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具身智能”无疑是2025年的热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它首次被写入了政
府工作报告。要理解这个概念,不妨先看它的对立面“离身智能”一以ChatGPT、DeepSeek
大模型为例,它们能处理文字、图片,却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而具身智能必须依托物理
实体,通过“身体”感知并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一个依靠抽象计算,在虚拟空间进行推演;
一个通过“身体”与环境“碰撞”,在物理世界开展实践。通俗地讲,离身智能只需“动嘴皮
子”,是个“理论家”:具身智能则需要在物理世界“干活”,是个“实干室”。
具身智能的“身体”形态多样,可以是机械臂、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其中人形机器
人被视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从概念范畴看,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
器人,形成了从大到小、依次包含的关系。
具身智能的价值在于让智能从“会说话”走向“会做事”。在工业领域,传统机械臂只能
按预设程序作业,具身智能机械臂却能通过视觉、压力传感器自主辨删零件住置、感知抓取
力度,完成设备检修等非标准化任务。在极端环境中,它还能代替人类执行高危任务,如机
器狗进入地震废墟搜救,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定位火源,轮式机器人在核污染区采集数据
等。未来,它可能成为灾害救援的先头部队。
不过,具身智能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硬件成本高、电池续航短,制约着设备的推广;机
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学习、自主决策仍是难题;与人类协同工作时,需确保动作“温柔”,以
免误伤人类,这对传感器精度和制动系统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难题的突破都
需要技术研发与人文关怀同步推进。
(取材于韩维正的文章)》
材料二
具身智能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并成为北京、江苏等地相关产业培育方案的关键词。
它与大语言模型等“离身智能”相比,意味着人工智能从“虚拟助手”向“实体伙伴”的跨越。
当前离身智能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色,如生成语言、图像等内容,完成围棋、象棋等规则边
界明确的游戏,但主要扮演“虚拟助手”角色,“只能说,不会干”。而具身智能则赋予A山物理载
体,使其具备感知、学习和动态交互能力。例如,杭州西湖区的“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通过意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