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古代诗歌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第三单元 第11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同学们都会背了吗?
复习导入
学了两首古诗,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诗人王安石笔下的乡村美景。
复习导入
书湖阴先生壁
初读古诗
“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王安石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改革变法。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等。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创作背景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品读古诗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古诗大意
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品读古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还有哪些诗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品读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
鸣——上; 翠柳——青天。
品读古诗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
半落——中分;
青天外——白鹭洲。
品读古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
宿——敲;
池边树——月下门。
读古诗,思考: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古诗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读古诗,思考: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品读古诗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结构图示
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小结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
拓展延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拓展阅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拓展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拓展阅读
整体回顾,感悟诗情
三位诗人的心情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古诗,要了解背景,要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体回顾,感悟诗情
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给《书湖阴先生壁》配画。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