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1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江南春 联读【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11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江南春 联读【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5 21: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古代诗歌三首
--浪淘沙(其一)江南春联读
第三单元 第11课
图片、谈话导入
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
初读古诗
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初读古诗
畦(qí) 绕(rào) 闼(tà)
南朝(cháo) 九曲(qū) 浪淘风簸(bǒ) 净无苔(tái)
读准字音
初读古诗
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对比学习、理解诗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刘禹锡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刘禹锡(772一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非凡。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因不满当时社会现实,参与革新,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但他不屈服于权贵,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被称为“诗豪”。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
《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
名言佳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杜牧(803一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古文方面都堪称名家。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山行》《泊秦淮》等。
名言佳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对比学习、理解诗意
《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反复读两首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对比学习、理解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对比学习、理解诗意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感悟《浪淘沙》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品读第一、二句诗,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感悟《浪淘沙》
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品读第三、四句诗,思考:“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感悟《浪淘沙》
“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感悟《浪淘沙》
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拓展阅读
古诗大意: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拓展阅读
古诗大意: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感悟《江南春》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感悟《江南春》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品读第一、二句诗,思考: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感悟《浪淘沙》
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感悟《浪淘沙》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感悟《浪淘沙》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品读第三、四句诗,思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感悟《浪淘沙》
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结构图示
结构图示
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完成对应的课时训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