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同步练习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
【解析】 A、B选项都属于环境污染。D项中的温室效应增强与人类排放CO2增多有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不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C
2.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解析】 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减少,粮食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的说法要具体分析,农业资源多种多样,农业类型又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不是每种农业资源都日益紧张。
【答案】 A
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以经济增长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解析】 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才能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态好转才有可能。
【答案】 B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 ⑤气候变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图中所示现象表现出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在图中则没有明显出现。
【答案】 A
5.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的观念( )
①权利 ②发展 ③公平 ④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中,发展的观念强调经济的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当代人的发展应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环境的观念强调环境保护;权利的观念强调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答案】 A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7.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6~7.【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主要原因,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是不科学的。
【答案】 6.A 7.B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8题。
8.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解析】 此处的“绿色”是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包括产品使用的原料、获取的途径、生产的过程、使用的过程及废弃物的影响等,而不是指颜色。
【答案】 A
9.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人类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答案】 D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据此回答10~11题。
10.将秸秆作为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 )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B.导致水土流失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秸秆是我国许多地方农村的重要能源之一。秸秆作为燃料主要是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D
11.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
A.发展沼气
B.编织工艺品
C.焚烧还田
D.直接作燃料
【解析】 农作物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大力发展沼气,既能解决广大农村做饭、照明等能源问题,产生的沼渣、沼液等又可作为肥料还田,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 A
12.英国某公司打算在印度孟买建一座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解析】 化工厂是污染严重的工业,英国在印度建化工厂就是为了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印度。
【答案】 B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解析】 持续性原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图中可以看出,麦田、饲料厂和养猪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气池中的物质又回到麦田,使农田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肉类加工等,发展了经济,因此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A
1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小麦、养猪及农产品加工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所以①②说法正确;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但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把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沼气,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所以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答案】 B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
材料二 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
(1)据上述材料,回答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观念?试说明理由。
(2)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解析】 第(1)题,要求根据数据分析回答,答题时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透支”。第(2)、(3)题,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基本国情总结回答。
【答案】 (1)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我国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是代际之间的不公平。②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观念。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来获得少量的GDP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2)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3)人口压力大,我国的人均财富和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多和经济发展快,资源的需求量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使资源相对短缺;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居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环境危机。
16.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某学校为此进行了大量宣传活动,下面是部分宣传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片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________的观念。
(2)乙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图片丙是针对________而进行的宣传,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如何减少其浪费?
(4)生产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哪些类型的企业发展空间逐步缩小?
【解析】 本题利用图片展示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多个方面,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施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逻辑判断与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确定各图片反映的发展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甲图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影响了后代人发展的需要,违反了公平的观念
乙图
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无国界,发达国家大量消耗能源、排放废气,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灾害也会危害到发展中国家
丙图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紧张,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治理污染、提高利用率等
丁图
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造成生态环境更大的破坏,因此这样的企业要进行调整
【答案】 (1)公平
(2)大气污染
(3)水资源 生活中随手关紧水龙头、增加生活用水的再利用等;生产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如发展新型农业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如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等)。
(4)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