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7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4 22: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正朝着目标坚定前行。
当我们翻开19世纪中叶的历史长卷,赫然发现一场震撼华夏的运动,这场运动,始于一个人心中炽热的“天国梦”,他宣传自己是上帝次子,希望建立“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探寻天国梦背后的故事。
学习目标: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认识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感悟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鸦片战争使得国门被打开,此后英国等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此时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和棉织品输入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鸦片战争的赔款和军费开支,不断增加赋税,地方官员乘机巧立名目,摊派赋税……剥削的加重导致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843—1850年间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在诸多的反抗斗争中,来自于广东的洪秀全逐渐成为南方农民运动的领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清朝的腐朽统治加剧了阶级矛盾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43年,洪秀全等人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宣扬平等博爱(天下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主张建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进而传播反清思想,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在山区贫苦民众中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
人物扫描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这部书的启示下,创立了 “拜上帝会”,自称上帝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
洪秀全(1814-1864)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金田起义成为太平天国开始的标志。
起义发生后,太平军自金田村逼近武宣县,广西巡抚周天爵赶来阻截,他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当时的情景。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犹如/就像)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i)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清军: 纪律涣散,士气低落。
太平军:士气高昂,行动迅速。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3.起义的发展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北上,并于9月攻克永安,在此地,太平军进行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整顿和建设,确立领导核心的同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史称“永安建制”。
原则:东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注意: 这里的东、西、南、北、 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为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这说明太平天国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定都天京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次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相关史事
太平军北上途径湖南道州时,将加入的数千挖煤工组成土营,在攻克城池时负责开挖地道。攻克岳州后,有征集到数千艘民船,船民、纤夫也踊跃加入起义队伍,太平军以此为基础组建水营。土营和水营的组件,为太平军后来攻克武昌、南京等城市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合上述史事,想一想太平军进军为什么如此迅速?
民众支持;
战术得当;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二、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
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1.《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什么?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二、定都天京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2.《天朝…》粮食分配方法是什么?
3.《天朝…》想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4.谈谈你对该方案的看法(评价)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反清)。
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革命性
落后性
天京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北京
二、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还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
北伐
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
天津
取得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三、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以后,天王洪秀全有点得意忘形,开始修建豪华宫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还规定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天王到普通士兵,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颁布命令:“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洪秀全从进南京城至病逝,在美女丛中生活11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11年仅颁布过25篇诏书,1854至1858年的五年间竟然未发一诏。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权力逐渐向东王杨秀清倾斜,最终引发了一场内乱---天京事变。
三、天京陷落
观看下列视频,归纳“天京事变”的概况



①逼
②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④杀
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杨秀清是一个精明能干的领袖。在起义阶段,他曾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安定人心,因而取得了天父传言人这种至高权威。建都天京后,“东王佐政以来,事事严整,……民心佩服”。但由于杨权力集中,他变得非常骄横跋扈,他营建的东王府,富丽堂皇,奢侈华丽,仅次于天王府,出门的仪仗队十分庞大,过于张扬。后来甚至发展到以天父的名义要挟洪秀全,要洪秀全下跪接驾,甚至一度逼迫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损失惨重,一度出现“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此,洪秀全……
洪仁玕
三、天京陷落
2.重建领导核心
①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封从香港归来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②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人物介绍
洪仁玕 ,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自幼好学,曾以洪秀全为师,受洪秀全影响,洪仁玕加入拜上帝教,因移除孔子牌位被兄长逐出家门。洪秀全起义后,洪仁玕多次尝试汇合,都因清军阻拦未能成功,在广东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在此期间,他成为伦敦布道会传道师,深入接触西方文化,思想产生重大转变。
1859年,洪仁玕抵达天京,获洪秀全重用,他呈上《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虽得到洪秀全批准,却因战事频繁、社会条件不成熟等因素未能施行。1864年,天京失陷,洪仁玕护卫幼天王逃亡,途中被俘,坚贞不屈,最终在南昌英勇就义。
三、天京陷落
3.《资政新篇》
主张 特点
政治 以法治国;严禁贪污;
经济 发展近代交通;鼓励开矿;兴办邮政等; 文化 兴办学校;反对封建迷信;禁止吸食鸦片; 外交 与各国自由通商;不许干涉内政;平等往来 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结合其内容归纳特点,谈谈你对《资政新篇》的看法
向西方学习;
内容丰富、全面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因战争环境以及脱离农民阶层,亦未能实施。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本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1.都体现反封建;
2.都脱离实际,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实行平均主义
主张发展私有制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无群众基础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落后性)
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进步性)
问题探究
三、天京陷落
4.后期斗争
①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了一些列胜利(如三河战役),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858年,清军悍将李续宾率湘军精锐进逼安徽三河镇,三河告急。陈玉成、李秀成率部驰援,在三河镇外围包抄湘军。11月,太平军发起总攻,湘军陷入重围,李续宾自杀,湘军精锐六千余人全军覆没。此役扭转了天京变乱后太平军被动局面,稳定了防线,暂时延缓了清军对太平天国的进攻 。
三、天京陷落
4.后期斗争
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不久,陈玉成被俘就义。
人物扫描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
曾国藩(1811-1872)
三、天京陷落
4.后期斗争
③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所部淮军的抵抗和反扑,退回苏州;
④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⑤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战死,其余突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天京陷落
5.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根据课本P19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材料二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三、天京陷落
6.失败原因
根据课本P19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拜上帝会) 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材料三 《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变得不切实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
无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材料五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没有团结的领导核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基于此,能够给我们以何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材料六 鸦二结束后,清政府确定了“借师助剿”的方针。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围困天京。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中外反动力量的联合镇压
众说纷纭评天国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大国无兵》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1862《中国事件》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问题探究
我們必須承認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個種族革命,旨在推翻滿族,收復漢人山河 … 它們在宗教、政權、社會、經濟及文化方面的理想,俱具有革命意義。它們的目標、政策及努力,俱在徹底改革舊傳統制度及建立一嶄新的新社會。不但在我國二十四史中難以發現以上決心及計劃,而且在全世界的革命史上能與之相比者幾稀。
---(簡又文,1946)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
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现行统编版教科书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毛泽东
对历史本身了解的程度、所持的立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对历史的评价也会存在差异。
在认识历史时,不应固化或模式化,要依据客观史料,还原到历史现场,多角度解读历史。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发展:永安建制
全盛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后期防御
《资政新篇》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课堂小结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A
练习巩固
2.太平天国定都后,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
A.定都天京 B.进行北伐
C.开展西征 D.天京事变
C
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 )
A.要求人人分到土地 B.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
C.要求大家都吃饱饭 D.追求财富的绝对平等
B
练习巩固
4.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A
5.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 )
A.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D
练习巩固
6.美国学者杰明 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