我澎湃
帕图斯湖,属于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和潮流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自北向南流动洋流的影响,形成水下堆积体;随着泥沙堆积过程的持续,水下堆积体露出海面,形成沙坝;沙坝将海水分割,靠近陆地的一侧即成为潟湖。
我想我是海——帕图斯湖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位于玻利维亚西部高原,海拔3656m,雨量稀少,气候干旱,仅在夏季积水形成盐沼。素有“天空之境”的美誉。盐、锂资源丰富。
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乌尤尼盐沼(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下图),曾经是海洋。平均海拔3656米,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高原上,是世界最大的盐沼,漫长的旱季湖水干涸,湖面几乎被一层近乎水平、厚厚的盐壳所覆盖。雨季(12月至次年1月)暴雨后,盆壳表面常形成深约一二十厘米的积水,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美轮美奂,被誉为“天空之镜”。
问题探究一:简述乌尤尼盐沼的形成过程。(6分)
该地曾经是海洋,地壳抬升成为高原湖泊;
东西两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气候干旱,降水少;
河流汇入少,稀释作用弱;
长期蒸发,从而形成盐湖。
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伊瓜苏瀑布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苏河下游
安赫尔瀑布,又称之为天使瀑布,位于委内瑞拉境内的圭亚那高原上,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在这里可以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宏观。每年的六月到十二月,为瀑布丰水期,适宜沿着河流旅行
安赫尔瀑布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生物—植物
猴迷树
Colorado River
维多利亚大睡莲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箭毒藤
Colorado River
生物—动物
羊驼
Colorado River
长鼻浣熊
Colorado River
绿森蚺
Colorado River
热带雨林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是珍贵的木材。特有的动物有树懒、大食蚁兽、巨嘴鸟、卷尾猴、蜂鸟等。
人们往往把行动缓慢比喻成乌龟爬,其实树懒比乌龟爬得还要慢。树懒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生不见阳光,从不下树,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说是以树为家。
  树懒是一种懒得出奇的哺乳动物,什么事都懒得做,甚至懒得去吃,懒得去玩耍,能耐饥一个月以上,非得活动不可时,动作也是懒洋洋的极其迟缓。就连被人追赶、捕捉时,也好像若无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这样,面临危险的时刻,其逃跑的速度还超不过0.2米/秒。
  
树懒
Colorado River
大食蚁兽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以白蚁为食的无齿哺乳动物.它没有牙齿,有一个很长的嘴,当长嘴前端的鼻子嗅出白蚁的气味以后,便启动锋利的前爪刨开蚁封,直捣白蚁窝,趁白蚁惊慌逃窜时,它便伸出长约30厘米的舌头,利用舌上的黏液粘住白蚁,送进嘴里,囫囵吞食.
它们食量很大,一天能吃20000只。目前已被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大食蚁兽
Colorado River
在拉丁美洲的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样子很特别的鸟,叫巨嘴鸟。它体长70多厘米,可是嘴长却有22厘米,几乎是整个身躯的1/3,嘴宽达到8厘米,真是名符其实的大嘴。这样大的镰刀嘴与身躯的比例很不相称,显得特别笨重,真叫人为它的脖子担心,怕那粗壮的嘴会把颈骨压断。其实不然,它的嘴虽然体积很大,但是很轻,还不到30克重。
巨嘴鸟
Colorado River
卷尾猴拥有聪明的大脑,在接受人类的实验时,可以正确的选择工具,可以熟练的完成任务,可以聪明的交换砝码,可以团结的合作觅食,可以平均的分配战果.他们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可以用大脑判断隐秘的食物,可以跑几千里地去用大石头砸开坚果,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警告同伴不同敌人的临近,甚至可以使用石块来击退豹子。
卷尾猴
Colorado River
南美洲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水热条件 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物种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丰富
水热差异 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
跨海陆(经度)广,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
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物种丰富
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
生存空间 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物种丰富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②人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0 3
拉丁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The human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sia and India
混血种人
Colorado River
印第安居民
Colorado River
截止2022年03月17日,统计的 南美洲15个国家人口总数为434,189,442人,其中巴西以 210,867,954 人位居第一,成为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哥伦比亚以 49,464,683 人位居第二,第三至第十名分别是: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拉圭等.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仅次于非洲
拉丁美洲的人口
读拉丁美洲的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分布的稀少区和稠密区,并说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稀少区: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岸、中美地峡、 巴西和阿根廷东南部、墨西哥高原等地区
巴西利亚
墨西哥城
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海陆位置等
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交通、经济的发展、政策、工程建设等。
Population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地区
亚马孙平原人口分布为何稀少?
西印度群岛
巴西东南部
阿根廷沿海
墨西哥城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
热带雨林茂密,陆路交通不便;
汛期两岸许多地区洪水泛滥,不便通行。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沿海海上交通便利;
②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③气候较温和湿润 ;
④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⑤东南部地势平坦。
Population
人口与城市
南美洲大部分为混血人种。南美洲长期沦为殖民地,各种人种杂居通婚,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拉丁美洲的人种
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主要人种——白种人为主(47%);
大量的混血人种;
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Population
人口与城市
城市人口比重
拉丁美洲 60%
欧洲 70%
非洲 30%
亚洲 27%
拉丁美洲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快(过度城市化)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海拔3600米
人口825万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海拔2852米
人口224万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海拔3700米以上
人口240.9万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海拔1100米
人口:275万
拉丁美洲的城市和人口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较为凉爽,
雨量适中,不易积水,
而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蚊等疾病的袭扰。
为什么热带地区,人口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比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
虚假城市化:拉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但人口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拉丁美洲的城市
“虚假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导致城市出现就业困难,形成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病”。
“滞后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拾荒为生
堕入黑帮
社会秩序混乱
就业机
会不足
工业发
展滞后
“虚假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无序建房
占地搭棚
居住环境脏、乱、差
无力租
房购房
“虚假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失业
人口多
Resources
自然资源
马拉开波湖
世界石油湖
西部有
色金属
巴西东北部铁锰
W
W
W
(1)矿产资源:
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和秘鲁)
石油产区--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
金属矿产---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安第斯山区
(2)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如世界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拉丁美洲的资源
秘鲁铁、铜等矿产丰富,为什么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不丰富
秘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少,没有形成煤炭、石油的生物条件;
秘鲁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活跃,没有保存煤炭、石油的地质条件。
Resources
自然资源
西部有
色金属
(3)生物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秘鲁渔场
森林资源:亚马孙雨林(雨林--红木、乌木、纺锤树)
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等
拉丁美洲的资源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佛肚树、纺锤树、萝卜树、瓶杆树、储水树: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以适应干季时的需要。只要在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60%
咖啡
50%
香蕉
50%
甘蔗
33%
可可
热带经济作物
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拉丁美洲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均世界产量一半,主要分布在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巴西高原。可可、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热带种植园农业:古巴的甘蔗、巴西的咖啡)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原产地:墨西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拉丁美洲的农业
蔗糖
铜矿、硝石
石油
铁矿、咖啡豆、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石油
牛肉、小麦、机械制造
香蕉、咖啡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感情。玉米文化在现代的墨西哥社会依然受到呵护和弘扬。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食,他们年人均消费大米只有8公斤,而年人均消费玉米却是几百公斤。因此,玉米食品是他们食谱的主角,无论是街头小吃,家庭的常餐,还是在国宴上,无论是主食、点心,还是汤、菜、调料,都有玉米的份儿 。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征,是他们无穷无尽的灵感的源泉。
“玉米情缘”舞蹈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墨西哥城的民俗博物馆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条件优越
Hinduism and its caste system
背景知识:位于低纬,属热带气候。每年6月一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岛上广泛种植甘蔗、咖啡、可可、烟草、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特别以生产甘蔗著名。古巴的蔗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蔗糖出口量占世界前列。过去,古巴有“世界糖缺罐之称”。
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的优越自然条件:①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保水性和通气性良好,下层是肥沃的火山土。②在甘蔗生长后期和收割期,适逢干季,既便于收割,又能提高甘蔗的含糖量。
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 “粮仓肉库”之称。
渔业:秘鲁渔场
Population
农业
潘帕斯牧牛带示意
年均温与年降水量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 “粮仓肉库”之称。
大牧场放牧业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秘鲁渔场
秘鲁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物质带到海水表层形成渔场。
秘鲁渔场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自然条件: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社会条件:
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加强草场管理与建设:阿根廷人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潘帕斯草原能够成为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原因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阿根廷的措施 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
打井取水,开辟水源 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种植饲料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高畜牧业的产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及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巴西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工业体系较为完整,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国,采矿、钢铁、电力、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发展很快,丰富的铁矿石是巴西钢铁工业发展的条件,飞机制造居巴西产业之首。
拉丁美洲的工业
国家 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巴西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阿根廷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委内瑞拉 石油工业
墨西哥 委内瑞拉 巴西 阿根廷
石油业
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
牛肉加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本地区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 智利 委内瑞拉
石油、银
铜、硝石
石油
采矿业
工业
Resources
工业
国家 古巴 中美部分国家 智利 委内 瑞拉 巴西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主要经济支柱产品 蔗糖 香蕉 咖啡 铜矿 硝石 原油 铁矿咖啡豆 鱼粉 铜矿 原油 牛肉小麦
占本国经济的比重 86% / 54% 62% 40% 44% 62% 40%
拉丁美洲均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是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受历史殖民影响,经济结构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热带经济作物、矿产)。
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项 目 拉丁美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
种 族 以混血种人为主(56%) 黑人为主(90%)
人口自然增长率 都高:撒’居世界第一位,拉’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发展水平 较低。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世界上是贫穷地区 粮食自给程度 很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 经济特征 以单一初级产品为主 多数国家出口商品的种类 相同或相似:热带经济作物咖啡,可可和矿产铜、石油 香蕉、蔗糖、硝石等 活牲畜、金刚石等 现代工业的发展 一些国家已较发达 正在努力发展 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习题演练
下图为某岛屿区域略图,该岛屿降水充沛。据此完成1~3题。
1.该岛屿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地形阻挡 ②受盛行风控制
③寒流降温 ④受海洋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该岛屿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畜牧业 D.园艺业
3.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降水过多 D.人类破坏
B
D
C
习题演练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地区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家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地区
4.关于甲地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水的温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C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