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苏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押题卷】安徽省合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苏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5 22: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徽省合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
1.(3分)5个9比60少    ,7个9比70少    。
2.(2分)4个21相加的和是    ,44里面有    个4。
3.(2分)用0、5、7、9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与最小四位数的和是   ,差是   
4.(2分)任何数和1相乘都等于   ,任何数和0相加都等于   ,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   .
5.(4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19dm    2.1cm 3年    31个月 235﹣23﹣77    235﹣(23+77)
8元6角    8.7元 46×21    21×45 640÷4÷2    640÷(4×2)
6.(1分)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6厘米,宽是2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7.(1分)晓晓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2误写成了6,求得的商是38,正确的商是    。
8.(4分)(1)爸爸的生日在每年的倒数第4天,爸爸的生日是   月   日。
(2)小刚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最后一天,小刚的生日是   月   日。
9.(2分)张叔叔9时30分从沈阳出发去北京,路上用了7小时,他到北京的时刻是   时
   分.
10.(1分)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长达到10小时,能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和骨骼生长。小强每天早上7:00起床,他至少应在    前睡觉,才能达到充足的睡眠。若小强的睡眠时间如图所示,他的睡眠时长是    小时。
11.(1分)创客社团有男生22人,女生14人,平均分成9组,每组有   人.
12.(1分)有3条不同的裤子,3件不同的上衣,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3.(1分)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末尾的数字对齐.   .(判断对错)
14.(1分)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判断对错)
15.(1分)0×100的积一定大于0×50的积.   (判断对错)
16.(1分)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10厘米.   (判断对错)
17.(1分)某公司的一份合同签订与2009年2月29日.   .(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8.(1分)由5个一,6个百分之一,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5.67 B.5.067 C.0.567 D.5.670
19.(1分)闰年的上半年共有(  )
A.180天 B.181天 C.182天
20.(1分)王老师和58个同学秋游去坐车.每辆车可以坐7人.最少需要(  )辆车.
A.8辆 B.7辆 C.9辆 D.10辆
21.(1分)一个长方形长6米,宽3米,计算它的周长,列式不正确的是(  )
A.(6+3)×2 B.6+3×2 C.6+6+3+3
22.(1分)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2分钟锯成(  )段.
A.2 B.3 C.4 D.5
四.计算题(共4小题,满分37分)
23.(10分)直接写出得数。
30×30= 140÷7= 14×5=
50×40= 360÷6= 3×16=
80×60= 300÷5= 57÷3=
24.(12分)我会用竖式计算。
28×6= 304×5=
520×8=
25.(9分)脱式计算。
(163+45)×2 25×8×6
398+212﹣450 98﹣96÷3
26.(6分)
五.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27.(3分)连一连。
六.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6分)
28.(4分)厦门到福州的动车,始发时有450人,到了泉州站,下了99人,上了5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9.(4分)劳动课上,同学们学习炒菜,每1千克青菜中大约需食盐0.006克,现在要炒500克青菜,大约放食盐多少克?
30.(5分)红星小学四(1)班买了4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31.(13分)雨燕是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鸟。一只雨燕4小时可飞行68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可飞行78千米。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安徽省合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
1.(3分)5个9比60少  15 ,7个9比70少  7 。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5;7。
【分析】先用5乘9求出积,再用60减去求出的积即可;
先用7乘9求出积,再用70减去求出的积即可。
【解答】解:60﹣5×9
=60﹣45
=15
70﹣7×9
=70﹣63
=7
答:5个9比60少15,7个9比70少7。
故答案为:15;7。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出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
2.(2分)4个21相加的和是  84 ,44里面有  11 个4。
【考点】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求4个21相加的和是多少,用(21×4)进行计算;求44里面有几个4,用(44÷4)进行计算。
【解答】解:21×4=84
44÷4=11
答:4个21相加的和是84,44里面有11个4。
故答案为:84,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应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3.(2分)用0、5、7、9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与最小四位数的和是 14829 ,差是 4671 
【考点】千及以上数的加减法.
【专题】文字叙述题;运算能力.
【答案】14829,4671。
【分析】用0、5、7、9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750,最小四位数是5079,然后相加求和,相减求出差即可。
【解答】解:用0、5、7、9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750,最小四位数是5079;
9750+5079=14829
9750﹣5079=4671
答:和是14829,差是4671。
故答案为:14829,4671。
【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最大与最小的四位数,然后再根据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4.(2分)任何数和1相乘都等于 原数 ,任何数和0相加都等于 原数 ,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 0 .
【考点】0的乘除运算.
【专题】运算顺序及法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1的特性,以及0的特性可知,任何数和1相乘都等于原数,任何数和0相加都等于原数,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
【解答】解:任何数和1相乘都等于 原数,任何数和0相加都等于 原数,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
故答案为:原数,原数,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1的特性,以及0的特性的掌握情况.
5.(4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19dm  > 2.1cm 3年  > 31个月 235﹣23﹣77  = 235﹣(23+77)
8元6角  < 8.7元 46×21  > 21×45 640÷4÷2  = 640÷(4×2)
【考点】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货币、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先计算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据此可解答。
1dm=10cm;
1年=12个月;
1元=10角。
【解答】解:
19dm>2.1cm 3年>31个月 235﹣23﹣77=235﹣(23+77)
8元6角<8.7元 46×21>21×45 640÷4÷2=640÷(4×2)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要求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6.(1分)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6厘米,宽是24厘米,它的周长是  140 厘米。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140。
【分析】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46+24)×2
=70×2
=140(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140厘米。
故答案为:1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
7.(1分)晓晓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2误写成了6,求得的商是38,正确的商是  114 。
【考点】表外乘除混合.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114。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即可计算出被除数是多少,再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即可计算出正确的商是多少。
【解答】解:38×6÷2
=228÷2
=114
答:正确的商是114。
故答案为:114。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
8.(4分)(1)爸爸的生日在每年的倒数第4天,爸爸的生日是 12 月 28 日。
(2)小刚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最后一天,小刚的生日是 9 月 30 日。
【考点】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12,28;(2)9,30。
【分析】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是12月,12月是大月,有31天,倒数第4天是28日,即爸爸的生日是12月28日;
第三季度有7、8、9月,9月有30天,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爸爸的生日在每年的倒数第4天,爸爸的生日是12月28日。
(2)小刚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最后一天,小刚的生日是9月30日。
故答案为:(1)12,28;(2)9,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季度与月份的知识,要熟练掌握。
9.(2分)张叔叔9时30分从沈阳出发去北京,路上用了7小时,他到北京的时刻是 16 时 30 分.
【考点】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用出发的时刻9时30分加上经过的时间7小时就是到达的时刻.
【解答】解:9时30分+7小时=16时30分;
故答案为:16,30.
【点评】本题根据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进行求解即可.
10.(1分)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长达到10小时,能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和骨骼生长。小强每天早上7:00起床,他至少应在  21时 前睡觉,才能达到充足的睡眠。若小强的睡眠时间如图所示,他的睡眠时长是  10小时15分 小时。
【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21时;10小时15分。
【分析】从次日0时到7时,淘气睡了7个小时,再用10减去7,可以计算出前一日睡了3个小时,最后由24时减去3时,推算出他至少应在几点前睡觉。
前一天晚上休息时间加上第二天休息时间即可得到总共的休息时间。
【解答】解:7时﹣0时=7时
10时﹣7时=3时
24时﹣3时=21时
答:他至少应在21:00前睡觉。
24时﹣21时15分=2小时45分
2小时45分+7时30分=10小时15分
故答案为:21时;10小时15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时间推算的方法。
11.(1分)创客社团有男生22人,女生14人,平均分成9组,每组有 4 人.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专题】应用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题意,先把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求得总人数,再除以9即可.
【解答】解:(22+14)÷9
=36÷9
=4(人)
答:每组有4人.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除法平均分意义的运用.
12.(1分)有3条不同的裤子,3件不同的上衣,共有 9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考点】乘法原理.
【专题】传统应用题专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件上衣都可以与三条裤子搭配,所以有3种穿法;同理,3件上衣搭配三条裤子一共就有3×3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3×3=9(种);
答:共有9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中的乘法原理,需要明确3件上衣和三条裤子各有几种选择,然后相乘即可求出问题.
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3.(1分)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末尾的数字对齐. × .(判断对错)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专题】综合判断题;运算顺序及法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小数点对齐,再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答】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所以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末尾的数字对齐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14.(1分)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 (判断对错)
【考点】积的变化规律.
【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解答】解:原题未强调0除外。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用计算判断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
15.(1分)0×100的积一定大于0×50的积. × (判断对错)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计算题;综合判断题;运算顺序及法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0的乘法计算方法,分别求出0×100的积与0×50的积,然后再比较解答.
【解答】解:0×100=0;
0×50=0;
所以,0×100=0×50;
因此,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0的乘法计算方法,即0乘任何数都得0.
16.(1分)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10厘米. √ (判断对错)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几何直观;应用意识.
【答案】√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那么边长=周长÷4,据此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然后与10厘米比较.据此判断.
【解答】解:40÷4=10(厘米)
10=10
因此,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10厘米.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7.(1分)某公司的一份合同签订与2009年2月29日. × .(判断对错)
【考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想判断此题的对错,首先应判断2009年2月有多少天,因为2009年不是闰年,故2月有28天,由此判断.
【解答】解:因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2009不是4的倍数,所以2009年不是闰年,本年的2月有28天.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8.(1分)由5个一,6个百分之一,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5.67 B.5.067 C.0.567 D.5.670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
【专题】小数的认识;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B
【分析】由5个一是5,6个百分之一是0.06,7个千分之一是0.007,组成的数是5+0.06+0.007=5.067。
【解答】解:5+0.06+0.007=5.067
由5个一,6个百分之一,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5.067。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及组成。
19.(1分)闰年的上半年共有(  )
A.180天 B.181天 C.182天
【考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根据年月日的知识可知:闰年366天,二月有29天;平年365天,二月有28天;判断闰年的办法是4的倍数的年份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年份就是平年,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29+31×3+30×2=182(天)
答:闰年上半年共有182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年月日的知识,注意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解答本题时根据实际日期作答即可。
20.(1分)王老师和58个同学秋游去坐车.每辆车可以坐7人.最少需要(  )辆车.
A.8辆 B.7辆 C.9辆 D.10辆
【考点】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答案】C
【分析】要求至少要租几辆车,根据题意,也就是求59人里面有几个7人,用除法计算.
【解答】解:1+58=59(人)
59÷7=8(辆)…3(人).
8+1=9(辆).
答:至少要租9辆车.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这里要根据实际情况,无论余数是多少,都要再多租一辆车,也就是用“进一法”取整.
21.(1分)一个长方形长6米,宽3米,计算它的周长,列式不正确的是(  )
A.(6+3)×2 B.6+3×2 C.6+6+3+3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答案】B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列式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知,它的周长为:(6+3)×2或6+6+3+3.
故列式不正确的是6+3×2.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周长公式及其应用.
22.(1分)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2分钟锯成(  )段.
A.2 B.3 C.4 D.5
【考点】植树问题.
【专题】植树问题.
【答案】D
【分析】一根木条料成3段,锯了:3﹣1=2次,共用了6分钟,那么锯一次用:6÷2=3(分);12分钟锯了:12÷3=4(次),锯成4+1=5(段);据此解答.
【解答】解:12÷[6÷(3﹣1)]+1
=4+1
=5(段)
答:12分钟锯成5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树问题,关键是求出锯一次的时间,知识点是:锯的次数=段数﹣1;
四.计算题(共4小题,满分37分)
23.(10分)直接写出得数。
30×30= 140÷7= 14×5=
50×40= 360÷6= 3×16=
80×60= 300÷5= 57÷3=
【考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900、20、70、2000、60、48、4800、60、19。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口算即可,要注意得数末尾0的个数。
【解答】解:
30×30=900 140÷7=20 14×5=70
50×40=2000 360÷6=60 3×16=48
80×60=4800 300÷5=60 57÷3=19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4.(12分)我会用竖式计算。
28×6= 304×5=
520×8=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68;1520;4160;14.4。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28×6=168
304×5=1520
520×8=4160
【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5.(9分)脱式计算。
(163+45)×2 25×8×6
398+212﹣450 98﹣96÷3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千以内加减混合运算;连乘.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416;1200;160;66。
【分析】(163+45)×2 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25×8×6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398+212﹣450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98﹣96÷3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减法。
【解答】解:(163+45)×2
=208×2
=416
25×8×6
=200×6
=1200
398+212﹣450
=610﹣450
=160
98﹣96÷3
=98﹣32
=66
【点评】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6.(6分)
【考点】梯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条腰的长;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和.把数据代入它们的周长公式解答.
【解答】解:(1)34+36+32+20=122(厘米);
(2)8+14+10=32(分米);
答:梯形的周长是122厘米,三角形的周长是32分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三角形、梯形的周长的意义,掌握它们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27.(3分)连一连。
【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空间观念.
【答案】
【分析】小丽看到杯子把向左,小宇看到杯子把向右,小红看不到杯子,小明看到杯子把与中间黑线交叉。
【解答】解:
【点评】本题是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6分)
28.(4分)厦门到福州的动车,始发时有450人,到了泉州站,下了99人,上了5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考点】千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专题】应用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408.
【分析】根据题意,用始发时有的450人,减去下了的99人,再加上上了的57人即可。
【解答】解:450﹣99+57=408(人)
答:现在车上有408人。
【点评】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
29.(4分)劳动课上,同学们学习炒菜,每1千克青菜中大约需食盐0.006克,现在要炒500克青菜,大约放食盐多少克?
【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500克=0.5千克,由于1千克青菜中大约需食盐0.006克,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要炒500克青菜,大约放食盐0.006×0.5=0.003克.
【解答】解:500克=0.5千克,
0.006×0.5=0.003(克).
答:大约要放食盐0.003克.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0.(5分)红星小学四(1)班买了4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考点】连乘.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20元。
【分析】先用四(1)班买的钢笔盒数乘每盒的支数,求出总支数,再乘每支的钱数,即可求出一共花的钱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4×10×3
=40×3
=120(元)
答:一共用去12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整数连乘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31.(13分)雨燕是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鸟。一只雨燕4小时可飞行68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可飞行78千米。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2.2倍。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680除以4即可求出雨燕的速度,然后用雨燕的速度除以信鸽的速度即可求解,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数字是否满5,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数即可。
【解答】解:680÷4÷78
=170÷78
≈2.2
答: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2.2倍。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除法,结合倍的认识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