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读漫画“不堪重负”,完成1~2题。
1.漫画反映了( )
①人口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②人口问题给地球资源造成了沉重压力
③人口越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④世界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是相协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上图中反映的当前世界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指(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C.人口老龄化较严重
D.人口分布不平衡
解析:漫画反映了人口众多,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过多给地球上的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答案:1.A 2.B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B.人类不合理灌溉
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夏季风强劲
解析:第3题,A地位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B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第4题,C地位于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沿海,盐碱地所占比重大的原因是沿海海水浸渍。
答案:3.D 4.A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6.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减弱噪声
B.绿化环境
C.保持水土
D.减少酸雨
解析: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电厂的废渣可用作生产砖瓦等建材的原料。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
答案:5.A 6.D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 )
8.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
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解析:第7题,A为质量安全标志,B为节能标志,C为绿色食品标志,D为节水标志。第8题,用小汽车代步,相对而言排放的废气较多,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要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答案:7.B 8.D
9.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汉市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
(1)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科教
b.景区资源与环境
c.经济
d.人口
(2)“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
(3)“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回答。第(2)题,结合图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回答。第(3)题,从农民的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回答。
答案:(1)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依次为d、b、a、c。
(2)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0.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材料二 瓮安县两个不同时期工矿业生产示意图。
(1)分析回答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利影响。
(2)简要评价瓮安县工矿业生产转变的主要意义。
解析:(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从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其不利影响,要注意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2)结合图示信息比较早期与现在工矿业生产的差异,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评价其主要意义。
答案:(1)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
(2)提高科技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中国最珍贵的是土地,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读表,完成1~2题。
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公顷)
构成年份
建设用地
生态退耕
结构调整
灾毁
1987
19.2
16.4
4.7
5.9
1997
17.6
16.5
16.5
7.0
2007
20.5
39.5
13.5
10.7
1.下列四个省区中生态退耕较多的两个是( )
①甘肃 ②内蒙古 ③辽宁 ④江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2亿公顷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A.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C.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D.禁止建设大型工程
解析:第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开垦,生态破坏严重,退耕面积较多。四个备选项中甘肃、内蒙古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2题,考查保护耕地的措施,遵循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答案:1.A 2.C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生产模式③可能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①增加土壤肥力
②减轻环境的污染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保护物种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生产模式③将秸秆用作沼气发酵原料,为农户提供了清洁能源,从而减轻了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渣、沼液为农田提供肥料,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改善了自然地理环境。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将秸秆作为沼气原料,可以产生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产生的沼渣、沼液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3.C 4.C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虚拟水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许多国家虚拟水资源的进出口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表现出,每年全球商品中虚拟水资源的流动总量约达16
250亿立方米。约旦和以色列等一些干旱国家以虚拟水形式进口的水量已远远超过了其出口的虚拟水量。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虚拟水战略区划图。
(1)分析A、B两省同属虚拟水平衡区的原因。
(2)从虚拟水角度为C省的产业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说明虚拟水资源流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1)A省为新疆,B省为江苏;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少,但人口稀少,生产生活消费量小;江苏工农业发达,人口多,对水资源消费量大,所以A、B两省虚拟水平衡。(2)C省为河北,水资源缺乏,对水资源需求量大,走可持续发展应从产业调整、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3)虚拟水可以弥补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提高利用率。
答案:(1)A省:水资源少;人口少,生产生活消费量少。B省:水资源多;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消费量大。
(2)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水产业的规模和数量;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进口水密集型产品(高耗水产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工程等。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弥补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不足;在生产和贸易中,合理控制高水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